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四章 围而不攻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廖公昭见状,脸色骤变,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此时此地遭遇伏击。他急忙下令队伍抵抗,但此时的他已不再是那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将领,而是变成了一个被贪婪和欲望蒙蔽了双眼的暴徒。他的手下们虽然勇猛,但在经历了之前的战斗和掠夺后,早已疲惫不堪,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显得力不从心,尤其廖公昭,此刻两腿都是发软的。 战斗迅速爆发,喊杀声、兵器交击声再次响彻云霄。廖公昭拼尽全力想要突围而出,但张万全和林峰亲自上阵,两人一左一右,如同两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将廖公昭的去路彻底封死。他们的武艺高超,配合默契,每一次攻击都直取廖公昭的要害。 廖公昭在绝望中奋力挣扎,但终究还是无法抵挡这突如其来的攻势。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他的长刀被张万全一剑击飞,而他本人也被林峰一脚踹倒在地。他挣扎着想要爬起来,但周围早已是官军的刀光剑影,无处可逃。 最终,廖公昭在一片混乱中被俘虏。他的手下们见主将落马,纷纷放下武器投降。那五大车钱粮和几十名女子也被官军悉数收缴,成为了这场伏击战的战利品。 张万全和林峰在廖公昭被俘之后,并未立即松懈,他们深知还需趁热打铁,稳固战果。按照林一飞的周密部署,两人迅速召集了降兵中的可靠之人,简短地说明了接下来的行动计划,并承诺只要他们真心归顺,既往不咎,且有功必赏。降兵们见大势已去,且对方给出的条件颇为诱人,便纷纷表示愿意带路,助官军一臂之力。 在降兵的引领下,张万全和林峰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悄然向廖公昭的辖地进发。沿途,他们尽量避免惊扰百姓,只以最小的动静迅速推进。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天未亮时,官军已悄然包围了廖公昭的府邸。 府邸之内,廖公昭的家人和残余部众尚未从白日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对于即将到来的变故毫无察觉。张万全和林峰一声令下,官军迅速行动,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入府内。由于事先的准备充分,加之廖公昭的主力已被俘,府内的抵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进入府邸后,官军们发现这里比张时举的府邸更为奢华,金银珠宝和粮食堆积如山,显然是廖公昭多年劫掠积累的结果。张万全和林峰相视一笑,随即下令将所有财物清点造册,准备自己截留一些,其余运回建州充公。 与此同时,林峰还按照林一飞的要求立即在府邸内外及城中各要道张贴,一时间,城中百姓闻讯纷纷走出家门,议论纷纷,脸上逐渐露出了久违的安宁。 建州城外,寒风萧瑟,落叶纷飞,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这即将落幕的一幕增添了几分悲凉。林一飞与柳烟儿并肩而立,目光冷峻地注视着被押解至城下的廖公昭。廖公昭,这位曾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义军首领,此刻却如同一只被捕获的野兽,四肢被粗大的铁链束缚,浑身上下伤痕累累,眼中满是不甘与绝望。 林一飞身着官服,英姿飒爽,他缓缓走上前,目光如炬,直视着廖公昭的眼睛。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廖公昭,你可知罪?” 廖公昭抬头,恨恨地瞪着林一飞,却无言以对。他心中清楚,自己败局已定,任何狡辩都显得苍白无力。然而,那份不甘与愤怒仍在他眼中熊熊燃烧,仿佛要将一切化为灰烬。 柳烟儿站在林一飞身旁,轻声说道:“大人,可以此人擅杀朝廷命官,劫掠百姓的罪名严惩。” 林一飞点了点头,他深知柳烟儿所言非虚。廖公昭的所作所为,不仅违反了朝廷的律法,更践踏了人性的底线。他深吸一口气看向齐归,齐归缓缓拔出腰间长剑,剑尖直指廖公昭的咽喉。 “廖公昭,你犯下滔天大罪,今日我齐归便代林大人以朝廷之名,将你正法!”言罢,他手腕一抖,长剑如闪电般划破空气,直取廖公昭要害。 廖公昭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这一切竟会如此迅速地发生。