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从仙武归来的长生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枪与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宴会后。 余国泰父子找余晓谈话。 老族长道:“为乡亲减免田租是大善举,只是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毕竟小河镇还有数位地主老爷,他们的地也是附近村民在耕种……” 这就好比卖烧饼。 都卖两块一个卖得好好地。 突然跳出一个搅局者,非要卖一块钱一个,甚至免费白送不要钱,这不是捣乱吗?那些个地主只怕不会坐视不管! “老族长不必担心,我既然会这么做,自然想过了后果与影响。” 几个乡下土财主都不敢对付。 今后还怎么与各方大鳄、军阀,甚至大景朝廷乃至西方列强打交道? 就算要苟一点。 也没必要苟到这种程度。 太畏手畏脚还怎么建立声望? 老族长见余晓并非一时冲动也就放心了。 “阿晓,虽然地主老爷不好对付,但我们余家人也不是吃素的!” 余青海说:“你帮了大家这么多,谁要是敢跟你过不去,乡亲们首先就不会放过他!” “多谢堂叔,对了堂叔,前几天说的几件事办得怎么样了?” 余青海赶紧说:“县里买枪的路子都已经打听过,只是虽然买枪并不难,但价格上实在是不便宜,我觉得不如派人去一趟羊城,从鬼佬手里直接拿货。” 广越省一带。 凭“自由港口”的便利。 各种商品的走私交易非常猖獗。 现在首府羊城遍地贸易公司以及洋行,都或多或少兼营走私生意,有些更是干脆以此为主营,而军火无疑是走私商的重中之重。 每天都有大量的军火,从澳城、港城转口进入内地,只要肯花钱别说洋枪,就算是大炮都可以给你搞到。 也正因如此。 广越省盗匪极其猖獗。 余晓在做调研时,光是从《岭东日报》一个月的报纸内,就看到54篇关于本地盗匪的报道,涉及八个县,平均每天1.7篇。 梅县附近就有一个叫“石虎寨”的土匪势力。 据说盘踞数年之久。 两广总督向朝廷的报告中曾写道:“粤省盗匪无一案非纠伙,无一盗不持械,所持之械无非洋枪洋炮……” 可见军火泛滥成灾。 这也是为什么要尽快武装自己的原因。 至于是否去羊城?余晓经过权衡暂时选择放弃。 诚然,这可以买到品类更多、价格更便宜的军火,毕竟那些鬼佬和买办才是一手批发商,而梅县这些渠道都是经销商或二道贩子。 可有两个风险。 首先,是运输风险。 梅县到羊城有七百里之远。 一旦消息走漏盗匪肯定蜂拥而至。 朝廷尽管已是王朝末年、腐朽不堪,可终究还没有彻底崩溃。 大景律例不禁民间持枪,却严禁贩卖尤其是走私枪支,此番大量购买并运输,一旦被查处后果难料,万一被扣个意图谋反的帽子可就麻烦了。 其次,是地方风险。 此类生意涉及的利益太多了。 本地这些渠道尽管只是二道贩子,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帮派、地头蛇、甚至官衙,绕过他们直接从省城进货会触犯他们的利益。 余晓不怕得罪一两个乡下小地主。 可没有足够实力和底气之前。 最好不要与硬茬起冲突。 这厉害关系、主次矛盾必须分清楚,该莽的时候莽过去不必畏手畏脚,该苟的时候也要苟得住,如此才能猥琐发育安全的成长。 当天。 余青海牵线搭桥之下。 与几个帮派以及商号负责人见了面。 最终分批采购累计15支毛瑟军用手枪,8支毛瑟M98步枪,这两种都是当世最先进的进口货,目前产量都不太高,能买到已经非常不错。 前者是自动手枪,又被称为驳壳枪、盒子炮,火力和威力不俗。 