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秀才经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官办商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程知雨回布店把府衙典吏的话转告黎禾,问怎么办。黎禾说道:“各商户都关门放假了,没有进账收入,没有商税可收了。” 程知雨说:“我也是这么说的,但这个典吏说增加这么多人,可收丁税。还说按每丁三钱银子、增加一百多丁口算,可收三十多两银子。” 黎禾说:“当月新增丁口,应在次月开始缴丁税啊。况且,各甲各户上报的十六岁到五十五岁的丁口也没有一百多。这次,我们、我们不能遵命了!” 话虽这么说,但黎禾心中还是不安,叫赵心晓到周边其他里去打听一下,看他们是怎么应对的。 赵心晓次日回来报告道:“我们上头的第六十七里的康里长说,他们今年比去年少缴三十多两银子,反正完不成,只能不理会,任凭府衙申斥、处罚。我们下头的第六十九里的于里长说,他们今年比去年少缴二十多两银子,也是完不成,但他提出建议,各里一同起草、签署一份请愿书,吁请府衙减免税赋。” 黎禾说:“都完不成,大家都一样,没必要搞请愿书了,按康里长说的,任凭府衙申斥、处罚。” 说完,黎禾竟有一种解脱感,不安之心随之消散。于是,他叫来庄源、程知雨、刘家才、护院老王等人,商量过年事情。 诸事按旧例,岁钱还是按每人月钱一半发放,黎禾说道:“我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把年过好!” …… 大亮国嘉康二十三年正月十六上午,日上三竿,黎禾、童丽才醒来起床。原来昨晚他们带着女儿元哥到武昌府看上元节灯会,三更回来,又吃汤圆,四更方睡。 打开窗户,一边透气,一边仰望着窗外的天空,黎禾的思绪在飞。到昨天晚上吃完汤圆,这个年算按部就班地过完了,现在开始要全身心投入到今年的生意之中,争取布店今年销量增加二成,盈利增加一成,人员增加十数人,把布店规模进一步扩大。茶店准备逐步交给张家经营管理,自己退在后面监督。 忽然想到李爱文、陆文丁今天出发到苏州府顾家采买纺纱机、织布机,以及进货之事,黎禾决定去送行。这次是延到午时发船,黎禾提前来到码头,查看他们上路的准备情况,顺带问候船工水手。当看到韩连升时,黎禾说道:“昨晚看灯回来太晚,你恐怕没休息好!” 韩连升昨晚驾船送黎禾一家到武昌府看灯,又接回来。他说道:“我睡一会就好,不打紧的。” “连升他年轻,熬一下夜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旁边的宋水生说道,“再说,伺候家主还是他和韩翠翠的福分呢!” 待李爱文、陆文丁等人来到码头,黎禾又叮嘱了几句,然后,目送他们乘船离开。回到家,喝点水,坐下看书。才看一页,一个衙役走了进来,来到黎禾身边,说道:“知府大人下午申正时刻在府衙二堂见你,须提前一刻去等候。” 黎禾问何事,衙役说道:“不知道!” 黎禾猜测,可能是没有完成府衙的税赋任务,知府大人要申斥自己,或宣布处罚事宜。但,不是自己不努力,实在是无税可收啊!黎禾又想,也可能是核定户籍之事,本里报的不准,要我们重报。还有一种可能是了解里甲的情况,要我报告民情民意。 下午,黎禾带着赵心晓、程知雨过汉水来到府衙,心神不安地静候在二堂门外。只见二堂里面已有人在商议事情,知府常伟端坐中央,公案东边坐着府衙的蔡通判。