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洞之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4章 太空大团战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14章太空大团战 第一轮网络交战还在进行中,双方距离已缩小到十万公里,第二轮交战开始了。 敌方e1、f1、g1三个母体和远航舰群顶在前面的盘古针锋相对,双方各自向对方发射了延时炮弹,将在抵达对方位置时炸开,释放电磁干扰物质。 显然,双方都不希望炮弹在自己头上炸开。 如果干扰炮弹在自己所在位置炸开,不但各舰船之间通信会受干扰,就是母体的系统运转,也会大受影响,无法自如运转,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万一中招,只能全速后退,离开干扰区域。 但一旦后撤,不但会失去先机、离开最佳攻击区段,还容易在后退中被敌人所乘,造成损伤。 炮弹炸开后还会有高速飞行的不规则小残片,往四面八方乱飞。 炮弹壳体多由合金制成,爆炸使碎片边缘薄而锋利,发射和爆炸又让碎片获得极高速度,运动轨迹又很不规则,防不胜防,避无可避。 理论上,残片速度不会超过每秒10公里,破不开碳炔船壳,但能突破船壳外的防护层。就怕蚁多咬死象,大量残片轰在母体上,难免会有幸运儿突破脆弱部分,撕扯开防护层,将碳炔船壳暴露出来。 防护层若被撕开太多,宇宙空间中无处不在的高能射线就会穿透船壳,损毁器件、伤害船员。更严重的是,万一坚韧的碳炔船壳凑巧被割开一大条口子,就会引发泄露甚至爆炸。 在作战期间,很难派机械师出舱维修。就算派出机械师冒险维修小损伤,也会影响战术动作和攻防;但若不修,严重时飞船可能直接解体爆掉。 太空战不能忽略任何微小隐患,否则就会酿成惨败甚至灭顶之灾。 所以能避炮弹就要尽量避开,实在不行让其远远的提前爆炸,这样残片在广袤太空中分散后,单位空间内的数量就少,母体就能少受波及,哪怕少数幸运儿真的扎中母体造成损伤,个别漏洞抢修也还来得及。 于是,双方在炮轰对方的同时,也在各自拦截对方炮弹。 隔着几万公里,双方展开了一场大炮战。 如果战役是在行星上打,显然没什么炮弹能飞几万公里。 但在太空中,炮弹出膛后会以初速一直飞下去,直到被某个天体的引力捕获、或撞上什么东西爆炸。 双方发射的炮弹和拦截的炮弹雨大多在中途爆开,里面的干扰物质向六面飞溅,充盈在那个小小天域中。 那一段天域也变得十分危险,不但有大量游荡着的干扰物质,还有大大小小的炮弹碎片乱飞。 谁都不会涉足那片天域,那是双方共同规划出来的禁区。 唯一能穿越这片死亡地带的,是双方的消耗品无人机。 它们体型小,被碰巧击中的概率极低。被击毁也无所谓,反正廉价量大易得。就算无人机的电子设备受到干扰,也可以仅凭惯性就飞越电磁干扰带,远离后恢复通信、重新运转。 双方最终将隔着这长达一千公里的禁区隔空对战。当然,双方的舰船都在不断高速运动中,一方面是要躲避对方攻击,另一方面也是要增加机动性,以能快速追击或逃跑。 毕竟,母体质量庞大,要加速变向,都不容易,也要消耗大量燃料。一旦起速,轻易不能减速。 保持速度和风骚走位,就能让对方攻击落空,伺机狠咬一口,方能保全自己,击溃对方。 双方在主力抵达最佳交战区域之前,又展开第三轮对抗,各以动能武器、激光武器、导弹对轰。 双方距离很快减少到两万公里之内,如有默契般,各自的动能武器一齐开火攻击敌方,然后计算对方弹道,再各自变向躲避。 这可不像热武器刚出现之时,交战双方各持火绳枪,站成几排,在军乐队鼓吹下,端着枪排队走向对方。放一枪之后装弹换第二排接着放,大家排队枪毙。 这是太空运动战,不但听不见枪响,交战双方用肉眼连对方战舰都看不见,就开始互射。也许不像地面战争那样直面死亡,但却更加凶险,很可能一发炮弹过来,一船几千甚至数十万人顷刻间就化作飞灰。 这场战役首先比拼算力。 双方一共四个母体,敌方三个,e1、f1、g1;我方一个,盘古。伏羲和女娲拖在后方,暂未参战。 四个超大型母体外,还有各色战舰、母舰,敌方有三十多艘,我方六个序列近五十艘。 加起来近百艘舰船,动能炮一共七八百门。