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赵眘年轻而坚毅的脸庞。年仅十六岁的他,眉宇间已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忧虑。一踏入书房,赵眘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慨,语气中带着几分急促与不甘:“朝堂之上,如今已是秦桧那老贼的天下,他们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我大宋的复兴之路,已经被重重阴霾所笼罩。”
他转身,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每一下都似乎在宣泄着内心的愤懑。“本王自小便立下誓言,要重振我大宋雄风,收复失地,还百姓一个安宁的家园。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那些只知苟且偷安的大臣们,非但不能助我一臂之力,反而处处掣肘,让我空有壮志,却难以施展。”
说到这里,赵眘的眼眶微微泛红,但他很快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情绪,继续说道:“秦桧**,不仅在朝中排除异己,还通过各种手段削弱主战派的力量,他们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只为换取一时的安宁。这样的局面,让我痛心疾首,却又束手无策。”
他转身,目光如炬地望向林一飞,那眼神中既有求助的渴望,也有对林一飞能力的认可与信任。“张相言林卿智勇双全,而且本王对你印象亦甚佳,本王知林卿定有良策助我。还请不吝赐教,共谋大计。”
林一飞闻言,心中不禁暗自庆幸,多亏刚刚多个心眼问了柳烟儿,不然现在吃瘪的可就是他了,此刻,面对赵眘那充满期待的目光,林一飞心念电转,决定将刚刚与柳烟儿交流的信息巧妙融入对策之中。
他先是微微颔首,以示对赵眘信任的感激,随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殿下所忧,实乃我大宋之殇。然则,自古英雄多磨难,殿下既有此等宏图大志,何不借此危机,化险为夷,转劣势为优势?”
说到这里,林一飞故意停顿,目光深邃地扫视了书房一圈,仿佛是在寻找最合适的言辞来继续。赵眘见状,更是屏息以待,连烛火都似乎因这份紧张而更加摇曳。
“微臣斗胆一问,殿下可知,当今圣上膝下无子,朝野内外,对于储君之位,已是暗流涌动,人心浮动?”林一飞的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直击要害。赵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迅速恢复了平静,他点了点头,以示默认。这一刻,书房内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两人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答,更是开启了一个关乎国家未来、个人命运的重大议题。
林一飞见状,深知已触及了问题的核心,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构想,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殿下,当前局势错综复杂,秦桧权势滔天,又是圣眷正隆,正面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微臣建议,殿下应先韬光养晦,不动声色地布局。”
“首先,殿下需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对于那些被秦桧排挤打压的忠良之士,殿下应给予他们庇护与支持,不论政见与陛下是否相同,都要力保,让他们感受到您的贤德。这不仅能赢得人心,更能逐渐削弱秦桧的势力范围,让朝中势力天平悄然倾斜。”
林一飞见赵眘神情专注,便继续深入阐述他的策略,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决心:“其次,殿下需借势造势,巧妙地在朝野内外树立贤德之名。这不仅仅是为了赢得百姓的拥戴,更重要的是在朝中臣子心中树立一个公正、仁爱的形象。可以通过亲自巡视灾区、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等实际行动,让百姓和官员亲眼见证您的仁政与勤勉。同时,利用诗词歌赋、文人雅集等形式,传播您的文采与治国理念,使您的名声在士人阶层中广为流传,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正面舆论力量。”
“再者,微臣以为,虽我大宋历来重文轻武,但殿下若欲成大业,万不可忽视武将之力量。正如殿下所言,收复失地,还百姓安宁,非有精兵强将不可。因此,殿下需秘密结交那些忠诚于国家、与秦桧关系相对疏远的武将。这些人在边疆守卫,手握重兵,若能得其心,必将成为殿下日后反击秦桧、收复失地的重要支柱。殿下可暗中派遣心腹之人,以探访军情、慰问将士之名,与这些武将建立联系,逐步加深彼此间的信任与默契。”
“当然,此等事宜需极为谨慎,万不可泄露风声,以免打草惊蛇,引来秦桧**的警觉与打压。殿下需精心布局,步步为营,让一切都在暗中进行,直到时机成熟,再一举发难,方能制胜。”
说到这里,林一飞微微一顿,目光更加坚定地望着赵眘:“殿下,此三策若能顺利实施,必将使殿下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稳固。而更重要的是,殿下将借此机会,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势力网络,为未来可能的变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赵眘闻言,眼中闪过一抹亮色,他深知林一飞所言非虚,这些策略虽看似温和,实则暗藏锋芒,直击要害。他站起身来,缓缓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林卿之言,犹如拨云见日,让本王看到了希望。本王定当铭记在心,全力以赴。待本王重振大宋之日,必不忘林卿之功!”
