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6章 八个字,写尽了芝麻山村的未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天刚蒙蒙亮,芝麻山村的公鸡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新一天的报晓。薄雾像轻纱般笼罩着整个山村,露珠在稻田里闪着晶莹的光芒。 今天是大学生们来村里的第四天。按照计划,白天是职业技能培训,晚上留给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自由活动。 吃过早饭,村民们陆陆续续地往村委会的方向走去。今天村委会格外热闹,门口的大喇叭早早地就响起了欢快的音乐,通知大家参加职业技能大培训。 村委会坝子里,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摆着案板、菜刀、瓶瓶罐罐,旁边还堆放着新鲜的蔬菜。这是为烹饪培训准备的场地,空气中已经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葱姜蒜香味。 坝子外面,两辆崭新的驾校车格外引人注目。这两辆车是江城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从黄州市里协调来的,昨天到的镇上,今天早上才用拖车拉到村里,可见校方对这次活动的重视。不少村民,尤其是年轻小伙子,都围着这两辆车看来看去,眼里闪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 往常这个时候,村民们早已下地干活,可今天却一个个穿戴整齐,三三两两往村委会赶。 村口的大榕树下,几个老人坐在石凳上闲聊。 "老李,听说今天有什么职业技能大培训?"一个秃顶老人问道。 "可不是嘛,老张。"李大爷抽了口旱烟,"听说是江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娃儿们来教。" "哟,那可得去瞧瞧。"张大爷眼睛一亮,"咱们这穷山沟里,难得有这种好事。" 几个老人慢悠悠地站起身,拄着拐杖往村委会方向走去。 村委会门前的大坝子里,早已聚集了不少村民。男人们大多站在外围,女人们则挤在里面,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听说要教开车呢,"一个年轻小伙子兴奋地说,"我可得好好学学,以后说不定能去镇上当司机。" "就你?"旁边一个中年男子笑道,"连自行车都骑不稳,还想开汽车?" 众人哄堂大笑,年轻人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这时,一群大学生走了过来。 领头的是个戴眼镜的男生,他站在台阶上,扬声说道:"各位叔叔阿姨,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驾驶培训和烹饪培训,请大家按兴趣分成两组。" 话音刚落,人群就骚动起来。大部分男性村民朝着外面走去,而女性则留在了坝子里。 驾驶培训在村委会坝子外的空地上进行。两辆崭新的驾校车停在那里,引得村民们啧啧称奇。 "这车是怎么来的?"一个瘦高个儿的男人问道。 戴眼镜的大学生解释道:"是我们学校特意协调的。昨天先运到镇上,今天早上用拖车拉来的。" "哎呀,你们学校真是下了大本钱啊!"瘦高个儿感叹道。 大学生笑着说:"为了乡亲们能学到真本事,这点投入算不了什么。" 培训开始后,大学生们耐心地讲解着基础驾驶知识和交通规则。村民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 "记住啊,方向盘是车的"魂","一个大学生说,"转弯时要慢慢来,不能急。" "那要是遇到紧急情况呢?"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问道。 "老伯说得好,"大学生竖起大拇指,"遇到紧急情况,首先要冷静……" 他一边说,一边打开带来的教学图,上面画着各种交通标志和标线。 “这个是红灯,看到红灯要停车……”大学生指着图上的标志,耐心地讲解着。 “老师,那要是赶时间,闯个红灯行不行?”人群中一个年轻人大声问道。 “那可不行!”大学生严肃地说,“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非常危险,不仅会受到惩罚,还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哦,原来是这样啊。”年轻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人群中,一个叫二狗子的年轻人听得格外认真。二狗子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梦想着有一天能开上汽车。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学生,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还不时地低声向旁边的同伴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操作要怎么做?” 与此同时,村委会坝子里的烹饪培训也开始了。 “大学生,你能还要教我们炒菜嗦?”一个围观的老妇人操着浓重的方言问道,她叫刘婶,做了大半辈子饭,对城里来的大学生来教做菜这事儿,心里多少有些怀疑。 “婶子,您别看我年纪小,但这炒菜的技巧,我可是专门学过的。”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笑着说,她是江城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的大三学生,叫王玲慧。“今天,我就来教大家一些处理食材的小技巧,保证能让您的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王玲慧一边说,一边拿起一颗白菜,熟练地剥去外层的菜叶,然后将白菜切成均匀的细丝。 “你看,切白菜的时候,刀要斜着切,这样切出来的白菜丝更细,炒的时候更容易熟,口感也更好。”王玲慧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着。 刘婶原本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但看到王玲慧娴熟的动作和认真的讲解,也不禁被吸引住了。