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仔细打量着眼前的石桥,桥面上五块石板铺设得整整齐齐,桥下流水潺潺,隐约可见支撑桥面的另五块石板。从表面上看,这座桥确实与“十板桥”的描述相吻合,但林一飞知道,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他绕着桥走了一圈又一圈,时而蹲下身子,用手指轻轻敲击石板,试图从声音中分辨出任何异常;时而抬头望向桥的两端,观察着桥身的构造与周围的环境。
然而,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林一飞却始终没有发现任何能够证明这座桥就是“十板桥”的直接证据。他眉头紧锁,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难道自己真的被误导了?还是这“十板桥”背后隐藏着更加复杂的秘密?
林一飞被这突如其来的“咕、咕”声吸引,不由自主地循声而去,脚步轻快中带着几分好奇。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来到了西街的一隅,只见一家古色古香的糕饼店映入眼帘,木制的招牌上“康记糕饼店”五个字苍劲有力,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店内热气腾腾,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鼻而来,与街上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温馨而宁静。林一飞站在门口,望着店内忙碌的身影,心中那份因调查未果而生的烦躁竟莫名地消散了几分。他缓缓步入店内,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正用一根长木棒轻轻敲打着刚出炉的糕饼,那“咕、咕”的声音正是来源于此,每一下都敲得恰到好处,既展示了糕饼的酥脆,又增添了几分诱人的韵律。
中年男子看到门前的林一飞,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手中的动作也停了下来,温和地说:“客官,是来买糕饼的吗?刚出炉的,还热乎着呢。”
林一飞笑着摇了摇头,又看了一眼“康记糕饼店”的牌匾就准备离开。突然心中猛地一颤,那股莫名的熟悉感如同电流般贯穿全身,让林一飞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他仔细端详着“康记糕饼店”的招牌,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某种深意,尤其是那笔锋的走势与力度,竟与他之前在亭前柱子上发现的血诗字迹惊人地相似!
林一飞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迫切,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糕饼店,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直奔向县衙。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那招牌上的字迹,与亭前柱子上的血诗反复对比,每一个细节都如此吻合,仿佛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指引着他。
回到县衙,林一飞未作片刻停留,直接从马厩中牵出那匹陪伴他多年的老马,翻身上马,策马扬鞭,直奔城外十里亭而去。秋风在耳边呼啸,林一飞的心却异常平静而坚定,他知道自己离真相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不久,十里亭便映入眼帘,那座古朴的亭子孤零零地矗立在路旁,四周是一片萧瑟。林一飞翻身下马,将缰绳系在亭边的老柳树上,快步走向那根刻有字迹的柱子。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照在柱子上,那些血色的字迹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更加触目惊心。
林一飞蹲下身,仔细端详着柱子上的字迹,一笔一划,与“康记糕饼店”招牌上的如出一辙,那独特的笔锋与力度,无疑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他的心跳不禁加速,一种前所未有的直觉告诉他,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而是解开“血诗”之谜的关键线索。
回到县衙,林一飞步伐匆匆,穿过熟悉的回廊,直奔大堂。他心中充满了紧迫感,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寻找真相的鼓点上。刚踏入大堂,他便高声唤来一名衙役,神色凝重地吩咐道:“速去请捕头王甫前来见我,有要事相商。”
衙役领命而去,不久,捕头王甫便匆匆赶来。见到林一飞严肃的表情,王甫心中不禁忐忑起来,暗自揣测是不是自己之前关于“十板桥”位置的胡诌被揭穿了。他小心翼翼地问道:“林大人,急召我来,可是有何急事?莫非是关于那十板桥……”
