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在芝麻山村的田野上,远处的青山如黛,近处的药田青翠欲滴。从青山镇通往芝麻山村的道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一辆辆大小不一的货车从曹海镇那边驶来,压着碎石路缓缓前行。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老人正坐在石凳上闲聊。
"又来了,又来了!"一个戴着草帽的老人指着远处扬起的尘土说道。
"哎呀,这灰尘可真大啊!"另一个老人抱怨着,用手帕捂住了口鼻。
正说着,一辆满载建材的大货车轰隆隆地驶过,扬起的灰尘让老人们连连咳嗽。
"咳咳...这路啊,得修啊!"戴草帽的老人说,"再这么压下去,怕是连石头都要碾碎了。"
"可不是嘛,"旁边一个精瘦的老人接过话茬,"听说咱们村和隔壁两个村都有任务,隔三差五就得组织人手修补道路呢。"
"修就修呗,"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笑呵呵地说,"这不都是好事嘛。你看这么多车来来往往的,咱们村子可热闹了。"
"就是就是,"其他人纷纷附和,"等这条路修好了,咱们村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正说着,村长刘春生骑着自行车从远处过来。看到老人们聚在一起,他停下车,笑着打招呼:"各位叔叔阿姨,在这儿纳凉呢?"
"春生啊,"戴草帽的老人问道,"这路啥时候能修好啊?天天这么多灰,可难受了。"
刘春生擦了擦额头的汗,解释道:"大伙儿再忍忍,再有一个多月就差不多了。到时候咱们村就有一条平坦宽敞的大路了,想想都高兴啊!"
"那敢情好,"老太太笑着说,"春生啊,你可得多操心啊。这可是咱们村子的大事儿。"
刘春生点点头:"您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对了,明天咱们村还得组织人手修路,您家老刘身体还行吧?能不能来帮忙?"
"能,能!"老太太连连点头,"我家老刘身子骨硬朗着呢,明天准时到!"
刘春生又和老人们聊了几句,这才骑着车离开。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老人们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刘春生,当副总经理还真是尽心尽力啊。"
"可不是嘛,比上一任强多了。"
"嘘,小点声。人家王大虎不也是为了避嫌才主动退下来的嘛。"
老人们又聊起了村里的闲话,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与此同时,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付平正在和唐专家讨论《齐夏蕲艾种植技术规范》的最终版本。
唐专家坐在办公桌对面,神色有些疲惫。他翻看着手中的文件,眉头微皱:"付干部,这个规范...和我之前的建议有很大出入啊。"
付平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温和地说道:"唐专家,我理解您的心情。但您想想,我们现在走的是产业化发展道路,质量才是根本。"
唐专家叹了口气,放下文件:"我明白,只是...这样一来,产量肯定会受影响。"
付平点点头:"是的,但这是我们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您看,我们还是采用最传统的分根繁殖法,还有"发汗"工艺来炮制,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保留齐夏蕲艾的药用价值。"
唐专家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苦笑道:"付干部,说实话,我感觉自己一下子老了好几岁。这相当于否定了我之前的全部工作啊。"
付平站起身,走到唐专家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唐专家,您别这么想。您之前的工作并没有错,只是我们面临的情况变了。以前可能更注重产量,但现在我们有了更长远的目标。"
唐专家抬头看着付平,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付干部,谢谢您的理解。只是...我还是有些担心。"
付平笑了笑:"放心吧,我们已经和一些高校专家联合成立了课题组,准备攻关蕲艾良种优化。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产量。"
听到这里,唐专家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那太好了!我...我能参与吗?"
付平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您的经验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敲响。付平说了声"请进",只见洪文康探头进来:"付干部,唐专家,打扰一下。"
付平招呼他进来:"老洪啊,有什么事吗?"
洪文康走进办公室,有些局促地说:"是这样的,我听说新的种植规范已经确定了。我...我想问问,我之前的工作还有用吗?"
付平和唐专家对视一眼,都笑了。付平走过去,拍了拍洪文康的肩膀:"放心吧,你的工作很有价值。虽然最终方案有所调整,但你收集的数据和经验都是宝贵的资料。"
唐专家也点点头:"没错,小洪。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接下来的良种优化项目,你也要继续加油啊。"
洪文康听了,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谢谢付干部,谢谢唐专家。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送走洪文康后,付平回到办公桌前,对唐专家说:"唐专家,您看,每个人都在为咱们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现在走的路,虽然艰难,但一定是正确的。"
唐专家点点头,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付干部说得对。我们要为齐夏蕲艾的未来着想。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更要努力了。"
两人又讨论了一会儿具体的实施细节,直到天色渐晚,唐专家才起身告辞。
付平送他到门口,看着唐专家远去的背影,不禁感慨万千。他转身望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远处的药田上,给青翠的叶子镀上了一层金色。
正当付平沉思之际,村里的广播突然响了起来:"各位乡亲们注意了,明天早上七点,请一组和三组的壮劳力到村口集合,准备修补道路..."
