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武边军:风起朔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豪强之罪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刚这时也认识到了偃渠的重要性。 葛洪也是感叹:“若是河湟有此水利,如何会有饥馑之事!” 韩奉拍了拍葛洪的肩膀道,“放心吧,河湟很快也会有如此水利,不紧紧是河湟,河西之地亦然!” 徐岢此时在一旁笑道:“明公所言甚是,大司农如今已经下令从各郡国抽调水官前往河西四郡,想来正是要大势新建水利!” 韩奉闻言一喜:“徐公此言当真!” 徐岢笑道:“如何敢欺瞒明公,不日下吏也将前往敦煌……” “善!大善!” “可惜河西人口太少了,不知何日才能有如此规模啊……” 刘刚这时不禁感叹一声。 韩奉笑道,“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迟早有一天河西也会如同关中一样……” 刘刚与葛洪闻言皆道:“明公所言甚是!” …… “前方在做什么?”韩奉看着远处的一群人好奇的问道 徐岢道:“这是咱们关中特有的技艺“井渠”!” “井渠!”韩奉好奇的反问 “当年咱们关中人能够横行天下,可少不了它的功劳!” “喔!”那徐岢的话一下子提起了韩奉的兴趣。 刘刚这时也在一旁感兴趣的问道:“莫非这井渠还有什么特别的不成?” 他询问的也正是韩奉想要问的,因此韩奉此时也把目光转回了徐岢身上。 这时那徐岢却是神秘兮兮地说道:“那井口下面,有些玄机,明公可愿一观?” “喔!如此也好,烦请徐公带路……” “明公请!” 那徐岢微笑着带着韩奉等人往前走去。 一行人很快到达了已经修筑好的地方。 此时正好有一名水官正在指挥着众人开挖水井。 韩奉上前求教道:“吾观此地的开挖的水井甚是奇怪,公可能为吾等解惑!” 那小吏思虑片刻后道,“上吏请随吾来!” 经过那小吏的一番讲解,韩奉心中叹道:“原来这就是井渠!” 韩奉心中感慨万千,在韩奉看来这个技术根本就是为大汉未来开拓西域量身打造的。 有了这个技术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水资源的蒸发,韩奉已经想到了这个技术大规模运用的前景了。 “可惜皇帝否决了自己前往西域的请求!” 韩奉感叹一声。 不过随即他又想到了河湟地区,若是能够把河湟建设好,也是大有可为的。 以河湟为根据,训练一支能够适应高原作战的军队,人数不需要多,只需要五千人就足以征服雪域高原。 若是能够提前一千五百年把雪域高原纳入大汉,或许将完全改变华夏的命运。 想到这里韩奉一扫颓丧之气,心中变得火热起来。 “若是能征服雪域,某亦当留名青史!” 环顾四周,韩奉看着那些熟练开挖井渠的水卒,恨不得立即把他们全部绑去西都。 韩奉的眼神让一旁陪同的徐岢心中发毛,忍不住问道,“明公可有何不妥之处?” 韩奉这才咽了口唾沫,收回了那火热的目光。 “没有什么!” 韩奉嘴里说着话,心中却在琢磨着如何才能弄一批水工去河湟。 …… 韩奉一行在此地整整待了五天时间,把此地所有的水利设施都参观了一遍方才继续上路。 为了更好的观察关中水利系统,韩奉一行略微偏离了主道,先是沿着成国渠、灵轵渠前行,而后抵达了蒙茏渠。 期间还转道去参观了一下刚刚开始修建的白渠。 韩奉对白渠的兴趣最大,因为白渠正好是从无到有与河湟如今的情况最为相似。为此他还多停留了两日。 在仔细查看了这些水利设施后,韩奉一行这才沿着蒙茏渠进入了大汉人口最集中的地域,位于渭北的五陵地区。 韩奉对五陵地区是非常好奇的,这都归功与后世的唐诗,唐诗中充满了五陵少年和五陵塬的情结。 所谓:“五陵年少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讲的正是大汉的五陵。 既然已经到了这里,韩奉自然要好好参观一番。 五陵虽然是帝国皇帝的陵墓所在,但也是帝国最富裕繁华的地区。 这都得益于从帝国特有的陵邑制度。陵邑制度原本主要承担着“强本弱枝”和“防御匈奴”这两大任务。 不过经过卫霍的努力,五陵防御匈奴的使命已经结束,如今他的主要任务反而变成了压制豪强。 古今社会,一個国家欲要强盛必然需要有着稳定且庞大的中产阶级。 这在大汉就是所谓的“六郡子弟”,在隋唐时期则是“良家子”! 其实不管是“六郡子弟”还是“良家子”其本质就是当时的中产阶级。 能够拥有大批中产者的王朝都会强盛无比,而一旦出现中产阶级的大规模破产,王朝也会随之衰落,最后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 而对这群中产阶级威胁最大的就是两汉时期的豪强,魏晋隋唐的门阀,宋明清时期则官僚士大夫以及官僚资本。 这群人势力的壮大,必然会危害皇权以及国家的政治稳定。同时也会危害到政府的动员能力与财政经济。 豪强在地方横行不法,凌虐乡里。甚至把持地方权力,这对中央集权当然形成威胁。 如果不煞住这股邪风,中央政权就会像东周的天子一样,国小民寡财微,名存实亡。 在处理这群人最坚决效果也是最好的便是大汉实行的陵邑制度!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增加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带的实力同时削弱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势力。 汉朝历代天子都在生前为自己建造陵墓,并将关东的富商、豪强家族迁居到陵墓周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陵县。 如果不把这数十万的豪强家族迁移到关中,而是放到地方上不管。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和地方官府勾结在一起为祸一方,可以说是真正的国家毒瘤。 这方面当今皇帝做的就不错,元朔二年皇帝颁布《迁茂陵令》,把大量的关东豪强迁入关中,这不但压制了豪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且也给关中,给大汉提供了大量的财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