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一位身着长衫,手持折扇的说书先生,站在台前,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诸位听好了,咱们这位北伐军的元帅林一飞,那可是张天师的关门弟子,有着呼风唤雨的本事。那日,金军气势汹汹地逼近寿州城,林元帅却不慌不忙,大开城门,任由金军涌入。正当金军得意洋洋,以为胜券在握之时,林元帅轻轻一挥衣袖,顿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一阵妖风过后,金军竟被吹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满地的兵器甲胄,那叫一个神奇啊!”
台下的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与欢呼。有人拍手叫好,称赞林元帅的神通广大;有人则摇头晃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决战。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揣测起林元帅下一步的神奇举动,期待着更多的胜利传来。
而在另一处茶楼,几位老者围坐一桌,品着香茗,聊着北伐之事。其中一位白须老者,满脸红光,神色激动地说道:“你们可知,那岳飞岳王爷在天有灵,也帮着咱们北伐大军呢!听说寿州城久攻不下,岳王爷显灵了,化作一道金光,直接推开城门,迎接大军进城。那金军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抵抗,纷纷弃城而逃。这可真是天佑大宋啊!”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称是,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有人更是激动地站起身,挥舞着手臂,高声呼喊道:“大宋万岁!北伐必胜!”
随着这些离奇而精彩的版本在杭州城流传开来,南方的汉人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仿佛自己也成了这场胜利的一部分。他们相互传颂着这些故事,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国家的热爱。在他们看来,无论这些故事是否真实,都象征着大宋的崛起与希望,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然而,在这份喜悦与自豪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份深深的忧虑。百姓们深知,北伐之路艰难且漫长,胜利并非一蹴而就。他们期待着北伐大军能够再接再厉,取得更多的胜利,将金人彻底赶出中原,恢复大宋的辉煌与荣耀。同时,他们也默默祈祷着,愿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能够平安归来,与家人团聚,共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在杭州城的另一隅,那些自诩有些能力的武将和兵士们,被北伐初战的胜利所激励,内心燃起了熊熊的斗志。他们聚集在一起,或在小酒馆里推杯换盏,或在军营中磨砺兵刃,谈论着如何能在接下来的北伐中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听说林元帅智勇双全,此次北伐定能大展宏图。”一位年轻的武将满脸敬仰地说道,“咱们要是能跟随林元帅一起北伐,那该多好啊!”
“是啊,听说林元帅不仅武艺高强,更懂得用兵之道。”另一位兵士附和道,“要是能在他的麾下效力,咱们定能立下赫赫战功。”
这些武将和兵士们纷纷表示,愿意为北伐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他们开始积极训练,提升自己的武艺和战术素养,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跟随林元帅一起出征。
这样的变化,就连赵眘都始料不及。他原本以为,北伐之路艰难且漫长,需要一步步稳扎稳打,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然而,现在看来,北伐的胜利不仅激发了百姓们的爱国热情,更让武将和兵士们士气高涨,愿意为国家的未来奋勇杀敌。
赵眘深知,这样的士气是北伐大军最宝贵的财富。他开始更加关注前线的情况,频繁地与北伐军元帅林一飞和宰相张浚沟通,了解北伐的进展和需要。同时,他也开始着手准备御驾亲征的事宜,希望能够以自己的行动来激励将士们,共同为北伐大业奋斗。
“林卿一直请朕在收复开封时一定要御驾亲征,现在朕终于明白了他的用意。”赵眘对张浚感慨道,“御驾亲征不仅能够提振士气,更能彰显我们与大宋将士同甘共苦的决心。朕决心已定,待时机成熟,定要亲自出征,与将士们并肩作战。”
与此同时,林一飞和韩世忠在前线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们看到将士们士气高昂,战斗力倍增,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们知道,只要保持这样的势头,北伐大业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看来,咱们的大宋将士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林一飞对韩世忠说道,“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奋勇杀敌,一定能够将金人彻底赶出中原,恢复大宋的辉煌与荣耀。”
韩世忠也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没错,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在这样的氛围下,北伐大军继续向前推进。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赵眘也在密切关注着前线的动态,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御驾亲征,与将士们共同书写大宋北伐的辉煌篇章。
在上京城内,金主完颜亮的心情与南宋军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心境犹如冬日里的一片荒原,寒冷而荒芜。他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焦虑与不安。曾经,他满怀信心地策划了这场南下侵宋的战役,梦想着能够一举征服南宋,扩大金国的版图,成就自己的千秋伟业。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万万没想到,南宋的北伐军会如此勇猛,尤其是那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林元帅,竟然能以如此不可思议的方式击败金军,让金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现在,他不仅要面对南宋北伐军的步步紧逼,还要应对国内日益严峻的***势。
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完颜亮不得不下令增兵徐州,与南宋的北伐军形成对峙之势。然而,兵力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局势的稳定,反而让金国的财政负担更加沉重,国内的民怨也开始滋生。与此同时,那些对他南下政策不满的权臣们也开始蠢蠢欲动,试图趁机夺取更多的权力。
宫殿内,完颜亮与这些权臣们的争斗愈演愈烈。他们各自心怀鬼胎,明争暗斗,让整个金国朝廷变得乌烟瘴气。完颜亮深知,如果不能尽快平息这些内乱,稳定局势,那么他的帝位将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京城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街道上,士兵们巡逻的身影更加频繁,百姓们的脸上也少了往日的笑容。人们都在私下里议论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以及朝廷内部的纷争,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恐惧。
完颜亮独自站在宫殿的高处,望着远方南宋的领土,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可言。只有全力以赴地应对眼前的危机,才有可能保住自己的帝位和金国的安宁。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这条路将异常艰难且充满未知。
此刻的金国,真可谓是内忧外患交加,热闹得让人心寒。完颜亮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到破解当前困境的办法,否则,金国的未来将会是一片黑暗。而在这片黑暗中,他能否找到那一丝光明,成为他心中最大的疑问和挑战。
在内外交困的重压之下,完颜亮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他本不愿但又不得不为之的决定。他召来了梁王完颜宗弼,这位在金国内部素有威望且军事才能出众的亲王。宫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完颜亮疲惫而坚定的脸庞,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决绝:“梁王,朕决定派你率领二十万精兵,即刻驰援徐州,与宋军形成对峙,务必稳住前线。”
完颜宗弼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深知,这既是一次展现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也是一场关乎金国命运的较量。然而,他心中更有一盘更大的棋局在悄然布局。他微微欠身,表面恭敬地答道:“臣遵旨,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厚望。”
完颜亮望着完颜宗弼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这位梁王虽表面上忠诚,但心中那份对权力的渴望却从未熄灭。只是,眼下的局势已容不得他多想,唯有先稳住前线,方能考虑其他。
完颜宗弼领命后,迅速调集二十万精兵,浩浩荡荡地开往徐州。一路上,他心中却在盘算着另一套计划。他深知,仅凭这二十万大军,想要彻底击败宋军并非易事,但只要能暂时稳住局势,保证徐州无恙,再给自己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准备,那么他就有机会回师上京,争夺那至高无上的帝位。
有了这个念头,完颜宗弼也就不执着于获胜与否,他开始在大金国体系里挑选自己一系的兵将,以期能够做到统一指挥,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