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远离县城的芝麻山村,付平放下手机,陷入了沉思。
"胡县长这话是啥意思呢?"付平自言自语道,"说是倾向支持,可又说需要协调。到底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啊?"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村子里,几个老人正在树荫下乘凉,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声笑语传来。这熟悉的景象让付平的心情稍稍平静了一些。
"算了,"他摇摇头,"想那么多干啥。眼下最重要的是把中期总结会的发言准备好。"
付平回到桌前,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这半年来的工作心得。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页上:
"合作社运转问题:资金短缺,技术缺乏,销路不畅......"
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付平心头。但现在,他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这次发言,可不只是总结工作那么简单,"付平喃喃自语,"这是组织部给的机会啊!要是能在会上引起重视,说不定就能为芝麻山村争取到更多支持。"
想到这里,付平不禁有些兴奋。但很快,他又冷静下来。
"别高兴得太早,"他提醒自己,"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把合作社的问题解决好。要是连眼前的困难都过不去,还谈什么长远发展?"
付平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解决方案"几个大字。
能够被选为代表去发言,这无疑是对他一年来辛苦付出的认可。他明白,只要再坚持一年半,若没有什么大错,他必将成为这批年轻干部中的佼佼者。
可是合作社的问题接踵而至,让他喘不过气来。账目出入太大,物资管理混乱,社员们的积极性也不高。付平揉了揉太阳穴,心想,再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几天前,付平从县里回来,心中满是希望和不安。县里的拨款终于到位,巨款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芝麻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合作社的成立,为村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王叔,这次县里拨了不少钱给咱们村吧?"付平小声问道。
王占奎笑着点点头,"可不是嘛!光是翻修村委会就花了不少。不过最重要的是,咱们合作社的发展资金也有了着落。"
付平眼前一亮,"那太好了!我正愁着合作社扩大规模后,资金周转不开呢。"
"你呀,就是操心太多。"王占奎递过一杯热茶,"合作社的事儿你做得很好,这不是连组织部都认可了嘛。"
付平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可是王叔,合作社越做越大,问题也越来越多啊。"
王占奎放下茶杯,神色认真起来,"说说看,都有啥子问题?"
付平放下茶杯,掰着手指头数起来:"首先是土地问题。咱们合作社现在管理的土地越来越多,有些地块的边界不清楚,村民之间经常为此争执。"
王占奎点点头,"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我看这样,咱们找个时间,组织村民一起重新丈量土地,把边界都明确下来。"
"好主意!"付平眼睛一亮,"不过还有个更棘手的问题。有些村民总想占公家便宜,比如农机费用和肥料问题,经常推三阻四不肯结账。"
王占奎皱起眉头,"这可不行,合作社又不是做慈善的。你是咋个处理的?"
付平叹了口气,"我和春生哥、大虎哥,铁牛哥他们几个轮流去催,有时候一个人家要去好几趟。有些人还耍赖,说什么"钱我给村上了,你去找村上要"。"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王占奎和付平对视一眼,快步走出办公室。只见院子里已经聚集了十几个村民,有人高声争吵,有人手舞足蹈地比划着。
"咋个回事?"王占奎提高嗓门问道。
人群中走出一个中年汉子,正是三组的王俊民。他指着旁边的王康德,气呼呼地说:"村长,你评评理!这王康德家的地和我家的地挨着,他家的玉米都长到我家地里来了,我让他砍掉,他还不乐意!"
王康德也不甘示弱,"你胡说八道!那地方本来就是我家的,你家才是占了我的地!"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付平赶紧上前拉开他们,"别吵了!这事儿好办,咱们一起去实地看看,重新量一下地界不就清楚了嘛?"
