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9章 干部作风建设引关注,乡村教育…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齐夏县的天空一如既往地湛蓝,几缕白云悠悠地在空中漂浮,映衬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繁荣。县政府大楼的水泥墙壁在阳光下微微发烫,几只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为这座小城的清晨增添一丝生气。 徐向翰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胡县长的办公室。胡县长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中握着一支笔,在文件上圈圈点点。他的脸色平静,眉头微锁,似乎在思索什么重要的事情。徐向翰轻轻敲了敲门,胡县长抬起头,见是他,便放下手中的笔,示意他坐下。 “老胡,今天我过来沟通一下近期的工作情况。”徐向翰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 胡县长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徐向翰清了清嗓子,慢慢开口:“最近我们在各部门走访调查,发现作风建设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工作风气不够扎实,存在懒政、怠政的倾向。胡县长,我觉得,是时候抓一抓了。” 胡县长听完,微微皱眉,随即沉吟道:“向翰,你说得对。齐夏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干部的努力,如果作风不端,干部不务实,这个县再好的政策也难落实下去。” “是啊。”徐向翰点头附和,“现在齐夏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各类项目纷纷落地,企业也在这儿扎根。如果干部们拖拖拉拉,企业家们的积极性会被打击,项目推进不了,经济也就自然发展不起来了。” 胡县长眉头舒展开来,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在胸前,缓缓说道:“齐夏的经济要发展,干部作风必须跟上。我们县城的干部队伍总体来说不算差,但缺乏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思想上不够成熟,工作上不够扎实。” 徐向翰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几分思索。他知道胡县长的意思,齐夏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策和外部的力量,内部的建设同样重要。干部的素质和作风,直接关系到整个县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老胡,那我们接下来……”徐向翰试探性地问道。 胡县长目光坚定,缓缓说道:“必须从源头抓起,作风建设要常抓不懈。你回去后,立即召开一次全县干部大会,把这个问题摆在明面上,大家要有危机意识。其次,干部的考核机制也要调整,不能光看表面政绩,作风问题一定要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徐向翰认同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胡县长的决定一向果断而深思熟虑。齐夏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胡县长的这番话,让他心里更加清楚了接下来的工作方向。 谈完作风建设,徐向翰的思绪又转到了另一件事上。他斟酌了一下,决定把心中的疑虑说出来。 “向翰,昨天付平的事情您也听说了吧?”胡县长问道。 徐向翰点了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玩味,“你是说他为老师申诉的事?” “对,就是这件事。”胡县长皱着眉头说道 “你说付平这小子也是邪性,每次来都能给整出点事儿来,好在还都是好事儿,感觉他做事总是带着深一层的考虑。”许向翰回答道。 “嗯,你说得没错。”胡县长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思,“付平这孩子,虽然年轻,但心思细腻。表面上看,他是为老师们打抱不平,实则背后还有更深的用意。”胡县长说着,站起身来,走到窗前,透过窗户眺望着外面的景色。阳光洒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 徐向翰微微点头,附和道:“我也有这种感觉。不然以他现在的能力,不至于受了点委屈就直接打电话给我诉苦求援。他每次干一件事,总带着下一个事儿的钩子,搂草打兔子厉害着呢。” 胡县长背着手,轻轻点了点头,目光依旧投向远方,仿佛在思索什么。他转过身来,缓缓说道:“付平的目的不单单是为老师们申诉,他更大的意图,恐怕是想借此机会重建芝麻山村的小学。” “芝麻山村的小学?”徐向翰有些惊讶,眉头微微皱起,“那地方离县城偏远,学校条件极差,连老师也留不住,他为什么想重建那里?” 胡县长走回到办公桌前,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芝麻山村的小学虽然偏远,但对那一片的村民来说,意义重大。付平看得远,他知道一个村庄如果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所以,他想通过重建芝麻山村的小学,来带动那一片区域的发展。” 徐向翰听胡县长这么一分析,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我明白了,付平不仅仅是想为老师讨个说法,更是在为乡村教育的发展铺路。他的眼光确实长远。” 胡县长微微一笑,眼神中透出几分欣赏,“这就是他厉害的地方,往往一件看似简单的事,背后却隐藏着深远的用意。芝麻山村小学的重建,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的教育,更是为了带动整个村庄的发展。这一点,付平看得比谁都清楚。” 徐向翰点了点头,内心对付平的佩服又多了几分。他轻声说道:“看来,我们确实需要多关注一下他的动向,适时给予支持。” 胡县长轻轻拍了拍徐向翰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向翰,付平是个有潜力的年轻人,我们要善于用人。你和他接触多,了解他的想法,必要时,给予他支持。齐夏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我们这些老干部,更需要像你和付平这样的年轻力量。” 徐向翰感受到胡县长的信任,心中一阵感动。他知道,胡县长是在为齐夏的未来布局,同时也在培养和锤炼他这个年轻的干部。他点了点头,郑重地说道:“胡县长,放心吧,我会和付平多接触,多了解他的想法,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胡县长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好,就这么办。对了,还有件事我得跟你说。" 徐向翰立刻坐直身体,认真倾听。 胡县长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轻轻揉了揉眉心,缓缓说道:"我最近可能要调任了。" 徐向翰一惊,脱口而出:"您要走?" 