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季汉楚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章 气势如虹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先礼后兵。 吕布和刘备的姿态做足了! 即便在这里将纪灵给灭了,吕布和刘备还能派人将纪灵的人头送给袁术,同时指责袁术背信弃义。 纪灵气得发抖。 终于明白吕布和刘备为什么会请郑玄来作见证,又为什么会如此痛快的割让城池,这都是提前挖好的坑啊! “刘备,你真当我会怕你吗?要战便战,我三万步骑驻扎泗水,怕你不成!” 纪灵再次拍案。 若真给了这二十万石粮米,回到寿春还不得被袁术给叉出去。 争锋相对间。 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响起:“阿父啊,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二十万石粮米该不该给,跟你有什么关系啊?” “纪将军,你别担心,我父今天喝多了,满嘴的胡言乱语,什么威震淮南威震东州,都是套话,吓唬人的。” “还有温侯,你这个时候要这二十万石粮米,这是在敲诈!你不要脸,康成公还要脸呢!” 刘备和吕布,惊愕回头。 只见刘标打着哈欠,懒洋洋的走来。 “吾儿,你在胡说什么?”刘备蹙眉轻喝。 这胳膊肘怎么又往外拐! 吕布的面色也不太好看:“贤侄,这可是二十万石粮米!” 纪灵亦是惊讶的看向刘标。 刘备的儿子,竟然不向着刘备? 刘标坐在纪灵对面,再次打了个哈欠,擦了擦因为打哈欠而滋生的泪水。 “纪将军,别跟这两个北疆武夫一般见识。不如我给你出个主意?” 听到刘标的“嘲讽”,吕布和刘备不约而同的握紧了拳头。 我们都是北疆武夫? 那你是什么? 好想捆麻绳啊。 好想套麻袋啊。 纪灵狐疑的看了一眼刘备和吕布,目光又落向刘标:“你是刘备的儿子,那伱就是刘标了。” “我听说过你,陈宫和王楷就是因为你才弃吕布投袁公的,你说的话比吕布和刘备更假。” “我凭什么信你?” 刘标猛地一拍桌子:“问得好!”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那我就勉为其难的告诉你,你凭什么得信我!” 纪灵狐疑色更重了。 刘标摇头晃脑、手舞指动:“我父,徐州牧刘备;我的准岳丈,温侯吕布。” “论武勇、论智慧,我父和温侯,都是当世少有的英雄人物。” “我二叔关羽、三叔张飞、温侯帐下张辽,皆有万人敌之勇!陈国袁曜卿,乃我恩师。” “另有八百陷阵营,号为千人,所向披靡;又有八百义从骑兵,号为千人,踏阵无双。” “除此外,尚有陈登、孙乾、简雍、糜竺、陈纪、陈群、许汜、魏续、高顺、宋宪、侯成、成廉、曹性等文武,皆是一时俊杰,引骁勇步骑三万,分驻各郡。” “下邳世族陈家,东海豪族糜家,也皆愿助我。” “哦对了,我还有個四叔,论骑射亦是当世罕见,有机会让你见识见识"一箭断篷索"的绝技。” “就我这身份,你敢不信我?” 吕布越听越不是滋味。 什么“准岳父”? 本侯还没承认呢! 听到刘标将麾下文武及精兵都列了一遍,吕布更觉得心头一紧。 仿佛这辛辛苦苦积攒的家业,朝夕之间就要成刘标的了。 刘备同样惊讶。 吾儿什么时候成了曜卿的门生了?怎么对温侯帐下文武精锐如此了解? 纪灵死死的按住桌子。 果然! 刘标小儿不是个善茬! 这是在威胁我! “你或许会觉得我在威胁你。”刘标将脸凑向纪灵:“我就摆明了告诉你,我就是在威胁你!” “若不是怕灭了你这三万步骑会让左将军镇不住淮南,徒给曹操、刘表、孙策当嫁衣,我又岂会让恩师曜卿公冒险去当说客。” 纪灵惊得冷汗直冒。 竟被这竖子威胁! “刘标小儿,你欺人太甚!” “欺你又怎样?你不妨猜猜,若我在这里杀了你,吴景是会带着那三万步骑回寿春,还是回吴郡?” 纪灵如坠冰窟,怒气瞬间消散。 若真死在这里,纪灵还真拿不准吴景会回寿春还是去吴郡。 “这就对了。” “我们今日是来和谈的,不是来斗鸡眼的。” 刘标退回身子坐好。 “纪将军,现在要听听我的主意吗?” 什么是气势? 左吕布,右刘备,刘标就是气势! 黄猗按住纪灵,压低了声音:“纪将军,先听听这小子怎么说!” 纪灵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刘公子,你有什么好主意?” 刘标的手指在地图上连点:“我父身为徐州牧,就有保境安民的职责。签署文书放弃淮陵、盱眙等城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违背了仁义。” “故而,一个月内。淮陵、盱眙等城,有愿意去彭城的士民,纪将军不得有任何的阻拦!” “若有缺少粮米的饥民,纪将军不得吝啬军粮赈济饥民。” “只要纪将军答应了,这二十万石粮米,温侯一粒都不会要!” 纪灵瞪着眼:“你觉得,我会如实照办吗?” 刘标起身大笑:“纪将军,你是聪明人。自古以来,防民甚于防川。你若不怕淮陵、盱眙等城的士民举兵反你,就尽管去阻止。” “你进取徐州失利,若淮陵、盱眙等城士民还要反你,回了寿春你又如何能向左将军交差呢?” “愿去彭城的士民走了,纪将军又用军粮赈济饥民,这淮陵、盱眙等城的士民不仅不会反,还会传颂纪将军的仁义?” “纪将军又对左将军忠心耿耿,传颂纪将军,不就等于传颂左将军吗?” 纪灵看向刘标的眼神多了复杂:“我若用军粮赈济饥民,就不会有多少人去彭城了。你一点好处没捞着,真有这么好心?” “那又何妨?”刘标不以为意。 “乱世求生不易,谁又愿意真的背井离乡?若淮陵、盱眙等城池的士民不愿走,那意味着留在淮陵和盱眙等城池,他们也能活。” “我能因此而得仁义之名!” “彭城现在是温侯的,又不是我父的,哪怕只去了一个,温侯都得感谢我。” “我能因此而得钱帛之利!” “既得名,又得利,怎么能是什么好处没捞着呢?” “纪将军以为,我这主意可还能入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