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一章 交还兵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在舒适的楼船之上,林一飞与柳烟儿并肩而立,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秋风送爽,江面波光粼粼,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彼此的心意已明。柳烟儿轻启朱唇,声音柔和而充满智慧:“大人,回去以后定要万分小心,不可过于张扬。您此次北伐立下赫赫战功,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与猜忌。因此,您需多提及其他将领与士兵的功劳,这样方能保得咱们的长久平安。” 林一飞闻言,微微点头,心中对柳烟儿的聪慧与远见深感佩服。他深知,朝堂之上,风起云涌,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于是,他轻声回应:“烟儿所言极是,我自有分寸。不过,还有一事,我一直想与你商议。那便是关于让皇上御驾亲征之事。你看,若我们能顺利收复开封城,这将是何等功绩?但此等荣耀,若全归于我,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但若皇上能亲自出征,不仅可振奋士气,更能将这份功绩归于皇室,于我而言,亦是莫大的保护。” 柳烟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深知,林一飞此举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安危,更是为了大局考虑。她轻抚着林一飞的手臂,温柔地说道:“大人心怀天下,烟儿敬佩不已。此事若成,不仅能彰显皇上的英明神武,更能巩固您在朝中的地位,实为一举两得。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需找到合适的时机与方式向皇上进言。” 林一飞轻轻握住柳烟儿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与深情。他深知,这一路走来,柳烟儿不仅是他的红颜知己,更是他不可或缺的智囊与后盾。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那份默契与信任已深深植根于彼此的心田。 随着楼船缓缓驶离光州,向着杭州的方向进发,林一飞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又过了七日,秋风更加凉爽,带着几分江南特有的温婉与湿润,林一飞一行乘坐的壮丽楼船终于缓缓驶入了杭州城外的水域。远处,杭州城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清晰,那古老而庄严的城墙,那错落有致的屋舍,还有那波光粼粼的西湖,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而亲切。 楼船靠岸的那一刻,鼓声、鞭炮声、欢呼声瞬间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杭州的百姓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手持彩旗和鲜花,夹道欢迎北伐英雄们的归来。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有妇女,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仿佛每一位归来的将士都是他们心中的英雄。 林一飞站在船头,望着这热烈而感人的场面,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他深知,这份荣耀不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每一位为国捐躯、英勇奋战的将士。他挥手致意,脸上洋溢着谦逊而坚定的笑容,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我们回来了,我们带着胜利的荣耀回来了! 随着楼船缓缓靠岸,将士们开始有序地下船。人群中,有眼尖的百姓认出了自己的亲人,他们激动地跑上前去,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与笑容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有的将士直接脱离了队伍,与家人一同回家,享受着难得的团聚时光。 然而,也有一些将士在人群中焦急地寻找着,却未能见到自己亲人的身影。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安,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希望。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或许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前来迎接,但至少他们知道,亲人还在人世,这份平安就是最大的安慰。 对于那些奉命镇守徐州等地未能回来的将士们,他们的家人虽然心中充满了思念与担忧,但同样也感到一份骄傲与自豪。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在远方守护着国家的安宁,这份责任与担当是他们家族的荣耀。