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如脆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闯将率部进四川(7)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虽然李自成部号称三万大军,但曹变蛟知道他们大多是流民,据众闹事可以,真正两军对垒他们根本不是对手。因此,没有把李自成的几万人放在眼里,他让副将尤翟文、孙守法各带一部,与自己中军人马形成三路大军,三个方向进击,力求一家伙击败李自成。 弥牟铺、马家铺在军屯镇东侧,黑九霄和古自存各带三千人分驻两处,他们作为李自成大部队的两翼,首先出发去袭扰、阻挡曹变蛟。他们带队出发没走多远就与尤翟文、孙守法的人马撞在一起。要说黑九霄和古自存的人一大半也是李自成老八队的主力,有一定的战斗力,但与曹变蛟的骑兵一比,就差了一截。两军对冲到一起,没有多长时间,农民军就支持不住了,前面步兵缓缓后退,后队新补充的流民较多,他们没有战斗经验,一看前面战败心中发慌,一人跑都跟着跑,大队人马败退下来。 他们向南撤,吸引住曹变蛟的注意力,高迎恩和李自成带人向东北撤往剑门关。 正在行军,在前面探路的长哨带来一个人。此人是独行狼胡守禄派来的,他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剑门关已经被马科占领。 剑门关对外是天险,但剑门关内四川这一面,坡缓、道路平整,唯一有点难度的是这边有一条直通关口的栈道。马科带人在夜晚趁胡守禄他们不注意一下攻到关上。胡守禄无奈,只得放弃。 前面就是梓潼,农民军对梓潼非常熟悉,三个月前他们在梓潼三台县倒马坎伏击了四川总兵侯良柱,要了侯良柱的命。李自成与高迎恩商量了一下,他想利用梓潼的险要地形伏击明军,争取杀败洪承畴。如果洪承畴不上当,可以向东,全军再过嘉陵江回陕西。 高迎恩对梓潼印象很深刻,他们在三个月前击杀侯良柱后,去逛了一趟三国蜀国大将魏延的祠堂。当时他带着王文耀、孙天福、党维宣、赵云飞等人骑马经过魏家河上的将军桥,到了魏延祠堂前。几人翻身下马,走进祠堂,一眼就看见里面正中坐着的魏延像。 左手按着佩刀手柄、右手扶着大腿、面色红润、身披甲胄的魏延像被塑得高大威猛,塑像两侧还塑有两个身形略小、手持青龙偃月刀和三尖两刃刀的护驾将军。 王文耀一见魏延像,气就不打一处来。他伸手扯了扯高迎恩的袍襟,说:“哥啊,就是这家伙给哪个诸葛亮出了个什么“走子午谷的千古奇谋”。诸葛亮倒是没走子午谷,咱大哥走了,落得个兵败身死,也差点没要了咱们兄弟的命。” 高迎恩来到魏延像前,本来心情就很复杂,一提到子午谷,当日的凄惨情形又浮现在眼前。他越想越生气,你个一千年前的败军之将到现在还敢害人,伸手抄起面前的香炉,砸向了魏延像。身后众人一见大哥动了手,一拥而上,将面前的塑像砸了个粉碎。还不解气,他们又把门窗砸掉,连同香案、布帷等物堆积起来,一把火把祠堂点了。 第九节梓潼突围 到了梓潼县城,大军穿城而过。在马上,李自成把张天琳和高见叫到跟前,要他们到城西三十里的卧龙山埋伏,等洪承畴带人来后,抄他们的后路。他准备到诸葛亮当年演兵的七星山,进驻演武铺和阳沔戍,设下伏兵,伏击明军。 过了“坡去平来”送险亭,快到山脚下时,就见后边飞奔过来一匹快马。还没到跟前,马上人就高喊:“将爷小心,前面有埋伏!” 高迎恩心里一惊,“有埋伏”,不可能啊,过梓潼县城时,一个官军也没有啊! 这时,马上人跳下马,李自成详细一问才知道,张天琳和高见在卧龙山中了埋伏,已经溃退下来。他当即下令,全军停止前进,立即后撤。