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规则怪谈:我靠吸氧通关副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8章 大乱将起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要不…把小郎君的家人都安排在你的府上?” 杨大头试探了一句。 刘明直接拒绝:“不行!” 接着他给出了理由:“我的府上没有那么多的人手,这么多人,我府上的那些人肯定照顾不过来。” 其实更加深处的东西,是刘明暂时深知这里是诡异空间,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可能是诡异变成的。 虽然他是一个好人。 但不是一个烂好人。 虽然他会发善心,从招揽卖报小郎君和卖炊饼的就可以看出来。 但刘明不是程心,不是圣母,死了以后也不会有舍利子。 所以。 该拒绝的,还是要拒绝的。 刘明拒绝以后。 可以见到小郎君的脸上带着失望。 不过这个失望只存在了片刻,然后又变成了希望。 杨大头也知道自己这个提议不太靠谱。 看到小郎君充满希望的眼神以后。 他咬了咬牙,脖子一横,说道:“这样吧,我在府城里面寻一个能够住下你和家人的宅子,让你来安顿家人。” “刘兄你看这样如何?” 刘明笑了笑,“当然没问题!” 杨大头之所以要咬牙。 是因为府城内的宅子都不便宜。 随便买一个宅子。. 对于杨大头来说都是大出血。 既然杨大头已经大出血了,那么刘明自然不会再刁难他。 刘明笑着对小郎君说了句:“恭喜你了小郎君!” 接着他示意了一下:“还不给你的恩人杨先生,送上最真诚的感谢?” 小郎君这才反应了过来,急忙跪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谢谢杨先生,谢谢杨先生…” 这一次。 刘明没有阻止。 杨大头帮小郎君解决的,是一家人的大事。 这个恩,如同再生父母。 跪天跪地跪父母,可以接受。 所以。 杨大头当得起小郎君这一跪。 小郎君给杨大头磕完头以后。 还想要给刘明行礼。 刘明扶住了小郎君:“好了,虽说恩师如说,但你我之间现在毕竟还没有师徒之实,今天这个礼暂且收起,等你处理完家里的琐事再来。” “嗯。”小郎君哽咽地点头。 接着,他又露出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怎么了?”刘明柔声问了一句。 “刘先生,我今日应下别人要把报纸卖完的,现在我的手里还有那么多报纸,您看?”小郎君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笑声说着。 “去吧!”刘明笑道:“先去把今日之事昨晚,然后再来找杨先生。” “好!” 小郎君应下,然后便继续卖报纸去了。 待小郎君走远。 杨大头才后知后觉地摸了摸自己的头,看向了刘明:“话说刘兄,我是不是被你坑了?” 杨大头毕竟是获得过秀才身份的人,并不傻。 只不过之前是被刘明的话给架了起来,还带有和刘明赌气的成分。 刘明看了一眼杨大头,夸了他一句:“杨兄何出此言?” “你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轻易地就被别人坑了呢?” “要我说啊,这个世界上能够坑你的人,往前推五百年,往后推五百年,都找不到。” “所以,杨兄乃当时奇才也!” “被你这么一说…”杨大头挠了挠脑袋,老脸微红:“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好话谁不爱听? 杨大头就特别爱听。 而且这个马屁还是刘兄拍的。 那就更爽了。 要知道刘兄轻易不夸人,一夸就把人夸成了地上少有。 这不。 杨大头现在都感觉自己有些飘飘然。 就是这个马屁的代价…削微有辣么一点大。 在府城里买个宅子,估计他要有几个人都不能去花街柳巷寻欢作乐了。 想到这里。 杨大头又是一阵肉疼。 刘明拿着刚买的报纸,自顾自地看了起来。 看到其中的一条信息时,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杨大头正好发现了刘明脸上的异常,急忙问了句:“刘兄,怎么了?” 刘明把报纸递给他,“你自己看!” 杨大头接过报纸读了起来:“白山羊使臣抵达京师,与鸿胪寺官员谈判结果出炉,我朝向白山羊赔偿白银二千一百万两,开放粤省、闽省、浙省等地的五个港口,割让香江…”(鸿胪寺不是和尚庙,在古代是处理外交事务的部门) 读着读着。 杨大头就开始骂娘了:“岂有此理!” “简直岂有此理!” “妈买马匹,这些山羊的胃口这么大,它们就不怕撑死吗?!!” “朝廷的那些文武百官是吃素的吗,为什么会允许签订这样的条约?” “以后岂不是随便来个人,都能把我华夏的疆域给切割成一份份吗?” 杨大头越说越激动,最后直接把报纸摔在了地上。 在封建思想的荼毒之下,他竟然没有意识到这是皇帝的授意,而把锅扣在了文武大臣的头上。 况且条约签订的消息还没有出来,黑山羊竟然提前来到了绍兴府,这不得不让人多想。 但现在还有许多思路没有理清,刘明不急于一时。 他面无表情地对杨大头说道:“你继续看,还有!” “还有?” 杨大头愤然地捡起报纸,按捺住心中的怒火看了下去。 片刻后。 杨大头一脸疑惑地看向刘明,问道:“刘兄,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说的还有指的是什么?” “唉~”刘明叹了口气:“没什么。” 既然杨大头这么单纯,那就让他一直单纯下去吧。 前面说过,1843年爆发过一次贪污弊案。 看守库银的士兵把国库都给搬空了。 最后的处置措施竟然是从历任士兵的家中追回损失,就连那些死去的士兵也需要追缴。 这就导致了国库虽然有了一些钱,但是不多,不足以支付这次的赔款。 因此。 到了现在。 杨大头手上的报纸写着皇帝以及大臣经过商议,不仅增加了税收,还发文敦促各地官府加紧税收的完成。 而这个时期的华夏大地,又多自然灾害。 这两项措施一下去。 后果肯定是非常严重,百姓们会不堪重负,甚至揭竿而起。 灾祸的源头已经种下。 天下——大乱将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