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你们打麻将呢?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东吴竟然盛情邀请刘备和刘禅共赴江东,迎娶孙尚香。 这个邀请看似充满了尊重,理由也相当得体——吴国太非常喜欢小孩子,因此在见到她的乘龙快婿时,也想一睹龙子的风采。 然而,众将心中却清楚,东吴这是想把蜀汉的主公和继承人,一锅端了。 其心可诛! 张飞是最不能容忍主公和小主公受委屈的,哪怕一点点都不行! 他瞪大了双眼,怒气冲冲地扬言道:“呔!欺人太甚!给俺十五万大军,俺要血洗东吴,为蜀汉讨回公道!” 刘禅愣了下。 【不愧是猛张飞,就是猛!这份豪情壮志,真是令人敬佩~!】 关羽听闻心声,顿时不服气了,身为二弟的他怎能被三弟比下去? 他瞪起了丹凤眼,沉声道:“只需给我十万大军,我必定踏平东吴,保卫蜀汉的荣耀!” 【关二叔,威武之至~!】 黄忠也不甘示弱,论带兵打仗,他可没怕过谁。 他挺身而出,对刘备说道:“主公,只需赋予黄某八万大军,我必能成就大事!” 【还得是黄老头,就是不服老~!】 关羽没想到黄忠竟然敢拆他的台,气得他差点拎刀砍人。 他们在战场上多次交锋,原本有些惺惺相惜,但魏延的事却使关羽对黄忠产生了深深的不满。 魏延是黄忠的救命恩人,然而当诸葛亮要砍了魏延的时候,黄忠却保持沉默。 这样的冷漠让关羽感到心寒 黄忠活了大半辈子,未曾畏惧过任何人,他拍了拍弓,瞪了回去。 赵云是最低调的,他轻声对诸葛亮说道:“军师,只需六万大军,云替军师绑孙权和孙尚香回来,让他们当面请罪!” 【卧槽,子龙你当绑匪上瘾了是吧~!】 关羽、张飞、黄忠三人,同时用目光集火赵云。 张飞是个直性子,谁都不服,他大声嚷嚷:“我只要五万!” 关羽不甘示弱:“四万!” 黄忠老当益壮:“三万!” 赵云浑身是胆:“两万!” 刘禅懵逼了。 【卧槽,你们四个,打麻将呢?!】 诸葛亮不知道打麻将是什么,但这并未妨碍他吹嘘、表达忠心:“主公、小主公,亮一人可抵十五万大军,看我再去东吴舌战群儒!让他们羞愧难当,自行了断!” 刘禅暗暗点头。 【吹牛逼还得是文化人,你看看这牛逼吹得,又大又圆又亮,特别像真的~!】 刘备泪眼汪汪地看着诸将,注视着众将,内心充满了激动。 他们,都是蜀汉的脊梁,都是蜀汉的未来,都是他床上的挚友! 突然,刘备的表情变得有些懊恼——刚才的想法不严谨,他尚未与黄忠抵足而眠。 他默默发誓,今晚定要发出邀请,以免夜长梦多。 其实,刘备也知道,曹魏的压力已经足够沉重,东吴与蜀汉短时间内恐怕难以交战。 诸将的豪言壮语、誓言铮铮,几乎无法实现。 但他就是喜欢这种甘愿为蜀汉抛头颅洒热血的氛围。 尽管如此,他仍不敢孤身涉险,前往东吴迎娶妻。 诸葛亮作为军师,是最无奈的。 连他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都敢独自前往东吴,而作为主公的刘备,怎么就这么怂呢?! 现今蜀汉孱弱,只有兵行险招,才能出其不意,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诸葛亮看来,如果刘禅年纪稍大些,或许让他娶孙尚香会是一个一石多鸟的最佳选择。 别的不说,就说以后刘备是孙权的亲大爷,就够碧眼儿难受的了。 扯远了。 既然刘备不太想去,那诸葛亮只能采取下策了: 他先给赵云面授机宜,接着让赵云贴身携带锦囊妙计。 随后,诸葛亮又迅速派人将聘礼送往东吴。 诸葛亮通过这一连串的行动,向刘备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不去不行! …… 建安十四年冬十月。 不情不愿的刘备和浑身是胆的赵云,以及勤勉的孙乾,离了荆州,前往东吴娶妻。 刘备接下来在东吴的种种经历,刘禅大概是知道的。 对于即将成为自己小妈的孙尚香,他也大体了解。 概括来说,两人的婚姻就是一场政治联姻。 在本质上,是一场政治的交易,一次利益的结合。 即便两人之间有真爱,但在政治联姻的大背景下,这份爱也如同被束缚的鸟儿,无法自由翱翔。 在刘禅看来,孙尚香其实挺冤的。 尽管他对三国正史的了解极为有限,但《三国演义》中的描绘却让他对孙尚香有了不同的认识。 在东吴的时候,她就明确告知刘备,“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 随后更在危难时刻多次挺身而出,为刘备化解困境。 哪怕后来她抱刘禅回东吴,那也是被周善欺骗,慌了心神。 但这也是最让后人诟病的地方。 即便孙尚香最初受到了周善的蒙蔽,但当赵云、张飞相继出面阻止时,她理应已经清醒过来,完全可以主动将刘禅归还。 然而,她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坚决地要带刘禅返回东吴。 这就证明,在孙尚香的心中,吴国太或者东吴,要比刘禅或者蜀汉重要得多。 最终,孙尚香独自回东吴,再也没有回到蜀汉。 直到后来,她听闻刘备离世的消息,选择了投江殉情。 回顾整件事,孙尚香和刘备都没有错。 错的是政治联姻,因为它是凌驾于爱情之上的。 在政治的权衡与抉择中,亲情、爱情和友情都不得不为之让步。 这可能就是政治联姻,最大的悲哀吧?! …… 时间来到十二月末,今天对于刘禅来说,绝对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拉扯,曹操终于松口,同意以贾诩的家眷交换陈矫。 刘禅早早地登上敌楼,眺望北方。 贾诩站在他的身侧,嘴角挂着微笑,轻声问道:“主公,你怎么看上去比贾某还要紧张?” 刘禅笑道:“我这不是紧张,我这是激动。” 贾诩微微点头,“主公说的是。” 刘禅突然收敛了笑容,略显担忧地问道:“文和,你说这次交换,能成功吗?” 贾诩叹了口气,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原本是不会成功的,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