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洞之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章 生命的感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董小黑头发散乱,胡茬满面。 进入状态的他浑忘其余,全身心投入永生工作。 他尝试过许多路径,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他试过各种算法,根本解不了码,只顺便改进了程序,让蛛奴更聪明。 他试过先把副本的关键数据拆分成一个个子维度,然后根据维度建模,再试着用模型重新解读副本,仍然解不开。分出来的各维度无法整合,就像池塘锦鲤和树梢夜莺,完全不挨着。 他抓狂了,凌乱了,迷失了,狂燥了。彻底不知何从破局。 他醉汉般在垃圾场乱走,不断撞在架子上,把蛛奴整理好的垃圾冲翻一地。 蛛奴怪叫着冲过来,重新捡起垃圾整理好。 温姐耐心看着一切,知他已进入紧要关头。 “有那么容易,别人早搞出来了。”等他安静下来,温姐安慰道,“就说你最聪明,可这么多人都在工作呢。你想过的办法走过的路,别人大都试过。” “一万个零加在一起还是零。”董小黑道,“有些路,他们应该没试过。” “但我们暂时也没走通。要不要休息两天?陷得太深,看得不真。跳出来,反倒看得清。” “有道理,”董小黑赞同道,“是要跳出来。现在不是技术手段不足,而是方向错误、理论错误。我们有很多东西没想通。” “那就回到最初,重新梳理,”温姐说,“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我不懂技术,但对人多少有些了解,也许能帮你想到一些以前没注意过的东西。” “好啊,这就开始。姐姐,有几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第一,人到底是什么?跟以前地球上的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能创造文明,而它们不能?” “第二,什么是人的意识,尤其是自我意识?比如我们俩都是人,大脑结构、工作原理应该完全相同,可为什么我是我,你是你?” “这可能是揭开永生之谜的最关键问题。人类能克隆,但我在资料上读到,克隆只能做到外貌一模一样,性格、智商、各种天赋大致相当,但克隆体和母体显然并不是同一个人。” “把克隆体杀了,母体不会痛,更不会死;反过来杀死母体,克隆体也不会痛。” “克隆体只在生理上和母体相当,在思想上尤其是记忆上,跟母体完全不同。克隆体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会有自己的记忆和想法,虽然外表和母体互为镜像,却说着不同的话,做着不同的事。” “这一切因何而起?我为什么是我,不是别人?为什么我出现在这里、这个时代,而不是一万年前的地球上?人的自我感觉到底如何产生?” “第三,ai和人的差异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能记录下人脑的各种信息,却无法将之解码、复现?ai也能像人一样思考啊,有些事做得远比人好。可为什么我们认为ai没有自我?ai会痛吗?会哭吗?” “这些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温姐边听变想,等董小黑问完再答道,“我相信如果有人能说出三个问题的答案,你很快就能实现永生。现在,既然没有这样的人,那我们就自己找答案。” “怎么找?” “如果在野外迷路了,该怎么办?” “不知道啊,我没去过野外。在太空中,我们会找三颗中子星,根据它的脉冲来定位。只要中子星还在,只要我们还能捕捉到脉冲,就永不迷失。” “也是哈,姐姐忘了,我们都没去过地球上的"野外"。”温姐苦笑道,“我无聊时看过一些末日小说、生存手册,里面提过很多方法。如果走得还不远,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退回起点,重新判定方向,重新找路。” “所以我们要回到起点?永生的起点又是什么?” “是生命。先要有生命,才谈得上永生。一颗石头不会追求永生,因为它什么也不知道。它只会被风雨腐蚀、变成尘土;被树根分解,变成元素;大树倒塌、腐朽,又变成尘土;最后在复杂的地质运动下,重新变回岩石。” “但这一切循环中,石头既没有意识,也没有记忆,更不会有主动性。它不会为自己撑伞躲雨,也不会逃离缠住它的树根。它只能被动地、毫无知觉地留在原地,默默承受风吹雨打、岁月侵蚀。” “有道理。