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离了谁,都照样会转,太阳升起落下,星辰轮转,四季更迭,不会说谁离开了就停摆了。
正如安和县,楚凌一行来的悄无声息,走的也无声无息,仿佛就没有踏足过这片土地一样。
但安和县真的就平静了?
不!
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就在安和县酝酿而出,这会带来多大的震动,是无人能够预料到的。
而这恰是楚凌想要看到的。
大虞的改变,不应只局限于中枢及虞都,更应遍布所辖十六道,唯有一场自上而下,自下至上的大变革,真正在这片土地上出现,那么藏在不为人知的污秽,才有彻底曝光的那日。
这世上为何会有那般多的积弊与毒瘤,归根到底是所顾忌的太多了,再一个是受历史的局限性所致。
可对楚凌而言,他没有任何好顾忌的,更不会有所谓的局限性,哪怕是到了改革后期,大虞出现了让他都觉得棘手的积弊与毒瘤,这或许就需要后来者解决了,可眼下,这些都是他能去解决的。
自解决了皇权溢散,帝位不稳,朝局不定,外敌觊觎等复杂性局面后,楚凌所想的就从他自身转移了,时常在他心中浮现的一个问题,是究竟能给这个以他为尊的国朝带来什么不同的?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楚凌在这其中找寻到了方向,推动并落实对内改革,对外征伐的宏伟蓝图,这终究是表象罢了,而在这表象之内,应有更具力量的内核才行,如果没有这个内核,那么即便他实现了构想的种种,也不过是在走前人走过的路罢了。
或许王朝周期律的轨迹无法打破,但如果能让新思潮在每个人心中扎根,那么他也算没有白来这一遭。
人,终究是要有想法的。
思想如星火,燃于暗夜,终成燎原之势。楚凌深知这条路的艰难与漫长,却从未有过半分退意。
楚凌坚信,终有在某一时期下,会有数不尽的人理解他,认可他,成为他,而这不恰是一种功成吗?
淅沥沥。
阴云汇聚的天,下起了一场雨,这对浮躁的人世间来说,无疑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洗涤。
屋檐水珠连缀成线,溅起了水花。
凉爽的风吹动,让人觉得格外舒畅。
哒哒…
数辆车驾在雨幕下前行,车轮碾过积水发出声响,车帘微掀,楚凌眸光看着街道侧的建筑。
这里,是仅次于虞都的存在。
是大虞核心腹地的另一繁华所在。
雍乐!!
在整个京畿道辖地,虞都是靠西的,雍乐是靠东的,两地遥相呼应,构成了对京畿道的绝对掌控。
而放眼全国,虞都是处于中心地带。
"不愧是一代雄主啊。"
楚凌的目光,扫过所经一处处建筑,可他的思绪却不在这上面,尽管没有一睹太祖风姿,可随着了解的越多,楚凌越是能感受到太祖开国之初,定都于虞,并将雍乐设为京畿道城的深远谋略。
那不仅是地理上的布局,更是对天下大势的精准把握。楚凌心中微动,雨声如诉,仿佛将他带回那个开国定鼎的年代。
而在看不到的地方,楚凌更是看到了,虞太祖欲将北虏征服的魄力,随着他对北疆的再布局,特别是大虞增强对拓武山脉的掌控,雍乐,京畿道城的繁华比先前更盛了。
徐云静静地看着自家夫君,在她的眼底掠过一道异常神色。
原以为这次微服私访,恐难以赶上京畿道试,毕竟这一路走走停停,耽搁的时间太长了。
可谁曾想到,因为途径李家镇,意外撞破安和县笼罩的秘密,这使后续的行程也跟着加快很多。
而今试期将至,雍乐城内外喧嚣不止。
数不清的学子汇聚于此,他们所求是一致的,只为能在这场道试中脱颖而出,这样就能与众多学子一样,待到来年聚于虞都,去参加经天子改制的会试、殿试,以此能跻身进仕途中。
“少爷。”
车驾依旧在前行,可师明的声音却在外响起,“已找寻了数处客栈,都已人满为患,没有多余的客房留宿。”
“找个落脚处。”
楚凌语气平和道。
“是!”
