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五章 必须承受的代价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张浚一番话掷地有声,既肯定了林一飞的功绩,又巧妙地点出了其更广阔的用武之地。赵构听后,目光在两人之间流转,心中暗自思量。 最终,赵构微微一笑道:“二位爱卿所言皆有理,朕心甚慰。然则,林一飞之赏,还需观其后续表现再定。待其彻底平息建州叛乱,稳定局势后,再议其官职晋升之事,方显公平。至于鸿胪寺少卿之位,朕亦会留意,若有合适人选,自当及时任命,以补阙如。” 闽北地区,十月秋风萧瑟,落叶铺满了战场,每一片落叶似乎都承载着无数将士的汗水与鲜血。林一飞立于县城外的营帐里,目光如炬,凝视着前方那座被重重围困的县城。 城墙上,范汝为的残部虽人数寥寥,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硬生生地将官军的攻势一次次抵挡下来。 这九天来,战斗几乎未曾停歇,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硝烟与血腥味。熊志宁、张万全、齐归等将领各自率领着精锐部队,轮番上阵,试图找到城防的弱点,却屡屡受挫。而谢路与贺岩,这两位刚刚归顺的将领,更是急于立功,他们亲自披挂上阵,身先士卒,率领着敢死队一次次冲向城门,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和兵器交击的轰鸣。 然而,范汝为的防守策略异常狡猾,使得官军的每一次进攻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城墙下,堆积如山的尸体见证了这场战役的残酷与惨烈,鲜血染红了大地,仿佛连天空都被染上了一层血色。 林一飞站在营帐之中,眉头紧锁,望着远方那座固若金汤的县城,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思索。连续多日的激战,非但没有动摇范汝为的防线,反而让官军的士气开始有些低落。他深知,继续这样硬碰硬的打法,只会让伤亡更加惨重,而胜利却遥不可及。 于是,他转身看向身旁的柳烟儿,这位智勇双全的女子,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独到的见解。他沉声问道:“烟儿,你看这攻城之战,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已损兵折将不少,再这样耗下去,只怕……” 柳烟儿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同样投向那座被战火笼罩的县城。她略一沉吟,缓缓说道:“将军,兵法有云,上兵伐谋。范汝为虽勇猛,但其兵力有限,粮草更是支撑不了太久。依我之见,我们不如改变策略,围而不攻。” “围而不攻?”林一飞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抹亮光,“你是说,我们重兵围困何处城门,让他们自乱阵脚?” 柳烟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正是如此。我们可以加强对县城周边的巡逻与封锁,确保范汝为无法从外界获得补给。同时,利用我们的兵力优势,日夜轮番骚扰,让他们不得安宁,消耗其体力与意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散布消息,让城中百姓知道我们的仁慈与朝廷的旨意,争取他们的民心。如此一来,范汝为的处境将会愈发艰难,不出十日,其粮草必尽,士气必颓,到时我们再一举攻破,定能事半功倍。” 林一飞听后,不禁拍案叫绝,他深深地看着柳烟儿,眼中满是赞赏与感激。他深知,这样的策略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这正是他所追求的。 “烟儿,你真是我的智囊!”林一飞由衷地说道,“就按你说的办,立即传令下去,调整部署,实施围而不攻的策略。同时,加强对城中百姓的安抚与宣传,务必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为了解救他们而来,而非单纯的征服。” 随着林一飞的命令下达,官军迅速调整了战术,开始实施围困与骚扰并重的策略。而范汝为的军队,在失去粮草补给、日夜不得安宁的情况下,果然开始出现了混乱。 次日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闽北的空气中仍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寒意与未散的硝烟味。林一飞立于高坡之上,眺望着被晨光微弱照亮的县城,只见城墙上的人影稀疏,防守似乎已不复前几日之严密。他知道,围而不攻的策略已经开始显现成效。 随着一声令下,官军鼓声震天,号角齐鸣,新一轮的攻势在晨曦中拉开了序幕。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进攻并非全面强攻,而是采用了更为灵活的战术,时而佯攻,时而撤退,不断骚扰着城内守军,使其疲于应对。 