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61拯救奥斯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五章:劳工来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穆拉德投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请求得到了莱塞普斯的同意,不过一旁的赛义德对此有点感到不满。 “苏丹陛下,失陪一会。”莱塞普斯对穆拉德歉意的说道。 接着,莱塞普斯把赛义德拉到一边去,做起来赛义德的思想工作。 “莱塞普斯老师,你给穆拉德陛下的股份太优惠了!”赛义德说出了自己的不满。 虽然今天赛义德和穆拉德相处的非常愉快,但是这不代表赛义德会在涉及到金钱的利益上做出让步。 莱塞普斯对赛义德的不满有所预料,因此把自己准备的话术说出:“这点优惠的股份和我们得到的根本不值一提,苏伊士运河有了穆拉德陛下的投资,就等同于我们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支持。” “一直阻扰我们修建苏伊士运河的英国人将会实力大减,并且我们还能从奥斯曼帝国获得人力和物力。” “总督大人,自苏伊士运河开工以来的四年里,已经证明了修建苏伊士运河是一个无比困难的工程,我们需要新的盟友和投资者。” “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穆拉德陛下更优质的新投资者了,也没有比奥斯曼帝国更加重要的新盟友了!” “好吧,莱塞普斯老师,您说服了我。”莱塞普斯的话术起了作用,赛义德听信了莱塞普斯的话。 赛义德和莱塞普斯密谈完,重新来到穆拉德的身边。 “苏丹陛下,刚刚赛义德总督也同意了您的投资。”莱塞普斯向赛义德投去询证得到眼神。 赛义德点点头,印证了莱塞普斯说的话:“苏丹陛下,我没有理由拒绝您的投资,这是一件共赢的事情。” 赛义德控制着苏伊士运河百分之四十四的股份,莱塞普斯管理着属于法国投资者的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有了赛义德和莱塞普斯的同意,穆拉德入股苏伊士运河已经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剩余百分之六的股份大部分属于奥斯曼帝国内的私人投资者,他们不会想不开和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做对。 穆拉德眼见自己投资苏伊士运河的计划成功,也就不再想在这个宴会上浪费时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详细的谈谈我入股苏伊士运河的事情。” 宴会哪里有赚钱重要,穆拉德在宴会和赚钱中,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赛义德和莱塞普斯欣然同意了穆拉德的话。 “莫纳,为我们准备一件安静的房子。”赛义德对一个侍从吩咐道。 “是,总督。” 随后,那个叫莫纳的侍从把穆拉德三人带离了宴会,并找了一间空着的房间。 在替穆拉德三人点燃房间的灯后,莫纳转身退出了房间。 穆拉德三人默契的没有再提及股份的事情,赛义德和莱塞普斯相信穆拉德可以拿出五千万法郎,穆拉德也没打算再要什么优惠。 三人的谈话直奔苏伊士运河建设的难题——劳动力。 莱塞普斯向穆拉德诉苦道:“苏丹陛下,苏伊士运河公司现在非常的缺乏劳动力,劳动力的缺乏大大的拖慢了苏伊士运河的建设时间,以目前的进度来看,苏伊士运河通航时间可能会延迟到1880年以后。” 莱塞普斯的潜意思就是要让穆拉德允许苏伊士运河公司在奥斯曼帝国征召劳力。 这点穆拉德听出来的,但还是装着糊涂道:“劳动力的缺乏确实会让运河的工程进度进展缓慢,那你们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苏丹陛下,我请求您允许苏伊士运河公司在黎凡特地区(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那一圈)招募劳工。”莱塞普斯说道。 从黎凡特地区招募劳工是莱塞普斯从经济角度提出的,因为黎凡特地区离苏伊士地峡足够近,又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这样苏伊士运河公司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而从其他人力丰富的地方引入劳工,比如印度和东南亚,不仅要出钱打点当地政府的关系,把劳工运到苏伊士地峡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莱塞普斯说的如此直白了,穆拉德也不好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犹豫片刻后,穆拉德婉拒了莱塞普斯的请求:“黎凡特地区的人口稀少,不足以供应苏伊士运河的劳动力需求。” 从黎凡特引进劳动力,在经济角度考虑是合理的,但是穆拉德不是商人,考虑事情还需要考虑政治和其他方面。 黎凡特地区的阿拉伯人可都是奥斯曼帝国宝贵的穆斯林,将来是可以同化成土耳其人的,同时穆斯林也是帝国的核心支持者。 在奥斯曼帝国现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削减穆斯林的数量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莱塞普斯听到穆拉德拒绝的话,表现的有些沮丧。 不过,穆拉德接着说道:“虽然苏伊士运河公司不能在黎凡特地区招募劳工,但是我可以授权苏伊士运河公司在帝国的其他地区招募劳工。” 莱塞普斯眼神一亮:“您说的是哪里?” “巴尔干半岛!”穆拉德说道。 巴尔干半岛有着充足的劳动力,这些基督徒劳动力就算全部因为修苏伊士运河死光了穆拉德也不在意。 正好巴尔干半岛的局势非常紧张,内迪姆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强制推行的改麦为棉政策,在当地不断的激起民变。 这也是奥斯曼帝国自坦齐马特改革以来,对待帝国境内基督徒最残酷的一次行动,被抓捕和强制劳动的基督徒不计其数。 而一直以文明自居的英国和法国对此选择了忽视,毕竟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推行改麦为棉的政策是英法乐于看到的。 要是不苦一苦巴尔干的基督徒们,那受苦的就只能是英国和法国国内的资本家和纺织工人了。 在资本家和工人的选票面前,什么基督徒同胞都不管用,因此英法默认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强制实行的改麦为棉。 为了英国和法国的纺织业,只能委屈巴尔干的基督徒兄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