后者相当于更优化的汉阳造,弹仓容量为5发,有效射程超过800米,有非常出色的精度、射程和杀伤力,相信会在未来五十年成为战场主流。 15支驳壳枪,6000发子弹,总共花费1050银元。 平均每支枪加400发子弹70元。 8支步枪,4000发子弹,总共花费960银元。 平均每支枪加500发子弹120元。 除以上两种枪械外,此次还买到36把老旧的鸟枪、猎枪,虽然威力和质量差很多,但连同子弹加起来,总共也就花了不到300元大洋,合下来单价10元都不到。 由此可见。 进口货确实贵。 其实如果专门去一趟澳城,从红毛鬼佬手里直接买。 驳壳枪也就十几元出头一把,而且可以买到的数量以及种类更多。 机枪、大炮、地雷都不是问题! 多花了很多钱。 余晓并不在乎。 当两把驳壳枪绑在腰间,走在梅县的大街上,腰杆子都更直了。 这两把枪足以对不超过练气三层的修仙者构成巨大威胁,尤其是在修仙者没见过枪械、缺乏心理准备的情况之下,一个照面直接就能造成重伤甚至秒杀。 而在主世界白云坊。 练气三层已经是顶尖的高手。 换句话来说,有这两把枪在手,余晓已是具备基本的自保能力,即使面对坊市里的散修也能抬得起头,至少做起事来不必太过于谨小慎微。 【声望+1!】 【声望+1!】 在买枪之后。 声望又获得了小幅增长。 虽然分批购买,但购买的数量,在这小地方还是有点多,难免还是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所以才能获得声望的增长。 “梅县有一个人市,要不要去转转?” 余青海说:“你已经是地主老爷了,总要有一些使唤下人。” 人市? 余晓微愣了一下。 大景王公大臣的府邸盛行蓄奴之风,从建国之初就允许贱民的正常买卖,设有“人口市场”,与马市、牛市、羊市等并列。 王朝末年、民不聊生。 为生活卖儿卖女的大把。 “人市”自然是遍地开花。 现在不止是王公大臣,普通的地主家里,养个十数个仆人婢女都是很正常的事。 而这种以卖身契为有效凭证进行买卖的人口市场还算合法合规。 大部分人都是自愿卖身,只为有一口饭吃。 又或是家里实在太穷养不了了。 只想为儿女找个好人家。 这些事情在现代人看来骇人听闻,可在旧时代、封建社会之下,每当兵荒马乱、大灾大旱时,那就是饿殍遍野的惨状,还讲什么人权和自由就显得太可笑了。 既有合法合规的人市。 自然就有非法人口买卖、甚至对外走私出口。 这种非法买卖的人口来源,则大多是强抢、欺骗、诱拐等不法手段获取,以毒打、虐待、饥饿进行摧残司空见惯,被贩卖者命运之悲惨甚至不如黑奴! 根据余晓的了解。 卖身契也分活契和死契。 活契就是旧社会非常普遍的长工。 这种一签就是十年二十年,与仆人其实也没太大区别,遇到不好的主人家就是当牲口用,只不过到年限可以自己决定去留,也有些混得好的可以提前攒钱赎身。 至于死契就纯粹是在卖身为奴了。 这种连名字和姓氏也要改,从此就是主人的私产,虽然大景律例有对家奴生命权利的保护,但大多数时候就算搞出人命、当地衙门也是懒得管的。 根据现在的行情。 一个身体健康、还没长成的男孩,或者相貌普通的女孩,市场价10元左右。 一个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劳力、或者是相貌比较出众的女孩,市场价30元左右。 乱世之中。 人命就是这么贱的。 余晓这一身贵少派头走进人市。 不少人抢着想把自己卖出去、甚至为此打起来。 卖谁不是卖,卖一个好主人,日子才能好过一些。 余晓见此也是很唏嘘。 不过,他不仅要买,更要大量的买。 他有近乎无限的寿命,又有大把花不完的钱,他完全可以从中挑选,培养出一支真正的亲信,未来或将成为建立势力、扩大声望的关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