广播声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纷纷从田间地头往家里赶。
在回家的路上,王硕碰到了正在巡视药田的刘春生。
"春生,明天修路的事安排好了吗?"王硕问道。
刘春生点点头:"都安排好了。我刚才还特意去看了看,明天主要修补的是村口那段路,被货车压得坑坑洼洼的。"
王硕挠了挠头:"这路啊,修了又坏,坏了又修。不过为了村子的发展,咱们也只能多出力了。"
刘春生拍了拍王硕的肩膀:"说得对。对了,你们三组的人都通知到位了吗?"
"放心吧,"王硕拍着胸脯保证,"我已经挨家挨户通知过了,保证一个不落。"
两人又聊了几句,各自回家。夜幕降临,村子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芝麻山村的春天,正是那种连风都带着潮湿泥土气息的时节。村口那棵老榆树已经抽出嫩芽,树下的鸡群在灰土里翻刨着,几只麻雀时不时扑棱着翅膀从低低的房檐上飞过,天空一片浅蓝,似乎整个村子都被这静谧的气氛笼罩着。
余伟茂站在村小学的空地上,手里攥着一张批复文件,目光在这片土地上来回扫动。土地上还没动工,几根木桩插在地里,旁边堆着一些碎砖瓦片,几只野猫懒洋洋地趴在一旁晒太阳。余伟茂心里盘算着,虽然手续已经办得差不多了,可面对这片空地,他还是有些不安。之前在打工地的那些年,他见过大城市的学校,红砖灰瓦,操场宽敞得能踢一场完整的足球赛。可芝麻山村,连一块平整的空地都难找,更别提操场和教室了。
他抬起头,远远看见王大虎和王二虎正往这边走来。哥俩一个高大粗壮,一个则有些矮胖,走起路来带着一股子风火燎原的劲儿。两人肩上扛着工具,脚下带起一阵阵尘土,远远地,王二虎就朝余伟茂喊了一声:“余老师,地勘的事儿差不多了,咱这小学啥时候能开工啊?”
余伟茂笑了笑,挠了挠头,“这两天手续办齐了,估摸着很快就能动工了。你们那边虎家建筑公司安排得咋样了?”
王大虎接过话头,嗓音粗哑:“唉,放心吧,咱这活儿可不能拖。镇上就咱这一个工程队,干的都是村里的活儿,谁还敢马虎?不过这地,咱还得再平整平整,不能让孩子们以后跑起来摔跤。”
“那是,那是。”余伟茂点点头,心里却还有些没底。眼前的王家哥俩确实是镇上最能干的建筑工人了,可眼下这小学的建设,毕竟是关乎村里后代的事,余伟茂不敢有一丝懈怠。
王二虎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余老师,这两天我和我哥还在忙村里那十户试点民居的事儿,工期也快完了。你看,这小学的事儿一开动,咱们就得两头跑了。”
余伟茂点点头,心里掂量着:“这村子里事儿真不少,王二虎这小伙子还年轻,倒是干劲十足,只是这两头跑,别把工期给耽误了。”他正想着,王二虎又接着说:“等小学这边完工了,咱村的孩子们就有地方读书了,以后也不用跑到镇上去,家长们都省心不少。”
余伟茂望着眼前这片土地,心里升起一股暖意:“是啊,咱芝麻山村有了学校,村里就真是有了未来。”
此时,远处村委会的方向传来一阵自行车铃声,王占奎骑着一辆老旧的二八自行车,摇摇晃晃地从村道上过来。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得厉害,可他一脸轻松,嘴里还哼着小调儿。到了余伟茂跟前,他稳稳地停下来,跳下车,笑呵呵地问:“余老师,这小学的选址定下来了?”
“定下来了,手续也差不多了。”余伟茂点头道。
“那就好,那就好。”王占奎抹了抹额头的汗,眼里带着几分满意的神色,“咱们村这几年,你看,变化不小吧?小学有了,房子也在盖了。”王占奎一边说着,一边抬头看了看王二虎哥俩,“你们家这建筑公司,最近可没少忙活吧?”
