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三章 武举的猫腻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王茂闻言,神色一凛,连忙应声道:“是,下官遵命。愿魏国公早日康复。” 秦桧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王茂的祝福。随后,他转身迈出门槛,身形渐渐消失在枢密院外的长廊尽头。王茂望着秦桧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与感慨。他知道,这位魏国公虽已退养,但在朝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 而此时的林一飞,正站在不远处,默默注视着这一幕。他心中明白,秦桧的这番安排,既是对他的信任与期望,也是对他的一种考验与磨砺。他必须尽快适应这新的角色,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见秦桧已走远,林一飞深吸口气,转身对王茂说道:“王大人,今后若有任何要事,还请随时告知。” 王茂闻言,连忙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与感激:“是,下官明白。林大人,您请放心,下官定当全力配合您。” 林一飞点了点头,眉头微蹙,似乎在脑海中迅速构建着即将到来的武举考试的各项细节。他转而向王茂问道:“王大人,历年来的武举考试,通常是在何处举行?考场的具体位置又在哪里呢?” 王茂闻言,连忙答道:“回林大人,武举的考场历年都设在禁军的校场上,那里地势开阔,设施完备,足以容纳众多考生同时进行马术、箭术以及武艺的比试。 至于负责登记、维持秩序以及各方面的官员,历来都是由兵部和枢密院共同派遣,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不过,具体的官员人选和职责分配,还需大人您与兵部协商后,再由秦大人向陛下请旨确定。” 林一飞听后,心中暗自思量。禁军的校场作为考场,确实是个合适的选择,既能保证考试的专业性,又能彰显朝廷对武举的重视。而官员的人选和职责分配,则是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必须确保公正无私,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他抬头望向王茂,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王大人,此事就交由你去与兵部协商,务必确保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公正无私,让每一位考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王茂闻言,神色一凛,连忙躬身行礼道:“是,下官遵命。下官定当全力以赴,确保武举考试的顺利进行。” 林一飞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深知,王茂作为枢密院的官员,对朝廷的制度和流程都极为熟悉,交给他去办理此事,自己可以省去不少心力。 随后,林一飞又与王茂就武举考试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考试的流程、评分标准、安全措施等等。他明白,作为武举的主考,自己必须对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才能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讨论完毕后,林一飞站起身来,对王茂说道:“王大人,你先去与兵部协商官员人选和职责分配的事宜,我稍后再去请旨。务必确保一切就绪,让武举考试能够顺利进行。” 王茂闻言,连忙躬身行礼道:“是,下官这就去办。”说完,他便匆匆转身离去,去办理林一飞交代的任务。 待王茂离去后,林一飞并未立即着手处理其他事务,而是沉吟片刻,随即吩咐下属道:“去,将齐制使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下属应声而去,不多时,便见一位英姿飒爽的武官步入屋内,正是林一飞麾下多次并肩作战的制使齐归。 齐归一进门,便拱手行礼道:“大人召见,属下即刻前来,不知有何急事?” 林一飞见状,微笑着示意他坐下,道:“齐制使,此番找你,乃是想听听你对武举的看法。你身为武官,即便未曾亲身参与,想必也对其有所了解,更知晓其中可能存在的种种情况。” 齐归闻言,神色微凝,略作思考后,缓缓开口:“大人所言极是,武举虽为选拔武将之才而设,但历年之中,也不乏猫腻之事。诸如考官偏颇、考生作弊,乃至某些势力暗中操控,皆有可能发生。不过,这些多发生在地方初选,到了京城,因有兵部与枢密院双重监督,情况便要好上许多。” 林一飞听后,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些不正之风早有耳闻,只是未曾料到情况竟如此严重。