他张了张嘴,想要发出最后的咆哮,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长剑穿透他的咽喉,鲜血喷涌而出,他的身躯猛地一颤,随后便无力地倒在了地上,结束了这罪恶的一生。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传来的几声微弱的鸟鸣。齐归收起长剑,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他知道,虽然廖公昭已死,但建州范围内的战乱仍未平息。范汝为的义军仍然被围困在城中,等待着最后的决战。 柳烟儿走到林一飞身边,轻声说道:“将军,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林一飞闻言,神色凝重,目光掠过城墙上那些依稀可见的守军身影,缓缓说道:“范汝为早已偏离了正义之道。他的军队虽是为反抗不公而起,但如今却同样沦为了掠夺与暴虐的工具。然而他毕竟是朝廷正式册封的将领,其生死应由朝廷裁决,非我等可擅专。” 他转身面向柳烟儿,语气中多了几分深沉的考量:“此刻我们围而不攻,不仅是遵从上命,更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无辜百姓的伤亡。战争已让这片土地饱经沧桑,我们不能再让战火继续吞噬生命。” 柳烟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她轻轻点头,补充道:“将军仁心,实乃百姓之福。只是,我们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需时刻准备应对范汝为可能的反扑。” 在杭州城南宋皇宫的巍峨大殿内,晨光初破黎明,金碧辉煌的大殿上烛火摇曳,映照出一张张凝重而肃穆的脸庞。 丞相张浚身着紫袍玉带,步伐稳健地步入大殿,手中紧握着一封来自建州前线、由安抚使林一飞紧急呈上的密折。他行至御阶之下,恭敬地跪下,双手高举奏折,声音洪亮而清晰:“陛下,臣有安抚使林一飞上折,言及其余义军皆已伏诛,然叛将范汝为仍负隅顽抗,占据建州,为非作歹,百姓深受其苦。林大人恳请朝廷恩准,就地处决范汝为,以儆效尤,安定民心。” 赵构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沉稳,目光深邃,他缓缓接过密折,细细审阅。周围的文武百官皆屏息以待,大殿内静得只能听见翻阅纸张的细微声响。赵构阅毕,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之色,随即将密折置于龙案之上,沉声道:“范汝为背弃朝廷,祸乱地方,实乃国之大患。林爱卿此举,正是为了我大宋江山社稷,为了万千黎民百姓。朕准了!” 话音未落,一旁的秦桧,这位权倾一时的宰相,亦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虽心中另有盘算,但在此等关乎朝廷颜面与稳定的大事上,自然是要与皇帝保持一致。秦桧轻抚长须,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陛下圣明,林大人此举,实乃忠君爱国之举。范汝为之流,若不严惩,何以震慑天下宵小,保我大宋安宁?”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群臣纷纷表示赞同皇帝与丞相的决定。赵构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下旨:“着即传旨建州,令林一飞依计行事,务必速战速决,平息叛乱,安抚百姓。同时,昭告天下,以示朝廷之威,警戒不轨之徒。”随着传旨太监领命而出,大殿内的气氛似乎轻松了几分。 张浚见赵构已下旨,心中对林一飞的敬意更添几分,他深知此次建州平乱非比寻常,林一飞不仅展现了非凡的才能,更在平定过程中兼顾民生,减少了对无辜百姓的伤害,实属难得。于是,他趁势上前一步,恭敬地奏道:“陛下,林大人在建州平乱中,不仅在未曾劳军的前提下成功剿灭了叛军,还尽力保护了百姓安危,实乃我大宋之栋梁。待其凯旋而归,理应论功行赏,以彰其忠勇,激励百官。” 赵构闻言,微微颔首,显然对张浚的提议颇为赞同,正欲开口询问群臣意见,却见秦桧轻咳一声,缓缓说道:“陛下,张丞相所言极是,林一飞之功,确实应得朝廷嘉奖。然则建州之地,刚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亟需一位德才兼备之官以安民心,恢复秩序。臣以为,林大人既已熟悉建州情况,何不就在此地担任知州之职,既可继续发挥其治理之才,又能让百姓亲眼见证朝廷之恩德,实为两全其美之策。” 此言一出,大殿内气氛微妙。张浚听后,眉头一皱,立即站出来反对:“秦相此言差矣。林一飞虽在建州立下功劳,但其才能远不止于此。鸿胪寺少卿之位,自前任告老还乡以来,一直空缺至今,此职掌外交礼仪,需才德兼备者方能胜任。若能在朝中担任此职,岂不更胜于偏安一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