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世谋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5章 自尽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华容节一时不知该恨宋青临言而无信还是该感激他替自己说好话,他原名叫汪和文,是梁国镇国公顾懋手下一名不怎么起眼的幕僚。 后来顾家获罪,他们这些依附顾家而活的人虽然没有跟着一并被治罪,可梁国朝廷却也不会再给他们一个好的出路。 他悻悻然回到家乡,父母、妻子、孩子日日辛苦劳作,而他却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成了个一无是处的废人。 没多久他就因心思郁结而生了病,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不拖累家人,他来到后山准备找棵树吊死自己。 没曾想山里除了他还有其他人,那人浑身是血,已然没气了,身边有个招文袋。 他拿出招文袋里的东西快速看完,知道了招文袋的主人叫华容节。原本是要到江水县上任的县令,却不知为何会死在这深山老林里。 他看着手上的公文,再看了看地上已死去多时的华容节,脑子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江水县是个穷乡僻壤的小县,就算他冒名顶替华容节去上任,只要有公文和印信,应该不会有人质疑他身份的真假。可是万一被人发现了呢?那又怎么样,不过是一个死。现在自己不就在寻死么,再坏又能坏到哪去。" 就这样,他掩埋了华容节,回到家后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家人。 家人一开始不同意,耐不住他心意已决,最后还是放他去了江水县。 幸运的是他在江水县一呆就是六年一直都安安稳稳的,之后他的官路更是畅通,直至做到了现在的刑部尚书。 他还以为这么多年过去,没有人知道他的秘密,可是宋青临竟然知道。而且听他话里的意思,他不光知道自己的秘密,还知道不少其他人的。 皇帝虽然很想知道宋青临手中还握有哪些人的把柄,可这会显然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永安王到汴京,可是奉了你们陛下的令出使我乾国?” “不是。” “那你暗自潜入汴京是想干什么。” “报仇。” “报什么仇?” “同光四年二月邺都生乱波及汴京,当时我全家主仆在内共三十三人,仅剩我一人存活。这些年我一直在追查当年杀我全家的凶手,可惜这些年他在炎国权势滔天,我在炎国奈何不了他。亏得上天有眼,让他被我们陛下所厌弃,带着全家来到了汴京。于是...” “......” 宋青临竟然把杀宋文古的理由说成是报灭门之仇,若是不知内情,倒是会让人觉得他杀人倒也合情合理。 皇帝很想告诉众人宋青临纯粹是胡说八道,可是这样一来自己就得与众人解释很多。 比如宋文古的身份,朝廷又为何要收留宋文古等等。 这些说给众人听倒也没关系,就怕宋青临会把地图一事说出来。 如此不光乾国百姓知道他有心征战炎国,炎国的百姓恐怕也会知道。 到时引得炎国上下团结一心抵抗乾国,岂不是得不偿失? 这么想着,皇帝只觉吃了苍蝇般恶心。不等宋青临把话说完,插嘴说道: “于是你也跟着来到汴京,在汴京杀了他全家?” “是。” “仅凭你一人如何杀得了那么多人?” “还有我这护卫。” “......” 就算苏申能以一敌十,那也杀不了啊。 皇帝知道宋青临不会把那天晚上的行动计划告诉自己,更不可能会说出他在汴京的同党。之所以这么问,不过是想试试他的反应能力罢了。 事实证明,宋青临临危不乱,难怪当初在定州让韩崇他们吃了那么大亏。 “明明是你到汴京杀人,可是你们的皇帝却说你是炎国派往乾国的使者。因为这个,朕的子民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向朕请愿放了你。” “说明大家都有一颗期盼天下太平的心,我也有。我才九岁便被派往汴京为人质,十多年不曾见过家人不说,更是受尽了苦楚,所以我比任何人都希望看到天下太平、海晏河清。无论何时何地,百姓都是最苦也最伟大。” “......” 这话说的比宋王刚才说的还漂亮,自然也更能引起在座之人的共情。 这不刘易等人原本听说宋青临到汴京只是为了报私仇还很气愤,听了他的话,知道了他的遭遇倒是有些同情起了他。 ‘他贵为王爷,过得也不比自己好啊。" 皇帝见得大家因宋青临的一句话就转变了态度,赶忙说道: “大家今日所为虽是忠君爱国,可他们的行为终究是逼迫天子,是死罪,不知永安王打算怎么向他们交代。”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惟愿陛下看在我自愿抵命的份上放了今日为我请愿的众人,多谢了。” “......” 宋青临说完就将不知从哪抽出来的匕首狠狠刺向心口,随着一口鲜血吐出,人也倒在了地上。 变故实在发生太快,以致于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 童茂春和刘承涛就要冲过去,却见苏申已经将宋青临抱在怀里,大声喊道: “主子、主子,别过来、你们都别过来。” “......” 童、刘两人听得喊声,压下心底悲痛,默默站在人后。 皇帝虽恨宋青临让自己背了黑锅,也想过若是收服不了他便杀了他。此时见他真的自尽了,难免有些唏嘘。 表面功夫也得做一做,就算是给炎国那些支持宋青临的老臣一个交代吧。 “来人,速去请大夫。” “......” 华容节见宋青临就这样自尽了有些不敢相信,听得皇帝叫请大夫,赶忙说道: “陛下,宁大夫就在刑部,要不让她来给永安王看看?” “她怎么会在刑部?算了,你先去把人带来。” “是。” “......” 听说宁栖禅在刑部,童茂春和刘成涛心头一震。 ‘是啊,主子怎么舍得丢下宁大夫不管。他自尽定然另有隐情,我们还是先别妄动,免得坏了主子的计划。" 冯沅本以为宁栖禅是被炎国的人抓走了,来刑部之前还让人告诉温涛找不到他女儿便摘了他的乌纱帽,没想到却是闹了个乌龙。 韩崇则以为宁栖禅还在温涛手里,打算等刑部这边事了再去金吾卫要人。 ‘阿禅怎么会在刑部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