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子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2章 清君侧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听完剑二的解释,赵韵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看着赵韵现在的样子,剑二眼中不由得闪过一抹心疼。 她宁愿赵韵将悲伤表现在脸上,哪怕赵韵将悲伤表现在脸上,会使得很多人跟着他一起不开心,她也不愿赵韵将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 她纠结片刻,有些迟疑地问道:“殿下,要不要属下让人去收敛张玉将军的尸身?” 听见剑二发问,赵韵回过神来,点头道:“让影一叫人去,把张玉的尸体和战死那些兄弟的身份名牌都带回来!” “好!” 剑二微微颔首,倒退着离开正堂。 赵韵坐在主位上,双眼无神地看着正堂之中,就这么静静的坐着。 杜渊来了,只是看了一眼赵韵的状态,他又走了。 卢遂和程风也来了,他们还带来了段琪和王拯。 只是三人和赵韵也不熟,只能站在门口踌躇许久,旋即转身离去。 无名在殿中现身,正想开口劝慰赵韵几句,便被赶来的姜媚阻止。 姜媚搬了个凳子,在赵韵身旁坐下,也不开口说话,就是静静的陪他坐着。 夜,逐渐深了! 夫妻二人枯坐在刺史府的正堂之中,很安静,也没有不开眼的人前来打扰。 夜半,宋晟拖着疲惫的身体踏进了大殿。 见赵韵在发呆,他也只是对着赵韵拱手一礼,旋即转身离去。 宋晟走后,剑二匆匆进入大殿,低声道:“殿下,影一亲自带队,已经在去往瑞昌府的路上,另外,宋老将军也带着大字营和两万步卒出城南下,没有惊扰百姓。” “知道了!” 赵韵淡淡的回了三个字。 剑二叹息一声,侧过头看着陪在赵韵身旁的姜媚。 姜媚什么也没说,只是有些黯然地对着她摇摇头。 剑二一步三回头的离去。 枯坐了半夜,赵韵觉得屁股有点发麻,于是,他躺下了,无神的双眼所注视的地方,也从正堂的地盘变成了房梁。 姜媚还是没有说话,只是双手撑着小脸,静静的坐在赵韵身旁。 春夏秋冬四小萝莉进门,将正堂之中即将熄灭的烛台全部换上了新的,他们换蜡烛的声音有些刺耳,吵到了赵韵。 他坐起来,看着四小萝莉,淡淡呵斥道:“出去!” 四小萝莉的动作一顿,下意识的看向姜媚,姜媚急忙点头示意她们出去。 几女的小动作落在了赵韵的眼中,赵韵皱了皱眉,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翻了个身,背对着姜媚躺着。 姜媚犹疑不定地轻声道:“赵韵,外面凉,要不然去房间里面睡?” “好!” 赵韵从善如流,起身负手走进正堂后面的小院子,随便踏进了一间还亮着烛火的房里。 “殿...殿下......” 这是小春的卧房,她看见赵韵忽然出现在她房间里,不由得有些忐忑。 直到姜媚也进了房间,小春顿时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急忙起身对着姜媚行礼。 “公主殿下!” 姜媚点点头,低声道:“你先去本宫的房间睡!” 小春浑身一个激灵,急忙摇头道:“不...不用,奴婢去和小夏妹妹挤一晚上。” “去!” 姜媚低声应了一句,小春急忙迈着小碎步跑出了房间。 赵韵衣服鞋子都懒得脱,整个人一下子栽倒在床上。 姜媚走到床前,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赵韵。 当然,理论上来说,她也不应该安慰赵韵。 毕竟张玉拼掉的五万大军,属于大夏,而她,是大夏的公主。 她或许应该庆幸,庆幸此战令赵韵麾下少了一员大将,可她也高兴不起来。 赵韵偏过头,看着站在床前踌躇的姜媚,淡淡道:“你要是想睡,就上来,不睡,就出去!” 姜媚一愣,旋即眉头微微皱起。 只是迟疑片刻,她还是脱掉了靴子,顺便也替赵韵将靴子脱下。 她爬上床躺下,夫妻二人相视无言。 二人无言良久,赵韵闭上了眼睛,很快便传出均匀的鼾声。 姜媚伸手,替他抚平紧皱的眉头,却是无眠。 公鸡的啼鸣打破了这难熬的一夜,一缕阳光照进了纸窗,不偏不倚的照在了赵韵的脸上。 一阵脚步声在门外响起,赵韵倏地睁开眼睛。 “殿下!” “等等!” 听见剑二的声音,赵韵坐直身子,除了稍微有些泛红的双眼,已经完全看不出半点悲痛的痕迹。 赵韵的声音,惊醒了朦胧之中的姜媚。 她睁开眼睛,见赵韵已经坐起身子,便一脸安心的睡了过去。 赵韵牵过被子给姜媚盖好,起身穿上靴子,拉开房门走了出去。 清晨的阳光还算柔和,赵韵却是有些不习惯的遮住了眼睛。 剑二低声道:“殿下,西北传来消息,王爷开始反击了。” “怎么反击?” 赵韵揉揉眼睛,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思维清晰一些。 剑二小声道:“您...还是自己看吧。” “等一等!” 赵韵说着,转身走到屋檐下,从雨瓮里浇起一捧凉水打在脸上,凉水覆盖在脸上,赵韵总算清醒了一些。 “殿下,给!” 剑二将一张羊皮卷递过来。 赵韵皱了皱眉,疑惑道:“什么东西?” 剑二道:“兵谏檄文。” 听见兵谏檄文四个字,赵韵不由得一愣,赶忙在袍子上擦干手上的水渍,接过羊皮卷看了起来。 “吾赵庸者,锦州睢宁府人氏,仕大夏三十一载,领兵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太宗先皇帝任人以贤,朝堂论功,庸恃灭国之功,得以异姓称王,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 今太宗薨逝,幼主嗣位,信任奸回,横起大祸,屠戮我家。 我朝太祖,太宗先皇帝创业艰难,封建本王,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残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太祖遗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 今祸迫予躬,实欲求生,不得已也,义与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讨,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鉴予心。” 赵韵缓缓念完羊皮卷上的兵谏檄文,不由得有些愣神。 檄文的的内容很简单,翻译过来就八个字:“请诛曹恒,以清君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