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3章 青山镇拆迁现场失控,付平王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午后的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窗户洒进来,将桌面照得明亮。众人刚吃过简单的午饭,又重新聚集在这里,为芝麻山村的发展继续讨论。付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李爱明的脸庞,那张年轻而又充满干劲的脸上看不出丝毫倦意。他在心里暗暗赞叹,希望李书记能一直保持这种工作热情。 会议室里弥漫着浓浓的烟草味,几位老同志正叼着烟卷,时不时吐出一口烟雾。付平不抽烟,只是安静地听着大家讨论。上午的会议讲的都是大方向,下午则开始深入具体的搬迁工作细节。 "这条公路途经三个村,其中芝麻山村属于我们曹海镇,鱼头村和石龙村属于青山镇。"李爱明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用红笔画出路线,"我们得先确定好拆迁补偿标准,然后尽快开展实地调查..." 他的话还没说完,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一个头顶地中海的老头笑呵呵地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几分酒意。 "哎呀!对不住啊!来晚了!"老头大声说道,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李爱明身上,"李书记,不好意思啊,刚刚有点事耽搁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挑了个空位置坐下,笑眯眯地摆摆手,"你们继续,你们继续。" 付平闻到一股浓烈的酒味飘过,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宋建设,用眼神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宋建设凑近付平耳边,小声解释道:"青山镇的副镇长,叫韩大海。马上要退休了,这人最近经常这样。" 付平恍然大悟,心里暗暗摇头。快退休的人,升不上去也降不下来,自然是无欲无求,也就无所畏惧了。同时,青山镇不在产业园区范围内,要不是李爱明还兼着县委常委的头衔,恐怕还真指挥不动这老头。 李爱明显然也不想在这种小事上纠缠,只是平静地看了韩大海一眼,继续说道:"韩副镇长,你来得正好。刚才我们说到青山镇的两个村,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情况吧。" 韩大海显然还没从酒劲中缓过神来,被李爱明这么一问,顿时有些发懵。他挠了挠头,支吾道:"啥子情况哦...这个...我们青山镇一向支持县里的工作嘛..." 李爱明见状,也不再为难他,只是淡淡地说:"行,那我们继续讨论具体方案。"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众人翻阅了大量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李爱明总结道:"那就这样定了。按照工程需 求,对处于施工区的房屋进行整体拆除。沿途涉及的十几户人家中,楼房按照260元每平方米补贴,平房按照220元每平方米补贴,普通土屋按照每平方米100元补贴。其余附着物和苗木部分,按照每人1000元计算。" 李爱明环视一圈,目光锐利如刀,"这件事必须从快从准。散会之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后天中午之前,我要看到最终准确的数据报告。都清楚了吗?" "清楚!"众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 李爱明又将目光转向已经稍微清醒些的韩大海,语气中带着几分威严,"韩镇长,需要我给余书记打个电话吗?" 韩大海虽然无欲无求,但也知道这种时候不能坏了规矩。他连忙摆手,脸上堆满笑容,"李书记言重了,这个事情我亲自带人去办,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 李爱明满意地点点头,"青山镇有两个村要处理,我给你派几个人手,协助你开展工作。" 韩大海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那感情好!多谢李书记体谅。" 会议结束后,李爱明先行离开。升了官,他的事务比以前更多了。付平和王占奎起身准备离开,一边和管委会的同事们寒暄,一边往门口走去。 "王村长!"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呼喊。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韩大海笑眯眯地走了过来,"这条路关系到两个镇,咱们得多联系啊!" 王占奎也笑着应道:"那是自然,有什么事随时说。" 韩大海的目光落在付平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就是小付吧?年轻有为啊!" 付平礼貌地点头微笑,"韩镇长好。" 韩大海拍了拍付平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长辈的味道,"年轻人不错,要好好跟着王村长学习。把工作做扎实了,可不能误了大事啊。" 这话一出,周围几个人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尴尬。先前那句"小付"就已经有些不给面子了,现在这番话更是把倚老卖老的意思挑明了。 付平却仿佛没听出话里的弦外之音,只是点头应道:"好的,多谢韩镇长指点。" 