听起来很多,但在茫茫太空中、彼此远隔四万里,七八百发炮弹如同大海上的几百片落叶,不值一提。 更何况双方都在高速运动中,瞄准对方来一炮,等炮弹飞过去,对方早就不在原地了。白白浪费弹丸和将弹丸加速的庞大能量。 那怎么瞄准呢?就得计算对方运动线路,预判对方下一步轨迹,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发射炮弹。 每艘舰船都有此前的运动轨迹和当前即时速度。大型舰船不像地球上的人,可以原地三百六十度转身,就算加速、变向,也只能在很小范围内施展,变向过大过猛,飞船会被甩出去。 太空中,舰船躲避攻击的唯一优势就是没有地板和地心引力限制。可以往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躲避。没错,往前也可以躲避,只要计算得当,就能刚好躲过斜前方轰过来的炮弹。 攻击方就要根据敌方每艘舰船此前的轨迹和即时速度,预判其下一步轨迹,再根据己方弹丸速度,计算发射方位,这样弹丸和目标就会在运动中“碰”到一起,弹丸损毁、目标舰船受创乃至爆炸解体。 但敌方舰船显然不会乖乖听话,它有很多方位可选,也可通过调节速度,躲过攻击。毕竟弹丸秒速虽然超过百公里,但要飞越两万公里,却在三分钟之后。目标舰船有大把时间可以逃窜,并且不断利用广阔空间使攻击落空。 那如何才能有效打击对方?就要己方所有炮管对准某艘舰船三分钟后所有可能方位开炮,有人负责东方,有人负责西方,上下左右东南西北都招呼到了,几百发炮弹,总有一发能预判到吧? 而且这种打击敌方无法预判,不会知道对方会瞄着自己哪艘舰船集火,只能都闪避。但一闪避,就会有非目标舰船碰巧往炮弹上躲,在舰船密集、弹幕密集时,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发生。 敌方几十艘舰船显然不会挤在一处,否则不是给对方当靶子?但又不会过于疏离,免得火力分散、支援不及。所以双方大军团作战又猛烈开炮时,误中副车的事时有发生,这谁也避免不了。 双方在运动、开火、躲避时,又会尽量考虑保持合理阵型。原因在于,每艘舰船的动能炮管、激光炮都位置固定、角度范围恒定。要想全方位打击敌人,彼此间就应该间隔合理,炮位才能封住所有角度,让对方无处可逃。 如果阵型乱了,存在攻击盲区,敌人躲进盲区来一通反击,那就难受了。 在双方科技、火力、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战役通常会打成鏖战,而胜败来自每一处细节。前面的小优势到后面会逐渐放大,前面的小劣势到后面会变成雪崩。要想不犯错,就得站好每一次阵型,开好每一次重炮,躲好每一次集火。 所有这些要素,落实到两边作战舰队,就是要计算: 1、对方每艘舰船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以及后面几分钟内所有可能运动轨迹; 2、己方每艘舰船的运动轨迹、可能炮击方向,几分钟后的弹着点; 3、根据1、2分别计算攻击对方任意一艘舰船的成功率,己方各炮的发炮角度、发炮时机、发炮延迟、炮弹初速等;再对比攻击所有敌舰的成功率数据,挑出其中最可能成功,或者最有价值的目标比如母体,集火; 4、由于不知对方要攻击己方哪艘舰船,所以己方在攻击同时,还得躲避,但各自胡乱躲避会打乱阵型,所以需要统一指令;那么还要在保持阵型的基础上,计算最佳躲避方位; 5、随着战事进行,敌方火力、攻击思路会逐渐展露,高明的ai能根据对方发炮、躲避规律等数据计算出对方的算法,预判对方的预判,占领先机; 6、同时也要掩盖己方发炮、躲避规律与意图,欺骗对方。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精密计算,且计算量极其庞大。 每一边均有几十艘舰船,数百门炮,运动躲避方位都有无数种可能、运动速度又极快,叠加起来将是海量数据,还得不断建模、修正。 因此大团战时,己方所有舰船都会统一指挥,包括舰船飞行操控、发炮角度与时机等,都统一交给位于盘古的中央ai,计算后发出无线指令,各舰船接收后自动执行,只在必要时,才由人工接管。 