王大虎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黄牙:“可不,占奎叔,这不村里十户试点民居的活儿快完工了嘛,就差最后收尾了。咱村这么多年,哪见过这么大的动静,头一回啊!”
“是啊,头一回。”王占奎微笑着,目光穿过远处几座即将完工的房子,心里有一丝说不出的欣慰。他当村支书这些年,见证了村里一点点变化,尤其这两年,发展势头正猛,村子里的人也都跟着忙碌起来。虽然芝麻山村还是个小村子,可眼下的变化,已经让他觉得有些不真实。
余伟茂忍不住问:“村长,村里这些房子盖完了,村民们啥时候能搬进去?”
“快了,快了。”王占奎拍拍衣服上的灰尘,理了理袖口,“咱们这试点的十户,是村里条件最艰难的几家,等他们搬进去,看看效果咋样,再一点点推广开来。要让大家都住上新房子,这才算是真正的脱贫致富嘛!”
王二虎插嘴道:“我看着这房子不错,设计也讲究,冬暖夏凉的,住进去比他们原先那土坯房强多了。就是咱得盯紧点,别让那些工人偷懒,工程质量最重要。”
“你放心。”王占奎笑了笑,“虎家建筑公司干活,我还能不放心?哪天你们偷懒了,我直接去工地上找你算账!”
王二虎嘿嘿一笑:“占奎叔,您这话可说得重了。我们王家哥俩干活,还没让人说过偷懒的事呢。”
余伟茂看着这一老一少的对话,心里也轻松了几分。他本来是个不爱多话的人,但看到村里这些变化,他觉得心里有了些底气。这几年在外打工,虽然挣了些钱,可总觉得没啥归属感。现在回到村里,参与到这些建设中来,他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和踏实感。
这时,远处飘来一阵炊烟,几个工人开始三三两两从工地上散开,往各自的住处走去。王大虎看了看天色,嘟囔道:“这时候了,工人们该歇工了。”他转身招呼着几个手下的工人:“走啦,今天就到这儿,回去歇歇,明天接着干。”
“等会儿,等会儿。”王占奎忽然想起什么,冲王二虎喊道,“你们家中午不是还准备了硬菜嘛,别急着走,先吃饭。咱们村现在可不能亏着工人们。”
王二虎笑着摆了摆手:“那是自然,今天我娘特意炖的猪蹄儿,带了几盆过来,工人们吃了都说好。”
说着,王二虎还不忘回头冲着几个正在干活的工人喊道:"是不是啊,老张?我妈做的饭菜好不好吃?"
一个满脸汗水的工人抬起头,咧嘴一笑:"二虎,你妈做的饭菜那叫一个香啊!要不是怕耽误工期,我都想天天蹭饭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工地上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王占奎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暖洋洋的。他转向余伟茂说:"余老师啊,你看看,这就是咱们芝麻山村的人情味。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在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
余伟茂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村长,我真的很庆幸能回到这里。我一定会尽我所能,为村里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群孩子正在不远处的空地上追逐玩耍。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动人。
王占奎看着那群孩子,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看看,这些都是咱们村的未来啊。余老师,你以后可得好好教导他们。"
余伟茂郑重地点头:"我一定会的,村长。我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
拍了拍余伟茂的肩膀,欣慰地说:"余老师,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来,咱们再去看看其他地方。"
一行人沿着工地慢慢走着,王大虎不时指着某处建筑解释着施工进度和计划。余伟茂认真听着,时不时提出一些关于学校建设的建议。
走到一处即将完工的民居前,王二虎突然开口说道:"村长,这户人家的房子快建好了。您看,要不要考虑给他们装个太阳能热水器?"
王占奎有些惊讶地看着王二虎,没想到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王大虎一拍大腿,兴奋地说:"对啊!我弟弟这主意不错。咱们村里阳光充足,用太阳能既环保又省钱。"
王占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建议很好。不过得考虑成本问题,还有村民们的接受程度。"
余伟茂插话道:"村长,我在外面见过不少地方用太阳能。长远来看确实能省不少钱,而且对环境也好。要不咱们先在这几户试点安装,让大家看看效果?"
王占奎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余老师,你回来真是太及时了。就这么定了,咱们先试点安装,效果好的话再推广。"
王二虎听了,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王大虎看到弟弟的表情,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