那生命为何如此不同呢?” “生命实在是宇宙中最神奇的东西。照理说,宇宙如此残酷无情、冷漠无序,不该出现生命这种脆弱有序而又对环境极度敏感、要求苛刻的东西。” “生命需要光和热,但又不能太光太热。生命需要温和的光子,其它狂暴辐射比如宇宙射线,如果像光子一样打在人身上,人就会死去。甚至光照太强,人也会被晒伤,直至死亡。” “生命需要温度适宜。长期低于零度,不行;长期高于四十度,不行。适合多数生命生存的温度,就在0到40度这个非常狭窄的区间里,而这个温度区间在宇宙中非常罕见而短暂。” “对生命来说,宇宙要么太热,要么太冷。恒星周围动辄数千度。大多数行星被恒星直射,温度会超过数百度;照不到太阳,又很快低至零下四五十度。” “以前太阳系八大行星,只有地球处在宜居温区。也许火星,或者别的行星曾经处在这个区间;但它们很快就死了,变成生命禁区。” “我们为什么要在茫茫太空苦行孤旅四千年?就是因为在半径近百光年的广袤空间中,尽管恒星数以千计,但适合人类生存的恒星系统,几乎只有t1。曾经我们以为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探测器传回照片却是一片荒芜。” “虽然还有些恒星系统可经改造后居住,可它们要么离饕貅太近,要么不够稳定,变数太多、灾难太多。我们其实没有太多选择,只有t1,才能成为距我们最近的新家。” “费米悖论认为,既然宇宙中恒星如此之多,那么适合生存的行星也该有无数颗。它们一定能孕育出生命乃至智慧生命,可人类为何还是如此孤独,没碰到过任何外星文明呢?” “对费米悖论有过无数解释。现在看来真正原因可能是,行星环境变化太剧烈,生命需要的环境太苛刻;进化时间又太漫长,从原初生命进化到智慧生命需要十亿年。往往生命还处在低等阶段,行星就变得不宜居而造成灭绝,就像火星。” “分散在宇宙各犄角旮旯的生命,还来不及进化到能对外发出规律信号,就因为恒星系统发生巨变,无法抵御、无力逃脱而团灭了。生命本身就是奇迹,能坚持到地球人类这样进行大规模星际迁徙,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而能孕育生命的行星之间相隔太远,智慧生命出现的时长,相对于空间来说就太过短暂。智慧生命被限制在极其狭小的时空球、世界线内,逃不出自己的光锥。” “也许曾有外星文明去过地球,但当时人类还未出现;也许地球曾接到过外星发来的贺电,但当时的人类无法解码,甚至,连猿人都还未出现。” “我想象不出哪个外星文明会往地球持续不断发射上万年信号,如果那样,我们早就在地球上空看到外星探测器了。反过来,地球也不曾往某个特定坐标不间断发射信号。站在山上吼一声,山背面的人如何能听得到?” “当地球人类进化到可以发出和接收电磁信号时,也许在太空遥远一角,曾经辉煌过的文明已然灭绝。杀死他们的可能是突然出现的黑洞,爆发的超新星,两个星系相撞,甚至根本不需要这么大动静,光恒星异变就能摧毁行星,杀死上面所有生命。” “而当地球文明觉醒时,也许不远处,就像t1e,上面的新生命尚不足以接收和解码人类发出的信息;就像以前外星文明曾向懵懂中的地球发出过邀请那样。我们都存在,或者存在过,但我们错过了,迷失在广袤的宇宙时空中。” “浩瀚宇宙中的文明,就像汪洋大海里的几条小鱼,分散在海里,每一条游到精疲力竭也没遇到别的鱼儿。于是它们陷入深深的困惑,既然这片海洋能孕育出这我条鱼,为什么就没孕育出别的鱼?不是没有,是遇不到。” “时空太浩瀚,生命太短暂。文明还来不及启航,就灭绝了。文明还来不及等到友邻拜访,就灭绝了。文明还在路上,友邻就灭绝了。” “如果有一天,某个星系向我们发出邀请,我们欣喜若狂地派出一支舰队前去交流,结果舰队刚出发一千年,那个星系发生了变故,他们灭绝了。” “人类曾对外发出过信息。也许数万光年外的智慧生命会在数万年后收到,然后立即反馈给我们。但当地球所在收到信息时,已距发出信息十万年了。那时太阳连一个原子都没有剩下,全进了饕貅肚子。又有谁来接受反馈?” “就算他们派出舰队前来会合,那更在百万年后了。那时太阳系已经空空荡荡,友邻舰队过来,只能发现一个熄灭了的黑洞,没有任何生命存在过的迹象。”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董小黑轻轻唱道,但突然想起一事,“不对啊,t1e上有高级智慧生命啊。” “我觉得,多半就是前一批登陆舰队的人,不想再被阁老们指手画脚。反正他们先出发一百多年,一百年里可以生很多孩子、做很多事情,不如先占山为王。”温姐冷笑道,“被几十个阁老管着,滋味可不好受。” “倒也是。不然解释不了为什么一言不发就开干。” “启航四千年、失联百多年了。