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圣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7章 白龙和龙珠、学校问题(第二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太极十三式第四层(未入门:7781/20000) 明神武典第三层(73617/90000) 收回三颗龙珠,习惯性的看眼天赋,半年过去了,对这个进度,朱厚照还是满意的。 唯一让他有一点点郁闷的,就是太极十三式正如他所想,跟第二层、第三层时不同了。 创造出第二层、第三层时,都是将前一层修炼到圆满之境,再练一次就行了,一蹶而就、一气呵成。 第四层却跟明神武典一样,多了一个未入门。 朱厚照修炼到如今这地步,对于武道的理解,自不用说。 他早有猜测,这应该是第二层、第三层的创造,对于他当初的天资来说很容易,所以一举成功,没有未入门这一关。 第四层的创造,以他现在的天资,就有些难度了,需要积累一番。 未入门便是积累的过程。 不过这个积累的过程,也不算慢,正如他当初猜测,今年年底、顶多明年初便足够了。 到时,他的根基、实力又将是一次大的提升。 至于明神武典,明年初肯定也能达到第三层圆满之境。 突破至第四层的话,估计还需要一两年。 朱厚照日常默默估算了一番自己天下无敌的日子,心情不由大好,继续自己快乐的一天。 先是去武帝龙骑看一番。 武帝龙骑虽然在不断的出人去新军中,但其实力,也是在逐渐变强的。 这自然是朱厚照不计代价的培养。 现在的他,富的足以让大明历代皇帝眼红,他不担心培养人才的付出,只担心没有人才让他培养。 骑着白龙,在武帝龙骑军营中逛了一圈,朱厚照日常满意。 正准备回宫时,他看向胯下白龙。 如今的白龙身高近六尺八寸,对所有的马来说,都是绝对的庞然大物。 朱厚照达到五尺六的身高,在他面前都有些矮小。 其血气之旺盛,更胜绝大部分的炼体先天。 实力之强悍,只有先天巅峰之境及以上的、才可以伤它。 速度之快,大宗师都不是对手。 这样的宝马,天下难寻,绝没有几匹马能够媲美。 但对于如今的朱厚照来说,帮助却是没有多少了。 而白龙已然达到了极限。 朱厚照嘴角轻勾,拿出了一颗龙珠。 顿时,白龙很有灵性的双眼一动,马头一昂,发出一声不满的叫声。 “再忍忍,现在还不能给你,朕需要龙珠、大明也需要龙珠。 等过两年,朕突破至天人之境,就分出一颗龙珠给你。 不过这两年你可不能偷懒,要更努力的锻炼,变得更加强壮,才能承受龙珠的力量。 可不能一心沉迷于男女之中? 大好马儿,哪能沉迷于温柔乡中? 知道吗?”朱厚照摸了摸马脖子,安抚加教训道。 白龙的极限,以前哪怕是宝物无数的大明,都没有办法打破。 现在则是有了,正是龙珠。 朱厚照早有这个想法,他想让白龙的实力能够一直跟上他,随他马踏天下。 还问了察木龙父子,得出可以一试的结论。 因为他和大明都需要龙珠,才暂时没有尝试。 所以他会时不时拿龙珠激励一下白龙,省的白龙过得太安逸,就知道去跟一群母马亲昵、生小白龙了。 那副沉迷于温柔乡的样子,哪有他坐下龙驹的样子? 白龙瞥了下头,再次发出一声不满的声音。 这话,它听了好多次。 就知道诱惑它,还羡慕它、不让它生小马崽。 又安抚了白龙一会,朱厚照才回到宫中,继续一天日常。 就是到处跑跑、看看。 内阁、六部、军阁、六科、大理寺、第一军、十二军等等地方,他没有什么计划的跑。 想到哪里就往哪里跑。 也就是这样的跑、看,让他对治理大明、监督众臣干活愈发有心得。 六月中旬到来,消息传到大明,杨广已经踏上亲征的路途。 朱厚照一阵不痛快的骂后,就专注到了大明的教育问题上。 几个月过去,礼部和锦衣卫对大明学院的问题,已经先后汇报到了朱厚照这里。 结果当然是朱厚照很不满意。 太祖对大明的教育问题,是非常看重的,那遍布全国各地乡间的社学,便是最好的证明。 但时间过去,社学早就跟明初不同了。 民间百姓的压力加重,师资的缺少,朝廷投入的越发减少,地方官员的不重视等等问题,导致很多地方的社学都是名存实亡。 就算是原先的社学,朱厚照也不怎么满意。 八岁至十五岁之间的孩童,可趁着农闲时进入社学学习。 