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父刘琨,东晋天命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精忠报国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虽然坊间盛传“王与马,共天下”,但其实王导一直为平衡各方势力不遗余力,堪称东晋的中流砥柱。 温峤知道,要是合力把卞壸拉下马,倒也不是办不到,但卞壸为人办事兢兢业业,没什么可批评之处;儒家势力在北方也根基尚存,若行此举,必对争取民心大为不利。 且说温峤走入屋内,王导没有先讲正题,而是命下人替温峤更衣。 上门道歉,总得收拾得干净些吧。 其实王导也没什么好法子,无非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白了就是让卞壸卖他这副老骨头一个人情。 温峤在更衣途中却灵感突发,他激动地问王导:“王公,府上可有荆条?” 王导见温峤光着膀子,又提起荆条,立刻反应过来,“泰真莫不是想仿效廉颇,来个负荆请罪?” 温峤马上答道:“正有此意!” 他心想,反正今天已经豁出去,也不在乎这身贱骨头了。 成败在此一举,以后想让王导替他出面,就没那么容易了。 王导却说容他再想想。 温峤见王导叫来两位幕僚,三人商量了一会,幕僚又摇了摇头退了回去。 温峤索性上前说: “樗蒲之事,确实是我不对,温某发誓日后再也不碰此物。” “这次望之责罚得当,于公于私,我也当上门请罪!” 王导见时间不早,温峤也这样开口了,于是命人拿来荆条,说:“现已天凉,泰真等到了望之宅邸再负荆不迟。” 温峤却坚决地说:“若是如此,又岂能让人信服。我温峤今日,便要让建康民众得见我悔改之心!” 说完又要了一碗姜茶。 温峤喝过姜茶,两名下人提起几根荆条,小心地放到温峤背上。 王导知道“苦肉计”要么不用,要用就要用得彻底,也没有再开口,只是说自己先行一步,到卞壸府上求情。 所谓荆条,是一条长满刺的木棍,算是一种刑具。 绑好荆条,温峤才走出乌衣巷,上身已被尖刺蜇得生疼。 建康群众对于看热闹一向是很热衷的,立刻上前强势围观。有好事者又大呼“温公又有新花样了!” 温峤现在哪里还有心思理这群杂鱼,他见王导的牛车已驶到朱雀桥另一边,心中暗叫不妙。 原来与达官贵人聚居的乌衣巷不同,卞壸住在北市之旁,似乎是有意要与清谈名士划清界限。 这可苦了温峤。 他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向前迈去,身旁还有小孩拍着手替他加油鼓劲。 温峤此刻说不出半句豪言壮语了,他一阵头晕目眩,回想起蓟城的花也是这般刺人,只能安慰自己好歹保住了性命,留在幽州的话,不是被害就是成了胡人俘虏。 那刘遵是怎么逃出来的?聪慧如温峤也搞不明白这点。 可能这就是天命吧。 这一路比面对石勒五万大军更让温峤觉得难受。好不容易来到卞壸府邸,王导却在门口。 他说卞壸在院里练字,自己担心温峤身子受不了,所以又出门等候。 卞壸书法了得,尤善草书,温峤暗叫此刻不是练书法的时候。 出门前王导叮嘱过他不要妄语,以免又生事端,于是温峤来到卞壸身前数步,没有开口。 却见卞壸独坐案前,提笔半天了也没憋出两个字来,又对着案上一张黄纸反复端详。 不一会终于写了几个字,卞壸却又叹了口气把字抹掉。 王导也沉不住气了,哪有人这样子写草书的。重点是不理人! 他上前叫了声“望之”,卞壸回过神来,放下笔摇头道: “逸少之字,笔法绞转,字意倜傥,我看此子他日必成大器!” 王导不以为然地答道:“卞公谬赞。吾家侄儿所书,卞公若是属意,老夫便叫侄儿登门奉上。” 王导是王羲之伯父,虽然两者关系不佳,但要请王羲之题几张字,不难办到。 温峤见卞壸迟迟不入正题,又借题发挥,已暗生怒意。但当下不好发作,只能继续忍耐。 王导见卞壸已得了便宜,于是单刀直入地说: “老夫今日,是为泰真之事而来。泰真已幡然醒悟,悔不当初,望卞公见谅。” 温峤也低声下气地向卞壸道歉。 王导心想卞壸该识趣了,不料卞壸却说:“某何德何能,对朝廷任命有所异议?温公怕是找错了人罢。” 东晋初年,皇权势弱,很多政令都要与权臣士族协商,所谓“令出多门”。 