启航那批人早就化作太空灰烬,而失联那批人早就死绝了。这都多少代了?t1e现在的话事者,跟我们这批人没什么瓜葛,也没什么感情。也许他们的祖训就是不管谁来,直接开打。” “所以我们还是孤独。就算他们跟我们同出地球,现在也变得陌生,互相仇视。” “说回来生命吧。”温姐拉回正题,“生命还需要另一个苛刻条件,尤其是智慧生命。行星气候不能一成不变,但又不能太过剧烈。” “何解?” “如果气候一成不变,那么生命也就无须进化。不进化的生命,就很难产生高级智慧,更不要说发展出星际旅行能力。” “这倒是。” “地球曾历经多次大灭绝,但每次大灭绝之后,又会出现新繁荣。生命很可能开端于温和、稳定的气候状态,然后通过竞争,逐渐变得丰富多彩而复杂强大。” “但这不足以让生命"聪明"。生命需要渡劫,才能升级,才能羽化飞升。历经劫难后,脆弱的生命彻底消亡,适应力更强、更聪明的生命活下来,然后再在重新稳定下来的气候中继续演化。” “大天灾一次次复演,生命就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智慧。直到有一天,地球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心智点亮了。就像我们每个人,两三岁以前的事都记不得了,但突然有一天某一刻,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 “但气候变化又不能过于剧烈和严苛。像地球四季分明,生命遍布全球,但也有不少禁区。在禁区也有四季,但冬季过于漫长而残酷,也无法接纳生命。” “每次天劫也不能过于猛烈。像恐龙灭绝那次,如果那颗陨石再大一倍,也许地球上将不再有生命存在。如果不是几十亿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碎片形成月球,月球再帮地球挡下了不少陨石,也许我们也将不复存在。” “你怎么突然知道这么多?”董小黑被温姐吓了一跳。 “这三个月不止你和小妮子在忙,我也没闲着。”温姐说,“我要帮你,更要帮小梨回来。我看过你们以前的讨论,读了很多书。技术方面我不懂,只能从历史,哲学,心理,各种理论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想给你点启发。” “很有启发。继续。” “生命需要的生存条件很苛刻,还需要生存环境时常发生变化,但变化又不能过于激烈,才能逐渐从低等生命迈向高等生命,最终出现能够进行恒星际旅行的高级文明,就像我们一样。” “从地球生物来看,生命的走向,总体来说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群体,从分离到协作。首先,复杂生命本身就由无数个微小生命组成。” “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看成独立生命;而它们的远祖,也确实是独立生命。然后它们逐渐组合在一起,变成庞大、复杂的显观个体。” “这样发展的原因很可能出自生存竞争。小个体会被大个体吞噬,那么小个体组合在一起变得更大,才能不被吃掉、才能吃掉别人。大家相互竞赛,于是就越组越多,越变越大。” “组成大个体的小个体变多,它们开始分工,于是出现了不同功能的器官。一开始,这些器官依靠本能运行,但随着个体越来越复杂,它们需要一个指挥官、协调器。” “也就是神经系统。”董小黑说。 “对。”温姐继续说,“神经系统的意义不只是指挥和协调,它还要感知世界、了解世界。世界危机四伏,如果对周遭一无所知,只能随波逐流,依靠鞭毛随机运动。要么找不到吃食,要么被卷入危险海域,要么干脆被敌害吃掉。” “所以一定要能感知世界,尤其是世界在发生的变化。如何感知?就得有接收器接收外部世界的能量变化。以地球来说,主要的能量变化有光、声、味、触。” “首先是光。太阳光在发生着规律变化,随着海洋变深,海底光线也在发生着规律变化。而光子具有能量,所以能被接收器,也就是植物的叶绿素、动物的眼睛接收。” “接收器越灵敏,对光的变化就越敏锐,视力也就越好。这和物理实验的测量其实完全是一回事,只不过后者是人类通过智慧制造出更加灵敏的仪器,不但能感知极微小的变化,还能将这些变化直接计数。” “生物的视力由进化而来,只能反映世界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比如白天行动的动物,在晚上变成瞎子;晚上行动的动物,白天视力又远不如晚上。一些生物干脆就是瞎子,它们通过别的方式去看见"世界,并不需要眼睛。” “人类只能看见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子。