那点时间,能学习到什么? 社学之上的县学同样问题诸多。 这天,他把内阁、礼部的高层都找了过来,让他们想办法解决。 “陛下、您想要大明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刘健很干脆的问道。 “很简单,每个达到七岁的孩子,都必须上学,每年要上学八个月,夏天、冬天可以各放假两个月。 教导的内容,就以算数、历史、爱国、练武为主。 五年后,文化成绩优异者,可进入县学深入学习。 武道天赋好的,可以挑选出来,由朝廷再建立一个部门来负责。 县学更应该分出不同的门课。” “大夫、工匠等门课都加入进去,任由学生选择去学习,让我大明各行各业都拥有越来越多的人才。” 朱厚照期待的说道。 刘健等人听的目瞪口呆,哪怕早就清楚自家陛下喜欢折腾,爱天马行空的瞎想。 但这番话,还是让他们无法接受。 “陛下,孩童学文、怎么能不学经典呢?”刘健忍不住严肃问道。 “学经典能吃吗?不学那些经典也可以当官治理民生啊。”朱厚照不以为然的说道。 “陛下,自古以来,用人为官、不过德才二字,光有才、没有德,只会为祸一方。 不学经典,哪里来的德?”刘健据理力争。 “朝廷那么多官员都是学了经典的,有德的又有多少?更何况他们连才都没有。 何况,朕不是让孩童学爱国吗? 懂得爱国,自然就是有德了。”朱厚照头一仰,不屑道。 刘健一滞。 但他当然不会就这么认可,又是一番引经据典。 朱厚照听得双眼很是清澈,不耐烦的打断了他。 蛮横道:“够了,朕说的算,就以朕说的为主,你们下去整理好,拿给朕看。” 刘健等人没有办法。 “陛下、若是如此的话,即便臣等全力去做,也做不到。”谢迁沉稳的开口了。 “为什么?”朱厚照眉头皱起。 “陛下,按照您所说,师资就是一大问题,社学的文科尚且好说。 教孩童习武,哪里来的师资? 还有县学各科的师资问题。 另外,对百姓来说,七岁孩童已经足以帮助家中务农,不可缺少。 让他们每年上学八个月,还几乎都是在农忙之时,这对百姓家很不好啊。”谢迁正色道。 朱厚照没有意外,理所当然的道:“所以朕才让你们想办法啊。” 刘健、谢迁等人无言以对。 身为大臣,他们无法拒绝。 可他们再聪明,也变不出来人啊。 “好了,你们去想吧,一天后给朕你们各自的想法。”朱厚照不讲道理的挥手道。 刘健等人无奈,只好退下。 接下来一天,他们显然头发都白了几根。 各自的奏折也呈到了朱厚照面前。 三位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两位侍郎,共六人、六份奏折。 左侍郎的奏折,朱厚照一看,就冷哼一声。 还劝他孩童要学经典,废物一个,明天、不,现在就换了他。 当即下了一道旨意。 另一个右侍郎的奏折,没什么好办法,严重说了事情的困难。 三位大学士、礼部尚书的,差不了太多。 办法没有太好的办法,但一些内容的确挺有道理的。 想了想,让内阁三人、礼部尚书、右侍郎前来。 “你们写的,朕都看了,将经典和爱国结合起来,以经典相关的做人、爱国内容,重新编写教材,倒是可以试试。”朱厚照先是给了他们一个肯定。 学习爱国,也的确要有内容。 相应意思的经典,可以加入,做人的方面也能加入。 刘健几人暗自松了口气,陛下能听进去就行。 “其它方面,你们说百姓家的孩子,没有时间去上学,关键还是百姓的压力太大,若是能减少其压力,孩子抽身去上学、也可以。 朕觉得很对,可想要减少百姓的压力这方面,全国各地只有晋地现在才做到了。 所以朕决定,先在晋地施行这全新的社学、县学。 一省之地的县学师资,肯定是足够的。” “至于练武教习上,就听你们的,先缓缓。 等将最适合的武道基础功法准备好,再培养出一批练武教习后再说。”朱厚照又说道。 “陛下英明。”刘健几人高兴的道。 陛下都听进去了,这就好啊。 “另外,朕决定了,全面整顿国子监。 国子监要开设大夫、工匠、机关等各方面的学科,公开招收学子。 等这些学子学成,就能去教导更多的人。 总有一天,我大明拥有足够的师资人员,教导所有的大明孩童。”朱厚照坚定道。 (第二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