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7章 探索土地改革新模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两人走出办公室,沿着村里的小路朝村委会的方向走去。一路上,虽然路两旁田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但空气里依然弥漫着泥土和稻草混合的气息。秋天的阳光洒在田间,远处的山峦呈现出一片温暖的金黄色。 村委会附近就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修建得整整齐齐的广场上,几个老人依旧在打牌,偶尔还有几个小孩儿在一旁嬉戏打闹。几棵大树下,几位老奶奶坐在石凳上,手里忙着织毛衣,嘴里不停地闲聊着村里的琐事。 付平和王占奎站在村委会前,环顾四周。广场周围的土地早已被分割得七七八八,附近的几座房子也都修得井井有条,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 “你瞧瞧,哪儿还有空地?”王占奎咂了咂嘴,指着周围的房子,“就算想给他们挤,也得有地方挤啊!” 付平没有立刻回答,反倒是踱步向广场后面走去。这块地方他再熟悉不过了,但今天再看,似乎每一寸地都被利用得恰到好处。他走到一棵大树下,抬起头看了看枝繁叶茂的树冠,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形成斑驳的光影洒在地上,地面上倒是有一小块空地。 王占奎跟了过来,撇了撇嘴,“你看啥呢?这里是村里老人的活动场地,咱总不能把这块地也给占了吧?他们天天就在这儿乘凉、下棋,这可是村里的"风水宝地"。” 付平苦笑了一声,“我知道,这块地动不得。”他转身继续往前走,心里却依旧盘算着,如何才能在这片早已规划好的地界里再挤出一点空隙来。 两人绕着村委会附近的区域转了几圈,越看越觉得无解。村里的地本就不多,村委会这块更是地理位置绝佳,修得好,大家都盯着。如今再要安排四户人家、再加上那两兄弟,简直是强人所难。 走到村委会后面的地段时,付平和王占奎停了下来,面前是一片低洼的荒地,长满了杂草。这里与村委会不远,但因为地势不好,一直没有人愿意在这盖房子。往年下雨时,这片地常常积水,村里人都说这里“风水不好”。可现在两人站在这儿,几乎是唯一能看到的一片空地。 “你说……这儿咋样?”付平沉默了片刻,指着眼前这片荒地。 王占奎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眉头皱得更紧了,“你是说这里?这地方可不怎么好,低洼,积水多,村里人都知道,不吉利。” 付平点点头,心里也清楚,这片地确实有问题。村里人讲究风水,这地方一旦被传出“不吉利”,谁家都不愿意搬过来。可如今,村委会附近实在没多余的地了,眼前这片地,虽然条件差,但至少够大,能容得下几户人家。 “说实话,这地儿确实不理想。”付平说着,目光又扫了一眼四周,眼神中透出些许无奈,“可咱们现在还有别的选择吗?村委会附近的地,能用的都用上了。要是再给他们挤点别的地方,怕是得把人家的房子拆了重盖。” 王占奎掐着腰站在那里,嘴里嘟囔着,“这几户人家要真搬到这儿来,指不定哪天又得找咱们闹腾。到时候,怪咱们没给他们找个好地方修房子。” 等了半天却没听见付平开口。他有些奇怪,转头看去,只见付平正盯着脚下的田地,眼神有些飘忽,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付兄弟,你在看啥子啊?”王占奎疑惑道,声音里带着几分好奇。 付平回过神来,抬手指了指脚下的那片土地,缓缓说道:“老哥,你还记得前段时间市里的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吗?” 王占奎眯起眼睛想了想,随后摇了摇头,“啥子话啊?” 付平的目光越过脚下的田地,望着远方,语气中带着回忆和思索:“他说,要是没有这些零散的屋子,这些田地就能连成一片,到时候更壮观。” 王占奎听到这儿,忍不住笑了起来,摆了摆手:“嗨呀,那只是说说而已嘛!没得这些屋子,人住哪儿嘛?咋个可能……” 他话说到一半,突然愣住了,表情一下子僵住了。他缓缓转过头,盯着付平,眼睛瞪大了,仿佛突然意识到什么,声音也变得有些迟疑:“你又在想啥子事?” 付平的神情没有太大的波动,仍然盯着脚下的土地,语气却变得认真起来:“我在想,咱们能不能试着搞集中居住?” “啥?集中居住?!”王占奎猛地转身,瞪着付平,语气里充满了不敢置信。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狠狠摇了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虽然知道付平这人做事总有股子狠劲,干了不少别人认定“做不成”的事儿,但他这次还是忍不住要摇头反对。这种事,根本不现实! 王占奎用力挥了挥手,显然是想把付平的想法彻底打消:“你看嘛,这几户人搬家,那是因为迫不得已,咱们合作社能挤出点钱预支给他们,已经是尽了全力了。可要是搞集中居住,几十上百户人家,你想过没?合作社哪儿来的钱?三组的人里,少数有点余钱的还能凑个一两万,另外两组的,人家砸锅卖铁都不一定凑得出两万块钱。” 