“齐制使,你既知晓这些,可有良策以避其害,确保武举之公正?”他目光炯炯,显然对齐归寄予厚望。 齐归沉吟片刻,道:“大人,若要根除弊病,非一日之功。但眼下,我等可先从细节做起。一是加强考场纪律,增设监察官员,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在旁监督;二是严格审查考生资格,防止冒名顶替;三是对于考官,需精挑细选,确保他们公正无私,且对武举制度有深刻理解。此外,还可设立举报机制,鼓励考生之间相互监督,一旦发现舞弊行为,严惩不贷。” 齐归继续说道:“大人,以往京城的武举,虽在兵部与枢密院的监督下相对公正,但仍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猫腻。就拿举石锁石墩子这一环节来说,这本是考验考生臂力与力量的项目,石锁石墩子通常都备有两个重量相同的,以供考生随机选择。然而,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却在此处动了手脚。他们暗中收受考生的贿赂,对于那些给了钱的考生,便悄悄将其中一个石锁或石墩子换成轻的,这样一来,考生自然能轻松举起,获得高分。而那些未行贿的考生,则只能面对正常的重量,难度自然大了许多。” “再说骑射这一项,更是舞弊的重灾区。骑射考验的是考生的骑术与箭术,箭矢的轻重对于射击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往年的武举中,一些考官或工作人员,会利用这一点,为那些行贿的考生提供特制的轻箭矢。这些箭矢因为重量减轻,飞行时受风阻影响小,射出的轨迹更为平直,更容易命中目标。而对于那些未行贿的考生,则只能使用正常的箭矢,甚至是特意加重的箭矢,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即便是武艺再高,也可能因为箭矢的原因而失手。” “更为过分的是,有些势力还会暗中操控考场,提前安排好某些考生的成绩。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干扰考官的评分,或是直接在统计成绩时动手脚,确保那些与他们有利害关系的考生能够顺利过关。而那些真正有才华,却未与他们同流合污的考生,则往往被埋没,甚至遭受排挤。” “大人,这些猫腻虽然隐蔽,但并非无迹可寻。只要我们加强监督,从细节入手,便能逐步揭露并根除这些弊病。只有确保武举的公正无私,才能真正选拔出那些有才华、有担当的武将之才,为朝廷效力。” 林一飞听后,神色凝重,他深知齐归所言非虚。武举作为朝廷选拔武将的重要途径,其公正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未来。他必须采取行动,确保今年的武举考试能够顺利进行,不再重蹈往年的覆辙。 林一飞听完齐归的详细陈述,内心波涛汹涌,他意识到要确保武举的公正性,单凭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必须联合多方力量,共同织就一张严密的监督网。他略作思索,觉得在采取具体行动之前,有必要先与普安郡王赵眘商议一番。赵眘不仅是皇室成员,对朝中事务亦有独到见解,且素有公正之名,他的支持对于推动武举改革至关重要。 “齐制使,”林一飞沉声道,“你的见解十分深刻,提出的建议也非常中肯。不过,此事重大,我还需与普安郡王商议后再做定夺。今日,你先带我去视察禁军校场,看看考场的具体情况,也好心中有数。至于其他的,待到明日早朝之后,再做计较。” 齐归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他深知林一飞行事谨慎,考虑周全,当下也不多言,躬身领命道:“大人英明,属下这就引路。” 二人随即起身,走出房间,穿过枢密院繁忙的走廊,来到了禁军的校场。此时,校场上空无一人,只有几排整齐的兵器架和几个石锁石墩子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林一飞环视四周,心中默默盘算着如何布置考场,如何加强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公正无私。 “齐制使,”林一飞边看边问,“你觉得这校场作为考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或加强的?” 齐归闻言,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指着远处的箭靶区说道:“大人请看,箭靶区虽已足够宽敞,但若是要确保骑射考试的公正性,还需增设一些防风设施,以防箭矢受风阻影响。此外,石锁石墩子的重量也需严格把关,防止有人暗中动手脚。” 林一飞点了点头,心中暗自记下这些建议,他知道,这些细节虽小,但对于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却至关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