这也使得各舰船必须保持阵型和不远也不近的距离,否则距离拉得过开,通信延迟太久,就可能控制不及、贻误战机。 而这场战役的决胜因素,恐怕不是谁舰船更多、火力更猛,而是谁的中央ai更聪明、算法更高明、算力更强大。 等等,盘古一方,一共十二个战斗序列,怎么只有六个战斗序列顶在前面? 还有六个去哪儿了?此事稍后再说。 双方各自交换了第一轮动能武器,全数落空。 这很正常。这种计算属功能ai,须根据实际场景搭建和调整。再聪明的人或ai,都无法提前设置针对性算法,因为无法提前获知对方舰船数量、速度、阵型、炮位、策略等数据。 只能在通用ai基础上搭建模型,再临场根据敌我状况输入参数,此后根据摄像头、雷达等各种探测设备传回数据,进行自动运算和模型调整。 第一轮发射之前,双方获得的数据都很少,ai运转不好,模型不够合理,计算不够准确。因此第一轮试射不打空才怪,堪称气运逆天。 盘古母体中,智能分部所有员工都在参与工作,女娲还抽调了所有五品以上智能专家远程支援,大家都在紧锣密鼓的优化算法。 盘古还停掉一切网络娱乐和非必要活动,断了绝大多数生活区的电,以节省电力和算力,将之全数投入到计算和发射动能武器中。 第一轮试射后,双方短暂休战,一面各自调整算法,蓄势待发,一面以诡异走位继续接近对方,以捕捉决战之机。 不过数分钟后,双方又开始第二轮互射。 经算法调整后,双方炮弹轨迹更加合理,威胁都比第一次大了许多。从高速摄像头、雷达等探测器传回的数据看,敌方打过来的炮弹中,有好几枚擦着己方一艘母舰而过,将那艘母舰上所有船员惊出一身冷汗。 然而每艘战舰上的船员,可做的事情并不多。这种事人为操控除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外,实际效率和安全性比ai差得太远。但现在完全把命运交给ai,所有人心头又不免升起一股浓稠的无力感和宿命感。 ai只能提升舰队攻击和躲避效率。一旦某船被敌人盯上集火,ai可不能帮这一船人摆脱噩运。ai算法任何时候都会是舰队利益最大化,某艘船成为倒霉蛋、帮其摆脱噩运,不在ai优先考虑之中。 一旦倒霉蛋被击中,它就会被ai踢出群聊。倒霉蛋若未彻底损毁,就只能先自救。船员们或堵漏洞,或逃出行将爆炸的战舰,穿着动力宇航服,在太空中等待盘古派出舰船前来救援。若救援不及时,大伙都只能等死。 若不幸舰船被引爆或直接解体,那几乎所有人都做不了什么。船里的会在一瞬间死去,其它战舰则能看个太空大烟花。 所幸第二轮己方无船受击,己方攻击也尽数落空。从探测看来,精准度比敌方差了不少。 范成忠看得眉头紧皱,不免想起刚才网络攻防战时,关在黑屋里的董小黑不知用了什么方法,仗义相助。 范成忠和董小黑素未谋面,也无恩怨,只在视频会议里有过交集。范成忠并未参与军方享乐团的各种勾当,就算以前做错过事,较真严格按最高法处理,也至多不过降一品,关十天半月禁闭了事。 对董小黑范成忠并无恶感,反倒希望此时有董小黑拔刀相助。 但他从成为大头兵起,就一路被总司令提携,对方于他有知遇之恩。总司令又费了很大力气,经温如玉之口,才把他放到盘古司令的位置,让他有机会建功立业、更进一步。 因此他也无法背弃总司令,虽然他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很不认同。 初战告捷,他声望日重。但登陆不成,又饱受质疑。若能最终打赢与t1e敌人之决战,那他将超越在玄武带立下大功的陈藏龙,成为总司令乃至阁首的第一顺位候选人。 阁首和总司令都老了。尤其总司令,只要登陆t1e,至多两年后就会退休,到时他范成忠就会接任总司令,而届时他还不到六十,还有十多年尊荣可享。甚至在阁首退休后,坐上中间第一把交椅也不是不可能。 阁老群体尤重传承与忠诚。谁提拔的你,轻易可不能背叛,否则不但声名扫地,以后更不敢站你一队。有此劣迹,手下也不敢跟你推心置腹,掏心掏肺。连一路提携你的大恩人都敢背叛,那谁还不能出卖? 这比阁老们玩弄甚至逼死几个激励师可严重得多,那在阁老群体看来简直不叫事,也无所谓人品低劣。但背叛原来的队伍尤其是恩主,除非对方因此获益,否则谁也不敢再接纳你,从此你就孤家寡人自己混吧! 董小黑能犟赢吗?范成忠觉得自己还算深谋远虑,却完全无法预判结果。 