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路虽然比几年前宽了不少,但仍是土路,坑坑洼洼的。路边的几户人家,门前种着些菜蔬,鸡鸭在院子里悠闲地觅食。赵书记走得不快,眼睛却一直在四处打量,把村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收入眼底。
走着走着,赵书记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的一户人家说道:“就这户吧,咱们进去看看。”
付平看了一眼那户人家,是村里姓张的一家,房屋虽然旧,但院子收拾得还算干净。他上前敲了敲院门,里头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娘探出头来。
“哎哟,小付干部,您咋来了?”大娘一看到付平,立刻露出了笑容,但当她看到付平身后的赵书记和其他领导时,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大娘,市里的赵书记来看咱们村了,想进来看看您的家,您不会嫌麻烦吧?”付平笑着解释道,语气里透着几分轻松,试图缓解大娘的紧张。
“哎呀,不嫌不嫌,快请进,快请进!”大娘赶紧把门打开,把大家迎了进去。
院子不大,几块青石板铺成的小路通向堂屋。院子一角堆着些柴火,旁边的鸡窝里几只老母鸡正在咯咯叫唤着
赵书记微微笑着,走进院子,缓步走到堂屋门前。他看着院子里的景象,目光柔和,仿佛在细细品味着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院子里的整洁和那几只悠闲的老母鸡,似乎让他感受到了一种朴实、宁静的生活气息。
“赵书记,您这边请,屋里简单得很,您别嫌弃。”大娘一边招呼着,一边赶紧把堂屋的门帘掀开,露出里面的陈设。屋子不大,靠墙摆着几张老旧的木椅,木桌上搁着一只煤油灯,墙上贴着几张脱色的年画。正中是一张八仙桌,上面摆放着几个搪瓷碗和一个热水壶。
赵书记走进屋里,环视了一圈,目光在那几张年画上停留了片刻,然后缓缓点了点头,说道:“挺好的,挺有家的味道。”
大娘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舒展开来,连连点头:“我们这老房子,几十年了,虽然破了点,但住着舒坦,舍不得换。”
赵书记微微一笑,问道:“大娘,家里几口人啊?生活上还缺什么吗?”
“赵书记,我们家不多,就我和老头子,还有儿媳妇和两个孙子。”大娘笑着回答,语气中透着些许自豪,“生活上没啥缺的,国家政策好,孩子上学也不花什么钱,孙子们都念书呢,我和老头子种点地,日子过得去。”
付平站在一旁,听着大娘的话,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这家人虽然日子过得简单,但在村里算是踏实过日子的人家,平时也不怎么抱怨,和乡亲们相处得不错。
赵书记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欣慰:“那就好。孩子们读书是最重要的,将来有了文化,日子会更好。”
大娘点头如捣蒜:“是啊是啊,书记您说得对,我们就盼着孩子们有出息,不像我们,老了也只能在家种地。”
赵书记这时走到堂屋后面,透过门帘看了一眼厨房。厨房里摆着一个大灶台,灶台上黑乎乎的锅盖盖着一口大铁锅,锅底下的柴火灰已经凉了,显然还没有生火。墙壁上挂着几件旧得发白的衣物,锅碗瓢盆整齐地码在一旁,虽然简陋,却井井有条。
“您这厨房,平时做饭是不是都用柴火?”赵书记随口问道,目光柔和。
“是啊,赵书记,柴火锅烧的饭香啊。我们这些老家伙还舍不得换煤气灶呢。”大娘笑呵呵地说道,语气里透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柴火饭确实有味道。”赵书记点头笑了笑,随后转身问付平,“村里用煤气的多吗?”
“赵书记,现在村里一半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煤气,尤其是年轻人家里,煤气灶用得多。但像张大娘这样年纪大的,还是习惯用柴火。我们村里也提供了煤气补贴,鼓励大家用上更方便的燃料。”付平解释道。
赵书记听后,再次点头,语气中透着深思:“这样好,既要保持咱们农村的传统,也要让村民们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
说着,赵书记又转身看了看堂屋里的陈设,接着问道:“大娘,家里平时都吃些什么?生活上有啥困难,直接给村里说,咱们共同想办法。”
大娘忙摆手:“赵书记,您放心吧,没啥困难。平时吃得简单,家里种的菜,地里的粮食,够吃够用。村里有啥事,小付同志他们都帮忙,咱们村的干部可都是好人!”
