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父汉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刘醒:小田鼠岂知我这个大田蛙的志向(求追读,求月票,求收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国力虽然有所增长,可是中央朝廷能召集的力量不见得强大多少。” “昔日开国皇帝高祖皇帝在时,一声令下,同姓诸侯谁敢不从。” “高祖皇帝是能调集起整个大汉的力量的,这种威望能力,吕后都不行,当今天子也不行。” “所以那时,我们能集结三十二万士兵北上,不害怕有人在后背龇牙。” “二十七年过去了,朝廷恢复了一些元气。” “可是,关东诸侯恢复的比朝廷还要好,关东诸侯的土地,本来比朝廷的还要肥沃,还要多。” “关东诸侯国人口也在快速增长,力量的天平秤,在向对朝廷不利的方向发展。” “而现在,真跟匈奴打起来的话。” “说不定,一些心怀异心的诸侯还盼着朝廷输呢?” “说难听点,跟匈奴一起夹击朝廷,也不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像你爷爷我这辈,跟匈奴有大规模作战经验的老将。已经老的老,死的死了。” “说难听点,别说今年这次,就说四年前那次,那时,匈奴大规模来袭。” “那时,你爷爷我刚刚当上右相,就带兵北上。” “那时,我是真的担心,我都这么老了,万一自己在对持匈奴的关键时刻就死了,大军就危险了。” “唉,人老了,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 “我只想告诉你,你和代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能靠自己了。” “朝廷东线要提防关东诸侯,北线要重兵防御匈奴。别指望朝廷给你出多少力。” “不阻碍你们就不错了,因为到时候的话,代国跟匈奴打起来,匈奴可能趁机施压朝廷。” “说了这么多,你爷爷我是想告诉你,既然代王下定决心要这么做,就要准备好各种情况。” “你到时见到代王,就一定要多告诫代王,兵者凶器也,千万要小心。” 对于阿爷的唠唠叨叨。 灌贤就像孙悟空听唐僧念经一样。 无可奈何。只能不断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终于,阿爷说完了,灌贤连忙找借口逃跑了。 他说要去见一下爷爷安排好的五十个人,飞一般的跑了。 ...... 此时,再回到陈恢这边。 陈恢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命仆人不断给众人宣传,解释。 终于,怎么说呢,算是屎里淘金吧。 还真的给陈恢物色到一些看得上眼的人。 其中,有一个叫刘醒的人就很不错。 刘醒,本来是在长安一间大米铺当苦力伙计。 他长的人高马大,孔武有力的模样。 生的浓眉大眼,相貌端正。 而且陈恢看他言行,觉得这个人看起来也很机灵醒目,不是笨人。 他是离长安很近的村子长大的。 长安,是这个大汉帝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之一。 对于刘醒来说,长安很近,长安也很远。 长安很近,指的是刘醒的村子确实离得很近,让刘醒从小就可以看到长安的繁华。 长安也很远,指的是刘醒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汉庶民,长安的繁华让他看得着,却好像又不属于他。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后世漂在北上广深奋斗的人,应该最能明白刘醒心里的滋味。 三年前的一天,他干着跟大汉千千万万农民一样的事情。 那就是种地。 那天,这地,种着种着,他突然愤怒的把木锄头一扔。 刘醒感到很愤怒,愤怒于自己的无能。 他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却又不知道能做什么来改变。 于是,刘醒很愤怒于自己的碌碌无为。 就这样,他跟村里的同龄小伙伴提议,提议一起去长安闯荡闯荡,找找机会。 一些村里的小伙伴问刘醒,你莫不是在长安找到什么路子了。 是不是你刘醒在长安有什么贵人,又或者有什么亲戚可以投靠。 刘醒哪里有什么路子,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只好支支吾吾的说,反正去到就说不定有机会了,待在村子有个屁的机会。 对于他这种无头苍蝇的乱撞,一些村里的小伙伴给予了无情的嘲笑。 被无情嘲笑,恼羞成怒的刘醒,感觉心中有一团火。 那团火,要爆。 刘醒跟这些嘲笑自己的人打了一架,刘醒打架倒是很在行。 一挑几个,还能完全占上风。 刘醒临走的时候,想了想。 这个时候,自己是不是要说一句狠话,才有气势。 毕竟刘醒书也没读过,站在原地想了很久,愣是没想出来一个屁。 最后,刘醒突然想起来,村里那个蒙学先生说过的一些话。 刘醒记得,那个蒙学先生说曾经有一个历史名人。 也是像刘醒一样,出身低微但胸怀大志,同伴嘲笑他异想天开。 那个名人,好像当时说了一句什么名言来着。 嗯,让我刘醒想想,好像是什么“田里的小老鼠,怎么知道田里的大田蛙的志向呢?” 嗯,没错,一定是这句,刘醒很确定。 于是,刘醒对着那些嘲笑他的人说:“你们这些田里的小老鼠,又怎么能够知道,我这个田里的大田蛙的志向呢?” 那些嘲笑刘醒的人一听,沉默了。他们愣是没听明白什么意思。 因为他们觉得小老鼠和大田蛙没啥区别啊。 刘醒看着这些人一脸懵逼、摸不着头脑的样子,还以为自己的“名人名句”震惊了众人。 最后,刘醒如获大胜似的离开了。 虽然,刘醒并不知道,那个所谓的名人叫陈胜。 刘醒也不知道,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是陈胜。 刘醒更不知道,自己说的那句名言,其实压根就不是那样说的。 原句是陈胜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不过,就是刘醒知道了,也会不以为然的。 因为刘醒大概会觉得,自己说的小田鼠和大田蛙,不比陈胜的燕雀和鸿鹄差。 就这样,即使家中阿父和阿母、哥哥都苦苦相劝。 但刘醒此刻听不进去了,觉得你们是不会明白我这个“大田蛙”的志向的。 见说服不了刘醒,家中阿父和阿母、哥哥商量了一下。 只好凑了点钱,给刘醒带去长安。 很快,刘醒收拾好包袱。 跟着几个要好且有相同志向的小伙伴,一起去长安闯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