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平的手指在电话键盘上徘徊许久,才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老师吴孟森的号码。每一声"嘟嘟"的等待音,都像重锤一样敲击着他的心脏。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紧张,却发现手心已经渗出了汗水。
"喂,小付啊,什么事?"吴孟森爽朗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像一团火苗,瞬间点燃了付平心头的希望。
"老师,我有个想法,想跟您请教请教。"付平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但微微颤抖的声音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忐忑。
"哦?说来听听。"吴孟森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鼓励,仿佛早已看穿了付平的心思。
付平深吸一口气,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将自己酝酿已久的"邀请大学生进村"计划倾泻而出。他滔滔不绝地说着,从村里的现状,到自己的担忧,再到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恨不得把肚子里的墨水都倒空。说到激动处,他的手在空中挥舞,仿佛面前就是一幅村庄焕然一新的画卷。
"想法是好的,但还是太稚嫩了。"吴孟森沉默了片刻,语气平静地说道。
付平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像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他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仿佛被什么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小付啊,你想想,就凭你一个人,能请来几个大学生?就算请来了,你能保证他们能安心待在村里吗?你能保证他们能真正帮到村民吗?"吴孟森一连串的问题,像尖锐的针,刺破了付平心中美好的幻想。
付平垂下头,盯着脚尖,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不得不承认,吴孟森说的都是事实。他满腔的热情,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小付,你要记住,做事不能光凭着一腔热血,还要动脑子,要讲究方法。"吴孟森的声音透过电话线,在付平耳边响起,语重心长,却又不失温暖,"你现在的方案,就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也没有吸引力。"
"那该怎么办呢?"付平抬起头,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急切地问道。他的眼神中,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把这个活动的立意再拔高一些?"吴孟森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
"拔高?怎么拔高?"付平挠了挠头,一脸茫然。
"你看,现在国家不是在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吗?我们可以把这个活动定位为"城乡思想文化互动实践",不仅仅是单纯的讲座,更是一次城乡交流的机
会。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得到官方的支持呢。"吴孟森的声音越发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活动成功的画面。
付平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随即又意识到吴孟森看不到自己的动作,连忙说道:"吴老师,您说得对!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小付啊,你还年轻,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吴孟森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慈爱,"比如,在制定方案之前,你有没有去村里走访调研过?了解村民们的真实需求?"
付平愣住了,他意识到自己确实忽略了这一点。他低下头,略带羞愧地说:"没有……我只是凭自己的想法……"
"这很正常,你还缺乏经验。"吴孟森安慰道,"但是,任何一个好的方案,都需要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基础之上。你可以先去村里走访一下,了解村民们的想法,再来完善你的方案。"
"您说得对,我这就去!"付平握紧了拳头,眼神中闪烁着决心的光芒。
"等等,"吴孟森叫住了他,"调研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可以邀请江城大学的专业团队来帮忙,他们有丰富的经验,能给你很多指导。"
付平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可是,我一个小村官,怎么邀请得动大学的团队呢?"
"这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的。"吴孟森的语气充满自信,"老师这点资源还是有的。你要记住,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付平的眼眶有些湿润,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虽然吴孟森看不见:"谢谢您,老师。有您这句话,我就有底气了。"
"小付,你还要学会借力。"吴孟森的语气更加严肃,"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要借助身边能借到的力量,除了我以外,如果你能借助组织的力量,事情就不一样了。"
"组织?"付平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对,你可以去找镇里的领导,然后再反馈到县领导那里。"吴孟森耐心地解释道,"有了组织的支持,你的活动就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我明白了!"付平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明天就去镇里找领导,争取他们的支持!"