可是,已经晚了,前锋已经到了七曲山下,一时间各种炮弹乱飞,炮火的轰鸣声中夹杂着火铳的闷响,前面高应双急急地退了回来。 李自成让刘宗敏和李过带着自己的亲军卫队上去帮高应双前军堵住明军,自己和高迎恩带人赶紧退入梓潼,然后从潼江岛过潼江,进驻西岩寺。在退过潼江河谷时,把改世王许可变以及刘文兴、王文耀等人留下,依托河谷对抗左光先的明军,接应一下高应双、刘宗敏等人。让袁宗第带自己的一部分亲军去帮张天琳和高见,务必在潼江西老君山附近丘陵地带挡住明军。 这时必须扎住阵脚、稳住部队,盲目后撤有全军崩溃的危险。 梓潼江发源于四川省江油市龙门山东南麓,古名梓潼水。一般以梓潼县为界,上游称潼江,下游称梓江。江水经江油、梓潼、三台、盐亭至射洪市龙宝乡龙宝山下河口汇入涪江。在梓潼境内以许州镇牛蹄山为界,上段河谷狭窄,属“U”型谷,下段河谷开阔平坦,仍系“U”型谷,河床宽120—180米,河谷宽数百米至数公里。 左光先的副将杨邦泽、王家植各带一千人从左右两侧杀向刘宗敏等人,三面明军一起压上来,刘宗敏几个人抵挡不住,败退下来,在党西才、胡守禄、赵云飞等人的接应下,退下河谷,渡过潼江。农民军占据河谷内有利地形暂时用火力把明军压制在潼江对岸,两方面隔江对峙。 进入西岩寺,李自成就与高迎恩商量,让他暗中下令农民军各部准备在今晚撤出梓潼,向江油方向走,先跳出明军的包围圈再说。他担心在梓潼耽搁时间长了,洪承畴率大军赶上来,使他们腹背受敌。 当天夜里,农民军经松林湾、夜马池悄悄绕过卧龙山,向西奔尖子山。 在潼江河谷与明军对峙的农民军在凌晨才接到命令,他们与梓潼西边的张天琳的一股火焰斑高仁美、就地飞白坤的人马会合后,急行军追赶大部队。 李自成的担心是对的,此时,洪承畴带人已经过了涪县(现绵阳市),准备与左光先前后夹击农民军。 贺人龙带着副总兵李国奇和高杰走在最前面,三人兵分三路奔袭农民军。高杰带的一路在最北侧,他们向北绕过大雁包的山丘,向右拐,向东直奔梓潼北的七曲山。 高杰投奔贺人龙时也带了一部分亲信过来,此时的他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表哥李自成和自己过去八队的弟兄们就在前面梓潼一带,这一次上去就要与老弟兄们刀兵相见了,确实不忍心,但又没有办法。这次不但不能手软,还要痛下杀手,要摆出一个与农民军势不两立的姿态,才能得到贺人龙乃至洪承畴的信任,也才能在明军中立稳脚跟。 为了打农民军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连夜行军,要赶在天明前到达梓潼。 正在夜暗中行进,习惯走夜路的高杰明显地能感觉到,在他队伍的左侧,隔着一道小山梁,有一支队伍在蠕动。从牲畜杂沓的蹄音中,他能判断出这支队伍中参杂着驴和牛等牲畜,这声音他再熟悉不过了。他知道这是一支农民军的队伍,并且他们的行军方向与自己的队伍正好相反,他没有声张,对农民军他现在还真有点下不去手。 这时,撒出去的哨丁来报,怀疑旁边的队伍是农民军,因为队伍中不时闪出烟袋锅的火光。高杰让哨丁再去弄清楚一下,不要误伤了友军,然后一再地催促加快行军速度。 旁边这支队伍确实是农民军。李自成和高迎恩带的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这是农民军后部改世王许可变的队伍。已经走了两个多时辰,人困马乏了,许可变仍催加快行军速度。虽然在出发前已经严令不许发出任何响动、火光,但由于他的队伍平时军纪不严,这时有人偷偷地拿出旱烟袋来,抽上几口解解乏。 在黎明的晨曦里,大队农民军已经到了梓潼和江油的交界处,虽然还有一些小的丘陵地带,但总体地势已经趋于平坦,一丝困意袭上额头,上下眼皮开始打架,李自成使劲地摇摇头,不能睡,这一带是最危险的,过了江油,进入川西山地就安全了。 