林一飞打断了王甫的自言自语,目光如炬,直接说道:“王甫,你即刻带人前往西街"康记糕饼店",将康掌柜带来县衙,我有话要问。”
王甫闻言,心中如蒙大赦,连忙应声道:“是,大人!卑职这就去办。”说罢,转身欲走。
“等等,”林一飞又叫住了王甫,补充道,“还有,你需暗中观察,看看店内是否有什么异常之处,或是与平常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与笔墨、书信相关的物品。”
王甫闻言,心中更是好奇,却也明白现在不是问的时候,点头应下后,便匆匆离去,召集人手前往西街。
回到县衙,林一飞步伐匆匆,穿过熟悉的回廊,直奔大堂。他心中充满了紧迫感,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寻找真相的鼓点上。刚踏入大堂,他便高声唤来一名衙役,神色凝重地吩咐道:“速去请捕头王甫前来见我,有要事相商。”
衙役领命而去,不久,捕头王甫便匆匆赶来。王甫平日里以机智果敢著称,但此刻见到林一飞严肃的表情,心中不禁忐忑起来,暗自揣测是不是自己之前关于“十板桥”位置的戏言被揭穿了。他小心翼翼地问道:“林大人,急召我来,可是有何急事?莫非是关于那十板桥……”
林一飞打断了王甫的自言自语,目光如炬,直接说道:“王甫,你即刻带人前往西街"康记糕饼店",将掌柜带来县衙。”
王甫闻言,心中疑惑更甚,却也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连忙应声道:“是,大人!卑职这便去办。”说罢,转身欲走。“等等,”林一飞又叫住了王甫,补充道,“还有,你需暗中观察,看看店内是否有什么异常之处,或是与平常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与笔墨、书信相关的物品。”王甫闻言,心中更是好奇,却也明白现在不是追问的时候,点头应下后,便匆匆离去,召集人手前往西街。
林一飞则留在县衙大堂等待着王甫的消息。他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各种可能性,那“康记糕饼店”的招牌字迹为何会与亭前柱子上的血诗如此相似?难道这家店的掌柜与血诗之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或者,这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与秘密?
王甫得了林一飞的命令,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率领几名精干的衙役,快步向西街“康记糕饼店”赶去。
抵达糕饼店时,店内依旧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王甫一眼便看见了正忙碌于糕点之间的掌柜康茂生,他身穿一件干净整洁的蓝布衣裳,脸上总是挂着和煦的笑容,一看便是个厚道人。
康茂生见王甫一行人突然到访,先是一愣,随即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上前来,笑容满面地说:“哎呀,王捕头,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快请进,喝杯茶坐坐。”
王甫客气地摆了摆手,眼神中透露出几分严肃:“康掌柜客气了。今日前来,是奉了县令大人的命令,请您随我走一趟县衙,有要事相商。”
一听是县令大人的吩咐,康茂生的笑容微微收敛,心中虽感意外,他首先就想到了血诗的事,心说不是几年前那件事败露了吧?
但连忙点头应允,同时吩咐店里的伙计看好店铺,自己则随王甫一行走出店门。
路上,王甫见康茂生神情自若,并无异样,心中暗自思量。他记得这位康掌柜在县里口碑极佳,为人和善,从未有过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今日突然被县令召见,着实让人费解。不过,既然是林大人的命令,他自然不敢怠慢,只是更加留意起周围的环境,生怕遗漏了什么线索。
到达县衙后,王甫引着康茂生穿过层层回廊,直奔大堂。此时,林一飞已在大堂内等候多时,见二人到来,他站起身,目光深邃地望向康茂生,似乎想要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些什么。
康茂生面对林一飞的审视,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草民参见县令大人,不知召见小人所为何事?”
林一飞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示意王甫先退下,待大堂内只剩下他们二人时,他才一边看着王甫从糕饼店收来的书信,缓缓开口:“康掌柜,本官今日请你来,是有一事相询。你可知,你的糕饼店招牌上的字迹,与本县十里亭柱子上的血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此言一出,康茂生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他抬头看向林一飞,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惊讶,也有恐惧,更多的是不解。他颤抖着声音问道:“大人,这……这是何意?小人的招牌是多年前请人题写的,与血诗有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