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与同学们聊:人类进化简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目的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跟同学们聊一聊,什么是目的。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目的性往往代表着某种观点或者行动。 来看一件我们最初接触进化论时的趣事。 演化还是进化,如何翻译“evolution”,存在很多争议。 支持“演化”的学者们认为:演化的词义,不偏不倚,比较中性,可以表达出推演发展的历程,有自然而然,逐渐进化的意思。 而进化,则暗示着进步方向,若使用它,过于偏激,不容易将“以退为进”的一种进化形式表达出来。 具体理解:“evolution”包含着前进或者后退两种进化的模式,演化比较公正,而进化一词,似乎偏向前进,容易产生误解。 真的这样吗? 试着去理解,进化的核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物种在“上天”的选择下,把适应视作唯一的标准,坚持到最后的,即为最佳适应者。 需要明白,物种为了适应,做出的任何改变,不以人类的价值判断为标准,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前进或者后退。 只要是为了适应,做出的任何改变,不管前进或后退,对物种而言,都是生存的最优方式,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 与上一章所聊的内容做一下比较,这些参与翻译工作的学者与后来有幸学习进化理论的人们,就像那些会模仿的猴子,他们是时代的先驱,是进步道路上的领路者。 而固执己见,对先进理论嗤之以鼻,不愿改变的人们,像那些不会模仿的猴子,他们不仅对生活没有任何新的目的,还会打压身边人们的新的目的,虽能猖狂一时,但终究会被环境淘汰。 接着往下聊。 进化理论的核心——物竞天择。 “物”——各种生物; “竞”——生物间你争我夺的竞争关系; “天”——生存环境; “择”——预示着最终结果。幸存殊荣,花落谁家。 还有一个关键词——“用进废退”。 生物进化,具体表现为环境对物种的影响,正是这种影响,导致了一系统改变的发生。 最常见的改变: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变得很发达,反之,不经常使用,会逐渐退化。 比如鱼类的鱼鳍,进化为爬行动物的四肢,爬行动物的四肢,又进化为灵长动物的手脚。 比如上一章聊到的,会模仿的动物,模仿的越多,大脑和肢体也就越灵活。 反之,不会模仿的动物,大脑肢体的进化,停留在了原地。 决定进化过程中,用与不用,废与不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目的有关。 先说明一下,这里的目的与人类理解的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说来惭愧!人类总是凭借聪明的头脑,给生物强加各种目的性。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原本不知,却自以为知,所以就“知道了”。 应该坦白,并非生物真的具有目的性,而是人类先入为主的观点,赋予了它们目的性。 而抛开人类巧立名目且名目繁多的目的性,自然界所有“生物”,唯一的目的性,其实就一个字,即是名字中的“生”。 …… 对地球生物而言,想要“生”,最重要的目的,是如何获取食物。 是自产自销,自己解决食物问题,还是要依靠周围环境中的食物,解决肚子问题,牵扯出生物界的两个重要概念,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 刚接触生物的初中同学,对这两个概念可能有些头大,其实无需紧张,记住二者的主要区别就可以,能否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要知道,凡是活着的生物都是有机物,其生存的方式无非两种,自己合成有机物便是自养生物,靠外界供养有机物便是异养生物。 生物圈的各种生物们,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到目前动物世界的扛鼎之作——灵长动物,为了食物那点事,可谓是权谋尽出,不敢有丝毫懈怠。 先来聊自养生物的代表,植物。 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学会了光合作用的技能,从此,通过吸收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将其转化成有机的营养物质,完美解决了食物问题。 穷则独善其身,发达之后,兼济天下。 植物的所作所为,堪称儒家理论的模范,它们在成就小我的同时,将奉献的光辉发扬光大,以自身为食物,成全了其他异养生物。 异养生物也在继续着这种光辉伟大的传统,自身生存的同时,也用身体成全了其他更先进的异养生物。 从此,不计较自身得失的奉献与付出,既要自己存活,也兼顾着其他生物存活,这种精神成就了多姿多彩的自然。 以上便是以食物为目的,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真相。 也有极其特殊的例子,便是目前为止,站在进化终端的人类。 我们人类虽然在本质上,也是以食物为目的,不过,我们进化出了更高级的目的,精神食物。 精神食物对应的当然便是精神上目的,来聊一聊,我们精神上的目的都有什么。 最基本的目的,当然是安全,这点与生物的唯一目的,“生”,意义差不多。 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那其他的目的,都是无稽之谈。 在安全目的的基础上,我们还有爱与归属的目的。 这一点对应的是人类群居的社会属性,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一个人要与其他人建立感情上的联系,并归属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再然后,在大家庭中,我们还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尊重,以尊重为目的,是人类行为属性的最终体现。 我们都希望成为有用之人,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这也是我们活之一生的目的所在。 最后,便是自我实现的目的了,这是我们人类最高等级的目的,不过抱着一颗佛系的心去解读即可。 能做到最好,得之我幸。 做不到也无关紧要,一来这并非强求就能实现的目的,二来纵观人类历史,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不用对自己期望甚高,平常心即可。 既然聊到了精神目的,那实现精神目的的途径是什么呢? 没错,就是下一章的内容,学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