超出这个范围的辐射,人类根本看不见。但有的生物就能看到人类看不到的红外线。” “对颜色的知觉同样如此。正常人能看到七色光,色盲看到的世界,相对于正常人来说就残缺不全。人类看到的物体颜色,实际上也不是物体"本身的颜色"。不发光物体的颜色,和发光物体的颜色,也不是一回事。” “不发光物体靠反射光来表现出颜色。有些波长的光被它们吸收,而另一些波长的光被它们反射,进入人眼的是它们反射的光,于是我们认为它们是那个颜色。但它们本质上或许是"没有颜色"。” “太阳光的波段非常丰富,所以才会有七色彩虹出现。人类之所以能形成色觉,也是在阳光下演化的结果;这样的色觉,有利于远古人类生存。” “由于光线是地球上最稳定、最丰富、最强大、规律性最强的能量,所以绝大多数动物都进化出视觉。缺乏视觉的动物,在竞争上天然处于劣势。就是植物,也会表现出对光线敏感和趋向。” “物体会反射光线,具有视觉的动物就能看到它。有了视觉,动物就能体察环境,认识世界,发现猎物,预见危险。这极大增强了适应能力。” “第二种常见能量是声音。声音也是一种能量,和光一样,它也是波,只不过光同时还具有粒子特性,而声音没有。” “海水流动、撞击、摩擦会发出声音,海水也能传播声音,所以海洋动物进化出听觉。空气流动、撞击、摩擦同样会发出声音,空气也能传播声音,所以陆地动物也有听觉。” “声音虽不像光线那么普遍而强大,但声觉对生物尤其是动物非常重要。听觉有视觉不具备的优点,在地球上,绝大多数动物都不发光,但所有动物行动时都会发出声音。于是听觉可以帮助动物发现猎物和天敌。” “在绝对黑暗的环境里,在目力不可见的草丛中,听觉比视觉更加重要。绝大多数动物都同时具有听觉和视觉,这两种信息输入方式是动物了解周遭、存活下去的最重要因素。” “动物只要拥有听觉和视觉,就足以成为智慧生命。此外,动物还会进食,它们的食物总是具有相同成分;而某些对它们身体有害的物质,则包含另一些成分。” “为避免误食,动物又进化出嗅觉和味觉,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感受器接受某些分子,然后身体产生对应感觉。总的来说,对我们有益的分子让我们愉悦,对我们有害的分子则让我们厌恶。” “有些物种为避免被天敌吃掉,身体里进化出"毒素"。其实"毒"也是相对的,有些对人类有毒的食物,对别的动物可能就是美味,反之亦然。” “吾之蜜糖,彼之砒霜。”董小黑伤感道,“有次小梨教我语言,就用此例。她说,大家珍爱的东西不同,你看重的东西,在他人眼里只是垃圾。现在看来,这句话按字面理解也没问题。” 温姐心中又怜又痛又苦又涩,只好接着说,“看、听、嗅、味再加上触觉,构成五感,就是人了解世界的五种基本方式。而触觉也是通过能量交换获得感受。或许还有别的我们没发现的感觉方式,但暂时无须考虑。” “人体通过五种感受器接受外界能量或物质,将之变成电化学信号,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然后由大脑进一步加工接收到的信息。” “这没问题,可思考讨论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人的思想不能脱离五感存在。假设有一种神奇的医学手段,能把大脑剥离出来,放在培养液里,大脑有营养供应不会死亡还能继续工作,但由于没有神经元连接五感,所以大脑处在黑洞之内。” “大脑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外面也不知道大脑在想些什么。于是这个培养皿中的大脑,成为绝对孤立的黑洞。虽然在代谢上还和外界有联系,但从人的意义上,它处在绝对黑暗的小黑屋里。” “想想,当初在小黑屋,看不到任何东西,听不到任何声音,但还有触觉。冰冷的墙壁会提醒你,还活着。你可以思考,可以说话,可以走动,可以捶墙发泄,这样你与世界就不割裂,时刻发生着联系。” “即便如此,大多数人在小黑屋关上三天,也会崩溃。你能在小黑屋里关一年没发疯,是你当时未成年,给你配了互动屏让你自己学习,否则就算没被闷死在里头,出来也都呆傻了。就这样,还得靠幻想度日。” “我在小黑屋学会了给自己讲故事、写剧本,让自己在各种连续剧里成为大英雄,成为大家都喜欢的社交达人,靠这个才能撑下去。后来郑毅关我五天,我一点也不在乎。” “以后不会一个人呆小黑屋了。”温姐轻轻抚弄他钢针般的短发,“就算他们还要关你,姐姐也会陪你一起。不要编故事给自己听,讲给姐姐听,姐姐也会给你讲故事。” “姐姐,我想复活小梨,可现在更难选择。我抛下你一次,不想再抛下第二次。那小梨复活以后,又该怎么办?她没我就活不了。当初我选她,就是因为感觉到她不能没有我。” 