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季汉楚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一鸣惊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吕布感到牙疼。 什么叫只去了一个,本侯都得感谢你? 那可是二十万石粮米啊! 这胳膊肘怎么老往外拐! “贤侄,那可是二十万石粮米!”吕布咬牙切齿的提醒。 刘标向后摆了摆手:“知道知道,区区二十万石粮,值得温侯你挂念这么久吗?” 区区二十万石粮? 那是区区吗? 那可是二十万石! 吕布忽然跟纪灵有了共情。 暴殄天物啊! “贤侄,本侯不同意!”吕布加重了语气。 不给你吼几声虎威,真把本侯当病猫了啊? “真不同意?”刘标回头:“那,你留在这里跟纪将军谈,我跟家父就先回下邳?” 吕布瞬间语噎。 玄德若走了,本侯还怎么跟纪灵谈? “适才戏言,贤侄你谈,你谈。”吕布皮笑肉不笑。 刘标又侧头看向刘备:“阿父,你要谈吗?” 刘备嘴角抽了抽。 你就差没直接说我放弃淮陵、盱眙等城池的士民是不仁不义了,我还怎么谈? “昨日偶感风寒,嗓子哑,还是你来吧。” 刘备胡诌的理由,听得吕布眼皮直跳。 见吕布和刘备都不再开口,刘标又回身面向纪灵:“温侯和我父都同意了,纪将军,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纪灵无语。 虽然早闻刘标很难缠,没想到比传闻中的更难缠。 自诩名仕的陈宫,在刘标出现后都不得不弃吕布投袁公。 派去护送袁涣的十个刀斧手一去不归。 如今又…… “纪将军,先假装答应,撤兵后再作计议。”黄猗凑到纪灵耳边,压低了声音。 纪灵反应过来。 对啊! 我假装答应,等撤兵了再决定要不要践行诺言。 “刘公子仁义,令人佩服!” “既然温侯和刘使君都同意了,我若不同意岂不是成了恶人?” 刘标大笑抱拳:“纪将军不仅忠义,更有仁心,可称淮南第一名将!” 虽然知道这是句恭维话,但纪灵听在心里也舒坦得很。 纪灵起身抱拳:“事既办妥,我就不留此地了。我部署在淮阴、淮浦等城池的官吏守将,也会如约带走。” “温侯,刘使君,再会了。” 纪灵走的很匆忙。 生怕走慢了就被吕布和刘备留下。 显然。 刘标的威胁是起了效果的。 纪灵可不想真的死在这里! 忠心归忠心,活着且忠心才能享受富贵。 “贤侄,你就真让纪灵这样走了?那可是二十万石粮米!纪灵怎么可能是个守信的!”吕布不吐不快。 本想趁机扣下二十万石粮米,然后在彭城招兵买马,今后跟曹操争锋。 不曾想。 刘标几句话就将二十万石粮米拱手让人了。 刘备也道:“让出淮陵和盱眙等城池,虽然保住了下邳,但对这些城池的士民也的确少了仁义。” “只是纪灵这个人,不是个会对士民讲仁义的,更遑论拿军粮去赈济饥民了。” “你到底在想什么?” 刘标自怀中取出两份檄文。 “阿父,温侯,伱们可将这两份檄文以及跟纪灵拟约的文书,各自抄上五十份。” “务必要赶在纪灵抵达前,在淮陵、盱眙等城池张贴。” 刘备和吕布狐疑的看向檄文。 一扫檄文内容,刘备和吕布皆是面色惊诧。 第一份檄文的内容,是呼吁淮陵、盱眙等城池的士民去彭城,这份檄文不足为奇。 令刘备和吕布惊诧的是第二份檄文! 第二份檄文的内容,是纪灵承诺会拿出二十万石粮米赈济饥民! “贤侄,你可真是狠啊!” 吕布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若这檄文单独拿出来,没什么实用意义。 可两份檄文加跟纪灵拟约的文书同时出现,就相当于是吕布、刘备、纪灵、郑玄四方同时作保! 哪怕有人能看出“纪灵承诺会拿出二十万石粮米赈济饥民”是假的,也不影响檄文的效果。 饥民,只会相信眼前看到的且对求生有利的! 都活不下去,谁还管这檄文是真是假? 给粮,是真的;不给粮,它也是真的! 谁说这是假的,谁就站在了饥民的对立面。 纪灵要么拿出粮米赈济灾民,要么就彻底失掉淮陵、盱眙等地的民心! 刘备也看明白了刘标的用意。 这是在将纪灵架在火上烤! “从你让曜卿去纪灵营中当说客起,你就已经在准备这两份檄文了吗?”刘备忽然有些看不明白刘标了。 这十六年,刘标很少参与刘备的军政,更喜欢埋头在田中琢磨耕种农术。 没想到这一出手,就是巧计连环,一环套一环。 真应了那句:三年不飞,飞必冲天;三年不鸣,鸣必惊人。 刘标点头承认:“想要兵不血刃的让纪灵退兵,就不可能让出城池。” “让出城池就等于失了民心,没有人会真心的拥戴一個失了民心的州牧。” “有圣贤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城池可以丢,民心不能失。这二十万石粮米,就是用来凝聚民心的。” “纪灵若是肯用军粮赈济饥民,饥民不会因为阿父丢城而丧命;纪灵若是不肯用军粮来赈济饥民,饥民亦可前往彭城求生。” 刘备由衷感慨:“是为父方才误会你了。若纪灵肯赈济则罢;可若不肯赈济,饥民未必能活着前往彭城啊。” 刘标不假思索:“可让汉瑜公出面,号召下邳各县的士家富户,拿出粮米沿途接济,直到这些饥民安全抵达彭城。” 刘备讶然:“让汉瑜公出面?这恐怕很难。” 刘标嘁了一声:“下邳会有军争祸事,跟汉瑜公、袁术两家的私怨是分不开的。” “汉瑜公若不肯出面,那就休怪我上达天听、亲自出使洛阳,告汉瑜公一个不恤饥民的渎职之罪了!” “阿父,我知道你跟陈元龙惺惺相惜、引为知己,可陈元龙决定不了下邳陈家的事。” “徐州的事,也不该由陈家来决定。” “下邳陈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跟着阿父匡世济民,书功于竹帛;要么就去洛阳替先帝守陵,泯然众人。” “这其中的利益权衡,我相信汉瑜公看得清楚!” 刘备听得更是心惊。 陈珪不同意,就直接去洛阳向天子告状? 若陈家挡了路,就要送陈家去洛阳守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