如果董小黑只清算某一个阁老,甚至就是聚焦在总司令一个人身上,范成忠都觉得他能赢,毕竟他手里底牌又多又大。首先是永生这个王炸,无论是谁,包括总司令自己都不敢杀他,那无异于自杀,除非另有人搞出永生。 其次是王母应龙,可以说是四个a。 第三是其强大的数学和ai能力,就算不是四个k,也至少是四个j。 第四是其层出不穷、极具想象力的鬼主意,也是四个10级别。 手里拿了这一大把炸弹,跟任何一个阁老放对pk,都会是董小黑赢。范成忠怀疑深藏不露、老谋深算的阁首都招架不住他。 至于董小黑搞那些送毛毛虫外卖、快递刀片的顽童恶作剧,虽有惊吓,范成忠却不觉得能改变什么。不过范成忠人在盘古,没收到刀片,晚上睡得喷香,没有感受也很正常。 以范成忠看来,这更像是双方达成了默契。斗争归斗争,都不要越界。董小黑默认联席会议可以虐待他,但底线是不能动温如玉;联席会议默认只要不越董小黑的界,董小黑就不会搞暗杀。于是之后阁老们再没收到过隔夜礼物。 然而范成忠完全搞不懂董小黑,虽说薛小梨的事大家都有份,但一个成熟政治家应该抓大放小、隐忍而动。 大家都想薛小梨,范成忠也想过,只不过没有执念。真正想独霸薛小梨的是总司令,直接威胁、逼死薛小梨的也是总司令。如果是范成忠,就算要报仇、要给薛小梨伸冤,也只会将火力对准总司令一人,这样好谈判。 到时多数人会支持董小黑,他范成忠继续假惺惺的支持总司令,这样就全了他忠义之名。董小黑报仇、阁老们全身而退,牺牲的就只会是总司令一个人。 死道友不死贫道嘛,大家都能心领神会。 但董小黑无差别扫射,很多阁老一方面担心自己被清算,另一方面觉得你这么搞太极端太偏激打击面太大。为个女人就疯成这样,那以后你要想当阁首,不得把所有反对你的人都弄死? 其实这种共情和以及推人却是冤枉了董小黑。董小黑既没想过当阁老,更没想过为当阁老不择手段。 人与人之间就这么错位,每个人都只能透过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但不同人的视力色觉却不一样,脑补出来的东西更不一样。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人们看到的世界、对世界的看法却完全不同。 人们又习惯于拿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去判断别人。自己是个猥琐男,就觉得别人也是猥琐男。喜欢加塞的,看见别人打变道灯就狂按喇叭一脚油,他觉得别人也要强行加塞。而且只准他加别人的塞,别人可加不了他的塞。 大多数时候,你眼中的别人,都是你以为的别人。很多人连自己是什么人都没搞清楚,如何能轻易评判他人?但每个人又都对自己的判断坚信不疑,还能举出无数例证。其实这些例证都很牵强,不同人有不同做事方式和说话方式而已。 范成忠就犯了这样的错。他觉得从董小黑的言行能看出其为人,但实际上双方价值观完全不同,评判标准也就不该相同。范成忠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衡量董小黑的行为,就觉得偏激乖张、不可理喻。 所有阁老都这么想,除了阁首。他怎么想,别人都不知道。 所以很多阁老都投了反对董小黑的票,包括跟董小黑有过战友情的何不叹。 但大伙又总会在危急时想得到董小黑帮助,于是更加觉得董小黑偏激乖张。 就在范成忠胡思乱想之时,第三轮炮战开始了。 双方又几乎同时发炮,几分钟后,我方一艘战舰中招,被高速射来的合金动能炮弹击中船尾,船尾顿时粉碎,彻底失去战力。 肯定有不少船员当即遇难,但应该不至于全体遇难。范成忠只好收拾心神,派出救援船,要求全力救援。 而己方发出的炮弹全数落空,只有几枚贴着目标飞远。 看来双方ai能力差距在加大。范成忠心中担忧,面上却更加坚毅。 “还好早有准备,”范成忠想,“就当这是必要损失和牺牲吧。那东西算力虽然厉害,可惜不懂谋略。这次战役,应该是第三次吧,终归还是会以我范大将军获胜而告终。” 双方在不断接近,此时距离已经降到一万公里以内。 发射完三轮动能武器之后,双方立即又发射了三轮导弹,目标都是对方战舰。同时还在继续发射动能武器。 第四轮动能武器互射,人类一方又有一艘战舰被击中,这次弹丸将船头击穿。