胡县长摆摆手,示意他不要激动:"别急,听我说完。上面有意让我去黄州市任常委,不过还是继续兼任咱们齐夏县的县长。" 徐向翰松了口气,但眼中还是闪过一丝担忧:"那您...还会经常来齐夏吗?" 胡县长笑了笑:"当然,齐夏还是我的主战场。不过,你也知道,市里的工作肯定会占用我不少精力。所以,齐夏这边的日常工作,我可能要更多地依靠你们了。" 徐向翰立刻表态:"您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胡县长满意地点点头:"我相信你,这些年来,我看着你一步步成长,你的能力和责任心我都看在眼里。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齐夏的发展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你要时刻保持警惕,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 徐向翰认真地点头:"我明白。我会时刻牢记您的教诲,为齐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送走徐向翰,胡县长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阳光已经越过了树梢,洒在大地上,给这座小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胡县长轻轻揉了揉眉心,思绪渐渐沉入到更深的层次。他知道,自己被提拔为黄州市委常委,是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但这也意味着,他即将离开齐夏,去迎接新的挑战。 然而,齐夏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许多事情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他心里十分清楚,如果他离开,齐夏的未来会充满不确定性。这个县城,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多年,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愿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础在他离开后被忽视,甚至被打乱。 胡县长站起身来,踱步到窗边,目光落在远处的山脉上,山势连绵起伏,像是这片土地的脊梁。他的心情变得复杂而沉重,思绪在脑海中交织着。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即将离任,这不仅意味着齐夏的未来将由别人来接手,也意味着齐夏这片他付出心血、倾注情感的土地,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与变数。 他一向自认为是个高瞻远瞩的人,做事从来都是三思而后行,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然而正因为如此,他心中才更为忐忑。他明白,在他离开之后,齐夏的发展很可能会因为班子的调整而出现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如今齐夏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政策落实、项目推进、干部队伍建设都需要一位有力的接班人来统筹。 胡县长缓缓吐出一口气,心中陡然感到一种责任的沉重。他揉了揉眉心,试图让自己放松一些,但那股隐隐的担忧依旧挥之不去。他的目光收回,落在了桌上的文件夹上,那里面是关于齐夏县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知道,这些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齐夏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在这份规划中,胡县长尤其关注教育、医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他深知,齐夏要真正发展起来,单靠经济项目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扎实的民生基础。而这些,正是他在任期间一直力推的重点。然而,他也明白,自己离开后,这些规划能否得到持续落实,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接班人的决心与能力。 胡县长的思绪又回到了徐向翰和付平的身上。徐向翰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跟随他多年,为人踏实,办事稳重,是个值得信赖的继任人选。而付平,虽然年纪轻轻,但有着独特的视野和敏锐的判断力,是个不可多得的年轻才俊。胡县长深知,齐夏需要徐向翰这样的稳健派来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也需要付平这样的新锐力量来带动整个县城的发展活力。 胡县长叹了口气,微微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在剩下的时间里,把齐夏的未来布局得更为稳妥一些,把接力棒交到徐向翰手中,并通过他来扶持付平这样的年轻干部,让他们能在自己离任后继续推动齐夏的发展。 徐向翰从胡县长办公室出来,心情有些沉重。他走在县政府的走廊里,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中回荡,显得愈发清晰。刚才与胡县长的谈话,让他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胡县长的信任让他感到荣幸,但同时也让他感到责任的沉重。 他走回自己的办公室,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胡县长的嘱托。胡县长对付平的信任与期待,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主动出击,争取与付平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齐夏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而他作为这座县城的主要领导者,必须要有全局观和责任感。 徐向翰没有多犹豫,拿起电话,拨通了付平的号码。他知道,付平虽然年轻,但做事果断,思维敏捷,是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电话接通后,徐向翰的语气显得格外亲切。 “付平,干嘛呢?别去教育局了,先来我这儿一趟,有点事儿想跟你谈谈。”徐向翰的语气虽然轻松,但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坚定。 电话那头的付平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回答:“好嘞,学长,我马上过去。” 挂断电话后,徐向翰轻轻地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的蓝天上。窗外的风轻轻拂动树梢,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窗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徐向翰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胡县长的嘱托,这让他心中既有一丝隐隐的压力,也有一种莫名的期待。 