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0章 一言兴国,国之根本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诸位爱卿,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且高技术人才的竞争。 说一言兴国、一语丧邦、一人口舌乱天下有些夸张,但绝对会影响民生和政令的推行。 一个高级别的技术人才可能抵十个二十个普通卫所的兵力,低三五个禁军卫所的兵力。 不要觉得朕开完,例如研究院的几位院长,每一位都能让一国的军事力量大幅度增加,成为周边仰望的存在。 科学研究者和工程技术者,两者的价值体现不一,科学研究是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工程技术则是改善人类生产生活。 一个国家或企业要想保持领先,必须同时重视这两类人才:科研人才决定了未来能走多远,技术人才决定了现在能走多快。 我们必须要重视人才,不仅是是从口头,还要从政令引领、生活保障、机制创新等多维度发力。” 说到这里,崇祯停住了,双眼抬起看向窗外,似乎想穿越时空看向后世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 无数人为之努力,将战后的废墟重新建设了起来,但那只是表面,各方面都远落后世界诸多国家。 于是有人提出了从科学和教育着手,明确地把科教的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 更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言。 然后全国埋头苦练内功,以超出世人认知的速度快速追赶、甚至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之巅,这就是科教的力量。 “诸位,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也是唯一一条可持续提升国力的策略。 我们唯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大明才会再增加几百年的国运,哪怕是改朝换代了,华夏依旧能快速恢复元气,再次屹立在世界诸国之巅。 这一点,自朕开始,一直到所有的后继之君,都必须遵守的国策。” 这几句话崇祯说的铿锵有力,任何敢动摇这个国策的,都必须干掉。 他要在今后三四十年在位的时间,为大明、为华夏铸一柄最最锋利的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群臣看到了皇帝的神色,也看到了他眼中坚定的光芒以及语气中的决心。 他们看不到几十年后的事儿,但他们选择相信皇帝,这是皇帝登基九年来所铸就的威望。 “袁爱卿,两院组建的事儿由内阁负责,诸部配合,先把场所和大致框架搭起来。 待建好之后将朕刚刚说的四句话,一定要挂在两院和各个研究院、大学进门的影壁和大堂之中,让所有进入的人都记住这四句话。” “臣明白!” “行了,今儿先到这里吧,袁爱卿和李爱卿留下,其他人先退下吧!回去后都好好想想,多思考一下,准备几天后研讨。” “臣等告退!” 除了袁可立和李若涟外,其余众人皆是躬身行礼,缓缓的退出了乾清宫。 看着众人的背影,崇祯看向王承恩:“大伴,给两位爱卿准备些茶水、点心!” 说完后又看袁可立和李若涟:“咱们先缓缓,休息一会儿,两刻钟后再继续,你们也活动活动!” “陛下请便!”崇祯摆了摆手,他可不像这些大臣一样练就出一天都不用喝茶、上厕所的功夫,对这点他是真的佩服之极,也感叹古代大臣的不容易。 只是朝着外面刚走了几步便又停下了脚步再次看向王承恩:“哦,对了,传旨御膳房,赐给欧振等从西非送情报回来的将士几座御宴, 菜品样式不用太多,但量要大、做些宫外吃不到的,珍藏御酒三样,每样……每人每样一斤,其余御不限量。 告诉他们,让他们敞开了吃放开了喝,吃好喝好准备再次启程去西非。” “奴婢遵旨!” “臣代欧振等人叩谢陛下赏赐,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着皇帝的赏赐,李若涟立刻叩谢皇帝。 探讨关系大明未来国运的时候还能想到从前线回来的将士,皇帝简直是仁义至极。 待崇祯出去后,两人也松了口气,端起茶杯小口的喝一口,滋润着干燥的喉咙,然后低声的交流着。 而在外面,从乾清宫出去的几位尚书和几位研究院院的院长虽然没有出声,但脸上却是满满的笑容。 “毕院长!” 突然一道呼喊声打破了宁静,众人寻声望去,竟然是农业研究院的院长宋应星。 “宋院长,陛下不是通知您不用回来吗?” “话是这么说,但我想着陛下既然召见我们估摸着是有大事儿,我这不是想第一时间知道嘛。” 宋应星说着从袖口掏出一块手帕将头上的汗水擦净:“没想到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几位有公务繁不繁忙,我去你们那坐坐讨口茶喝,顺便给我讲讲?” “哈哈哈……宋院长客气了!” 刘宗周上前拍了拍宋应星的肩膀:“你还真猜对了,还真有大事儿,还是天大的事儿。” “天大的事儿?” 见刘宗周等人脸上的笑容,宋应星两眼瞬间放光,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有什么技术有了大突破:“你们哪一个研究院出大成果了?是热气球能控制方向前进了还是蒸汽机代耕搞出来了?又或者是你们火器研究院的哪种火器技术上有大突破了?” “这你真是想多了,都不是!” 毕懋康摇了摇头,然后压低了声音:“陛下对教育体系和研究技术体系做了改革,并且准备成立两院,吸纳人才……具体细节还没有敲定,你先知道这个事儿就行。这段时间你可别常驻城外的试验田,估计要连续很多天开研讨会,将这个事儿定下来!” 嘶…… 听着毕懋康的解释,宋应星倒吸了口凉气,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他以为是技术上的突破,结果竟然是事关大明、华夏国运的大事儿。 这件事儿办成了,大明能有多少年国运不好说,但华夏今后几百年必将屹立在世界之巅,比呀刚刚说的几项技术突破强太多太多了。 震惊之后,宋应星呼吸急促了起来,双眼放光,继而放声大笑了起来。 “吾道不孤……吾道不孤呀……哈哈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