师明当即应道,可心中却暗松口气。
在今下的雍乐城,聚集着京畿道各府众县的学子,而跟着来的,还有天南海北的逐利群体。
世人眼中的道试,是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得以鱼跃龙门的开始,毕竟只有通过了道试,才能汇聚于虞都,去参加能够逆天改命的科贡。
而在其中脱颖而出的,便彻底跟过去挥别,跻身到仕途之中,这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殊不知也是这样,有一批逐利的群体会开始下注。
他们赌的就是一次机会。
不管下注的人,成也好,败也罢,那不过是一些资源罢了。
而这样的机会,每三年就有一次。
利益的羁绊,很早就已埋下了。
“该说不说,这个宋纪,对进出雍乐城盘查的够严的。”楚徽拍拍衣衫,打量着落脚的府邸,嘴上对黄龙讲着,心中却对师明颇为赞许。
在道试愈发临近之际,跟先前在各地寻客栈落脚相比,找一处单独的府邸确实更为稳妥,既能避人耳目,又能避免意外发生。
毕竟如今的雍乐城已是龙蛇混杂。
“确是如此。”
对楚徽所想,黄龙不知,对楚徽所讲,黄龙点头应道:“适才在查验户碟凭证时,不止有守城将士,还有道衙所派官吏,这可比以往要严格太多。连城门巡查都如此缜密,可见宋纪对此番道试之重视。”
“不过说起来,这次京畿道主考官,不是宋纪,其只得了个副考官,但宋纪却没有丝毫懈怠,此人心胸不简单啊。”
“皇兄没有看错人。”
楚徽笑着对黄龙说道。
涉及到道一级的考试,有牵扯的就不止是学子那样简单,对于能参与其中的官员来讲,这是份量很足的政绩。
京畿道主考官,定下的是中书省平章政事张洪,此事在明确下来后,朝中也好,地方也罢,很多都知一点,张洪要往上动一动了。
当然,前提是京畿道试不出任何纰漏。
但凡是宋纪有私心的话,那在这次道试之下,他只需表现得迟疑些,都无需刻意去做什么,那张洪的压力就会成倍增加。
科贡抡才怕的是什么?
科场舞弊!!
一旦牵涉舞弊,轻则主考罢官流徙,重则掀起朝堂震荡,这在过去,可不止一次的在大虞上演过。
作为天下第一道,在京畿道试中,如果发生了科场舞弊之事,这势必会震动天下的,到那个时候,张洪就不是保不保得住官位了,而是能不能活命了。
毕竟自徐黜死了以后,中书省左相国一职,可一直都处在空缺下的。
也因为这件事,使中枢空缺了不少位置。
明眼人都能看出一点,这次涉及十六道交替展开的道试,被任命为主副考官的那批官员,都会随着所在道试的结束,在新岁会试召开前完成对应的调动。
所以这也使一些人的心思活泛起来。
官场就是这样,你不进,别人就进了,而错了这一步,可能这差距就越来越大了,旧的人既已离开,那在场的人,还有新晋之人,势必会踩着一些人的肩膀向上。
“希望这次京畿道试,能够顺利的落下帷幕吧。”
楚徽沉默许久讲出的话,让黄龙眉头微蹙起来。
这话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了。
“走,到皇兄那里去。”
不等黄龙开口,楚徽就伸手示意道。
自离开安和县后,楚徽就发现自家皇兄话少了,而在这一路游历下,自家皇兄独处的时间长了。
直觉告诉他,自家皇兄肯定是在思索什么。
一想到安和县的种种,楚徽的心底就带有怒意,对于那些自私的家伙,楚徽是狠不能将他们全给抓了。
可楚徽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顺藤摸瓜,也是需要时间的。
“皇兄!”
