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二十三章策书称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所谓诏书,又称诏令,乃是朝廷中枢向外发出的命令,也可以理解为后世的圣旨。 汉代的诏书分为四种,策、制、诏、戒。 这其中,制书主要是任免官职,戒书主要是惩处判罚,诏书就是皇帝或朝廷日常的命令。 最为特殊的,也最少使用的,其实是策书。 所谓策书,一般是任免诸侯王公的诏书。也只有到了这个级别,才有资格使用诏书。 上次天子任命刘备为徐州牧时,下达的诏令就是策书。 但张恒给两人看的这封策书,比上次的还要重量级。 因为它里面的内容……是准备给刘备封王! 望着躁动不安,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两人,张恒却笑得很开心,同时还不忘饮一口茶水。 “行了,两位且稍安勿躁。” 郭嘉大叫道:“勿躁个屁,这事儿我办不了,你另请高明吧!” 贾诩却更干脆,直接起身拱手道:“长史,下官年事已高,近来总觉身体不适,还请长史准许下官辞官归乡,安度残生。” 张恒:…… “好吧,此事先不说,咱们且谈谈正事。” 张恒彻底无奈了,只得先将此事暂时搁置。 两人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贾诩赶紧将桌案上的诏书卷起,双手奉了上来。 接过的时候,张恒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手在颤抖。 不就是一道封王策书嘛,看把你们吓得,没出息! 倒也不能怪二人胆小,只是两汉数百年,除了汉初以外,从没有过功臣封王的先例。 即便功劳大如张良萧何,也都是列侯而已。 所有的王爵,都是以血缘关系获得,且都没有实权。 刘备虽为宗室,但跟当今天子的血缘早已淡薄,身居高位是一回事,真要封王的话,必然会引得天下人不满。 重新坐定之后,郭嘉还是有些不安。 “子毅,你说实话,此事是主公授意,还是你私自为之?” 张恒摇头一笑,“玄德公自然不会有这层意思。” “那就好,那就好……” 郭嘉这才松了口气。 他就怕是刘备的授意,那可就不好办了。 不是说封王不行。作为忠臣,他甚至想看到刘备登基坐殿,但眼下还远远不是时候。 才堪堪拿下两个州,就想着称王称霸,那不成董卓了! “玄德公虽不作此想,但我等身为人臣,却不得不为主上谋划。” 张恒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又把郭嘉的心吊到了嗓子眼。 “子毅,如今还不到时候,此事万万不可!”郭嘉苦口婆心劝道。 阿毅,收手吧,外面都是诸侯! “名不正则言不顺,有何不可?”张恒笑道。 “可如今天下……” 郭嘉还想反驳,却被张恒挥手打断,随后他却自顾自说起了另一件事。 “且不说这个,方才玄德公邀我同行,询问战后之封赏,担心朝廷不肯给予赏赐。为此,玄德公甚至赐予我一些钱财,用以贿赂朝堂诸公。” 一听这话,郭嘉立刻炸毛了。 “我徐州为国除贼,征战四方,劳苦功高,朝廷凭什么不给赏赐! 主公太过仁义,才使宵小之辈猖獗。要我说,等此间事了,便派个几万大军前往雒阳觐见天子,看他们给是不给!” 张恒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朝廷那边,的确不足为虑。只是就算朝廷愿意封赏,咱们这些人又该如何赏赐?” “自然是论功行赏。”郭嘉理所当然道。 “那好,就以云长为例。这两年间,云长先后随玄德公讨董卓、入徐州、征青州、伐兖州,劳苦功高。奉孝以为,该当何种赏赐?” 闻言,郭嘉皱眉思索片刻,才开口道:“云长居功至伟,又是我徐州第一大将。怎么也得给个将军之位,封列侯。” “什么将军?”张恒盯着郭嘉道。 郭嘉嘬了嘬牙花子,“怎么也得是个四方将军。” “可玄德公如今才不过是奋威将军。” “这……” 郭嘉一时语塞,随后又争辩道:“云长都有封赏,主公岂能没有。” “那应该封什么?” “以我之见,朝廷当拜主公为大将军!”郭嘉朗声正色道。 一般情况下,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在丞相被废除的年代里,算是真正的位极人臣了。 张恒继续问道:“主公拜大将军自无不可,但今后诸将再有了功劳,又该如何封赏?” “这……” 郭嘉彻底语塞,再想不出合适的答案。 关羽拜四方将军,张辽、赵云、张飞等人,怎也得是个杂号将军。 这当然没问题。 但大将军却已经位极人臣,往上升不动了。 刘备升不了,今后徐州群臣再有了功劳,也没了可晋升的空间。 长此以往,必然会滋生怨气,影响内部结构的稳定。 郭嘉这下明白了张恒的意思,“所以,你才要请主公称王?” “不错。” “是否操之过急了些?”郭嘉还是苦笑。 张恒笑道:“我只是到时候让你去提议,可没说是现在。” “为何是我!”郭嘉怪叫道,“你想出来的馊主意,最终却要我去执行,这是什么道理!” 