这艘战舰也彻底失去战力,退出战斗群聊,船员等待救援。 而t1e一方也有一艘母舰被击中,拦腰折断,退出战斗。 但敌方不用救援,因为船上根本没有碳基生命。至于ai分身,死就死了,母体又不会死,连痛都不会痛。 敌方不会攻击救援船。倒不是觉醒的ai讲人道,而是救援船和船员在太空战中价值极低。现在双方正在鏖战,应该优先消灭对手的军事力量。 拖在后方的盘古除了派出救援船,也没闲着,正酝酿着几波大招,目标自然是e1、f1、g1三艘母体。 不用问也能猜到,敌方三艘母体,也正瞄准盘古,随时准备发出致命一击。 两边都在往前冲,两边的弹药都在向对面倾泻,加起来相对速度就非常之快,第五波动能武器已经快要命中目标了,导弹们正在中线附近互相纠缠。 双方第一波导弹已经pk完毕,人类舰群方面发射的更多,敌方拦截效率更高,差不多全部同归于尽。 第二波导弹互射也在瞬间同时完成。太空中亮起星星点点的彗星般光芒,是导弹们加速时尾巴喷出的火焰。亮光很快熄灭,在太空中没有引力干扰,加速到一定程度就会关闭发动机,留出少量燃料完成变向、追踪等战术动作。 与此同时,盘古悄然发射了一颗动能主炮、一束高能激光、一颗战术核弹,袭向对方冲在最前面的母体f1。 然后盘古突然侧向加速,离开之前所在位置,以躲避即将到来的敌方打击。 敌方是个高明将领,却又是蹩脚元帅;战术有板有眼,灵活性却不足,战略前瞻性极差。敌三个母体也在攻击盘古,也试图闪避,但冲在最前面的母体晚了半步,先被激光击中烧穿,再被弹丸击中撕裂。 战术核弹速度较慢,被敌方各舰船发射导弹拦截,核弹头未能引爆。 敌方三个母体发射的武器虽从不同角度射来,也预判盘古躲避角度,但盘古躲得早、角度巧妙,未被击中。 被击中的敌方母体f1,结构遭到破坏,有解体迹象。 但在解体前,它肚子里蹿出一大片一大片无人机,像萤火虫闪着微光,扑将过来。 它在释放自己的最后战力。 与此同时,双方舰队第六波动能武器互射已见分晓。 这次距离更近,双方都有数艘战舰躲避不及,被弹丸命中。 受创较重的当场解体。 伤情不重的还能继续飞行,保持部分战力。尤其敌方舰船,舰上没有船员,不怕真空和低温。只要还有动力、控制系统没有损坏,就能继续倾泻弹药。 人类舰群这边兵荒马乱,忙着修理舰船、派出运输船抢救漂浮在太空中的战友。 战舰发射的动能武器威力比不上母体主炮,如未击中燃料、弹药库,一般不会引发巨大爆炸。只要不是刚好处在弹路上的倒霉蛋,不会就此牺牲。 交战前所有人都会穿上宇航服。 像这种两边大军团对冲对轰的激烈战役,在第一波互射时就会全员戴上面罩。 只要没被直接击中,就能在太空中生存数小时。 另外除非核燃料被引爆,不会引发持续大火。因为太空中没有氧气,烧不起来。维生用的氧气、以及给氢燃料助燃的氧气就算被击中泄漏,也会很快弥散到周围的宇宙虚空中,烧一会就会熄灭。 宇航服的阻燃和隔热性能,能帮船员撑过小爆炸和短暂燃烧。 失落在太空中的船员们,若不赶紧抢救回来,一会双方派出无人机大战,那兵荒马乱、枪林弹雨中,就非死不可了。 此时第二波导弹对攻也已结束,双方再次斗了个旗鼓相当。 盘古舰桥上,范成忠焦躁的看着大屏幕,上面是全战场缩略图。 “左右两个分队运动到哪里了?怎么还没发起攻击?” “报告,已经到位,正在发动攻击!” 话音刚落,就见大屏幕上,主战场敌方附近,两翼各出现十数个光点。 这是消失的六个战斗序列,他们绕了两个大圈子,然后悄悄加速兜回来,夹击敌方舰队。 敌人精于计算,却不擅长算计;人类则恰好相反。人类战争中这种并不高明的常见小伎俩,它没预料到,也就无从建模和计算。 等它醒悟过来,为时已晚。敌十数艘战舰被密集的动能武器摧毁,人类一方发射的导弹群正在路上,目标直指敌方余下两艘母体。 但敌方反应速度很快。 两艘母体中飞出无数无人机,要和人类舰群展开本次战役的最后决战。 然后它们立即远遁,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人类舰群的导弹追踪它们而去,它们不断发射导弹拦截、以干扰弹诱惑,人类进攻全数落空。 那些被它抛弃的战舰,毫无惧色,率领无人机群分别扑向两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