走了一夜,人们都累得受不了了,管队们也纷纷请求歇息。李自成看看高迎恩,高迎恩在马上打着盹。他下令所有人原地休息,赶紧打打尖吃点东西,也松松马的肚带,饮喂一下牲口。 这时天色又阴暗下来,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李自成命令全军整装再次出发,过了江油进入川西山地再好好休息。他派人去告诉前面的王之顺,一定要小心,这一段是最危险的。 全军正急匆匆地向前行进,突然听前面炮声隆隆,李自成心里一惊,真的有埋伏!这时,王之顺也派人来通报,前面出现大批明军。 在曹变蛟带领本部人马杀向农民军的同时,洪承畴让马科带人抄小路赶奔剑门关,一定要把剑门关夺回来,实在不行就捣毁通往剑门关的栈道,切断流贼退往陕西的通道。他让左光先带本部人马赶奔梓潼,占据梓潼东北山地,挡住流贼往东去的道路,不使他们再过嘉陵江。左光先走后,他又另派宁夏总兵祖大弼和汉中镇总兵赵光远赶到江油一带,切断流贼进入川西山地的路线,将流贼往川南和川东赶。川东有他自己带的大军,川南有傅宗龙的几万川兵,另外,南有长江,东有嘉陵江。几个方向的缺口都堵住,他要把李自成这股流贼消灭在四川境内。 祖大弼和赵光远到达江油后,派重兵把住通向川西的各个关口。 在江油东侧有一道天然形成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梁,这道梁在尖子山附近有一个大的缺口。他两人查看地形后,一致认为流贼一定会从此缺口经过,但也不能大意,江油南侧也是重点设防的区域,以防流贼从江油南边逃走。两人划定区域,祖大弼负责以尖子山缺口为中心,两侧山梁十几里的区域。赵光远在江油南龙凤镇、莲花寺一带布防。祖大弼把部署情况写成奏报,由塘马报给洪承畴。两人约定各负其责,及时互通消息,互相补漏,另分派多支游骑兵来回搜寻,以防流贼从其他方向逃走。 祖大弼设了三道埋伏,把重兵布置在尖子山、长沟一带三四里的缺口上,构成第一道阻击线;第二道阻击线在哪吒庙一带;自己带人守在涪江西岸最后一道埋伏上。前两道阻击线成扇形布置,两个副总兵祖杰、张光显各守一道,由参将或游击居于正面的两侧,这样逐次抵抗和消耗人数众多的流贼,自己带中军再给渡江的流贼以致命打击。双方约定,务必将农民军阻于涪江以东,等待洪承畴的大军赶上来。 他按流贼平日里的流动速度,盘算流贼可能在上午时分到达他们的伏击圈,但也不敢大意,他让两个副总兵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另外下令,“给流贼通风报信者、示形于流贼者、放跑流贼者就地正法”,让棋牌官飞马晓谕各处人等。 在尖子山第一道阻击线上,副总兵祖杰布置完各处守备部署已经三更天了,他让两个参将安排好前出哨丁后,要其他人抓紧眯一会儿。 天已经蒙蒙亮,祖杰还没有睡意,高度的紧张使他睡不着,他一直在心中琢磨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策略,怕万一哪方面有疏漏酿成大错。 这时,前方哨丁传来消息,流贼离这里已经不远了。他赶紧传令各色人等各就各位、各守其职。 走在最前面的农民军,是王之顺二弟扁担子高兴河派出的探路哨丁,十几人在小头目周瓜子的带领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明军的伏击圈。前面就是涪江,过了涪江进入西边山地就能摆脱明军的围追堵截,万事大吉了,因此,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