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从仙武归来的长生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余家义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数日后。 余家大院。 打完三十六式。 虽然每一块肌肉都传来疲惫感,但不再像之前一样虚脱透支。 这些天。 办了不少事。 却没懈怠过练武。 余晓只觉随着勤加练习,大鱼大肉的补充营养,身体变得越来越结实,隐隐已有一丝微弱气感,应该就是武者血气! 不过还太弱。 两天不练就会消散。 远不到贯通全身百络的程度。 “老爷好厉害!” “老爷辛苦了!” 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 四名外貌清秀姣好、打扮得体的丫鬟上前,一位搬来凳子,一位捏肩按摩,一位递来茶水,一位拿毛巾擦汗。 “我现在的生活会不会太腐败了?真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啊!” 余晓近日通过人口市场以及各个渠道,先后签约雇佣了三十五名健康的长工,此外收养了五十二名孩子,以男孩为主计划从小培养。 正因几天的慷慨出手。 引起一些人牙势力的关注。 这四女就是牙婆专门从省城送来推销的顶级货。 每个都是精心挑选培养、专供大户人家的职业丫鬟,不仅能识字有基础的文化,还各个都容貌上乘,当然价格也极贵,每一个都高达300元。 买下后。 就跟余家姓余了。 余晓用梅竹兰菊为她们命名。 未来一段时间,四人就是府上丫鬟,主要工作就是照顾老爷生活起居。 余晓并不是道德圣人,虽免除跪拜之类封建礼节,但不至于非要宣扬人人平等那一套。 毕竟这还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西方都还有不少种植园在用黑奴呢。 四女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以及培训就是如何服务老爷。 外面兵荒马乱的。 生存极其艰难。 当个丫鬟,虽然低人一等,但起码衣食无忧。 当然,余晓也不至于是一个道德败类,不会强迫下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或是当成牛马牲口一样无情压榨。 四大丫鬟外。 现在有三十五名长工。 余府洗衣扫地之类的杂务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 这些长工大多数都被派去开垦土地种植灵茶、灵米了。 他已从主世界带来了一批灵米和灵茶种子,当前数量不算太大,够种一百亩左右,却也足足消耗了4点气运,是上万两黄金的两倍。 气运还剩94点。 暂时不打算带更多。 这些种子全部用来自种。 雇几十名长工就是为了照顾作物。 未来以此为基础,培育二代稻种,交给乡亲们种植。 虽然质量与第一代相比或许会稍有逊色,但就算再稀释五代八代质量肯定也比普通稻米好十倍,至少在这大景朝肯定有着巨大的竞争力。 若能以灵米酿出灵米黄酒。 凭此必可以轻松畅销海内外市场。 料想以此为基础先捞一个“黄酒大王”、“茶叶大王”名号不难。 既能进一步获取声望值,也能获得更多社会地位,便能以此进军更多行业,符合余晓实业家人设,也能增加他在这个世界的地位。 “晓哥!” 一位戴着厚眼睛、书呆子模样的青年跑来。 四位丫鬟闻声退开十分默契。 余汝谦气喘吁吁:“晓哥怎么还在家里?今天可是余家义馆开馆的日子!” “急什么?这不是正要起身么!” 余晓感觉体力有所恢复,脱下练功服,换了一身正装,乘坐轿子出门。 小河镇只有一条主干道,两旁分布着数十家店铺,从剃头洗衣,到喝茶吃饭,再到婚丧嫁娶,各种服务应有尽有,可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街头一个巷子张灯结彩。 鞭炮声响个不停。 有不少人围观。 五十几名身材瘦削、面黄肌瘦的孩童,穿着崭新衣服,小小脸上紧张中略带一丝兴奋,他们东张西望正在等待着什么。 当余晓出现。 孩子们像见到了主心骨。 “义父!” “义父来了!” 余晓面对孩子也是微笑着点头致意。 这一幕无疑引起群众好奇,让人忍不住开始讨论了起来。 “余家义馆?” “这是干什么的!” “是余少专门用来收养族内贫困孩童、以及社会上穷苦孤儿的地方!” “什么?还有这种事!” “那可不,看到这些孩子没?他们都是用白花花的大洋,从县城人市里买回来的!” “其他老爷买来仆役,哪个不是当牛马来使用?余少不一样,他不仅不要这些孩子干活,反而创办义馆收养、并且教他们读书练武、培养成材!” “这得花出去不少钱吧?”“这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大善人。” “你懂个屁!” “余少是海外富商富得流油,这点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 从这些镇民乡亲的讨论就不难得知余晓所作所为。 余晓从人市带回来的几十个孩子,其年龄普遍都是十岁不到,自然不是用来给自己干活的,而是打算从小进行培养。 为此。 斥资创办“余家义馆”! 这是一个类似福利院+希望小学的慈善机构。 余晓将大量收养苦命的孤儿,或资助余家村的贫困孩童。 义馆会供养这些孩子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还会教他们读书写字、或练武强身。 假如读书天赋好,未来可以送到大城市进一步深造,甚至会资助出国到海外学习先进知识。假如学武天赋好,未来也会给予相应的资源,争取让他们成为入品武者。 哪怕文不成武不就。 义馆也会资助他们学习一项技术。 未来也一样可以帮余家办事、并具备足够的生存能力。 【声望+1!】 【声望+1!】 【声望+1!】 【……】 余晓创办义馆或有私利,可这样的慈善组织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当消息传开之后,自然获得不小声望。 一辆马车出现。 小河镇的乡正来了。 就是民间口头所称的镇长。 大景没有“镇”一级的行政区划,小河镇其实可以被称为小河乡。 一般百户以上可为一里,十里以上可为一乡,里正和乡正就是负责基层治理与督税的官吏。 余家义馆揭牌是镇上的一件大事。 自然要请镇长(乡正)亲自过来捧场。 马乡正一脸恭维:“恭喜余少,创此义举,真是年轻有为啊!” 【声望+1!】 【声望+1!】 【……】 声望还在上升。 当前声望值已经接近90点。 这距离100点大关近在咫尺。 余晓心中一动。 索性再加一把火。 “乡正过誉了,此次晚辈归国,本就是为了干些实事,既实业兴邦又救助百姓,开这义馆只是第一步。” 马乡正忍不住问:“余少接下来还有打算?” “不错,择日不如撞日,今天便顺势将此事公布!” 余晓对在场众人一抱拳:“这义馆乃是收养孤儿之所,余某还准备投入3000大洋创办普济堂服务乡亲,为梅县十里八乡所有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 此言一出。 全场皆惊! 收养孤儿的义馆是原创。 普济堂却是大景非常知名的公益机构。 全国各地皆有设立,尤其是在京师一代,南方目前相对较少。 普济堂作为民间救济性的公益组织,基本上都是由地方乡绅自发出资创办,主要为六十岁以上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提供基础饭食与医疗服务。 每座普济堂,以千人为限,假如名额已满,报名者将签放竹筒内,俟有死亡空缺,或有人自愿离堂,再进行摇签顶补。 “嘶!” “三千大洋?!” “这可是真金白银!” “余少果然是大善人啊!” “……” 众人无不被余晓的豪横震慑。 【声望+1!】 【声望+1!】 【……】 声望值再次不断上升。 96……97……98……99……100! 余晓心中大喜、终于如愿以偿的突破到了100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