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开局作死,太上皇人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神游鸿蒙仙境,怒谏太上放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大奉、京城,皇宫。 新科状元孟川,此刻正与百官矗立在太和殿中,准备接受皇帝封赏。 不过,他并未因即将获得官位而过于激动。 在他看来,状元算个屁? 成仙才是真理! 他,孟川,前世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因为一场车祸,来到这红楼世界。 十岁那年,父母早逝,别无长辈,只靠着前世记忆,写了几首诗词,卖了些许钱财度日。 后因诗才,被齐鲁大儒宋淮收为弟子。 十一岁那年,偶得一场大病,神魂离体,得造化相助,飘然来至“鸿蒙仙境”,得遇圣人指点,遂开智明慧。 病好以后,潜心读书,所见所闻皆过目不忘,且常能举一反三,于是连中解元、会元,名动天下。 后周游神州,广结好友,博得君子贤名。 十九岁这年,恰逢恩科,入京赶考,又在殿试中崭露头角。 昨日,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此成为本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不世出之才! “九岁那年,听尚在的父母说,我有一位姨妈,嫁到京城贾家为妾,生了一女名叫迎春。” “从那时起,我便知道,这里是红楼,穿越红楼,不去求仙问道,简直白瞎了这个机会!” 孟川回想起这十余年来的经历,最为不可思议,还是要当属误入鸿蒙仙境那一次, “若是没有鸿蒙仙境中的圣人指点,只怕我是很难连中三元,成为本朝最负盛名的状元...” “昔日圣人曾说,待我名就,渡我成仙,也不知我如今,是否有成仙的机会了?” 一念至此,神识倏地恍惚,不由闭上双目。 再睁开时,却见身旁空无一人,眼前仙气飘然,朦胧间有一横建玉牌,上书“鸿蒙仙境”四个大字。 两边一副对联:利锁名缰,笼络许多好汉;晨钟暮鼓,惊醒无限痴人。 “刚说想成仙,我就又来到这里了?” 此刻,孟川怀揣着无比激动地心情,走进牌坊,如愿见到一座巨大宫殿,上横书五字“天地玄黄外”。 两侧又有一副对联,书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川看了,不由心潮澎拜,“上次来时,我尚在少年,岁月悠悠,这里始终没有什么变化。” 话音刚落,竟有圣人显化,依旧是看不清面容,有紫气聚来,凝万丈法相。 见状,孟川下意识认为自己将要成仙,便是迫不及待的开口道: “昔圣人曾言,待弟子成名时可再入此宫,度弟子成仙长生,不知今日,是否应了圣人真言?” 顿了顿,有法音遥遥传来:“你本肉体凡胎,若想长生,需了却红尘俗事,舍了那污垢身躯。” 孟川一愣,“圣人是让弟子去死?这好办,待散了朝,弟子就去上吊。” 圣人再言:“你本非此下界中人,因造化而夺肉身,想是应了下界山河破碎之劫,若刻意寻死,难了因果。” 孟川皱了皱眉头,再次作揖,“请圣人教我。” 圣人道:“不可为死而死,若有此因,尔可心说,吾自知晓,必要时当以仙境对尔警醒...” 孟川听明白了,想成仙,得舍了肉体凡胎,但是还不能去刻意求死。 要重视因果,求死时,只需将想法从心里说出来,届时会有鸿蒙仙境显化于自身脑海当中,以作警醒。 总之自杀是行不通的,不然死则死矣,那仙道长生,怕是休想再求。 “圣人,弟子若继续待在下界,恐立业成家,届时弟子若死成得道,那亲朋又该如何?是否就此仙凡永绝?” 其实,要是能成仙,仙凡永绝倒也无不妥。 可那圣人听到他所言语,便下意识以为,是他难断俗世尘缘。 又想到数年前,与他这异世魂魄有些仙缘,便是开口笑道: “既有缘法在先,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圣人言毕后,孟川只觉天旋地转,再回神,仍处于太和殿中。 回想起方才圣人所言...死了就能成仙... 对此,孟川十分满意,暗自思索道: “去岁新皇登基,改年号为承平,如今是承平二年,开国距今刚好六十载光阴...” “六十年前,明光宗朱常洛登基,引起皇权纠纷与朝中党争,且随天灾人祸不断,最终爆发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当时,本朝太祖皇帝应运而生,于中原起兵,以星火燎原之势横扫天下,建国号为“奉”。” “至此,历史长河开始分叉...按照时间推算,这个时代,应该是明崇祯时期。” “北方关外,枭雄降世,国内渐有天灾,朝政也是积重难返,在这个时代求死,应该比较容易吧?” 想到这里,孟川喘出一口浊气,感到全身心都很放松。 在这个将乱不乱的世道,想活着可能比较难,但是想死,还不容易吗? 既能成仙,谁还愿当官? 然而,就在他快速思索期间,有人拽了拽他的衣角,小声道: “子渊,你莫不是太过惊喜,痴傻了不成?愣着作甚,快快谢过皇恩!” 闻言,孟川方断了念想。 原是今上封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入翰林院编纂国史。 子渊,乃是孟川的表字。 方才提醒他的人,是正向今上作揖着的榜眼陶谦。 “臣孟川...” “臣陶谦...” “...谢陛下隆恩!” 大奉不兴跪礼,更不注重繁琐礼节,简单谢恩后。 孟川只见高高坐在龙椅上的今上,向幕后恭敬地说道: “父皇,不知儿皇安排可还妥当?” 不久,幕后传来一声“嗯”。 见此,孟川不禁为今上感到悲哀。 去岁时登基改年号到现在,已过去整整两年。 结果还是个傀儡皇帝。 处处要被太上皇所掣肘。 既如此,太上皇还退什么位啊,继续做皇帝便是。 想到这里,孟川突然心生一计, “太上皇是大奉朝的实际掌权者,如果我劝他放权于今上,因顶撞于他被赐死,算不算故意求死?应该不算吧?” 一念至此,不见“鸿蒙仙境”显化脑海,便是放心了下来。 “应是我那般说,也可算为国事,不算是刻意找死...” 孟川心中已有定计。 就在今上正欲命贴身太监宣布退朝之时。 孟川找准机会,当即作揖道:“臣,新科状元孟川,有本要奏!” 话音刚落。 百官顿时议论纷纷: “新科状元,上朝第一天,却有奏报?倒是一件稀罕事。” “人家这位状元可不一般,师从北方大儒,素有诗才之名,又连中三元,是大才!” “光靠他连中三元的本事,也足以载入史册!只是头天上朝就要上奏,忒不讲规矩,怕是于官道走不长远!” “...” 今上不听余者所言,而是好奇地看着孟川,笑呵呵说道:“你且奏来听听。” “诺。”夏川点了点头,铿锵有力道: “臣要奏谏太上皇,请太上皇还权柄于今上,自今日起,不可过问朝中事物,由今上亲政!” “自古以来,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如若太上皇仍执意理政,恐有伤国本,不利万民归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