"不错,看来你已经开窍了。"吴孟森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欣慰,"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仅仅依靠镇县级的支持,力量还是太薄弱了,要想真正把这件事做大做强,还需要更高的平台和更广阔的资源。"
"您的意思是……"付平的心中隐隐有了一个猜测。
"你要把目光放长远,要争取省级组织的支持。"吴孟森一语中的,"省级组织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强大的协调能力,
能够帮助你整合高校、企业、媒体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这件事的发展。"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付平一拍大腿,恍然大悟。他只顾着埋头苦干,却忽略了"借力"的重要性。吴孟森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总能在他迷茫的时候,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这就去联系省里的相关部门,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付平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激和兴奋,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行动起来。
"别急,你要先把调研报告做出来,然后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还要做好经费预算和风险评估,这些都是向上级申请支持的必要材料。"吴孟森耐心地指导着付平,声音温和而坚定,"你要记住,程序正义非常重要,只有把每一步都走扎实了,才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支持。"
"我明白了,老师,我会认真准备的。"付平郑重地点了点头,虽然吴孟森看不见,但他的语气和表情都透露出一股坚定的决心。
"小付啊,我知道你心里着急,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沉住气,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要急于求成。"吴孟森语重心长地说道,仿佛看透了付平内心的焦躁,"你要相信,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村民做事,就一定能够得到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谢谢老师,我会牢记您的教诲。"付平感激地说道,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原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行了,你先去忙吧,有什么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吴孟森爽朗地笑了笑,"我这边也会帮你联系一些资源,争取给你的活动多一些支持。"
"好的,老师,您也保重身体。"付平恋恋不舍地挂断了电话,但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村庄。夕阳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边,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孩子们嬉戏的欢声,在这一刻,都显得格外美好。付平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而明亮。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有了吴孟森的指导和支持,有了组织的帮助和自己的决心,他一定能够带领村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窗外,一只小鸟欢快地唱起了歌,欢快的音符飘荡在空中,像是在为付平的梦想加油鼓劲。付平微微一笑,转身走向书桌,开始着手准备调研报告和计划书。他的笔尖在纸上飞舞,仿佛在谱写一曲充满希望的乐章。
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村庄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暮色中。而在这片宁静的氛围中,付平的心却如火般燃烧着,他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学生们与村民们欢声笑语,共同劳作;孩子们在崭新的图书室里埋头学习;村里的产业欣欣向荣,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这些画面,像一股清流,冲刷着付平的心田,也坚定了他的信念。他知道,吴孟森给了他最宝贵的财富——一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眼睛,一颗为村民谋福祉的赤子之心。
付平放下笔,伸了个懒腰。他看了看窗外,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村里的灯光逐一亮起,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黑暗中发芽生长。
他收拾好桌面,准备去村民家里走访。他要把这些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融入到他的调研报告和计划书中去。他要让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他对这片土地、这些村民的深深眷恋和殷切期望。
付平走出房门,迎面而来的是夹杂着泥土芬芳的晚风,还有村民们朴实的问候声。他微笑着回应,脚步轻快而坚定。他知道,这条路上,他并不孤单。有吴孟森的教诲,有组织的支持,有村民们的信任,还有他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星空在付平的头顶闪烁,像无数双眼睛,见证着这个年轻人的成长和进步。付平仰头看了看星空,嘴角浮现出一抹自信的微笑。他知道,只要他坚持不懈,终会有星辰大海,终会有万家灯火。
夜色渐浓,付平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村庄的小巷中。但他的心中,却燃起了一束不灭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路,也照亮了村民们的希望。
在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夜晚,一个年轻人的梦想,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生根、破土而出。那些曾经的迷茫、彷徨、困顿,都化作了他前行的动力。那些曾经的质疑、嘲笑、冷眼,都化作了他奋斗的勇气。
付平知道,他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吴孟森的指引下,在组织的帮助下,在村民们的支持下,他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村庄。
夜风温柔,星光璀璨。在这片沃土上,一个年轻人的梦想,正在悄然绽放,散发出最动人的芬芳。那是希望的芬芳,是未来的芬芳,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芬芳。
而这一切,都始于一通电话,一次交谈,一个决定。
付平,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年轻人,正在用他的方式,书写着一个时代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