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7章 付平的思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付平看着众人轻松的表情,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次会议虽然开得仓促,但效果还算不错。至少,大家对村委会换届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至于芝麻山村的问题,虽然棘手,但也不是无解。只要镇里齐心协力,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付平的目光从会议室的窗户向外望去,落在了镇政府大院里那棵老槐树上。那是棵上了年头的老树,主干粗壮,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枝桠向四面八方伸展,像一把撑开的巨伞,茂密的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将老槐树映衬得格外苍翠。这棵老槐树,付平再熟悉不过了。他小时候就住在这附近,几乎每天都要和小伙伴们跑到这棵树下来玩耍。那时候,这棵老槐树就是他们的乐园。 他清晰地记得,夏天的午后,蝉鸣聒噪,他和几个小伙伴光着脚丫,穿着背心短裤,像猴子一样灵活地爬上老槐树。他们比赛谁爬得高,谁摘的槐花多,谁在树上待的时间最长。付平总是最调皮的那一个,他喜欢爬到最高的枝桠上,坐在那里,晃悠着双腿,俯瞰着树下的一切,仿佛自己就是这片天地的主宰。 那时候,他们还喜欢在树干上刻字,用小刀一笔一划地刻下自己的名字,或者刻下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付平还记得,他曾经在树干上刻下了一个大大的“王”字,梦想着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现在想来,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就像是孩子们稚嫩的梦想,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老槐树下,也是他们玩游戏的地方。捉迷藏、丢沙包、跳房子……这些简单的游戏,却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们常常玩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却依然乐此不疲。欢笑声、叫喊声、嬉闹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欢快的童年交响乐。 那时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点缀着几朵棉花糖般的白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和槐花的甜香,深深地吸一口,沁人心脾。那时的阳光,也格外灿烂,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和舒适。 在付平的记忆中,那段时光是无忧无虑的,是天真烂漫的,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的。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老槐树的庇护下,自由自在地飞翔,尽情地享受着童年的快乐。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付平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后来走出小镇,进入大学深造,又几经波折,现在,他竟然成为了这个镇的党委书记。昔日的小伙伴们,也早已各奔东西,有了各自的生活。 付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以这样的身份回到这里。他更没有想到,自己会肩负起带领全镇几万名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这对他来说,既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压力。 “任重而道远啊!”付平轻轻地叹了口气,将目光从老槐树上收了回来。他知道,自己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人群已经散去,会议室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付平一个人。他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和远处田野里传来的淡淡的稻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到心旷神怡。 他现在想的,不再是芝麻山村的选举纠纷,也不再是即将到来的换届工作,那些只是摆在他面前的具体问题,需要他一件一件去解决。而他现在思考的,是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关于这个镇的未来,关于农村的发展,关于农民的命运。 “农村工作,说到底,还是人的工作。”付平自言自语道。这句话,是他多年来从事农村工作的深刻体会。农村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农民的素质,农民的观念,农民的积极性,决定了农村的面貌,决定了农村的未来。 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如何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这是付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他认为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所在。 他想起自己刚到镇里工作的时候,看到的景象:破败的房屋,低矮的院墙,坑洼不平的道路,荒芜的土地,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农民……那是一幅典型的贫困落后的农村景象,与他想象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去甚远。 那些景象,像一根根尖锐的针,深深地刺痛了付平的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里的面貌,一定要让这里的农民过上好日子。 这些年来,镇里也做了不少工作,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修路、架桥、通电、通水,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养殖牲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付平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农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离真正的小康生活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发展模式,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根本问题还是发展。”付平想。他意识到,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农村的一切问题。只有让农村真正发展起来,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 但是,怎么发展?靠什么发展?这又是一个大问题,一个让付平绞尽脑汁的大问题。 他想起了这些年来,镇里尝试过的各种发展模式,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试了一遍。种过果树,希望通过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带领农民致富,但因为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加上病虫害的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都不理想,最终以失败告终。 养过牛羊,搞过一段时间的畜牧养殖,但因为市场价格波动太大,风险太高,很多农民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牛羊,到头来却亏了本,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搞过旅游,利用镇里依山傍水的优势,开发了一些旅游景点,但因为宣传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完善,游客寥寥无几,旅游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办过工厂,引进了一些小型加工厂,希望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因为污染环境,被上级环保部门叫停,最后不得不关闭。 这些失败的尝试,让付平意识到,农村的发展,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更不能急功近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付平总结道。他开始认真分析镇里的优势和劣势,思考如何扬长避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他认为,农村最大的优势是土地和劳动力。这里有广袤的土地,有勤劳的农民,这是农村最宝贵的资源。但是,农村最大的劣势是资金和技术。农民手里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何把优势发挥出来,把劣势转化成优势?付平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现代农业。 他决定,过段时间,组织镇里的干部和一些村干部代表,到沿海发达地区去考察学习。他要让大家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看看人家是怎么发展现代农业的,看看人家是怎么把农业做大做强的。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付平想,“只有走出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经验,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除了经济发展,付平还考虑到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他深知,农村的落后,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落后,更是思想观念上的落后。一些陈规陋习,封建迷信,还在农村很有市场,像一根根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农民的思想,阻碍着农村的进步。 比如,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儿迟早要嫁人,是别人家的人,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这种落后的观念,导致了很多农村女孩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还有一些地方,封建迷信盛行,遇到个大事小情,都要请风水先生来看看,算算命,占占卜,花费了不少冤枉钱。这些陈规陋习,不仅浪费了农民的钱财,也阻碍了他们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付平想。他打算在镇里建设一个文化活动中心,里面要有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电影放映厅等设施,让农民在闲暇之余,有一个学习、娱乐、休闲的场所。 他还要组织一些文艺演出队伍,比如秧歌队、腰鼓队、广场舞队等,让农民自编自演一些喜闻乐见的节目,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可以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 “要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东西。”付平想。他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宣传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倡导文明新风,让科学和文明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 付平还想到了农村的教育问题。他知道,教育是百年大计,农村的教育更是关系到农村的未来。这些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但农村的教育水平仍然落后于城市,农村的孩子,很难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很多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待遇也比较低,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这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质量难以提高,农村的孩子很难考上好的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付平想。他打算争取上级的支持,对镇里的几所中小学进行改造升级,添置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他还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在农村任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同时,他还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教书育人。 “要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付平想。他相信,只有让农村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才能让农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付平就这样,站在窗前,静静地思考着。他的思绪,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鸟儿,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他思考着农村的现在和未来,思考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思考着如何带领全镇人民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他并不畏惧,反而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相信,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他相信,只要心中装着百姓,脚踏实地地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相信,只要他和全镇人民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