当楚徽的声音,在屋外响起时,坐着绣东西的徐云,下意识抬头看向书桌处,自家夫君好似没有听到一般,依旧在伏案忙碌着。
自离开安和县后,自家夫君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在写什么,至于写的是什么,徐云并不知晓。
“拜见皇嫂。”
“拜见皇后!”
楚徽、黄龙一前一后走进,见到在深思的徐云,二人立时就作揖行礼,这处府邸是完全实控的,故而跟在外的称谓就不同了。
“无需多礼。”
徐云伸手示意。
楚徽在还礼后,目光落在了书桌处。
皇兄到底在忙些什么?
楚徽的心底生出好奇。
只是他再怎样好奇,也没有上前去打扰,至于看自家皇兄写了什么,楚徽是断不会去做的。
“长寿来了。”
在楚徽犹豫着,要不要先退下时,楚凌的声音响起。
“是。”
楚徽下意识开口,在看到自家皇兄起身,笑着朝自己走来,楚徽立时上前,露出笑意道:“臣弟想着,京畿道试尚未开启,而雍乐城云聚众多学子,恐这诗会,文会等盛宴定在城内各处举办。”
“这一路舟车劳顿,皇兄跟皇嫂只怕累的不轻,臣弟就想着能不能跟着皇兄皇嫂一起去凑凑热闹。”
讲到这里,楚徽脸上笑意更盛。
诗会,文会这些,在大虞是很常见的,每逢科考之年更是层出不穷,才子们以文会友,借诗传名,这看似比试的是文采,实际上想要的是名声。
特别是对那些大儒而言,看起来很多都不在意这身外名,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只是他们表现得更隐晦含蓄罢了。
对于诗会,文会这些,楚徽并不在意,他只是想借此机会,看看自家皇兄是否想要去散散心。
依着他现在的身份,别说是诗会文会了,就是别的,能入他眼的是极少的,所谓的才子,那不过是芸芸众生罢了。
唯有通过科贡选拔,跻身到仕途之中,有幸调往宗正寺或廉政总署任职,这才有了见他的资格。
当然也是远远看着的资格罢了。
“这有什么好凑热闹的。”
楚凌笑笑,他如何不知自家皇弟之意,“入雍乐城,长寿不觉得城内的氛围,似有不寻常?”
听到这话,楚徽表情严肃起来。
“皇兄是说,安和县的事,已在此产生影响了?”仅是沉吟了刹那,楚徽就上前对自家皇兄说道。
“其实臣弟也在关注此事,特别是在进城之际,这盘查可比预想的要严太多,只怕宋纪他们已然开始做什么了。”
“呵呵…”
楚凌脸上笑意更盛。
对楚徽的警觉,楚凌是很欣慰的。
这次微服私访,是为了看在变动之下,离权力中枢最近的京畿道,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和变化。
尽管在这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好的迹象或苗头,这的确是让楚凌的心情不太好,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早些发现这些迹象与苗头,不让其有野蛮生长的机会,这对大虞而言反而是幸事。
只要根源尚在掌控之中,些许暗流终究翻不起惊涛骇浪。
他要做的事情,是千年大计,所以他不允许有任何隐患动摇国本!
“皇兄,要不要前去一趟道衙?”
见自家皇兄不语,楚徽犹豫了刹那,还是讲出心中所想,“毕竟京畿道试,眼瞅着就要开始了,万一在这过程中,真出现什么意外状况,那……”
讲到这里时,楚徽停了下来。
楚徽是能看出,自家皇兄对张洪,对宋纪的重视,甚至有意借着此次京畿道试,让张洪向上动一动的。
在如此背景下,楚徽不觉得在看不到的地方,有人不会算计这件事,要是别的还好说,可要是跟安和县的事密切相关,那他是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的。
“此事不急。”
楚凌摆摆手道:“这个时候前去,反倒是会出现变数的,一切等到京畿道试结束了再说吧。”
在楚凌看来,如果连这点风波及挑战,张洪他们都无法解决好,那只能算他看错人了,毕竟这风波,跟朝中的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