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圣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大明在行动(第一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此话一出,刘健等人便都明悟并相信了。 一个臣子藏财宝和兵甲,这是要做什么? 显而易见的事。 “杨玄感要造反!”谢迁语气凝重道。 “当年,越国公功绩威望堪称隋国众臣之首,唯有齐国公高颎可以相比。 越国公还是杨广登上皇位最大的外臣助力,但杨广登上皇位后,却对越国公极为忌惮。 越国公乃是大宗师极境层次的强者,他在大业二年便身死,除了他乃是元帅、年龄不小之外,便是杨广对他的忌惮和打压。 杨玄感对此更是愤恨和忧虑,还担心杨广会清算整个杨家。 杨广此次第二次亲征,一旦给了杨玄感机会,杨玄感绝不会放过,必定造反。”李靖肯定的道。 跟越国公府纠缠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他对杨素一家实在是太了解了。 甚至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 众人沉思,三年前、杨素身死,这是杨坚死后隋国的又一重创。 隋国唯一的大宗师极境死了。 还是能统帅大军的大宗师极境,堪称杨坚死后,隋国的最强者。 当年杨素之死,他们并没有什么怀疑。 自古以来,武道可以延长寿命。 先天者少有七十、多者百岁。 大宗师可达一百五,大宗师极境一百八十,天人之境可达两百一十之数。 那些擅长增寿的道家、佛门强者,寿命更长,天人之境三百岁也未必不可。 唯独皇帝和统帅大军的元帅将军,无法增寿。 皇帝身担一国气运,武道无法增寿,只与常人无异。 元帅将军则是因为军势。 第一,调用军势,便是与将士万众一心,将军也承受着相应的、精神意志上的压力,这个是主要原因。 第二,调用军势影响的天地之力,对将军的身体压力同样不小。 本来或许没什么,但在第一点的精神压力下,问题就严重了。 双重的压力,让将军使用的军势越多,寿命便会越少。 这双重的压力,对皇帝来说,却没有什么。 因为皇帝身居一国气运,万万民心之重,又何惧来自将士的精神压力? 这一国气运非常霸道,但同样也是一重保护。 要不然朱佑樘当初是绝不会允许朱厚照进入军伍之中的,因为那样的话,皇帝和将军的双重身份,朱厚照寿命恐怕最多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 而在必然成为皇帝的前提下,当将军就没什么大碍了。 所以,当初杨素之死,在天下人看来,是正常的。 至于杨广忌惮杨素的事情,刘健他们也知道一些,没当一回事。 毕竟那时的杨素,堪称是隋国的顶梁柱了。 真没想到是李靖说得这么严重,显然,杨素之死,杨广在其中出了大力。 不然,杨素很可能还可以多挺几年。 杨素的死,再加上其它各方面原因,这杨玄感会趁机造反的情况,还真非常有可能。 就看杨广给不给杨玄感机会了? 杨广会给吗? “如果按照李将军所言,那么杨广对杨玄感也是绝对忌惮、且厌恶的。 所以,他不会让杨玄感上前线,以免杨玄感立功、树立威望。 更不会将他留在京都核心之中。 那么杨玄感唯一的结果,便是留在大军后方,负责一方面的粮草后勤。 这、未必不是一个机会。”刘健沉吟道,颇为笃定。 论起皇帝对武将的心思、办法,还是他们文官最为清楚。 当然,这些对他们自家皇帝不起作用。 众人纷纷点头,很赞同刘健的话。 “如此一来,若是杨玄感真的造反了,再加上蒙元的出手,杨广第二次亲征必然失败。 那我大明又该如何应对、以及从中得利?”谢迁依旧的直指核心问题。 隋国不管如何,最重要的,还是大明本身。 围绕着隋国很可能失败的第二次百万大军皇帝亲征,整个天下都将要受到极大的影响。 大明自不例外。 朱厚照也在认真思索着。 “陛下,臣以为、若是我大明政通人和,兵力强大。 倒是可以尝试派兵进入隋国。 但如今南直隶、鲁地都在经历彻查,新军也刚刚组建,不宜动兵。 那么就只有尽可能从隋国获取利益了。”刘健沉吟着说道。 其他人没有反对者,现在的确不是直接派兵进攻隋国的时候。 朱厚照也清楚这点。 虽有点可惜这好机会,但只能放过。 “嗯,那就尽可能的从隋国获取利益。 人才、隋国的各种信息、财宝等等,朕都要。”朱厚照彻底定下了事情的主调。 “陛下,臣以为可立即与杨玄感接触,言明我大明支持他,确定其是否真的要造反。 若是他真的要造反,那我大明可从而获取越国公府中珍藏的各种隋国信息。 当初越国公可谓是征战南北,又堪称权倾朝野,对隋国地貌、山川江河、风土人情、各地 官员、兵将、包括门阀世家等等,最是了解不过。 其珍藏的资料,除了皇宫外,冠绝其余所有门阀世家。 若是我大明得到,将来攻伐隋国,必如鱼得水。”李靖率先从军事上开口道。 杨玄感之事由他说出来的,又只涉及到杨玄感,倒也不会因为第一个开口有什么。 而那些珍藏的资料信息,的确是他最感兴趣的。 这些资料信息看似不起眼,实则涉及隋国的命脉,更是将帅权贵门阀的根基、传承。 本来伍云召家也有的,虽比不过越国公,但也很重要。 只是伍家被灭门,只余伍云召两兄弟和一幼子,其它的什么都没有了。 伍云召本人所知道的,终究很少很少。 毕竟当时的他还年轻,在外为将,哪有精力兴趣去看那无数的各种资料信息? “不错,陛下、这些资料的确至关重要。 有了这些,我们联络隋国势力、人才,都更加有效果。 杨玄感此时最重要的,是造反以及退路,只要我大明愿意给杨家一个退路,他一定会跟我大明合作。 到时,杨玄感若是失败了,那杨公宝库也将是我大明的了。”顾惜朝肃声道。 “好,就跟这杨玄感好好谈谈。”朱厚照一锤定音,想了下、又有些好奇道:“若是这杨玄感造反成功了,会怎么样?” “陛下,隋国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除非杨广先如同第一次亲征时惨败,实力大损,杨玄感才有机会成功。 不然,杨玄感绝难成功。 但惨败过一次,杨广必然吸取了教训,再想让他经历如此惨败,恐不容易。 臣以为,杨玄感若是真的欲造反,应是在战事进行中开始,这样就能让杨广第二次亲征失败。 让杨广的地位、实力,都大降,从而被他抓住机会。 总而言之,杨玄感造反想要成功,极难。”顾惜朝开口道。 其余几人点头表示赞同。 又商讨了一会,事情便定了下来。 张风府很快到来,得到了详细的命令。 事情安排下去,众人又去忙碌各自的事情了。 朱厚照虽对隋国的事颇为上心,可也清楚,他没办法做更多,只能等待消息。 锦衣卫,张风府立马叫来了翁泰北和慕容冲,将事情说出。 三人一番商议,觉得此次必须要有足够份量的人出马,才能跟杨玄感达成合作。 翁泰北主动提出由他亲自前往。 他跟张风府又返回皇宫,获取了朱厚照的同意,给予了翁泰北更大的权限。 第二天,翁泰北便带着十几个人,往隋国而去。 他们没有走海路,而是走鲁地上方,隋国和大明的陆地交接处。 当初伍云召等人、李靖一家,都是走陆路来的大明。 因为相对来说,海路更远,也更加不可测。 万一有海风暴之类的,先天高手都未必能在大海上活命。 时间一点点过去,各处的消息,从四面八方涌入到朱厚照这里。 国内,算得上是一片平稳,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不时还有好消息,比如晋地的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等。 保国公朱晖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鲁地的卫所之中,出了一个人才。 戚景通,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三十三岁,刚突破至先天之境。 军事能力很是不凡,上报军阁、举荐戚景通担任第十五军副军指挥使。 朱厚照对这种人才的出现,非常高兴。 在他看来,擅长军事的先天之境,对大明的重要性,不亚于一位寻常的武道大宗师。 因为每一位这样擅长军事的先天之境,都可以担任大明的一军军指挥使,镇压一省之地。 所以他自然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先让戚景通跟朱晖好好学学新军的方方面面,来日、就可以让他再组建一个新军。 国外,依旧是那样子。 宋国、金国没有动静。 忽必烈带领的十万铁骑,很慢很慢的南下。 显然,他根本不会攻打大明。 隋国,准备了一年多的杨广,速度非常快。 或者说,隋国国力尚在,杨广第二次亲征高句丽、已势不可挡,没什么能阻止他发疯了,还有不知多少人在背后推他一把,让他更加的无人阻止。 六月初的一个平静早上。 朱厚照从修炼之中醒来。 (第一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