到了申正时刻,一个衙役出来叫黎禾进去,让赵心晓、程知雨在门外台基下等候。 黎禾来到二堂正中的公案前,向知府常伟躬身施礼道:“拜见知府大人!” 常伟“嗯”了一声,说道:“第六十八里里长黎禾是吧,秀才功名,精明干练,年轻有为,是我汉阳府的才俊之人啊!” 黎禾连忙说道:“不敢当、不敢当!” 常伟咳了两声道:“我府北门之外有个汉阳制铁局,是朝廷兵部拨银兴建,省衙直接经营管理。每年,兵部下达制铁任务量,要求制铁局限期完成。制铁局制成的铁全部送交兵部用于制作军械,兵部按制铁局交铁多少拨银核销制铁成本。呃,近两年来,制铁局各方面都出了一些问题,未能完成兵部下达的制铁量,兵部相应减少了核拨的银子,造成制铁局运转困难、役工工钱不能发放。” 常伟停下,喝了几口茶,看着茫然的黎禾继续说道:“这样的话,又反过来影响制铁、形成恶性循环,亏空不断加大,难以为继,结局只能是关门倒闭。探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官办人员不谙经营管理之道,不算投入产出之比,耗费多、产出少。为此,兵部与省衙决定,从今年起,汉阳制铁局由原来的官办官营,改为官办商营。因制铁局在我府地界,省衙要我府操办此事。” 常伟停下,举手示意衙役道:“给黎里长看座!” 待黎禾坐下,常伟说道:“省衙要我出任制铁局总督办,在汉口商户中找一个总经办。经我府综合考虑,决定由你、黎禾出任总经办,全面负责汉阳制铁局经营管理。” “什么?”黎禾忽地站起道,“黎某不才,实在担当不起如此重任,恳请知府大人收回成命。” “你坐下,别激动!”常伟说道,“这是我府的决定,也可以说是官府指派你的一个徭役,不能推辞,必须服从,必须应役。” 黎禾头皮发麻,肌体似乎在抖动,眼中无神地摇头道:“制铁一丝一毫都不懂,制铁局那么多人也不会听我的,我、我怎么去搞!” 常伟说:“制铁局中涉铁匠户出身的有近四百人,他们懂制铁,我们可以不管这个。至于听不听号令,你放心,你有官府撑腰,制铁局一千多人会听你的。再说,有我和蔡通判在,天塌不下来。呃,蔡通判出任制铁局督办,我不在的时候,蔡通判署理总督办。” “我说一点——”蔡通判说道,“既然是官办商营,黎里长还是有利可图的。省衙规定,超过当年制铁任务量的部分,经办商户可自行出售,盈利三七分成,经办商户拿三成,官府拿七成。” 不等黎禾回话,常伟说道:“定于正月二十一上午在制铁局与现在的总办陈葭办理交接,我们到时都去。” 蔡通判说:“这两天黎里长可先了解一下制铁局的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对——”常伟说道,“磨刀不 误砍柴工,你们先弄清楚情况。” “找谁去了解?”黎禾说道,“制铁局没有我们相识的人。” 常伟说:“我府兵房的老邢,联络交往制铁局多年,与他们上下熟络,他带着你去了解熟悉情况。” 旁边站立的兵房头目老邢道:“遵命!” “好啦,就这样定了!”常伟起身说,然后从二堂西侧门退下,蔡通判等人也跟着退下。 黎禾极端无奈,转而对老邢说道:“勉为其难,哪……有劳邢兵书!” 老邢说:“这个、这个现在不早了,明天再说。” 老邢说完欲走,在大门外的赵心晓急忙走了进来,拉住老邢,往他手里塞一两银子道:“不成敬意,还请赐教。” 老邢看了赵心晓一眼,停下说道:“好说、好说。你们想了解什么,我找人跟你们讲。” “我们对制铁完全不了解,可否找一个懂行的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黎禾说。 “没问题——”老邢说道,“制铁局有个炼铁匠户出身的叫邬向量,最是懂得制铁,人称邬铁,我让他来介绍。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明天上午辰正二刻在本府显正街汉阳树茶馆见面。”黎禾说。 老邢点头,说道:“左以去一趟制铁局多找几人,让他们跟你们介绍制铁的原料情况,人员情况。” “那太感谢邢兵书了!”黎禾说道,“我后天同一时间在茶馆等候。” 次日早上,黎禾、赵心晓、程知雨提前来到汉阳树茶馆,在大厅茶桌边坐下等候。过了一会,一中年人进来,走近说道:“我是邢兵书叫来的,邬向量。” “幸会!”黎禾站起来说,然后作了自我介绍,又介绍了赵心晓、程知雨。 黎禾做了个请的手势道:“坐下喝茶……这个制铁方面的情况,还望不吝赐教!” 邬向量坐下,说道:“制铁说起来蛮简单,用煤、铁矿石等在瓶炉里烧,烧到一定火候,铁水流出,冷却形成铁。” 黎禾问:“用多少煤、铁矿石才能制成一斤铁呢?” 邬向量答:“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瓶炉用七斤煤、二斤铁矿石,外加一些辅料,可制成一斤铁。” 黎禾又问:“一斤铁成本多少,可卖多少银钱?” 邬向量回答:“我这里只管生产,成本多少不知道。此外,我们制成的铁全部上交兵部,不曾出售。” “哦!”黎禾说道,“那制铁局有几个炉子,一年的制铁量是多少,兵部下达的制铁任务量又是多少?” 邬向量分别作了详细介绍。一是制铁局有两个大型瓶炉,点火开工后,每个瓶炉一昼夜可出铁十二版,每版三百斤,一昼夜可出铁三千六百斤,两个瓶炉一昼夜满算可出铁七千二百斤。二是一个月可出铁二十一万六千斤,一年可出铁二百五十九万二千斤。三是去年兵部下达的制铁任务量是二百二十万斤,实际完成一百八十三万斤。 黎禾瞪大眼睛看着邬向量,邬向量解释道:“主要是去年发大水,瓶炉熄火停产两个月,年底因欠工钱,虽未熄火,但断断续续也停产一个月。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稍停顿一会,黎禾说道:“夜晚都要生产,这个人员配置还是蛮重要的,是吧。” 邬向量说:“瓶炉点火就不能熄火,需昼夜生产。现在是每个炉子每天分三班,每班一百二十四人,上工四个时辰,然后交班。” 黎禾说:“每班一百二十四人,三班、两个炉子,就是要配七百四十四人。那制铁局一千多人,剩下的人做什么呢?” “不知道!”邬向量说。 到了午饭时间,黎禾欲请邬向量吃饭,邬向量说不合适,起身要走。黎禾说道:“我还想去生产现场看一看,你看方便否。” “现在是停产期,没人,随便看。”邬向量说。 这时,布店汉阳府分店的协管徐容方过来,叫黎禾到店里吃饭,黎禾拉上邬向量一同前去。 下午,黎禾、赵心晓、程知雨,还有徐容方,在邬向量带领下进入制铁局厂区。大家边走边看,同时,邬向量详尽进行介绍…… 按照约定,黎禾、赵心晓、程知雨又来到汉阳树茶馆。这次制铁局来的是专司原料采办的人员,叫冷有枝。客气一番后,黎禾请他介绍原料方面的情况。冷有枝说道:“我们采办的原料有煤、铁矿石、石灰石等,前二项是主要的,也是大头。” 黎禾问:“煤、铁矿石分别从哪里采买,如何运来?” 冷有枝答:“煤从赣省袁州府萍乡县采买,通过水路运到我们码头。铁矿石从本省武昌府大冶县采买,也是通过水路运到我们码头。” 黎禾不大清楚萍乡这个地方,说道:“萍乡,在什么方位,在水边吗?” 冷有枝回应道:“萍乡在我们南边,煤矿附近多有小溪,小溪连通湘省渌水,渌水通湘江,湘江流入洞庭湖,洞庭湖通长江。” “哦!”