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古来人事有虚实,真假参半史册存。
挚友良朋心难测,素昧平生怎捉摸。
英雄未必真英雄,庸才未必果庸才。
故事已去随人改,万年千载任凭说。
只听那吴若兰讲道:“话说当年,高祖皇帝封二哥刘仲为代王。当时有小股匈奴入侵代国,代王刘仲闻报,便欲整军迎敌。
“这时他的一个谋士名叫田昭,对刘仲说道:“大王可知陛下为何把你派到北方为王?”
“刘仲道:“自然是信得过我这个亲哥哥,便把北方重任托付给我。”
“田昭道:“大王,你是不知道皇帝的心思。”
“刘仲道:“他有什么心思?”
“田昭道:“大王和皇帝还是布衣之时,太上皇常常夸奖大王专心于农事,勤劳能干。又常常批评皇帝不肯务农,比不上大王。皇帝乃是一代豪杰,听了此言,心中岂能服气。他知道大王从来没打过仗,因此故意把你打发到这里,来给匈奴人当邻居。为的就是看你出丑,好笑话你打仗的本事不如他。你如今出战,若是败了,那还好说。若是打了个大胜仗回来,皇帝虽必有奖赏,但心中绝不会高兴。他若不高兴了,那倒霉的便是大王你了。”
“刘仲道:“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是好?”
“田昭道:“如今匈奴只是小股入侵,必然不成什么气候。大王可令相国处理迎战之事,自己带上家眷,装作懦弱怕事之人,一路逃回长安。那时皇帝虽有小责,但心中必然得意。他若得意,大王可无忧矣。”
“刘仲于是听从了田昭的计策,撇下封国,一路逃回了长安,被高祖皇帝贬为合阳侯。
“后来,高祖皇帝在皇宫之中与众人饮宴,在席间向太上皇敬酒道:“爹爹从小就说我不好好务农,比不上二哥。今日看来,我带兵打仗,治理国家的本事和二哥比起来,孰优孰劣么?”
“太上皇和众人当时无一个不夸讲当然是高祖更强,高祖皇帝于是龙颜大悦,尽兴而归。后来又找了个机会,把刘仲的儿子刘濞封为吴王。
“正是:
高祖起兵芒砀山,诛秦灭楚家国安。
只因当年怀嫉妒,特把刘仲封远边。
本意只是嘲讽意,将计就计果然安。
世人都言无能辈,岂知背后谋略全。”
吴若兰讲完了这个故事,刘伯升和刘仲平全都称赞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刘縯道:“若兰还有没有别的故事,再讲一个来听听。”
吴若兰道:“话说还是尧舜禹时的舜帝在位之时,北方草原的国君叫做狼主。当时乃是盖胡狼主在位。盖胡的野心很大,一直想夺取中原之地。只因中原尧帝一向英明神武,因此不敢前来攻打。
“那尧帝有一个驸马名叫重华,后来尧帝归天,重华继位,号称舜帝。
“北方盖胡狼主一听此事,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想那新主刚刚继位,朝政必然不稳。因此倾全国之兵前来攻打。于是舜帝亲自率领中原将士北上迎战盖胡。两路大军会于北岳山下。
“当时果然是:
纠纠铁骑如云绕,征夫塞满关山道。
背上弓随月影弯,手中枪逐霜光耀。
堂堂金鼓声振振,烈烈风声走四方。
南北儿郎争胜负,两军野战斗荒郊。
“当时为区分敌我,重华的军队皆是束发右衽,盖胡的军队皆是披发左衽。因舜帝名叫重华,因此中原将士皆称为华人。因狼主名叫盖胡,因此北方将士皆称为胡人。后来,这名称和装束一直流传到后世。
“双方摆开阵势,大战一场,结果盖胡被重华活捉了回来。重华仁德,没有杀他,反而将他放回草原。盖胡感念重华的不杀之恩,因此再也没有进攻中原。”
吴若兰讲完了这个故事,二人都称赞这个故事有趣。
刘伯升笑道:“原来这华人和胡人的名号是如此来的,还是头一次听说。”
当日别无它事。
一日夜间,刘伯升和吴若兰举步出门。只见明月当天,吴若兰因感这月清光皎洁,玉宇深沉,真是一轮高照,大地分明,口占一首古风长篇。诗云:
“皓魄当空宝镜悬,山河摇影十分全。
琼楼玉宇清光满,冰鉴银盘爽气旋。
万里此时同皎洁,一年今夜最明鲜。
浑如霜饼离沧海,却似冰轮挂碧天。
别馆寒窗孤客闷,山村野店老翁眠。
乍临汉苑惊秋鬓,才到秦楼促晚奁。
光浮杯面寒无力,清映庭中健有仙。
处处窗轩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
伯升闻言,赞道:“不愧是若兰,真个好诗!”