赵书记听大娘这么一说,目光投向付平,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许。付平见状,谦逊地笑了笑,微微低下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赵书记,您放心,我们村里的干部都是乡亲们选出来的,为大家做事是应该的。”付平缓缓说道,语气里透着一份真诚,“我们平时就是尽量帮村民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大家的日子过得踏实。”
赵书记点了点头,走到堂屋的八仙桌旁,随手拿起一个搪瓷碗,看了看里面剩下的半碗玉米粥。他放下碗,微微一笑:“这玉米粥,看得我都想尝尝了。”
“大娘,您平时吃的就是这些?”胡县长走到大娘身边,关切地问道。
“是啊,县长,咱们农村人,习惯了粗茶淡饭,玉米粥、红薯、咸菜,都是家常便饭。”大娘笑呵呵地答道,“不过,咱自己种的粮食,吃着放心,也吃得习惯。”
胡县长点了点头,眼里满是理解:“大娘,咱们农村的东西最天然,最健康。您这样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健康长寿。”
“是啊,书记、县长,咱们这辈子图的就是个健康。只要身子骨好,吃啥都香!”大娘乐呵呵地说道。
赵书记环视着这间朴素的堂屋,目光再次落在付平身上:“小付同志,像张大娘家这样的情况,在村里普遍吗?”
付平思索了一下,回答道:“赵书记,咱们村的情况相对还是不错的。虽然村子偏远,交通不便,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的生活基本都能自给自足。像张大娘这样的家庭,虽然物质条件不算富裕,但生活有保障,精神上也很满足。”
赵书记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那就好,咱们基层干部的工作,就是要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安心舒心。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精神面貌也同样不能忽视。只要大家心齐,生活就有奔头。”
这时,赵书记忽然转身,对站在一旁的市委办主任说道:“这次来芝麻山村,确实让我看到了很多基层的真实情况。我们以后要多来这样的地方走走,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少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市委办主任连忙点头应道:“赵书记说得对,我们一定多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
赵书记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转向付平:“小付同志,今天我看咱们村的情况不错,但今后的工作还是不能松懈。特别是要注意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
付平连忙点头,认真答道:“赵书记放心,我们一定继续努力,把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赵书记听了,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随后看了看时间,说道:“走吧,咱们再去看看其他几户,今天一定要多了解一些情况。”
付平赶紧应声,带着大家离开张大娘的家,继续沿着村里的主路向前走去。一路上,赵书记不时停下来,和村民们打招呼,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村民们见到赵书记这样平易近人,都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着心里话。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接近中午,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芝麻山村的路上,给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增添了一丝温暖。赵书记走在路上,心里感到一阵充实,他知道,这样的走访虽然简单,却让他真正看到了基层的实情,也感受到了老百姓对生活的朴素愿望。
走了一段路,赵书记忽然停下脚步,转身对付平说道:“小付同志,今天的走访让我很满意。现在咱就不打扰村民们吃午饭了。”赵书记微笑着说道,语气中透着些许体贴之意。
付平赶紧点头,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赵书记,您考虑得真周到。那我们就回村委会,午饭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咱们村里人家常的饭菜。”
赵书记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周围的村舍,低声说道:“家常饭菜最好,吃得舒心。”
一行人慢慢向村委会走去,村道两旁的村民们依旧站在那里,目送着领导们的身影,低声交谈着。付平走在赵书记身旁,心里盘算着如何在午饭时进一步了解赵书记的想法,以便更好地推进接下来的工作。
村委会的小食堂不大,但整洁而温馨。几张木桌上已经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简单的红烧肉、清蒸鱼,还有几盘翠绿的蔬菜,都是村民们自家地里种的。饭菜虽然不算丰盛,但透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赵书记坐下后,目光扫过桌上的菜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不错,这些菜看着就有食欲。”
付平听了,心里松了口气,赶紧招呼大家入座:“赵书记、胡县长、李书记,大家都坐吧。这些菜都是村里人家自己种的,绝对新鲜。”
李爱明镇委书记也笑着坐下,尽管心里对这简单的饭菜有些担忧,但看到赵书记的神情放松,他也放下了心中的顾虑。胡县长端起酒杯,笑着对赵书记说道:“赵书记,这可是咱们村里自酿的米酒,虽然不上档次,但绝对是纯粮酿造,您尝尝?”