付平没说话,静静听着他继续说道:“就算你说,大家预支明年的收益,那合作社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哪怕是借的,合作社没那么大本钱撑得住。再说了,明年的收成都预支完了,地 付平看着王占奎,嘴角微微扬起,带着一丝无奈的笑容。他明白王占奎的担心,也知道这些问题确实是摆在眼前的难题。钱,永远是最现实的问题。 王占奎还在喋喋不休:“你再想想,哪怕是修最普通的平房,一户人家起码得五六万块钱。咱村里有几户能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几十户人家加起来,那可是好几百万,你说合作社哪儿有这个财力?要是把明年的收成都预支了,村民们还指着地里那点收入过日子呢,吃啥喝啥?” 说到这儿,王占奎顿了顿,眼神中透出一丝无奈,这个现实问题让他觉得无法回避。他看着付平,语气里带着几分劝解与无奈:“兄弟,你想得是好,但这事儿真不是咱们能干的。要搞集中居住,修新房,咱们村里没那个条件。” 付平静静听完,神色依旧平静,目光从脚下的田地慢慢移向远处,他的声音低沉却坚定:“老哥,放心,我不是那么莽撞的人。” 他站起身来,目光依旧望着远处,脚下的土地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金色的光芒,田地与零散的房屋交错着,显得破碎而凌乱。付平抬手指了指那些田地,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我不是只想解决眼下这几户人的问题,也不是为了什么政绩。我在想,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分散的宅基地复垦,把它们连成片,那会是多大的一块好地啊!” 王占奎愣住了,他顺着付平的手指望过去,眼前的一幕似乎被付平的话带动,变得有了不同的意义。这些分散的宅基地,确实像是一块块碎开的拼图,阻碍着整个土地的连贯性。 “你想啊,”付平继续说道,语调平稳却有力,“如果这些宅基地能复垦还田,光是三组就能多出几十亩、上百亩成片的好地。咱们村不是一直在发展蕲艾种植吗?这些地要是能连成片,搞规模化种植,或者流转给村里的种植大户,不管是用来种蕲艾,还是其他经济作物,都是一条出路。” 王占奎听着,眉头渐渐舒展了几分,但仍有些犹豫:“复垦是好事,可那些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你让村民搬,他们能乐意吗?” 付平笑了笑,语气柔和了些,“也不用急着让所有人都搬。我们可以先从有意愿的村民开始,划定一片区域,先搞集中居住的试点。村里负责平整土地,修建房屋,建好一批联排的院子。这样既不占太大面积,又能容纳更多村民,还能预留出院子,方便大家养家禽、放农具——符合村里的生活习惯。” 他顿了顿,眼睛里闪过一丝光,“关键是,建好的房子我们以成本价或者补贴后的低价卖给村民。现在很多村里人住的房子年久失修,住得也不舒坦,如果能有这样新房子,质量好、价格低,肯定会有人愿意搬。” 王占奎听得入神,忍不住问:“你是说,像城里那种小区一样建房子?” 付平摇了摇头,否定道:“不,咱们不能学城里的那套。北方有些地方搞新型农村社区,建得跟城里一样高楼大厦,但那不是咱们芝麻山村的路子。我们还是要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来,得有院子,有地方养鸡养鸭,能种点菜,放农具。咱们要建的是适宜我们村民生活的房子,不是照搬城里的模式。” 王占奎低着头,沉默了片刻,手指微微有些颤抖,似是默默掂量着其中的利弊。付平说得对,这些年芝麻山村的房子确实年久失修,有些村民的房子风吹雨打,墙缝里都渗进了水,早就该修修补补了。可要让大家都搬进新房,特别是集中居住,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他抬头,眼神中多了几分迟疑:“兄弟,你的想法是好。要是能成,大家住得舒服,地也能连成一片,确实是条好路子。但问题是,你说得轻巧,这钱从哪儿来?就算先搞个试点,三组的人,愿意修房子的也不多啊!” 付平站在他旁边,望着远处的田地,眼神坚定。他知道王占奎的担心,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村民的态度问题。芝麻山村的人大多保守,能过得去的日子他们就不愿意折腾,尤其是修房子这种大事。可村子要发展,总得有人先迈出这一步。 “老哥,”付平低声说着,语气里带着一种平静的力量,“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修房子,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搬。但我们可以先做少数人的工作,找那些有意愿的,有点家底的,愿意改善生活的。咱们不求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先把第一步走稳,再看后面的路。” 王占奎听着,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很清楚,芝麻山村的人性子慢,没那么容易被说动。就算是那些有钱的,手里有点闲钱的,也不一定愿意一下子拿出来修房子。人嘛,总是想着留点备用,万一哪天有个病痛,或者子女上学急用,钱还得靠着呢。 “你说得在理,先搞个小规模的试点是个办法。”王占奎点了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松动,但很快又变得严肃起来,“可就算是这样,修房子的钱还是个大问题。哪怕三组的人手里有点钱,可大部分也拿不出五六万块。咱们合作社能挤出点钱预支给几户人,但几十户呢?合作社哪有这么大本钱?再说,村里人要是真把明年的收益都预支了,他们接下来日子怎么过?” 付平沉默片刻,转过头看着王占奎,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的光。王占奎从来没见过付平露出这样的表情,仿佛他已经下定了某种决心。 “钱的事儿,我来想办法。”付平轻声说道,语气却异常坚定。 王占奎怔了一下,显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但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知道付平从来不是个说空话的人,可是,钱这么大的问题,他真能解决? “兄弟,你别冲动啊!”王占奎终于忍不住劝道,“光说三组的人,就得几十户,每户五六万块钱,这可不是小数目!你就算去镇上找胡县长要钱,这也是个大窟窿啊!况且,修房子的钱是一回事,这些村民将来还得有地种,有收益啊!不能把钱都用在修房上,日子还得过。” 付平笑了笑,拍拍王占奎的肩膀,语气里带着几分安慰:“老哥,我明白,这事儿确实不容易。但我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我会去镇上找李书记,看看能不能申请点项目资金,或者争取点补贴。另外,我还打算去县里跑一趟,争取点支持。咱们村这几年发展得不错,县里应该会愿意帮咱们一把。” 王占奎看着付平那坚定的眼神,心里一阵复杂。他是村里的“老人”了,这些年村里有多少事没办成,他比谁都清楚。芝麻山村虽然不算最穷,但也绝对算不上富裕。村民们大多守着几亩薄田,靠着合作社的蕲艾种植项目,日子刚有点起色,可要一下子搞出个集中居住的试点,还要修房子,这对村里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事。 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叹了口气,声音低沉:“兄弟啊,你这人做事是有冲劲儿,也有办法,可这次……你可要想清楚。” 付平听了王占奎的话,笑了笑,眼神却依旧坚定。他拍了拍王占奎的肩膀,语气温和却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老哥,你放心,我不是冲动,也不是说干就干。咱们村的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要想让村里真正富起来,总得有人走在前头,咱们不能老守着这点地过日子吧?” 王占奎看着付平,心里突然有些动容。付平是个外来的干部,按理说,干完几年就可以调走,但他却把心思全扑在了芝麻山村。村里这些年能一点点好起来,确实多亏了付平的奔走和坚持。想到这里,王占奎心里的那点犹豫渐渐消散了些。 他点了点头,语气也松缓下来:“兄弟啊,你要是真有办法弄到钱,能让村里人不背上太大负担,我肯定支持你。不过,你要记住,村民的日子最重要,不能光想着修房子,得让他们有饭吃,有活干。” 付平笑了,笑得很坦然:“老哥,我明白。修房子是为了让大家住得好,但地不能荒,合作社的项目还是要继续。咱们可以一边搞集中居住,一边继续推动蕲艾和其他项目,让村民的收入稳住,生活才能真正好起来。” 王占奎沉默地点了点头,心里渐渐有了底。他知道,付平不是那种空喊口号的人,他既然敢这么说,肯定已经在心里打好了算盘。 “行,那我就等着看你怎么弄。”王占奎终于笑了,脸上的皱纹随着笑容舒展开来,显得轻松了不少。 付平见状,心里也松了口气。他知道王占奎在村里威望高,村民们都信服他,只要他点头,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 “老哥,你放心,我一定会把这个项目做好。”付平的语气带着坚定,他看着不远处的村庄,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干劲。 两人坐在土坡上,望着夕阳下的田野,空气里弥漫着稻草的清香。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和村里孩子们的嬉闹声,村庄在这片宁静的黄昏中,显得格外安详。 “你先回去吧,去合计合计怎么搞,我再坐哈儿。”王占奎拍了拍付平的肩膀,示意他先走,自己还想在这儿坐会儿,想想接下来的事。 付平点了点头,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尘土,顺着土坡慢慢走了下去。夕阳把他的身影拉得老长,渐渐融进了田野的金黄里。 王占奎坐在土坡上,默默看着付平的背影,心里却像刀绞一样复杂。他心里清楚,付平说的集中居住,绝不是一件小事,这不仅仅是修几栋房子的问题,牵扯的东西太多了。村民的生活习惯、经济负担,还有村里的整体发展方向,都是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