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梦回尼安德特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百零一、笼中恶魔利众生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十二章戎狄志态与华同 一百零一、笼中恶魔利众生 尼国三年10月底,尼都。 随着尼国商业的繁荣,此前在南方部族通行的铜钱,以超出我想象百倍的速度蔓延至北方国内,各行各业交易迅速开始以此为媒介,铜钱的不足甚至极大地影响了交易频次和价格。面对这一新的冲击,为规避早起原始社会第一次通货紧缩的危险,我不得不令海国暂停全部铜器生产,全力打造“孔方兄”,然供不应求的态势依然无法完全缓解,海宁在奏折中说,等入冬后海国全部炼铜作坊均不休息,按照三班倒的工作“热情”,昼夜不息生产铜钱,应能在开春时解决钱荒问题。 看得出来海宁也被我少有的严肃态度吓着了。涉及货币的事情,我完全不敢怠慢——这玩意儿被称为“笼中的恶魔”,有人认为世间一切的罪恶来源都是钱。在原始社会早期,货币的信用尚且脆弱之时,更是要以建立信用为第一要务。 在我的前世,货币量是衡量一国财富多寡的体现。其实不然,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生产的“商品”(包括商货和服务等),即人们能够消费的商品越多,整个社会就越富裕、越文明。而随着人口增长,全天下所需的商品也会逐年增长,否则人均商品量会减少,导致生活水平下降(这也是各国尤其是人口增长的国家重视GDP的原因)。如何促进商品生产和生产商品所需的“资本”的积累,是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进入农业、手工业社会后,社会分工开始出现,分工能够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使生产专业化,但是分工需要完善的商品交换体系,这就是货币的由来。 现代经济学认为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其实,价值尺度也是为流通手段而生的,意在准确衡量商品价值从而更好地支持商品更合理的交换、流通。因此,货币主要是为促进商品生产和分配服务的,其本身并不能被消费或者创造财富,一个国家掌握的财富多寡取决于每年生产的商品量,而不取决于掌握的货币量。所以,货币的职能一言以蔽之,即能够更好地促进商品交换、流通(本文不涉及分配领域)。 为了令货币发挥其最好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调节货币总量适量,能够恰好满足经济社会所需,这个数量很难精确计算,因为天下的商品总量和流通速度都是不能完全精准掌握的,所以,后世各国主要跟踪货币的币值是否稳定,来判断现有货币总量是否准确满足所需。假设目前国家商品总量和流通速度稳定,总货币需求量为X,若提供市场的货币量大于X,则物价偏高,反之则偏低;若货币量大于X且持续增长,则物价同步上升,形成通货膨胀,反之则形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和剧烈的通货膨胀都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也是统治者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竭力避免的,因此,如何适度调整货币投放量,是国家货币管理机构应当首要关注的,甚至是唯一重点关心的事务,这也是我现在天天“压迫”海宁与海国工坊的根本原因。 世界古代货币经历了从贝壳等自然物品到金银铜等贵重金属这种“天然的货币”的转变(好在有我这个外挂,尼国一开始就不用走弯路,直接跑步进入这个时代),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出现之前,全球大都使用贵重金属作为货币,而贵重金属由于产量、分布、开采和冶炼技术等限制,并不能任由统治者调节投放数量。古中国自三代之治便出现了货币,春秋时期即普遍以铜铸造货币,辅之以金银。不过,受限于中原、江南地区金银产量极低、铜产量也不高,史书中常常出现“时铜钱已竭”“民乏铜钱”等描述,历代政权普遍面临货币量不足导致的通货紧缩挑战,且铜相对于金银价值偏低,货币属性亦远不如,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历代王朝的货币难题。如何增加国家的货币供给,缓解经济发展的大敌——通货紧缩,成了历朝历代尤其是王朝末期最重大、最头疼的国策,而各个大一统王朝的崩溃瓦解,也或多或少同货币量不足相关,一如我和尼国当下面临的问题。 汉武帝通过铸造五铢钱统一了货币单位,维护了铜钱币值。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为解决重金属货币不足(同样也为解决因禅位赏赐造成的中央财政崩溃),一共进行了三次币制改革,具体手段简单粗暴,即在铜产量无法迅速提高的情况下,用少量铜铸造“大钱”,并人为规定每一大钱折合多少普通铜钱,如“大泉”钱折合50铜钱,“契刀”钱折合五百,“一刀”钱竟折合五千!其实用铜不过几枚铜钱的量。这种胡乱硬扩大币值的行为国民自然不买账,反而极大影响了中央权威和人心,最终造成数十万新军被几千人击溃的奇迹,王朝轰然垮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企图用少量贵金属顶替大面值货币的尝试,因手段过于小儿科而迅速失败。 唐朝依然面临缺铜的“钱荒”困境,导致铜价值居高不下,甚至许多人将铜钱融化重铸为铜器牟利,进一步加剧了货币缺乏。