赵书记接过酒杯,轻轻嗅了嗅,点头称赞:“米酒香醇,喝着暖胃。”
众人于是举杯,气氛逐渐轻松了下来。赵书记喝了一口米酒,放下酒杯,微笑着对付平说道:“小付同志,今天这顿饭让我真切感受到咱们村的热情,也让我更了解了你们基层干部的辛苦。”
付平放下筷子,谦逊地笑了笑:“赵书记,您今天来看我们村,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我们做基层工作,就是想让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舒心,能得到您的肯定,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赵书记点点头,目光中透出深思:“你们这样的基层干部,是党和人民的桥梁。只有你们站稳了,群众的日子才能稳稳当当。今天我在张大娘家看到的那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这才是我们要关注的。以后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上报,我们会尽力帮你们解决。”
“谢谢赵书记,我们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继续努力,把村里的工作做得更好。”付平的语气中带着坚定和感激。
就在大家继续吃饭时,赵书记忽然放下筷子,目光有些缥缈地望向窗外,似乎陷入了回忆:“这饭菜,让我想起了当年的知青岁月,那时候在农村,条件可没这么好,吃的都是粗粮,能有这些家常菜就已经很不错了。”
众人静静地听着,赵书记又继续说道:“那时候我们吃的是玉米糊糊、红薯干,能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侈。现在看着村民们的生活改善了这么多,心里确实感慨万千。这些年,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
好。能看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改善,这就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最好体现。”赵书记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他的目光从窗外收回,重新落在桌上的简单饭菜上,似乎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赵书记,您说得太对了。我们这些年,就是想让村民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吃饱穿暖,活得有尊严。”付平认真地点头,他的声音不高,却充满了坚定。
饭桌上的气氛渐渐变得更加融洽,大家一边吃着家常菜,一边聊着村里的发展和未来的规划。付平趁机向赵书记汇报了村里几项重点工作,包括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村道的硬化以及村民收入的提升计划。赵书记听得仔细,不时点头,显得非常关注。
“这些工作都很重要,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要抓紧落实。”赵书记说到这里,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没有好的基础设施,村民的生活就无法改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付平赶紧表态:“赵书记放心,我们会尽力争取项目和资金,尽快把这些事情办好。”
午饭后,赵书记站起身来,拍了拍付平的肩膀:“小付同志,今天这顿饭让我感受到了你们芝麻山村的精神。接下来,还有什么地方值得一看?”
付平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自豪:“赵书记,我们村后面的药田,您一定要去看看。那可是我们村的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还让不少村民脱了贫。”
赵书记点点头:“好,我正想看看你们村的产业发展情况。”
一行人出了村委会,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向村后的药田走去。路两旁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坡上种满了各种中草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远远看去,那一片片药田如同铺展开来的绿毯,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赵书记,您看,这片药田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付平指着前方的药田,语气里透着几分骄傲,“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参与了种植,靠着这些蕲艾,很多家庭的收入翻了几番。”
赵书记走到药田边,蹲下身子,轻轻捧起一把泥土,细细嗅了嗅,然后缓缓点头:“土地好,蕲艾也长得好。小付同志,你们村能把这片山地利用得这么好,确实不容易。”
站在一旁的王占奎和洪文康闻言,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王占奎说道:“赵书记,这片药田能有今天,全靠小付同志带头,我们村里人一开始都不敢种,怕赔本。后来小付同志跑前跑后,拉来了专家指导,这才让大家都吃了定心丸。”
赵书记站起身来,目光中带着赞许:“小付同志,你们这个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山区村子多,像你们这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一条好路子。”
付平谦逊地笑了笑:“赵书记,是村里人齐心协力,才有今天的成果。我不过是做了点分内的工作。”
赵书记点点头,望向那片连绵不绝的药田,忽然问道:“这些蕲艾种得这么好,但住在这里的村民是不是还得注意保护环境?房子建得太多太密,会不会影响药田的壮观效果?”