他们通过书信、口信等方式,传递着彼此的思念与祝福,期待着下一次团聚的时刻。 杭州城内,欢声笑语不断,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与自豪。北伐军的归来,不仅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和平与安宁,更激发了人们心中那份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林一飞与将士们走在人群中,感受着这份来自百姓的深情厚谊,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在林一飞深深感受到杭州城民众的热烈欢迎与深情厚谊之时,他心中却牵挂着另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他轻轻转头,对身边的副将韩世忠与谋士齐归低语了几句,安排了接下来的行程。随后,他走向柳烟儿,温柔地嘱咐道:“烟儿,你先带着银瓶回去,告诉家人我一切安好,并让他们不必担忧。我需先去皇宫一趟,向皇上禀报北伐事宜并交接兵符。” 柳烟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理解与担忧,但她深知林一飞的责任与使命,于是轻轻点头,轻声说道:“大人放心,我会照顾好家中一切,等你归来。”说完,她与岳银瓶一同,在众人的目送下,乘坐马车缓缓离去。 林一飞目送她们远去后,转身与韩世忠、齐归二人,带着几名亲卫,骑马直奔皇宫而去。秋风中,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坚毅与庄重。到达皇宫门前,三人恭敬地跪在宫外,由韩世忠高声通报:“北伐将领林一飞,携副将韩世忠、部将齐归,特来向皇上交接兵符,并禀报北伐战事!” 皇宫内,皇帝赵眘正于大殿之上,与一众文武大臣商议国事。听闻林一飞归来且直接前来皇宫的消息,赵眘心中不禁暗自点头,心想:“到底是文官出身,行事稳重,礼数周全,与那些粗犷的武将确有不同。”他随即宣布暂停朝会,带着一众大臣亲自出宫迎接。 当赵眘步出宫门,看到林一飞等人恭敬地跪在宫外,心中更是满意。他缓步上前,亲手扶起林一飞,笑道:“林卿辛苦了,北伐大胜,朕心甚慰。你这一路未归家,先来向朕禀报,足见你的忠心。” 林一飞起身,双手呈上兵符,恭敬地说:“臣不敢言苦,北伐之事乃国家大事,臣只愿能为陛下分忧。兵符在此,请陛下收回。” 赵眘接过兵符,目光中透露出赞赏:“林卿,你此次北伐立下赫赫战功,朕自当有赏。你先随朕入宫,朕要与你好好谈谈。” 随后,林一飞、韩世忠、齐归三人跟随赵眘步入皇宫,大殿内的文武大臣也纷纷跟随,一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步入金碧辉煌的大殿,林一飞的神情变得异常庄重。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有力,向皇帝赵眘汇报起了北伐的两场关键战役——寿州之战与徐州之战的大致经过。 “陛下,寿州之战,我军初遇敌顽抗,形势一度胶着。幸有韩老将军,勇猛无比,亲率精锐,多次突破敌阵,为我军打开突破口。部将齐归则智谋过人,巧妙布置防线,使敌军无法得逞。而岳雷将军与牛通将军,更是身先士卒,率领士兵们浴血奋战,才最终攻下寿州。”林一飞说到此处,目光中满是对将领们的赞许。 “至于徐州之战,敌军更是狡猾,多次设伏。但韩世忠将军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识破敌计,率军突袭敌后,使敌军首尾不能相顾。齐归将军则利用地形优势,布置天罗地网,将敌军困于其中。岳雷与牛通将军再次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坚韧,率军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徐州大捷。” 在汇报中,林一飞对自己的贡献说得很少,只是淡淡地表示:“臣不过是个坐镇的主帅罢了,不能上阵杀敌,全靠将士们用命,才取得了今日的胜利。” 然而,皇帝赵眘却并未忽略林一飞的功绩。他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大殿内的文武大臣,特地表彰了林一飞:“林卿,你虽自称只是坐镇主帅,但你的智慧与决断,才是此次北伐取得胜利的关键。你不仅善于用人,更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才是我朝难得的人才。” 赵眘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林一飞的赞赏与肯定,大殿内的文武大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赵眘又提起了林一飞之前提出的让皇上御驾亲征的建议:“林卿,你提出的让朕御驾亲征的建议,朕深感欣慰。这既体现了你对朕的忠诚,又展现了你的深远战略眼光。若朕能亲自出征,不仅能振奋士气,更能彰显我朝的威仪。” 林一飞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自己的建议能得到皇上的认可,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国家大局的考虑。他再次躬身行礼,表示感激:“陛下英明,臣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大殿内,气氛热烈而庄重。文武大臣们纷纷向林一飞表示祝贺,而林一飞则谦逊地回应着,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