韩大海又扫视了一圈众人,笑呵呵地说:"各位,事情还多着呢,我先走一步了。"说完,他便摇摇晃晃地走出了会议室。 看着韩大海离去的背影,宋建设轻声对付平说:"这老头快退休了,就爱搞些怪事,你别往心里去。" 付平倒是一脸轻松,笑着说:"没事,连胡县长都不计较,我有什么好在意的。咱们把事情办好才是真的,对吧?"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赞同。气氛又重新轻松了起来。 会议室里的人渐渐散去,付平和王占奎并肩走在回村委会的路上。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在柏油路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远处传来几声鸟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 "小付兄弟,你看这事儿..."王占奎欲言又止,脸上露出几分忧虑。 付平停下脚步,转身看着王占奎,"王叔,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王占奎叹了口气,"这补偿标准,说实话有点低了。咱们村里人心里肯定会有意见。" 付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确实是个问题。不过现在政策已经定了下来,我们得想办法把工作做细做实。" 两人继续往前走,路过一片菜地。几个老人正弯腰在地里忙活,看到他们经过,纷纷直起腰来打招呼。 "王村长,小付干部,这是开完会回来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笑呵呵地问道。 王占奎笑着点头,"是啊,刚开完会。李大爷,您老这是在种什么呢?" "哦,种点青菜黄瓜的。"李大爷擦了擦额头的汗,"听说要修路,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俺这块地啊?" 王占奎和付平对视一眼,王占奎温和地说:"李大爷,具体情况我们还得实地勘察。您放心,如果真的影响到了,一定会按政策给予补偿的。" 李大爷点点头,脸上却还带着几分忧虑,"那就好,那就好。就是不知道补偿标准怎么样..." 付平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地说:"李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具体的事情,等我们调查清楚了,会及时向大家通报的。" 李大爷露出了笑容,"好嘞,那就辛苦你们了。" 告别了李大爷,两人继续往村委会走去。路上,他们又遇到了几个村民,都纷纷询问关于修路的事情。王占奎和付平耐心地一一解答,尽量安抚大家的情绪。 回到村委会,王占奎关上门,长出一口气,"付兄弟,看来这事不好办啊。" 付平沉思片刻,说道:"王叔,我有个想法。虽然补偿标准已经定了,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想办法。比如说,帮助村民们找到新的致富门路,或者在安置房选址上多考虑他们的需求。" 王占奎眼前一亮,"这主意不错!咱们可以先摸摸底,看看村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付平点头赞同,"对,我们得把工作做细。每家每户都要走访,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只有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支持。" 王占奎拍了拍付平的肩膀,"小付,你这想法好啊。咱们这就开始行动吧。" 两人商定了具体计划,便分头行动起来。付平负责村子东边,王占奎负责西边。他们挨家挨户走访,详细记录每户的情况和诉求。 付平来到第一户人家,是村里的张老汉。推开院门,只见张老汉正坐在门槛上抽旱烟。看到付平进来,他慢悠悠地站起身。 "小付啊,来喝茶不?"张老汉热情地招呼道。 付平笑着摆摆手,"张大爷,不用麻烦了。我是来跟您聊聊修路的事儿。" 张老汉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哦,是这事啊。那进屋说吧。" 两人走进堂屋,张老汉的老伴儿连忙给付平倒了杯水。付平道了声谢,然后耐心地向老两口解释起了修路的计划和补偿政策。 "张大爷,张大妈,您二老对这个补偿标准有什么看法吗?"付平小心翼翼地问道。 张老汉吸了口烟,缓缓吐出一个烟圈,"说实在的,觉得有点低。这房子可是我们攒了大半辈子的钱盖的啊。" 付平点点头,"我理解您的心情。不过您看啊,这条路修好了,咱们村的交通就方便了,以后发展机会也多了。" 张大妈插嘴道,"话是这么说。可我们老两口搬到哪儿去呢?城里房价那么贵,补偿的钱怕是不够买房的。" 付平认真地记下他们的顾虑,然后说道,"张大爷,张大妈,您二老的担心我都记下了。我们村委会正在考虑建设安置房,到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您们这样的情况。另外,我们还在想办法帮大家找新的致富门路。您们有什么想法吗?" 老两口对视一眼,张老汉迟疑地说,"我听说隔壁村搞起了农家乐,生意挺好的。要是咱们村也能搞起来..." 付平眼前一亮,"这个想法很好啊!等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了,搞农家乐肯定有前景。我这就把您的建议记下来,回头跟村委会好好研究研究。" 临走时,张老汉和张大妈的脸色明显缓和了许多。他们送付平到院门口,张大妈还塞给他两个刚摘的茄子。 "小付啊,你们村干部多上点心,我们老百姓就放心了。"张老汉拍了拍付平的肩膀。 付平郑重地点头,"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付平和王占奎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全村每一户人家。