吴若兰答曰:“月色光华,自然十分美丽,但是这月中之意,使我有几分胆怯也。”
刘伯升笑道:“放着你师父刘伯升在此,你何惧之有?”
吴若兰道:“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这月有阴晴圆缺,就好比那人有分合离聚,小妹想到此间,心中便有几分胆怯,只恐世事无常,你我会有分别之日也。”
刘伯升听了,呵呵笑道:“贤妹多愁善感,过于担心了,不必胡思乱想,只管歇息了吧。”
当夜无有它话。
此时却说那吴铁豹和贾复二人自从在王家庄外杀死王成之后,一路快马,直走到凉州天水郡成纪县这里来。
当时二人来到县衙之前,与门前衙役说道:“这位兄弟,我二人是县令大人的侄儿吴汉,外甥贾复,特地前来投奔家叔,相烦通报一声。”
衙役道:“原来是两位公子,小人这就去禀告县公,两位公子少待。”
当时衙役到了堂上禀告县令吴静道:“大老爷,门外有两个壮士,自称是大老爷的侄儿吴汉,外甥贾复,特地前来投奔大老爷,特来禀告。”
县令吴静听了说道:“是么,他两个来了。待我出去迎他一迎。”
当时吴静出了府门,吴铁豹和贾复二人上前道:“叔父别来无恙。”
吴静道:“两位贤侄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请里面看座。”
三人一同进来坐定。
吴静动问道:“两位贤侄不知为何而来?”
吴汉答道:“只因舅父王春在豹头山被山贼梁道元杀害,小侄一时不忿,便上了豹头山杀了那梁道元。因怕连累母亲,便打算来此处投奔叔父。后来携了妹妹若兰来到关西,又遇到王家庄亭长王成。那王成的儿子曾经在长安犯了死罪,被我爹爹拿住,王成贿赂我爹爹不成,被我爹爹斩了他儿子。于是王成怀恨在心,胡搅蛮缠要害我兄妹两个的性命。幸好遇到表哥贾复在他庄上做教头,因此出手相救,我兄弟二人于是便一同杀死了王成,这才走到此间,投奔叔父。”
吴静道:“原来如此,两位贤侄放心,只管在此处住下,与我同守地方。”
吴汉道:“多谢叔父。”
贾复道:“多谢舅父。”
二人在此过了一年有余,忽有一日,吴静派人把吴铁豹叫了过来。
吴静道:“侄儿,如今为叔我给你一件差事去做。”
吴铁豹道:“叔父,不知是什么差事?”
吴静道:“我有一封书信和一封礼物托你送到华阴县县令严恩之处,你可带了王海等人一同护送前去。”
吴铁豹道:“既是叔父吩咐,小侄这就动身。”
吴静道:“一路小心。”
当时吴铁豹辞了叔父,带同王海等人,护送着礼物书信往华阴来了。
到了华阴县,见了严恩,交付了礼物,诸事已毕。
当时吴铁豹和王海等人来了一座酒楼上来用餐饮酒。
却有这般凑巧之事,当日正逢马登的生日。马登、孙荷、刘縯、刘通、吴若兰等人一并来到城中,只为庆祝马登的生辰。当时也在同一家酒楼里坐定用餐。
吴铁豹此时从一旁路过,当时猛然听见吴若兰的声音,扭头往过一看,认得是妹妹。
当时吴铁豹站在附近略听了一会儿,便晓得了些。
吴铁豹心中想道:“一年不见小狐狸,她原来却在这里。看她的样子,和那几个人甚是要好。不可让她在此,待我带她回去。”
吴铁豹看看马登,又看看刘伯升和刘仲平,心中想道:“这几个人身躯魁梧,相貌堂堂,都是好汉子。只是不知道武艺到底如何?不可莽撞,待我先探听出他们的住处再说。”
当时唤过两个随从道:“你可跟定了那几个吃饭的人,探听出他们的住处,回来报我。”
那两个人道:“小人明白。”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