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后我先挣它一个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3章 侃大山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林之风约了在家喝酒。 余飞问: “大哥,恰一小点现在运转顺利吗?” 林之风靠在沙发上说: “生产,营销都走上了正轨。 之前一直比较担心的配送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跟外卖平台合作。” “解决了就好,我还担心你们一到节假日,如果爆单了,你的骑手们会崩溃掉。” 林之风拿出一盒烟,边拆边说: “现在跟他们合作,爆单造成的配送延迟问题倒是得到了妥善解决。 但是,外面平台的提点确实有点高,我亲自去谈的,17个点。 为了保证适当的利润,我们在新品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提价。” 余飞点上一支烟说: “只有甩掉配送端的困扰,恰一小点这种模式才能走得更远。 下一步的你们的计划怎么样?” 林之风说: “昨天才开了股东会,我们思想统一了: 第一步,今年我们深耕上海市场,细化到每一个区,都设置一个中央工厂。 第二步,进军一线城市。 第三步,进军省会城市。 由于我们恰一小点模式的特殊性,可能不会在下沉到地市一级。” 余飞笑着说: “一线城市加上省会城市,这个市场容量已经足够大了。 到了那一天,恰一小点已经是烘焙界声名遐迩的蛋糕巨无霸了!” 林之风说: “目前,市场反馈确实不错,也验证了一些我的想法。 接下来是要巩固和加强我们的人才体系,放眼全国,烘焙行业的技术人才和运营管理人才还是很缺乏的。” 余飞问: “我妹妹和妹夫的表现怎么样?” “嗯,都不错。 我还真的要感谢你给我输送了两个人才。 余欢学东西很快,刚通过了公司内部技术考级,已经是一名合格的西点师了。 夏添的表现也很好,头脑灵活,能吃苦,有大局观。 在上海再锻炼锻炼,他将是下一个城市的城市经理人选! 关于人才培养这一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余飞想了想,问林之风: “你们现在还是用两套管理体系吗?厅面管理和后厨管理分开吗?” “是啊,现在的烘焙连锁基本上都这么干。” 余飞深有感触地说: “这样确实很麻烦,我在昌州面包心语上班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厅面归门店经理管,后厨归后厨主管管,天天要打交道,却谁也不服谁。 门店经理觉得后厨不支持厅面的工作,后厨主管觉得你狗屁技术都不懂,凭什么管我?” 林之风苦笑着说: “就是你说的这种情况。 那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余飞说: “我们能不能打破这种两套管理体系的模式,用一条线来管理,追求简单高效。 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让懂技术的人做管理,或者说让懂管理的人来掌握技术。 你看这样行不行,把你们公司现有的骨干人员组织起来,办一个管理强化班。 现有的门店经理和后厨主管都来,储备人才也来,开班授课,修学分,攒够多少学分以后,才能正式上岗,部门经理,总监,甚至是你和刘总都是授课老师。 生产技术,营销策略,人员管理,财务知识,等等,把他们混编在一起,学习同样的课程。 这样一个阶段的课程下来,以前只懂管理的,大概知道烤面包和制作蛋糕是怎么回事,你后厨主管可别想蒙我。 后厨主管这边呢,也掌握了一些管理的方法,营销,企划都懂一点,你门店经理也不要趾高气扬,你嘴里经常蹦的专有名词,我也懂。” 林之风有点喜出望外,兴奋的说: “你的这个想法是好,但是动静太大,整个运营部都会参与进来,基层主管作为学习的主体,还会把一些中高层管理拉过来当老师,会不会阻力太大?” 余飞笑着说: “这个想法也不是我的原创,有个烘焙行业的老前辈在他的《手起刀落:搞定面包这块蛋糕》这本书中就提到过类似的观点,我只不过把它套用在具体的事件上而已。” 林之风表现得很惊讶: “真的吗? 这本书我也看过两遍,我怎么没看到这些内容? 看来你真是他的铁粉,都可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了。” 余飞意犹未尽地说: “大哥,你在管理门店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门店经理和后厨主管他们这两类人身上都有什么样的特质?” 林之风喝了一口酒,说: “这个,我还真琢磨过。 一般情况下,门店经理学历较高,一般是高中或中专毕业,这两年甚至出现大专和本科生。 而后厨主管普遍学历偏低,大部分是小学或者初中毕业。 他们从小就开始做学徒,跟着师父学技术,在沟通能力上比门店经理要弱一些。 执行力嘛,这要看个人,他们当中都有强有弱。 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嘛,我感觉门店经理这一类还是要高一些,我在新华书店就碰到过他们买书,来补强自己的短板。 后厨的这些主管呢,经常约着一起出去玩,喝酒,有点得过且过,没有很强烈的改变自身现状的意愿。” 余飞说: “人都有惰性,带有强烈自驱力的人还是很少的。 但是,如果由公司出面来搭建一个这样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且可以跟人力资源部商量,把这种精英培优集训纳入他们整体人力资源晋升体系当中。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还是愿意学习的。 好好打造精英培优集训计划,这样一来,你的新店门店经理的选拔,后厨主管的任命,人员储备和梯队建设,就会变得有据可依,都会变得更清晰,也更加高效了。” 林之风感叹到: “小飞啊,你现在是高屋建瓴,一通百通啊!” “大哥,你可别给我戴高帽子,我会骄傲的!” 一边吃着饭,恰一小点的创始人林之风还念念不忘余飞给他出的点子,他充满遐想: “如果真的能把这个培优计划做起来,那么,我以后用人就不会处处受制,捉襟见肘了。” 余飞的思维也还停留在刚刚聊的这个话题里,他继续补充说: “我们可以把这个计划叫做“城市经理培优计划”。 再想一个响亮的口号,比如说,店长强,则企业强这类的。 嗯,这个还不行啊,我随便说的。” 林之风高兴的说: “好啊,说干就干! 小飞,我呢,这两天抓紧把我们今天聊的内容文字化,做成一个基础版本。 在这个基础上呢,我们再聊,再继续优化,最后由你来帮我审定审定!” 显然,林之风没把他当外人。 而且从心态上也有变化。 曾经跟着自己屁股后面跑的小弟,现在变成了在自己前方的一座值得景仰的大山。 余飞推辞说: “我只是脑洞大开,侃大山啊,拍板的事儿,还得你来!” 两人碰了一个。 “哦,忘了问你,今天怎么就你一个人过来? 吴袖大美女不是一直跟你形影不离吗?” “她妈妈过生日,回燕京了!” 李梦从厨房端了一盘现炸的花生米过来,以大嫂的身份自居: “余飞,当年你跟吴袖撮合我跟老林,你看,我们现在小孩都生了。 你们俩到底怎么回事啊? 看你们成双入对的,本来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就不把这个关系确定下来呢?” 余飞端着酒杯,笑而不答。 “难道是因为你前一段感情?” 余飞跟薛蓝的故事,想必吴袖肯定跟李梦讲过。 余飞笑着反问道: “你跟她是闺蜜,她有跟你说过什么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