张恒摇了摇头,“此事我不合适,云长也不合适,只有你最合适。” “为什么?” “因为你傻。” 郭嘉顿时大怒。 说话就说话,你骂我作甚。 一旁的贾诩,却微微点了点头,明白了张恒的意思。 徐州诸将,除了刘备的元从旧部,大多是张恒招揽而来。 这就导致一些重大的决议上,张恒不能轻易开口,只能最后拍板。 因为张恒代表了太多人的态度和利益,一旦开口,事情就没了婉转的余地。 而关羽则是武将的代表,又是刘备的兄弟,一旦开口,刘备也会联想。 反观郭嘉,虽然地位不低,但本身并无实权,性格方面又是洒脱不羁。主打一个纯洁无派系,因此深得刘备的宠信。 由他开口,无论成与不成,刘备都不会责怪,更不会联想,所以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么一愣神的工夫儿,郭嘉也大概想明白了,却还有些不甘心自己的工具人属性。 “一定要我去提议吗?” 张恒点了点头,“必须是你。事成之后,我为你讨一个县侯的爵位。” 一听这话,郭嘉顿时来了精神。 “什么侯?” 张恒笑了,笑得很异样。 “郯县北上两百里,有一大县,名曰:东莞。事成之后,你郭奉孝便是东莞县侯,食邑千户,如何?” 这个名字,倒是和郭嘉的行事作风颇为契合。 “好,这买卖我干了,不过能不能成,我不保证!” 一听说县侯和食邑千户,郭嘉激动得身体都颤抖起来,当即一咬牙,答应了下来。 管他呢,人死鸟朝天,就算主公因此把我免官去职,也是赚了! “奉孝有勇有谋,不愧为当世鬼才!”张恒夸奖道。 “什么时候开始?” 闻言,张恒便把目光放到了贾诩身上。 “这你得问文和。” 贾诩:??? 这里面还有我的事? “此事非同小可,不可一蹴而就。文和负责把控火候,奉孝负责进谏提议,二位强强联手,必能促成此事。” “如此大的事,就我们俩?”郭嘉有些不可置信。 你好歹再给点人手啊! 张恒耸了耸肩,笑道:“谋事不密,则事必败,你二人就够了。这些事情你们去办吧,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军国大事上面。” 闻言,郭嘉和贾诩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无奈。 张子毅,真乃天下最无耻之人! …… 翌日。 虽然众人都一致认为城中会投降,但刘备还是命关羽率领三万大军,在城下列阵。 以午时为限,一旦过了午时,城中还不开门投降,那就只能强攻了。 所幸就在大军刚刚集结完毕之时,城上放下了一个吊篮,一个身长八尺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向着刘备的大营走去。 这人很快被关羽控制住,随后命人带到了刘备大营。 望见此人的那一刻,张恒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子源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乎!” 从城中出来的人,正是昔日酸枣会盟的领誓人,臧洪! 张超阵亡之后,他便暂时跟在了张邈麾下,一直到了现在。 臧洪苦笑一声,正了正衣冠,对刘备行礼道:“下官参见刘使君!” “子源免礼,请坐!” 刘备摆了摆手,示意臧洪入座。 “谢使君。” 等臧洪入座之后,张恒便笑着问道:“子源兄此来,意欲何为?” “张府君差遣,不得不来。”臧洪答道,同时叹了口气。 “哦,未知张府君有何见教?”刘备笑道。 臧洪再度苦笑,“事已至此,下官也无任何可遮拦之处。张府君之意,情愿开城投降,只是却有几个条件。” 一听这话,刘备立刻大笑起来。 果然,张邈扛不住了! 他刚想问臧洪具体条件是什么,却被张恒抢先道:“子源兄此言差矣!” “子毅此言何意?”臧洪不解道。 张恒笑道:“时至如今,张孟卓与袁伯业困守孤城,在下不认为他们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反倒是子源兄,不妨先听听我徐州的条件。” 就现在这情况,我给你什么,你要什么就行了,还有什么资格挑挑拣拣。 不服,那就接着打,但能不能保住性命,可就不知道喽! 张恒表现得虽然强势,但臧洪没任何办法,只得听而任之。 好在出城之前,张邈已经给了底线,他也就有了继续谈的底气。 “子毅所言有理。既如此,使君不妨示下,我好回城禀报张府君。” 臧洪知道张恒不好惹,便向刘备拱手道,只盼望这位宽仁之主,能给自己一个讨价还价的余地。 刘备笑道:“子源可回去告诉张孟卓和袁伯业,开城投降,我保他满门性命无虞,此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皆享之不尽!” 这话只说了半句,剩下的半句,不说臧洪也懂。 只是,从此做个富贵闲人,再也无缘功业。 身为败军之将,能落得这个下场,也算刘备大度了。 臧洪想了想,便向刘备拱手一礼,起身告辞离去。 半日之后,定陶城门大开,张邈和袁遗率众出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