安史叛军肆虐使唐中央财政严重匮乏,在此困境下,第五琦奏请铸造“乾元重宝”和“重轮重宝”,分别抵10和50铜钱,造成币值极大混乱,民间盗铸“恶钱”之风盛行,此方法在为唐军聚敛了一波财富的同时,却极大损害了铜钱的信用,民间纷纷将币值高的普通铜钱藏匿,专门使用新铸的大钱进行交易,使得市面上好钱绝迹、劣钱大行,成为历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的一个生动案例。后来刘宴主持废除大钱,使货币币值逐渐恢复正常,但由货币混乱造成的高物价经过数十年的消化才基本消弭。此外,钱荒问题仍未解决,最终盛世大唐依旧逃不过财政崩溃的瓦解局面。 到了两宋,商业发展兴盛,对货币需求量更大,“钱荒”也更加严重,中央的“经济学家”们明显吸取了新莽和唐朝的教训,不再仅用铸大钱这一种一眼能够识破的“小儿科”蒙骗民众,而是同时采用了更加隐蔽的方式——掺杂锡或铅等贱金属。北宋末年,蔡京主持铸造“夹锡钱”,企图用相同铜料铸更多铜钱,其手段更不易发觉。不过“夹锡钱”质地较脆,铜的成色低,民间亦常常拒用。后来发明的“掺铅钱”也有钱币发黑、发脆等问题,无法完全蒙蔽使用者。 相比于掺假铜钱,北宋的另一项创举倒是切实缓解了货币危机——纸币,民间富商发明并联合发行的纸币“交子”被朝廷搬上了朝堂,通过发行纸币,既缓解了国家货币不足,又解了中央燃眉之急。但是,纸币诞生之始信用不足,用惯了金属货币的民众尚有疑虑,因此,朝廷采取“发行新交钞,回笼旧交钞”的方式支持纸币的信用,即次年用铜钱回笼上一年的旧交钞,同时再发行当年的新交钞,因此,交子这个历史书中高度赞扬的“世界第一种纸币”本质上是个一年期的短期债券。不过,债券亦有扩张货币量的功效,为日益困窘的北宋末年财政续了一口气,还打出五路攻夏、收复河湟、剿平方腊、北伐燕云等“回光返照”之战,直至交钞体系无法维系导致财政崩溃、王朝垮塌。 到了南宋形成以楮币(一种特殊树皮做的纸币)为主的货币体系,并形成了诸如“物贵原于楮轻,楮轻原于楮多”、“盖楮之为物,多则贱,少则贵,收之则少矣”等早期信用货币政策理论,真正的纸币体系才初步形成,不过,一切随着北方战火和铁蹄的降临以及崖山的悲壮而灰飞烟灭,此后,中国本土再未诞生信用货币理论和完善的纸币体系。 明朝统治者面对钱荒,并未吸取蒙元统治者滥发纸币搜刮财富导致信用崩溃的教训,开国初始即不留准备金地滥发“大明宝钞”,且推行“只出不进”政策,使其迅速贬值,到王朝中叶信用已完全崩溃,士民基本弃用。如无意外,钱荒将再一次于王朝后期降临,并引发财政崩溃和旧王朝的土崩瓦解。但是,明朝统治很幸运地等来了“天然是货币”的贵金属——白银。 明朝的白银来源有三个:一是首次将云南纳入中央政府直辖,使云南银矿大量开采(我国版图中只有云南大量产银);二是西、葡、荷等西方殖民者陆续东来,用在美洲殖民地开采的大量白银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使白银巨量流入;三是日本石见银山的开采以及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入东南沿海。据学者估计,仅1567—1644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就高达3.3—5亿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海量的“白银潮”涌入以及白银价值远高于铜的特性,为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使明朝的钱荒逐渐消失,并造就了“隆庆开关”的兴盛景象,也为张居正的全面白银化币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明朝的白银潮一度造成国内白银通货膨胀,物价略有上升,彻底消除了历代王朝的钱荒困局。而明朝最终亡于小冰河时期的作物减产导致的胡马南下和流民潮,也使其成为第一个亡于“货少”而非“钱少”的大一统王朝。 清朝继承了明朝积累的白银,同时利用“广东十三行”继续向海外输送商品换取白银长达近200年,中华大地积累了海量白银作为基础货币,据推测,19世纪40年代,中央财政岁入8000万两,国家GDP应在3—4亿两,全国存银应超过10亿两!丰富的白银储备使中华大地基本摆脱了钱荒困扰,甚至由于商品经济兴旺诞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不过,随着装备精良的侵略者到来,我国独立发展的历程彻底结束,面对政治、经济、军事均高一筹的列强,中古时期部落制的满清帝国不堪一击,屡屡支付巨额赔款,也无力阻止洋鸦片、洋货泛滥,使中国积累近500年的海量白银,在短短50余年内就全部赔了出去。而随着白银流失、货币枯竭,中国也重新变得一贫如洗。清朝的崩溃也宣告了以贵金属为基础的旧货币体系在我国的彻底结束。 此外,其他文明如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等大国也同我国一样饱受货币量不足的困扰,乃至最终崩溃灭亡,其手段也同我国铸大钱、掺假、发行纸钞类似。因此,古代社会的困局和货币领域的治乱循环,也只有到现代纸币和信用货币体系出现之后,才能得到根本的缓解了。 此时还是数万年前,货币这种东西刚刚兴起,尼国便已经饱受钱荒的侵袭,输送给哥方、曼方的铜器交付日期不断延后,只为将海国全部的铜产能都用在铜钱上,听说海宁已经派出一个百余人的小队,在这寒冬降至的时节冒险前往哥方草原,去一个据说也有着“绿石头”的地方开发新铜矿。 尼国三年的冬天注定难熬,但风雪呼啸中,一缕新的希望正在海国越堆越满的仓库中悄然萌发,当神灯打碎之时,“恶魔”脱困出笼,但此时仍未爆发杀伤力,在深刻影响后世数千年历史、催生无数战争、灭国、死亡和罪恶之前,在它诞生后的第二个春天,年幼的“恶魔宝宝”将为尼国带来一个全新的商业风貌,进而使尼国的发展速度更上层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