他们认真倾听村民们的诉求,详细记录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晚上,两人就汇总当天的情况,讨论解决方案。 "小付,你看这事儿怎么办?"王占奎指着手里的笔记本,眉头紧锁。 付平凑过去看了看,只见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家各户的情况和要求。他沉思片刻,说道:"王叔,我觉得咱们可以把村民的诉求分类处理。" "哦?你说说看。"王占奎来了兴趣。 付平掰着手指头数道:"第一类是对补偿标准不满意的,这个咱们得想办法从其他方面弥补。比如说,可以考虑给他们在安置房分配上一些优惠。第二类是担心生计问题的,咱们可以组织一些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找到新的致富门路。第三类是舍不得离开老家的,这个最难办,得多做做思想工作。" 王占奎连连点头,"有道理!咱们再具体细化一下这些方案。" 秋日的晨曦刚刚洒满大地,村子里的空气还带着一丝清冷。付平和王占奎早早地来到了镇政府,手里捧着昨夜熬到深夜才拟定好的工作计划。两人小心翼翼地敲开了李爱明的办公室门,将那份精心准备的计划递了上去。 李爱明坐在办公桌后,眉头微皱,细细地翻阅着手中的计划书。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洒在他那张略显疲惫的脸上,随着他翻动纸张的动作,阳光在纸面上跳跃闪烁。付平和王占奎站在一旁,屏住呼吸,静静等待着李书记的评判。 过了好一会儿,李爱明放下手中的计划书,抬起头,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意。“不错,”他说道,语气里透着赞许,“你们考虑得很周到。特别是这个安置房的想法,可以好好做做文章。” 付平见状,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趁机提出建议:“李书记,我们还想申请增加一些资金,用于村民的技能培训和产业扶持。这样,村民们搬迁后,不仅有了新房子,还能有一技之长,生活也能更有保障。” 李爱明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思索,随即点了点头:“这个提议很好。你们把具体方案做出来,我去县里争取一下。” 从李爱明的办公室出来,王占奎满脸兴奋,忍不住拍了拍付平的肩膀,“小付,干得漂亮!” 付平笑着摇了摇头,“还早着呢,咱们得把这些计划落到实处才行。” 王占奎点头,眼中满是赞许,“你说得对,咱们不能光有想法,还得有行动。” 接下来的日子里,付平和王占奎带领村干部们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他们组织村民开会,耐心解释政策;带领技术人员实地勘察,确定每户的补偿金额;协调各方资源,筹备技能培训班。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一天中午,阳光正好,付平和王占奎带着几名村干部正忙着丈量村民家里的面积。阳光透过树梢洒在他们身上,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打湿了他们的衣领。负责在一旁记录数据的付平忙得不可开交,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记录本上划动,连头都没抬起。 突然,付平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刺耳的铃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显得格外突兀。付平赶紧掏出手机,放在耳边,还没来得及说话,电话那头就传来了一个焦急的声音。 “付干部,快喊点人来帮忙,出大事了!” 付平心中一紧,连忙问道:“你说清楚,什么大事?”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慌乱,“我们被围了!你快多带点人过来救救我们!” 说完,电话那头就传来一阵嘈杂的吵闹声,接着电话被匆匆挂断。付平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连忙将情况告诉了王占奎,王占奎听完,脸色骤变,将手中的东西一扔,二话不说,带着付平就朝外面冲去。 在路上,王占奎一边小跑一边焦急地解释道:“按这情况,很有可能是激起了民愤。咱们农村最怕的就是搞出这种事情来,一旦村民们红了眼,这事儿可就大了,搞不好真要闹出人命!” 付平闻言,心里一阵惊慌,脚下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几分。他一边跑一边问道:“那他们说让我们多带点人过去,是不是应急的?” 王占奎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和忧虑:“不能带!这时候要是带着咱们村的人过去,很可能是火上浇油。别个村的事情,怎么能让咱们芝麻山村的人去管呢?这事儿要搞不好,两边村子还要结仇!” 付平闻言心中一惊,隐约感到事情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他赶紧问道:“那边不是有韩镇长在吗?他是有经验的老干部,应该能压住场子吧?” 王占奎皱紧了眉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按理说韩镇长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可他最近不怎么上心,可能是没顾上细节,或者没想到这边的村民脾气这么硬。现在事情闹大了,只能咱们赶过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