她凑近了一些,仔细地观察着王玲慧的每一个动作,嘴里还念念有词:“原来切白菜还有这么多讲究啊,我做了几十年的饭,都不知道还有这种切法。” 王玲慧接着又演示了如何处理肉类、如何搭配调料等等,她讲解得细致,动作也轻快,引得周围的妇女们纷纷点头称赞。 “玲慧老师,你这切菜的功夫真厉害,教教我们呗!” “玲慧老师,你用的是什么调料啊?闻起来真香!” 刘婶看着王玲慧,心里暗暗佩服,她很想把这些实用的技巧都记下来,可是自己不识字,只能干着急。 “玲慧啊,你教的那个鱼香肉丝,我回去一定试试!”刘婶拉着王玲慧的手,满脸兴奋地说,“我家那老头子最爱吃鱼香肉丝了,以前我做,他总说不正宗,今天学了你的方法,我倒要看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王玲慧被刘婶的热情逗笑了,她耐心地回答道:“婶子,您可别叫我老师,叫我玲慧就行。您回去尽管试,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来问我。” “好好好,玲慧,你可真是个好姑娘!”刘婶笑得合不拢嘴,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些花生,“来,玲慧,拿点花生回去吃,这是我自己种的,可香了!” “谢谢婶子,您太客气了!”王玲慧本想拒绝,但看到刘婶真诚的眼神,她最终还是接过了花生,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另一边,二狗子还在缠着大学生问问题。 “老师,你看我这样操作对不对?”二狗子一边比划着,一边模仿着大学生讲解的驾驶动作。 “嗯,方向盘握得不错,但是要注意观察后视镜,还有,离合器要慢点松……” 大学生认真地指导着,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二狗子听得格外认真,他牢牢地记着大学生的每一句话,仿佛看到了自己驾驶着汽车,驰骋在宽阔的道路上的场景。 “二狗子,别光顾着自己学,也教教我们啊!”旁边几个年轻人起哄道。 “对啊,二狗子,你小子以后要是发达了,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啊!” “就是,到时候也带我们开开洋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开着玩笑,气氛轻松而愉快。 ...... 家庭主妇们都被烹饪留住了脚步,一些老头子就晃晃悠悠地继续看着,瞧见了一个摆着笔墨纸砚的摊子。 几张桌子摆在树荫下,上面整齐地铺着宣纸,摆放着笔墨砚台。几个年轻的大学生正忙着准备,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仿佛即将揭开什么神秘的宝藏。 这并非什么官方组织的活动,而是几个大学生自发的想法。他们觉得,除了教授实用技能,也该给村民们带来些文化气息。于是,这个即兴的书法体验就这么诞生了。 "老乡们,来写写字呗!"一个戴眼镜的大学生朝路过的村民招呼道,"不管会不会,都来试试看!" 路过的村民们好奇地驻足,有的摇头笑笑走开了,有的则被吸引过来,围在桌边打量着那些笔墨纸砚。 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慢悠悠地走过来,其中一个瘦高个儿的老头子眯着眼睛问道:"你们要教我们写大字啊?" 戴眼镜的大学生连忙摆手,笑着说:"哪里哪里,谈不上教,就是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玩玩。" 另一个圆脸的老头指着身边一位精瘦的老人,自豪地说:"勒是我们村上的老账房先生,写了一辈子毛笔字了,你们恐怕都写不过他哦!" 被称作老账房先生的老人摆摆手,谦虚地说:"那都是啥子老黄历了。现在谁还用毛笔写字哦,都是电脑打印了。" 大学生眼前一亮,热情地邀请道:"那老爷子写几个字吧?我们也学习学习。" 老人有些犹豫,但在众人的鼓励下,终于点了点头。"那就献丑了。"他说着,卷起袖子,拿起毛笔。 大学生赶紧铺好宣纸,递上砚台。老人蘸墨、运笔,一气呵成。笔走龙蛇间,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写完后,老人放下笔,轻轻吹了吹墨迹。"我写完了,可以拿走不?"他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大学生连连点头:"当然可以。不止是您,其余有想写写试试的也都可以来写了拿走,不管怎么样,自己写的拿回去欣赏一下也是好的嘛!" 老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小心翼翼地拿起宣纸。这时,村支书付平恰巧路过。老人犹豫了一下,然后朝付平走去。 "付干部,老头子想送幅字给你。写得不好,你莫嫌弃。"老人有些局促地说。 付平愣了一下,接过宣纸。只见上面工整地写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个大字,笔力遒劲,颇有气势。 原来,这位被称作"老账房先生"的老人就是王三爷,是村里有名的"刺头"。当初推行土地流转政策时,正是王三爷带头反对,闹得村里鸡飞狗跳。付平为此没少操心,没少跟王三爷沟通。没想到今天,这位老人居然主动送他一幅字,而且写的还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付平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却见王三爷已经转身走开了。老人的背影有些佝偻,却透着一股倔强。付平望着那背影,忽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 "付书记,您看看这字写得怎么样?"一旁的大学生好奇地问道。 付平回过神来,笑着说:"写得好,写得很好。"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这时,一直在旁边拍摄的孙丽丽察觉到了异常。她悄悄将镜头对准了付平和那幅字,想要捕捉这个意味深长的瞬间。 就在这时,付平突然开怀大笑起来。那笑声中既有释然,又有欣慰,还夹杂着些许感动。笑声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 "哈哈,好字啊!"付平高声说道,"这字写得真好,我得好好裱起来。" 孙丽丽赶紧按下快门,将这珍贵的一幕定格在镜头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