返回

大明第一狗县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 茅厕建在屋子里?!震惊朱元璋一万年!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平均是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除去吃穿用度,一年下来,能省下来的,不过二两银子。 按照平均数来计算的话,那一个五口之家,若想住上这种房子,那得干一辈子啊! 不过,朱英雄却摆了摆手,道:“您是不知道本县的收入啊!这位公子。” “本县呢,是有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的。” “最低时薪,不得少于五十文!” “按照每日工作四个时辰来计算的话,一天的收入,最低不得低于两钱。” “每日两钱,十日就是二两,按照每月至少要有四日的休沐来计算的话,一个月按照平均三十天来计算,那百姓一个月的收入,就至少有四两六钱的收入。” “一年,就是大约五十多两。” “不过啊,别看咱的百姓赚的多,但其实啊,花的也多,本县的物价还是挺高的,一般人来着也活不起。” “一个二十多岁,考科举没考上的年轻人,来到本县,随便找个稳定工作,一年到头能存下二十两银子就不错了。” 朱元璋一听这话。 考科举没考上的年轻人?! 咱说为啥最近几年,来靠科举的,都是新面孔呢! 还想着,往年那些没中举的人,都跑哪去了?怎么一次没考上,就放弃了?! 敢情都跑你这来了啊! 想到这,朱元璋立即开口问道:“朱大人的意思是,你们县城招收的那些个人才,都是没中举的秀才?” 朱英雄一听,立马点头道:“对啊!” “唉,也不全是,一个地方,有高端人才,那总得有些低端人才吧?” “所以,那些四处逃难的流民,本官也收留不少。” “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流民,可以当建筑工人、或者是工厂内的流水线工人。” “每月的月钱,也不少,同样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来发放的。” “和那些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的秀才们的薪水是一样的。” “本官尊重每一位劳动者,无非就是那些秀才们的工作要轻松一些,但拿的薪水,其实差不了多少。” “并不是你读过书,你就高人一等,拿的月钱就比别人多一些。” 听到这,朱元璋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向朱英雄的眼神,更加的和善了! 不愧是咱孙子啊! 这就叫爱民如子!一视同仁啊! 哈哈哈哈! “来!老爷子,咱参观参观二楼!” “您啊,以后啊,这房子,本官就赠予您!” “诶!您可别看这房子不大,但是呢,却五脏俱全!” “您呢,也别嫌弃这房子小。” “本县讲究的,是人人平等,不提倡奢侈消费。” “所以,您要是想住您在京城那么大的大宅的话,那就只能自己去城外找块地自己盖了。” “但想要在城墙内生活,就必须得按照本县的规矩来。” “本官自己住的房子,也没多大。” “无非就是市中心那座高楼的顶层,连院子都没有。” 朱元璋闻言,也没多想。 他哪知道,那市中心的顶层,整个一大平层!都是朱英雄的家! 来到二楼,分别有四个房间。 右侧的第一个房间,是一个十分狭小且昏暗的房间。 朱英雄打开窗子后。 房间内才冲归明亮。 当朱元璋和马皇后等人看清楚的时候。 朱元璋直接傻了! 这是? 茅厕?! “茅厕?在二楼?还在屋子里?!” 朱英雄闻言,抓了抓后脑勺道:“不是,一楼同样的位置也有一个,你应该是没注意到。” 朱元璋一听这话,差点把早饭给吐出来! 古代都是露天的旱厕。 即便是皇上,也不会把厕所安排在房间里。 所以,朱元璋等人一听说,这茅厕居然在房子里的时候,都忍不住的感觉恶心。 可朱英雄却一脸无所谓的耸了耸肩,道:“如此一来,我们如厕的时候,就不必在大雨天或者大冬天的往外面跑了。” “你且看。” 朱英雄也不在意朱元璋一家子人那恶心的表情。 自顾自的进入茅厕内,然后拉动了一下上方追下来的绳子。 接着,下一秒。 只听一股水流声传来! 然后,哗的一声! 那马桶的周围,竟然流淌出无数清水! “如厕之后,拉动一下这个绳子,便可冲出清水,将污秽,全部冲刷进城市的排水系统当中。” “如何?老爷子?” 这下,马皇后和朱元璋两人,都露出了一脸震惊的表情! 确实啊! 若真是如此的话…… 那这茅厕,设置在房间内,也没什么关系了啊! 不过,这自来水系统,还真是方便啊! 不仅方便清洗,就连如厕,也是方便了许多的啊! 紧接着,左边第二个房间,便是房子的主卧室。 “一楼的卧室呢,是给家里老人或者客人使用的。” “老人不方便上下楼,自然要居住在一楼。” “二楼主卧室,通常是给家中成了婚的大儿子居住的。” “右边的一间次卧,是给未成婚的儿女居住的。” “至于三楼的阁楼,则是给小孩子居住的。” “本县呢,有一个规定。” “那便是,一家的男子成家后,就必须要搬出去居住。” “当然了,需要继承父亲衣钵的大儿子,则不需要搬出去居住。” “这一来,是为了增加户籍上的户数,可以多收一份赋税。” “二来呢,也是防止儿子没出息,整天在家里啃老,和大哥争家产。” 朱元璋一听,这倒是个好办法。 一个房子,满打满算,就四个卧室。 古代人一家好几个孩子,七八个孩子的,都属于是正常现象。 这小房子,着实是不够用。 不过,也无所谓,孩子们年幼的时候,就几个人挤一挤。 长大了,成了婚,就搬出去住了,所以也没什么。 参观完房屋之后,几人重新来到了一楼的会客厅。 之前,朱元璋还没有注意这里的窗户。 但当朱英雄来到一楼的窗户前,打开窗户,想要通通风的时候。 朱元璋这才注意到! 这窗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