林一飞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轻轻拱手,语气中既带着谦逊又不失风趣:“殿下言重了,微臣不过是一介书生,所求不过是国泰民安,家和万事兴。若能助殿下成就一番伟业,使我大宋再现往昔辉煌,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微臣此生已足矣。至于那功名利禄,皆是浮云,待到那时,微臣只愿携几位娇妻美妾,归隐仙游老家,品茶论道,享那逍遥自在的田园之乐,方不负此生。”
赵眘闻言,不禁失笑,他转过身来,目光中满是赞赏与理解:“林卿此言差矣,古人云"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卿之才,非池中之物,若真有一日,我大宋重振雄风,卿之功绩,岂可轻易抹去?不过,卿之心境,本王亦能理解,非是所有人皆愿被权位所累。只是,本王希望卿能明白,有时候,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卿之所愿,或亦能成为我大宋百姓之福祉。”
说罢,赵眘缓步走向林一飞,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信任与期待:“林卿,你既有此等胸襟与智慧,本王相信,你定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我大宋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至于你心中所愿,本王亦会铭记于心,待到功成之日,定会让你得偿所愿,不负卿之付出。”
林一飞感受到赵眘话语中的真诚与厚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知道今天再次顺利过关了,他再次躬身行礼,声音更加坚定:“殿下放心,微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殿下!”
赵眘望着林一飞,眼中闪烁着信任与欣赏的光芒,他轻声道:“林卿,你之才智,实乃我大宋之幸。今后,这王府你可以常来常往,无需拘礼。本王虽年轻,但自幼便对天下大事颇有兴趣,尤其对扶桑、琉球及南洋诸国的风土人情、外交策略有所涉猎。这些国家虽远隔重洋,但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对我大宋的海外贸易、文化交流乃至战略布局都至关重要。”
“你若有志于探索这些未知领域,或是需要任何关于此方面的资料与信息,尽管开口。本王愿倾囊相授,共同研讨。”林一飞闻言,心中大喜过望,他深知赵眘此言非虚,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将他正式引入了南宋朝堂的核心圈子。他连忙躬身再拜,语气中满是感激与决心:“
主公如此抬爱,微臣感激涕零。微臣定当不负所望。”
“扶桑、琉球及南洋诸国,其风土人情、政治格局皆有其独特之处,微臣虽略知一二,深知学无止境,还请主公多多指点微臣才是。”
赵眘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尤其对于林一飞改口称自己主公一事非常高兴。他再次拍了拍林一飞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林卿,你既已踏入这朝堂的漩涡之中,便需有心理准备,不过从今往后,你便是本王最得力的臂膀之一,本王期待你日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林一飞闻言,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他深知自己已正式踏入了南宋朝堂的政治舞台,未来的路虽长且艰,但他已做好了准备,誓要与赵眘并肩作战,共同为大宋的复兴而奋斗。
他再次躬身行礼,声音坚定而有力:“殿下放心,微臣定当不负所托,誓死辅佐殿下成就千秋伟业!”心里却给柳烟儿点了个大大的赞,这位女诸葛真是让自己出色完成了这次的“府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