王占奎点点头,"付平说得对。这样,你们俩先冷静一下。待会儿我和付平带上测量工具,咱们一起去地里看看。"
王俊民和王康德虽然还在互相瞪眼,但也不再争吵了。其他村民见状,也纷纷开始诉说自己的问题。
"王叔,我家的化肥钱还没结呢,合作社催得紧,可我家今年收成不好啊!"一个瘦小的老汉愁眉苦脸地说道。
"付干部,我家的拖拉机费用能不能再缓缓?这不是刚给娃儿交了学费嘛。"另一个中年妇女拉着付平的袖子恳求道。
面对纷至沓来的问题,王占奎和付平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王占奎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说道:"大家先别急,有啥子问题我们一个一个解决。现在请大家都去地里,咱们先把地界问题解决了。"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跟着王占奎和付平朝着田地方向走去。秋日的阳光洒在田野上,远处的芝麻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一行人沿着田埂走着,不时有人低声议论。
付平走在队伍最前面,手里拿着测量工具。他回头对王占奎说:"王叔,我觉得咱们得想个长久之计。这样争来争去的,对谁都不好。"
王占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得对。等这次把地界都量清楚了,咱们得好好开个会,制定一些规矩出来。"
走到王俊民和王康德的地界处,付平开始认真测量。其他村民也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你看,这棵老槐树是不是地界?"一个老人指着不远处的大树说道。
"我记得小时候,这儿有块大石头来着。"另一个中年汉子回忆道。
"哎呀,你们记错了,地界明明是从那条小沟开始的。"一个妇女插嘴道。
付平专心致志地测量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数据。王占奎则耐心地听着村民们的争论,时不时点头或摇头。
测量结果出来后,付平清了清嗓子,对着围观的村民们说道:"根据实际测量,这条地界应该从老槐树往东三米处开始,一直延伸到小沟的西边。"
王俊民和王康德面面相觑,显然这个结果谁都没有占到便宜。王占奎见状,立即说道:"好了,这下地界清楚了。大家都没意见吧?"
两人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只能点头同意。其他村民见问题解决,也纷纷散去,只留下几个还有问题要问的。
一个戴着草帽的老汉走上前来,"付干部,我家的化肥钱真的不能再缓缓了吗?今年收成不好,实在是拿不出来啊。"
付平叹了口气,"老张叔,我知道你家情况困难。这样吧,你先把一半的钱交上,剩下的等年底再说,行不?"
老张脸上露出了笑容,"那太好了,谢谢付干部!"
王占奎在一旁听着,忽然开口道:"付平啊,你这样处理虽然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长远来看恐怕不行。"
付平愣了一下,"王叔,您的意思是?"
王占奎摇摇头,"咱们得想个办法,让大家都能按时交钱,不能总是拖拖拉拉的。要不然,合作社的资金周转会出大问题。"
付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您说得对。我们得好好想想办法。"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回走。路过一片玉米地时,付平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地里说:"王叔,您看,这片玉米长得多好啊!"
王占奎顺着付平的手指看去,只见一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玉米杆高大挺拔,叶子青翠欲滴。他不禁赞叹道:"确实不错!这是谁家的地?"
"这是三组王俊民家的。"付平笑着说,"去年他家就是用的合作社提供的肥料和种子,今年又按时交了钱,所以合作社给他家安排了最好的农机服务。"
王占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你是想用实际效果来说服其他人,对吧?"
付平点点头,"没错。我想组织大家来看看,让他们明白按时交钱、积极配合合作社工作的好处。"
王占奎拍了拍付平的肩膀,"好主意!咱们回去就安排。"
两人刚走到村口,就看见一群人围在村委会门口。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年轻人在争吵。
"凭啥子三组的地都是好的,我们二组的地就差?"一个年轻人大声嚷嚷。
"就是,合作社是不是偏心了?"另一个人附和道。
付平和王占奎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付平上前一步,对着那群年轻人说道:"大家别急,有啥子问题咱们好好说。"
一个留着平头的年轻人走上前来,指着付平说:"付干部,你们合作社是不是偏心了?为啥子三组的地都安排得好好的,我们二组的就差?"
付平深吸一口气,耐心解释道:"小李,你误会了。合作社对待每个村民都是一视同仁的。三组的地看起来好,是因为他们按时交了钱,积极配合合作社的工作。"
"那我们也想配合啊,可是钱不够咋个办?"另一个年轻人插嘴道。
王占奎这时候站了出来,语气严肃地说:"大家听我说。合作社不是做慈善的,是要帮大家一起致富的。你们想想,如果大家都不交钱,合作社拿什么来买种子、肥料和农机服务?"
村民们面面相觑,一时无言以对。
付平趁机说道:"是这样的,我们正打算组织大家去看看王俊民家的玉米地。他家去年就用了合作社的肥料和种子,今年又按时交了钱。你们去看看他家的收成,就知道合作社的好处了。"
听到这话,年轻人们的态度明显软化了。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问道:"付干部,那我们要是真的拿不出钱,能不能有啥子办法?"
付平笑了笑,说:"当然有。我们可以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灵活的付款方案。比如可以分期付款,或者用劳动来抵扣部分费用。"
王占奎在一旁补充道:"对,咱们合作社的目的是让大家都能富起来。只要大家有心,我们就一定能想出办法。"
听了这番话,年轻人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去看看王俊民家的玉米地,也愿意好好配合合作社的工作。
付平和王占奎对视一眼,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这只是解决了一个小问题,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们。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合作社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