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外面有个小郎君找您。”
就在黄子澄和老管事闲聊之时,黄府下人走了进来。
“谁呀?没看我忙着呢嘛?”
黄子澄有些不悦。
“他说他叫朱晋。”
“朱晋?没听过!”
“什么人都有资格见我嘛?!”
“今天来个朱晋,明天来个王晋,都来见我,我哪里还有时间研究学问?”
“去去去,打发了!”
黄子澄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如今的他身为未来储君的老师,可不是谁都能见的!
最起码,储君之师的架子得有!
“果然,老爷不见他。”
“非让我通秉,害我被骂一顿。”
“闲来无事的,买什么破山嘛。”
黄府下人一边嘀咕着一边往外走。
“等等!”
“你说他是来买山的?”
“去,把他带进来!”
听到下人的嘀咕,黄子澄挑了挑眉,心里乐开花了!
他只有一座山,就是那座毒山!
他卖了这么多年,费了无数口舌都卖不出去。
今日,竟然有人上门购买?
这可真是福从天降啊!
黄子澄笑了。
不一会儿。
朱晋便在黄府下人的带领下来到了黄子澄面前。
望着矮胖矮胖,犹如小土豆小地瓜小地雷的黄子澄,朱晋心生感慨。
就是这货,在朱允炆登基之后,不顾天下大势,不顾外敌环伺,天天撺掇朱允炆削藩。
本来朱允炆登基朱棣就不服气,这一削藩,直接威胁到了朱棣,引爆了叔侄二人的矛盾,这才有了靖难,也有了黄子澄被满门抄斩的结局。
其实黄子澄主张的削藩,大方向是没错的。
错就错在,这货没脑子,太着急!
当时的诸位藩王,全都是开国帝王朱元璋的亲儿子,全都是有无数军功在身的狠人!
你一个小辈,一无功勋二无威望,就敢削叔叔辈的权?!就敢惹这帮狠人?!
谁给你的勇气?!
梁静茹么?
退一万步讲。
就算要削藩,也要等到这批叔叔都死了再说!
到那时,藩王们都是与你同辈的,而且在军中也没什么威望,削起来多顺利?
蠢。
太蠢了。
朱允炆蠢。
黄子澄更蠢!
朱晋望着黄子澄,默默摇了摇头,腐儒就是腐儒,成不了大事。
“听说你要买山?”
黄子澄并不知道朱晋心中所想。
他瞥了眼朱晋,淡淡问道。
朱晋点了点头。
“是农户吗?”
黄子澄问道。
如果朱晋是农户,那他还真不好忽悠。
毕竟农户都知道什么地能种出庄稼,什么地种不出。
“商户。”
朱晋搭道。
商户?
黄子澄喝茶的手愣了愣。
旋即,他看朱晋的眼神,瞬间变的鄙夷起来。
自诩为读书人的他,最瞧不起的就是商户。
在他眼中,商户就是一群为了利益就可以出卖尊严、风骨的贱民。
他黄子澄,羞于商贩为伍。
当然了。
羞与为伍归羞与为伍。
卖山还是要卖的。
朱晋看出了黄子澄对他的鄙夷。
但他并不在乎。
跟一个矮胖圆润的小土豆计较什么呢?
笑了笑,朱晋问道:
“黄大人准备多少钱卖?”
似乎没听到朱晋的话语,黄子澄鄙夷的瞥了眼朱晋,而后仿佛看穿了一切,淡淡道:
“本官知道你为什么要买那座山。”
“不就是因为那座山是皇上赏赐给我的吗?”
“你买完山,就可以跟别人吹嘘,看啊,这是皇上赏赐的山,我买来了!”
“为了有面子,为了让别人看得起,一座毒山你也要买,呵!”
“贱籍就是贱籍啊,从我这买走皇上赏赐的山,难不成就能让你有自信吗?难不成就能让你有尊严吗?呵!”
黄子澄的话语宛如一道闪电,劈在了朱晋身上!
朱晋愣住了!人傻了!
他差点脱口而出“人才”二字!
这黄子澄,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这都哪跟哪啊!
脑洞开的够大的啊!
这股蜜汁自信,这种仿佛看穿所有人的姿态,也是让人膜拜啊!
厉害!
真厉害!
朱晋强忍着没笑出声,嘴角疯狂抽搐着开口道:
“黄大人真厉害,一眼便能看穿人心。”
哼了一声,黄子澄一脸‘果然不出我所料"的神情,而后摆了摆手,道:
“我没太多时间与你这等商户交谈,那座山你要买便卖给你吧。”
“一百两。”
“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多少?
多少钱?
一……一百两?
自己听错了没?
没听错吧?
这么便宜?!
朱晋一时间有些无语凝噎!
他真不知道该说这黄子澄什么好!
就那座山,就算是毒山,最起码也要两三百两啊!
一百两,和送有什么区别?!
黄子澄,好人啊!
朱晋竟然有些感动!
他甚至都不知道要怎么感谢这头圆润的猪了!
“怎么不说话?”
“是不是在酝酿怎么还价?”
“我早已看穿你的一切!”
“罢了,罢了!”
“我还要看书,没时间跟你讨价还价,你也不要打小心思了,这样吧,八十两,这是我底线了!”
朱晋再次瞪大了眼睛!
这一次,他是彻底的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了!
黄子澄!
奇人也!
他还没开口呢,这货就自己砍了自己一刀!
这也太主动了!
朱晋人傻了!
“黄大人高义!八十两就八十两!这就签契约给钱!”
朱晋拿出银子直接摆在了黄子澄案上。
白花花的银子闪的黄子澄眼前一亮,但他却依旧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
“商业贱事,我不参与,老管事,你和他签契约去吧,莫要打扰我读书。”
……
就这样。
朱晋以根本不敢想的价格,拿下了盐山。
怀揣着盐山的地契,朱晋走出黄府,还感到有些不真实。
这黄子澄,还真是蠢的可爱……
“五百两银子,买完盐山还剩四百二十两……”
“留二十两生活费,剩下的四百两暂时不买奴隶了,先还给老洪头吧。”
朱晋自言自语的朝家中走去。
他能想象到老洪头看到四百两纹银时的表情。
一定会很吃惊!
短短一周没见,他就跟变戏法似的变出四百两银子,任谁看到都会吃惊!
虽然朱晋知道,老洪头不一定会要。
但不管老洪头要不要,他都一定要给。
这是为人最起码的道义。
“算一算时间,这两天老洪头应该就要来了。”
“把银子给他,在用精盐给老头做两盘菜,好好款待款待他。”
以朱晋与老洪头相处两年的经验来看,老洪头一般隔三差五就来看望他,最迟的一次也不过七天。
而他与老洪头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六天了。
也就是说,今晚老爷子不来,明天也一定会来。
一念至此,朱晋加快回家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