黎禾说道,“那这个萍乡煤多少钱一斤,我们每年要采买多少。” “萍乡煤运到我们码头每斤一文二十分左右。”冷有枝说道,“按去年制铁任务量算,要采买一千五百四十万斤左右,需花费一万八千多两银子。” 黎禾点头,说道:“现在库存煤多少,可管几个月生产用量。” 冷有枝说:“现在库存三百万斤多一点,能管两个月生产用量。” “铁矿石呢?”黎禾说道,“库存多少,可管几个月。” “铁矿石库存多一点,可管四个月生产用量。”冷有枝说。 黎禾又问了一些情况,然后双方散去。等到了正月二十一上午,黎禾、赵心晓、程知雨来到府衙,准备跟随知府大人到制铁局办理交接,但过了半个多时辰也不见动静。稍后,蔡通判接见了黎禾他们。 蔡通判说:“交接时间改在正月二十五!” 看着疑惑的黎禾,蔡通判解释道:“兵部预拨制铁局今年头两个月的银子没有到账,没有银钱我们如何能接手、如何能开工生产。所以,常知府决定交接时间延至二十五,到时,预拨银可以到账。” 黎禾疑惑地问道:“是从京城拨过来吗?” “是这样的——”蔡通判说道,“去年底兵部 就把银子拨就到了省衙,这次是从省衙拨到制铁局。” 黎禾还是有点疑惑,银子从省衙拨到制铁局应该很快,为何要四天时间。问道:“拨多少,今年制铁任务量是多少?” 蔡通判说:“今年兵部下达制铁局任务量是二百万斤,预拨头两个月的银子是五千两。” 黎禾又问道:“以后都是预拨银子吗?” “不是——”蔡通判说道,“以后是按交铁的多少来核拨银子,前两个月你们要尽快交铁,抵扣这五千两银子。” “知道了,时间蛮紧迫的。”黎禾说。 蔡通判点头,要黎禾他们先回去。 正月二十五上午,黎禾一行又来到府衙,蔡通判说:“制铁局现在的总办陈葭不在,交接时间改在正月二十八。” 正月二十七下午,府衙兵房头目老邢带着一人来到布店,见到黎禾说道:“明天知府大人有事,交接时间改在二月初一。” 老邢看着不解的黎禾说道:“这次是确定下来了,不会再变。知府大人要我告诉你,初一那天,上午办理交接,下午点火开工。为保证点火开工,你们须在二十九上午派人进入制铁局,与原有人员一道进行准备。” “什么?”黎禾说道,“现在一下子要我们动起来,措手不及啊!” “这不,我把制铁局吏房的书办马炎炎叫来了,他告诉你人员配置情况。”老邢指了指带来的那人道,“知府大人说制铁局不是官府,不要再设六房,要你们重新设置经营管理架构,确定相关人员,本月三十下午前报知府大人审定。” 说完,老邢转身向门口走去,走了几步,回头道:“你们抓紧!” 马炎炎看着怔住的黎禾说道:“我先介绍制铁局有多少人。” 黎禾回过神来,叫赵心晓、程知雨过来一起听。马炎炎说道:“制铁局现有一千一百零七人,府衙说可减掉原来省衙派来的总办和会办各一人、局堂典史二人、六房经承六人,还要减掉吃空饷的三十五人。减掉这些人后实有一千零六十二人,经查,实有人员他们全都在家等待开工。” 黎禾问:“他们每月开多少工钱?” 马炎炎答:“一般役工每月七百五十文,我,还有邬向量、冷有枝等原六房书办每月九百文。所有人员加起来每月工钱不到八百两银子。但是,目前还欠一个月工钱没发放,开工后要补上,不然会出乱子。” 黎禾“嗯”了一声,又问道:“你看如何设置经营管理架构。” “我来之前与邬向量、冷有枝商量过,我们有个建议。”马炎炎回道,“制铁局设总督办、督办各一人,设总经办、帮办各一人。设置局堂,由帮办负责。设置制造房、采办房、发送房、人员房、银钱房、局卫房,各定管事一人、各定协管一人。制造房下再设两个掌炉,采办房下再设两个提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