与此同时,城中百姓在官军的安抚与宣传下,逐渐明白了真相,开始有人悄悄传递消息,甚至有人主动为官军提供城内情报。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却如同细流汇成江海,悄然间改变了战场的局势。 午后时分,阳光终于穿透了云层,洒在了这座饱受战火摧残的县城之上。就在此时,城东门处突然爆发出一阵激烈的战斗声,原来是叶凉,范汝为的最后一位忠诚部将,在得知粮草断绝、士气崩溃的绝境下,决定发动一场孤注一掷的反击。他亲自率领残余的士兵,企图冲出东门,寻求一线生机。 然而,这一切都在林一飞的预料之中。他早已在此处布下了重兵,等待着叶凉的突围。在双方激烈的交锋中,叶凉虽勇猛无比,但终究寡不敌众,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他自己也身受重伤,鲜血染红了战袍。 眼见突围无望,叶凉深知自己已无力回天,他抬头望向远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最终,他放弃了抵抗,转身回到了范汝为的府邸,在那里,他选择了最悲壮的方式,自刎殉主。 随着叶凉悲壮的自刎,范汝为的府邸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范汝为,这位曾经的叛乱首领,此刻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大势已去,城墙外那震天的鼓声和不断逼近的喊杀声,如同死神的低语,宣告着他末日的来临。 然而,范汝为并非轻易言败之人。他迅速整理思绪,决定做最后一搏。趁着城内混乱,他换上普通士兵的衣裳,混在人群中,企图从西门悄悄突围而出。西门虽非主攻方向,但防守也相对薄弱,是他唯一的生机所在。 夜幕悄然降临,为范汝为的逃亡增添了几分掩护。他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避开了官军的巡逻队,一步步向西门靠近。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就在他即将踏出城门的那一刻,一支巡逻小队恰好路过,发现了他的行踪。 “是范汝为!快抓住他!”巡逻队长一声令下,众士兵立刻围了上来。范汝为见状,不得不拔剑应战。但此时的他,已不再是那个统帅千军的将领,而是一个疲惫不堪、孤立无援的逃犯。几个回合下来,他便已力不从心,身上多处受伤。 官军步步紧逼,范汝为被逼至一处荒凉的山脚下。四周是密林丛生,夜色如墨,但他知道,这里并非藏身之处,而是他命运的终结点。望着眼前紧追不舍的敌人,范汝为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有不甘、有悔恨,但更多的是解脱。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剑,任由鲜血顺着指尖滴落。在这片被月光照耀的土地上,他闭上了双眼,回想起了自己的一生:从最初的豪情壮志到后来的误入歧途,再到如今的穷途末路。一切的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罢了,罢了……”范汝为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苍凉。他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从腰间抽出一把短刀,那是他最后的武器,也是他对自己命运的裁决。 “噗嗤”一声,短刀深深地刺入了他的胸膛。范汝为的身体颤抖了一下,随后缓缓倒下,鲜血染红了周围的土地。他的眼神逐渐失去光泽,但嘴角却挂着一丝微笑。或许,在这一刻,他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当林一飞得知范汝为自刎身亡的消息时,他并没有过多的喜悦或庆祝。相反,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为这位曾经的对手感到惋惜。他知道,战争带来的不仅是胜利和荣耀,更有无尽的伤痛和牺牲。而这一切,都是他们所必须承受的代价。 绍兴十三年十月,闽北大地迎来了久违的宁静。随着最后一股义军被林一飞彻底平定,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林一飞站在建州城楼上,望着下方忙碌而有序的军营,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牺牲将士的沉痛哀悼。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他不仅成功瓦解了范汝为等叛军的势力,还通过招安与感化,使得许多原本迷茫的士兵找到了新的归宿。那些选择归顺的将领与士兵,经过严格的筛选与训练,已被编入官军之中,成为维护地方安宁的重要力量。 为了彻底消除战后的混乱与不安,林一飞亲自督导,实施了一系列安抚措施。他首先下令清理战场,妥善安葬了所有阵亡将士,无论是官军还是义军,皆以同等之礼相待,以示尊重与哀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