徐向翰知道,付平的聪明才智和他对齐夏的深厚情感,都是齐夏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胡县长已经为齐夏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要做的,是接过胡县长的接力棒,继续推动这些发展规划的落实。付平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如何将这股力量引导好、利用好,是他目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徐向翰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书架前,随手翻开一本资料,目光却并未在书页上停留。思绪渐渐回到几年前,他刚担任齐夏县委常委时的情景。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是胡县长一步步带领着他,从如何处理基层问题,到如何制定长远规划,胡县长的言传身教,让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领导干部。 而现在,他也站在了这个关键的节点上,面对齐夏的未来,面对新一代年轻干部的崛起,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的思绪还在翻涌,门外传来了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进来。”徐向翰收回思绪,放下手中的资料,语气恢复了平日的稳重。 门被轻轻推开,付平走了进来,脸上挂着一贯的微笑,给人一种亲切而随和的感觉。他的穿着依旧利落,黑色的西装衬得他格外精神,眼中闪烁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 “徐书记,您找我?”付平关上门,走到徐向翰的办公桌前,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徐向翰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等付平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定后,徐向翰开口道:“付平,你在教育局的事情,胡县长已经知道了。你做事一向稳重,这次的事情做得很不错,尤其是你想重建芝麻山村小学的打算,我和胡县长都很支持。” 听到“芝麻山村小学”这几个字,付平的眼神微微一亮,随即恢复了平静。他知道,徐向翰和胡县长能够理解他的用意,这让他心里松了一口气。他露出一丝笑意,说道:“谢谢徐书记和胡县长的支持,芝麻山村小学的事情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结。看到了孩子们的渴望和村民们的期盼,所以一直想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徐向翰看着付平,眼神中充满了赞许。他点了点头,语气柔和地说道:“我明白你的心情,教育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像芝麻山这种偏远村庄,教育更是孩子们的未来和希望。你有这个心,我和胡县长都会全力支持你。” 付平听到这里,心里升起一股暖意。他知道,徐向翰和胡县长的支持,意味着他的计划将有更大的可能性得以实现。他微微点头,语气诚恳:“徐书记,胡县长,我会全力以赴,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徐向翰满意地笑了笑,随后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意:“不过,付平,重建芝麻山小学只是一个开始,齐夏的未来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地方。胡县长马上就要调任黄州市委常委,齐夏的发展重担,将逐渐落在我们这些人的肩上。你有远见,有能力,我希望在未来齐夏的发展,需要像你这样有干劲、有想法的年轻人。胡县长对你寄予厚望,我也是如此。不仅仅是重建芝麻山村小学,我希望你能参与到更多的县里重点项目中来,为齐夏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付平微微一怔,心里一时有些复杂。这番话让他意识到,徐向翰不仅仅是在支持他的计划,更是在给他指引一条更长远的路。这条路,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付平低头沉思片刻,心中渐渐有了决断。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徐向翰,郑重其事地说道:“徐书记,您和胡县长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负。齐夏的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我愿意和您一起努力,把齐夏建设得更好。” 徐向翰看到付平眼中的那份坚定,心里不由得一阵欣慰。他知道,付平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并准备好肩负更多的责任。他微微点头,语气柔和地说道:“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接下来,芝麻山小学的重建,你继续负责,我会协调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你。同时,我希望你能抽出时间,参与到县里的几个重点项目的规划中来,尤其是在招商引资这一块,你的见解会很有帮助。” 付平没有犹豫,点头答应:“徐书记,您放心,我会尽全力去做。” 徐向翰露出满意的笑容,随后站起身,走到办公桌旁,拿起一份文件递给付平:“这是近期县里几个涉及民生的重要项目规划,你先看看,有什么想法随时跟我沟通。我们齐夏要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规划和执行方案,不能只是做表面文章。” 付平接过文件,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翻开文件,看到里面详细列出了几个项目的规划,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提升、新兴产业园区的建立等各个方面。每一个项目都关系到齐夏的发展大计,而他将要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徐书记,我会认真研究这些项目,尽快给您反馈。”付平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徐向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好好干,齐夏的未来,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不要有太多的负担,胡县长和我会全力支持你。” 付平点头,心里却有一种使命感在升腾。他知道,自己不仅仅是在为一个村庄重建一所学校,更是在为整个齐夏的未来铺路。这份责任,他愿意担起,也有信心担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