付平听到这话,心里微微一震,若有所思地看了看远处的几间农舍,随后说道:“赵书记说得对,今后我们会注意这方面的规划,尽量做到既发展产业,又保护环境。”
赵书记满意地笑了笑:“这就好。发展产业要有长远眼光,既要看眼前的收益,也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接着,付平带着赵书记一行人继续向山顶走去。山顶上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芝麻山村。站在
山顶上微风拂过,带着山间的清新气息。赵书记站在高处,俯瞰着芝麻山村的全貌。整个村庄仿佛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村道蜿蜒,错落有致的房屋点缀在田野和山坡上,远处的药田在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芒,像是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卷。
“赵书记,您看,这条路就是我们规划中的出村路。”站在赵书记身旁的胡县长指着一条尚未修建的山道说道,“徐向翰同志提出的建议,就是在这条路上建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直接通往镇上。这样一来,村里的农产品和蕲艾就能更方便地运出去,村民们的出行也能更加便利。”
赵书记顺着胡县长手指的方向望去,那条山道蜿蜒曲折,隐没在浓密的树林中。如果能修成水泥路,确实能够极大地方便村民的出行和物流。他点了点头,目光越发深邃:“这个规划很好。村里的发展,交通是关键。没有好的交通,产业再好也难以发展壮大。”
“徐向翰同志对这次规划的贡献很大,他抓住了村子发展的主要矛盾。”胡县长继续说道,语气里透着对徐向翰的赞赏,“这条路修好后,不仅能带动芝麻山村的经济发展,还能辐射到周边几个村子,带动整个片区的繁荣。”
赵书记听得认真,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缓缓点头,语气沉稳地说道:“徐向翰同志的眼光确实不错,抓住了主要矛盾,也抓住了发展的关键。你们一定要把这条路的规划和建设放在重中之重,以最快的速度推进,不能拖延。”
“是,赵书记,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确保这条路早日通车。”胡县长坚定地答道。
赵书记沉默片刻,随后转头看向付平,眼神中透着关切:“小付同志,这条路修通了,对你们村的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你们村要做好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变化。”
付平微微点头,心里却在快速盘算着村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知道,赵书记的话并非只是一句嘱托,而是对他这个村干部的期待和考验。交通一通,村子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但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发展中保持村庄的原有风貌,如何让村民们在变化中受益,这是他必须思考的问题。
“赵书记,我明白。这条路对我们村来说,不仅是通向外界的路,更是通向未来的路。我们会全力配合,把村里的各项工作做好,迎接这条路带来的新机遇。”付平语气坚定地说道。
赵书记满意地点了点头,眼神变得柔和了些许:“小付同志,你能有这样的认识,我就放心了。芝麻山村的发展有你们这样一批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干部,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远处,山风吹过,带来一阵阵草木的清香。赵书记站在山顶,眺望着远方的群山和村庄,仿佛看到了这片土地未来的广阔前景。
赵书记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今天的视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芝麻山村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发展中保持初心,不忘我们最初的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付平听着赵书记的话,心里感到一阵沉重的责任感。
“赵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真正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付平坚定地回应道,语气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赵书记微微点头,心中对付平的印象更深了几分。这位年轻的村干部,身上有一股难得的实干精神和对村民的真诚关怀,这让他在付平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小付同志,你们村的前景很好,但路还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赵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道,目光中带着一丝殷切,“在发展中,记住一定要稳扎稳打,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只有这样,芝麻山村才能真正走得长远。”
“明白,赵书记。”付平点头应道,心中反复咀嚼着“稳扎稳打”这四个字。他知道,赵书记这番话,既是提醒,也是鼓励。
胡县长站在一旁,见气氛稍显凝重,便笑着插话道:“赵书记,今天这趟芝麻山村的视察,让我也有了不少启发。咱们县里其他村子也要向芝麻山村学习,因地制宜地搞好发展,带动整个片区的经济。”
赵书记听了,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鼓励:“老胡,你说得对。芝麻山村的经验可以在全县推广,但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只要方向对了,老百姓的日子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胡县长点头称是,心里对接下来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赵书记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想把这片土地的气息尽数吸入心中。他缓缓说道:“今天的视察到这里就结束了。小付同志,老胡,小李,你们的工作都做得很好。希望接下来,大家继续保持这种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更好。”
付平、胡县长和李爱明都郑重地点头,异口同声地应道:“一定不辜负赵书记的期望。”
赵书记满意地看了他们一眼,随即转身朝山下走去。付平赶紧跟上,心里仍在回味着赵书记刚才的话。他知道,这次视察对芝麻山村来说,不仅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机遇。赵书记的肯定,既是对他们过去工作的认可,也是一种激励,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