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平推开房门,一股夹杂着泥土芬芳的微风迎面扑来,让他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他深吸一口气,走到书桌前,习惯性地打开笔记本,开始整理今天的见闻和心得。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里的种种情况:破败的房屋、泥泞的道路、麻木的眼神……付平皱了皱眉,这些景象与他理想中的美丽乡村相去甚远。村里的现状,与其说是贫穷落后,不如说是暮气沉沉,毫无生气。
"小付,你回来啦!"一个爽朗的声音打断了付平的思绪。他抬头一看,王占奎正探头进来,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怎么有心事啊?"
付平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王叔,说实话,村民们都不太愿意配合,清理垃圾和修路的事儿,响应的人寥寥无几。"
王占奎叹了口气,走进屋,在付平对面坐下。他抓了抓头发,语重心长地说:"哎,这些年村里穷怕了,大伙儿都没啥盼头。你别灰心,慢慢来,他们总会理解你的好意的。"
付平点点头,目送王占奎离开。屋内又恢复了平静,只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付平知道,想要改变这一切,不能一味地发号施令,村民们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一颗想要改变的心。
之前,他尝试着组织村民清理村里的垃圾,修缮破损的道路,结果响应者寥寥无几。大部分村民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甚至还有人在背后嘀咕,说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完了就没事了。
想到这里,付平不禁有些泄气。他扔下笔,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发呆。他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他也知道改变一个村庄的现状有多难。可是每当看到村民们麻木的眼神,看到孩子们在泥泞的道路上奔跑,看到破败的房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他的内心就充满了无力感,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吴孟森的身影。临走前,这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想要改变一个地方,先要改变人心。与其强制要求,不如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差距,才能激发他们改变的动力。"
"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付平喃喃自语,眉头紧锁。可是,该怎么才能做到呢?把村民们都送出去体验外面的世界吗?这显然不现实。
就在付平一筹莫展之际,刘逸霏的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他的思路。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刘逸霏的妹妹刘秋燕的身影。
这个女孩从学校学到了先进的观念和习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家人。
如果能有更多像刘秋燕这样的大学生来到村里,一定能为这个暮气沉沉的地方注入新的活力!
对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大学生!这个群体简直就是为这个计划量身定做的!
付平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开始在屋内踱步。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个画面: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走进村里,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他们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帮助村民们改善生活;村民们渐渐打开心扉,脸上重新焕发出笑容……
"就是他们了!"付平一拍大腿,兴奋地喊出声。大学生年轻有活力,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见识广博,正是村里最需要的"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邀请大学生来村里开展社会实践,成本低廉,便于管理,而且还能提高村民们的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付平越想越兴奋,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决定以社会实践的名义,向各大高校发出邀请,并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付平重新坐回书桌前,开始飞快地记录自己的想法。笔尖在纸上跳跃,仿佛在跳一支欢快的舞蹈。各种细节问题在他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一个完整的计划呼之欲出。
窗外,夕阳正缓缓沉入地平线。金色的余晖洒进屋内,给每一个角落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付平抬头望向窗外,眼神中满是憧憬。他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将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付平!吃饭了!"王占奎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打断了付平的思绪。
"来了!"付平应了一声,迅速收拾好笔记本。他走出房门,看到王占奎的老伴正在院子里摆饭桌,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准备晚餐。
"王叔,我有个想法,想跟你聊聊。"付平走到王占奎身边,压低声音说。
"什么想法?说来听听。"王占奎一边盛饭,一边好奇地问。
"我想邀请大学生来咱们村里开展社会实践,你觉得怎么样?"付平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期待。
"这主意不错啊!"王占奎一拍付平的肩膀,"大学生来了,村里肯定会有新气象。我全力支持你!"
付平笑了,笑容像春天里的花朵,绽放出希望的光芒。他知道,有了王占奎的支持,这个计划离实现又近了一步。
晚饭后,付平回到房间,开始着手准备社会实践的相关事宜,但之前还是要打个电话给老师吴孟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