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0章 三大永垂不朽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五百五十章:三大永垂不朽 对列国来说,近日比较劲爆的事件,可能只有两个。 第一,武士彠去世,一介女子武媚娘登基称帝。 第二,刘邦刚建立汉国,便就高调的宣布,归降于大秦。 原本楚国还想着与蜀国或是唐国联合攻汉。 如今,这个计划,算是落空了。 自燕失去半数土地后,便将国号更换为‘唐"了。 这是嬴渊的意思。 除此之外,秦国境内,还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嬴渊决定创建‘凌霄阁"。 对大秦有过巨大贡献的臣子,都会将其画像摆在阁楼当中。 说白了,此阁就是大秦的‘凌烟阁"。 第二,在咸阳城的中间地带建造‘大秦国碑"。 此举是为了纪念,为大秦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贞烈士。 碑上没有人名。 只因为大秦牺牲者,已不计其数。 所以,碑上,嬴渊亲自书写了三行字: 【两年以来,在对燕战役和抵抗异族中牺牲的大秦英雄们永垂不朽!】 【二十年以来,在抵抗外敌侵略和为国家发展中牺牲的大秦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三百年前,从那时起,为了抵抗外贼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秦人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大秦英雄们永垂不朽!】 后世史学家,将这伟大的三句话,并称为‘三不朽"。 嬴渊这样做,也只是想,竭尽自己所能,为那些可爱的百姓多做些事情。 如果有可能,他想去效仿一些伟人。 但是他心里很清楚,社会的进程,很难一撮而就。 那不是他这个时代的帝王,应该要去考虑的事情了。 负责建造凌霄阁的是礼部。 对他们来说,建造一个巨大的阁楼根本不成问题。 只是,这前十名的功臣排序,该怎么排啊? 按照嬴渊的意思是,从文武大臣中,各挑选出五名出来,为十大功臣的代表,昭示天下。 这是一件足以让人流传千古的伟大事件。 当朝很多臣子,都在探礼部的口风。 如今,礼部衙门里,可谓吵成了一团。 他们都不知该如何排,若是排错了,就会得罪朝中的一些大佬。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求问礼部尚书严嵩, “大人,大家都已经吵了数日,可却连第一个人选,都未定下,您给拿个主意吧?” “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礼部从各方面来论功,总计挑出十人,由陛下排序,但是我礼部所定名次先后,怕是有巨大影响。” “这第一功臣,当首推魏王,毕竟,在陛下为掌权时,他就已经支持陛下,为国效力了,当年对楚的存亡之战,就是魏王打赢的。” “岳飞、白起、朱棣...这几位,可都在三国混战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啊。” “...” 面对他们提出的种种问题,严嵩一时也不知如何作答。 倘若这件事情处理不好的话,很有可能会断送自己的政治命运。 不过这排名第一的人选,当魏王无疑, “按照现有的功劳来说,魏王,的确当居首位。” 嬴渊下达的意思中说的很明白。 将来若是有人获得极大功劳,那么将会重新排序名次。 不过,前十名只是动名次顺序,不会去动名字了。 “如今陛下正在重用于谦于大人,要不要将于大人的名字也写上去?” 有一位礼部官员建议道。 但是很快就被严嵩否决, “承平初年,我大秦所面临的几场生死存亡之战,都无于大人的参与。” “而于大人也无从龙之功,只是这些年来,做出些许政绩,又抵抗了胡贼侵略。” “但因此,还不足以排进前十...” 那礼部官员是想将于谦的名字写在第二名。 可是严嵩认为,论功劳,于谦都不能入前十。 不光于谦不能,自己也不能。 话说回来,这严嵩,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那这第二位人选,哪位大人合适?” 有人询问。 严嵩想了想,反问道: “你们觉得,魏王是文臣还是武将?” 此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算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渐渐地,他们开始讨论起来: “我觉得应该算文臣,毕竟,魏王殿下是当朝宰执啊!” “可是,魏王殿下曾独自领兵出征,还获得过巨大战功...” “此等文武全才,很难定义吧?” “...” 严嵩抚须道:“必须要定义,否则,五名文臣,五名武将,该如何选出?如何平衡?” 众人顿时再次犯了难。 忽地。 新晋礼部侍郎朱熹作揖道:“下官认为,曹丞相是文臣,因为就连世间百姓,都只知曹丞相,而不知有魏王。” 严嵩点了点头,“既然曹丞相算作文臣,那这第二位有功之臣,应该要选择一名武将。” 武将? 这该选谁啊? 白起、岳飞等人的功劳,可都差不多啊。 谁排在第二名,怕是其他人都会有所不服。.. 朱熹也微微皱起眉头,“这实在难选,按理来说,霍光老将军绝对是够格,要资历有资历,要功劳有功劳。” “但当初陛下掌权之际,他并未参与啊!” “相反,当初要无四王拥护,陛下则难掌权矣。” 他的意思是,第二位功臣,要在四大异姓王当中选其一。 毕竟,礼部拟定的十大功臣第一是曹操啊! “霍光、燕王朱棣、凉王董卓,这三位,你们推举谁啊?” 严嵩问道。 一时间,礼部诸多官员,又开始讨论起来。 最终,他们一致认为,燕王朱棣,非常适合排列第二。 毕竟,大秦这二十来年,所经历的大小战役中,朱棣都有参与。 而且,他本人更是身为主帅,统治并领导过抗晋战役,获得过巨大功劳。 可以说,当初要是没有朱棣的存在,幽云之地,早就被晋国所占领了。 到时,远在函谷关抵抗楚国的嬴渊,就会面临被敌前后夹击的险境。 “那推荐给陛下的第二位功臣,就选燕王朱棣吧。” 顿了顿,严嵩说起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这第三位功臣,你们觉得,鲁王蔡京如何?” 老丞相? 他? 世人对他的评价,大都是功过参半。 一开始,这些礼部官员们,甚至都没将蔡京选进前十。 如今,严嵩提起这件事。 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 朱熹缓缓开口道:“下官认为,老丞相虽于国有莫大功劳,但也曾公然反对过陛下,此乃大过。” “至此功过相抵,难入前十...不过,入选三十六天罡位之一,倒是不成问题。” 凌霄阁总计建设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摆放的是十大功臣画像。 第二层要摆放二十六位功臣画像。 与第一层刚好合三十六天罡之位。 至于第三层所摆放的画像,足足有七十二位之多,倒是不用去过多忧虑这个。 毕竟,数量摆在那里,无需礼部太过为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