温姐心中一甜又一痛,柔声道,“那也先要复活她,才能有这种幸福的烦恼。经过这次姐姐也想明白一件事,看着你和小梨痛苦,比我自己痛苦还要痛苦。这事以后再说。你先不要打岔,咱们认真讨论完。” “好啊,对不起。” “所以人的思想并不能脱离感觉而超然存在,那你再回头看娃娃和ai,她们首先缺少了什么?” “五感?” “对。准确说,缺少了像人一样的信息输入。虽然娃娃可以看,可以听;ai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但这些不是五感。动物进化了上亿年,人进化了几十万年,神经系统的基础就是五感。” “娃娃只能看只能听,没有触觉、嗅觉和味觉,娃娃的摄像头和拾音器跟人眼人耳比很不相同,都会造成某些我们还不知道不理解的影响。” “有道理!理论上这些东西可以补齐。灵敏的传感器有很多,不但有触觉、嗅觉、味觉,还能接收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宇宙射线,如果不考虑重量和体积,甚至还能捕捉中微子,微波。” “我们是要破解永生之谜,不是要制造超级英雄,所以那些暂时不用考虑。你只需要想办法给娃娃补齐触觉、嗅觉、味觉就行。” “暂时找不到这些传感器,设计娃娃时,压根没考虑这些。嗯...嗅觉和味觉传感器好办,我们申请一下,也许能获得。但触觉呢?人几乎每一丝肌肤都有神经末梢,都能感觉到触碰、按压、摩擦、切割、刺扎、冷热。” “这种结构精巧微小,人类还做不出来。” “我们暂时不用给娃娃配上五感,而ai也不会产生这些感觉。它们只是通过网线和世界交互,它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电信号,不会有五感。” “那要怎么办?” “最近在人类文明库学习,看到以前学过的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什么?” “幻肢。” “患肢?” “幻觉产生的肢体。就是有人失去了某些肢体,伤好后,却仍能感受到已经切除的肢体还在持续疼痛。” “大脑产生了幻觉,不但脑补出一条腿,还分泌出前列腺素,让自己感觉到疼痛?” “就是这样。就像你用幻觉来体验大英雄剧本,消解孤独和痛苦那样,也许你也可以让娃娃、让ai产生某种幻觉。给她们配上幻肢,配上虚假五感,来补足娃娃和ai的信息输入。” “对啊,以前怎么没想到!”董小黑很想抱住温姐狂亲,手舞足蹈半天,终于忍住。 如果是从前,温姐会丢个媚眼过去鼓励他,现在她虽心弦大动,到嘴上却变成干巴巴的讨论,“可能也没什么用。不过既然从头说起,就要想到一切可能。” “对。只有遍历一切可能,才能真正想出这个亘古难题的真正谜底。”董小黑眉飞色舞,这几乎是三个月来,温姐第一次见他笑。 温姐心中阴霾被突如其来的阳光驱散,也微笑道,“以各种感官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获取世界变化,调整自身行为,这只是智慧生命的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智慧生命需要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维持生存和成长。” 董小黑沉吟道,“娃娃和ai也要充电,它们的算法也在进步。” “确实,但这是个复杂问题。首先,人无论是记忆,还是学习、思考,都伴随着大分子物质生成和传递,伴随着神经网络生长。在物理结构和生化方面,智慧生命一直在发生着可被观察的变化。” “而娃娃和ai没有。它们的芯片一经安装,就不再变化,也没法变化。变化的是储存的信息,和不断调整的算法。这是纯粹电子意义上的变化,和人脑发生的变化是否等价,还不确定。” 董小黑顺着温姐的思路思考,“目前来看,ai的思考和记忆是分离的。ai所有信息存储在储存器上。而思考,也就是计算,是通过中央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上的内容,然后计算出结果,并根据需要和指令,重新存储。” “人脑是不是也可以看成这样的装置呢?神经网络就是储存器,每次思考时的电化学变化就是在计算。得出结果后,生长出新的神经元联结,完成存储。” 温姐赞同道,“确实很像。但在结构上,人脑运算和存储二位一体。ai却是分离的。” “我突然有个设想。”董小黑兴奋道,“目前还没发现硅基生命,如果不把ai看成生命的话。宇宙浩瀚,也许存在某种硅基生命,它们会是什么样呢?” 温姐期待的看着他,等他展开幻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