但王导早已打探清楚,知道此事就是卞壸暗中阻止。不料后者如今耍起无赖,王导也自觉没趣。 温峤早已按捺不住,他甩掉背上荆条,哈哈大笑道: “好!既然如此,我也不用受罪了!王公,温某先行告辞!” 说完便大步走向门口。 王导面上也露出不悦神情,他叹了口气,心中暗骂卞壸为人古板,不懂变通。 温峤刚出门,就差点撞上迎面而来的仪仗队伍。 说是仪仗,其实就是几名兵卒在前方开路,又有四人在两侧奏着乐。 王温二人见此等“黄门鼓吹夹道”的阵势,虽然寒酸得不行,规格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试问若非当今皇帝,还能有谁? 卞壸听闻奏乐之声,也急忙收起纸笔。却见司马睿已下马,步入院内。 温峤见此事竟然闹到皇帝也亲自出面,心中窃喜。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趁众人不为意之时,又捡回荆条,重新背在身上,还作出痛苦之状。 众人行过礼后,司马睿冷冷地盯了卞壸两眼,才开口说: “众卿今日颇有雅兴,不若孤也即席挥毫。以同享君臣之乐?” 卞壸恭敬地说:“臣今日因琐事缺朝,请皇上治罪。” 司马睿心知卞壸找了个理由没上朝,是在搞无声抗议。又见王导也在场,脸色却不大好看,明显是没谈拢。 卞壸可真是个硬茬子。 司马睿自然不能治卞壸的罪,只好说: “公为社稷操劳,难免偶有抱恙。孤念公务繁忙,遂命泰真为散骑常侍,以求为公分忧。” 卞壸却看了温峤一眼,开口说:“既然如此,臣自当离职服丧,以守孝道。” 此话一出,众人面色皆变。 司马睿不愿错失这一拱卫皇室的力量; 王导心想,今日他与温峤已经给足了卞壸面子,卞壸还如此不识相。 可别忘了他还有一个叫王敦的堂兄弟,把卞壸剁成肉酱都是轻而易举之事,只是杀鸡焉用牛刀而已。 温峤更是血气翻涌,怒发冲冠。 樗蒲在这年头根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只是温峤手气实在太差罢了,何况今次他是事出有因。 卞壸与众多大臣关系都一般,但对皇室忠心耿耿,平时司马睿用他来平衡士族势力,谁知道今天连皇帝的任命也敢忤逆,还耍什么以退为进的把戏。 “卞壸,你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 温峤解开荆条,抽出一根,握在手中,一步步走向卞壸。 众人几时见过温峤如此怒容,纷纷避让。 只见温峤杀气腾腾地走到卞壸面前,开口便骂: “我素有光复中原之心,日月可鉴。卞壸你以礼教之名多番阻扰,此为不义;因一己私怨,便以服丧之名要挟圣上,此为不忠; “自遭丧乱,百废待兴,当镇之以静,你满口仁义道德,却不识因时制宜,我看那班名士活得比你通透百倍!” 温峤向司马睿行过礼,又用荆条指着卞壸说: “这官职,温某也只能是负了圣上错爱。卞公若是自以为忠臣,便领兵与我共赴豫州,和祖逖一同抗敌。 “到时若是回不来,温某亲自为公服丧!” 温峤素喜慢语,这番话却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连王导也在心中叫好。 司马睿则冷眼旁观,想看卞壸有何反应。 温峤北伐之心众人皆知,要不是他强留温峤,说不定温峤已经回去幽州送命了。 卞壸先是惊愕,继而羞愧难当,几乎落泪。 他平日一向看不惯所谓的名士做派,见温峤行为出格,便将怒气都发泄在他身上,根本没想起温峤一心北伐,是司马睿置之不理。 他差点铸成大错,还暗自觉得有骨气! 温峤一顿怒骂,心中痛快之极,现在他平复了情绪,于是用平缓的语气对卞壸说: “事到如今,卞公也不愿正面看温某一眼?” 卞壸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愧疚,涕泪纵横: “温公所言甚是,今日公登门负荆请罪,已是诚意十足,某却借题发挥,意气用事。 “枉我平日礼义廉耻,谨记于心,竟碍了温公精忠报国。 “是某以小人之心,误了社稷大事!” 他又“啪”一声跪倒在地,向温峤磕了几个响头。 温峤扔掉手中荆条,哈哈大笑,说:“圣上在此,公却对温某行此大礼,是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