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皇帝给的起家本钱,去搞长安的茅厕改造项目。
是有一定风险的,比如,大家都不解。
皇帝更不理解。
第二天早朝完毕,皇帝李世民召见了三位皇子一同吃午饭。
被李泰暴打一顿的太子李承乾和幼弟李治,不装了。
什么皇帝的禁足令啊,在床上无病呻吟卖惨给监视的绣衣卫看啊,通通抛到九霄云外。
皇帝对三龙夺嫡的态度,尚不明朗。
在皇帝老爹面前多露脸,这是夺嫡必要功课。
这是一场失败即必死的战斗,三位皇子都非常谨慎。
长安,京大内,太极宫立政殿。
皇帝李世民,靠着龙椅,一遍看着手中的绣衣卫简报,一边看着御阶下的三位皇子。
太子李承乾,一脸认真聆听教诲的面容。
魏王李泰,面无表情。
幼弟李治,一脸天真无邪。
李泰看着便宜老爹,时不时看向自己。
他知道皇帝李世民正在看着什么奏报内容。
定是他那被整个长安勋贵豪族,市井商人,都笑破大牙的茅厕改造计划。
太子李承乾,知道这件事后,笑了半天。
幼弟李治,虽面无表情,实际上在心中,看轻了李泰几分。
李泰这吃酒斗狗,流连花丛的“伟大历史”,想让别人觉得他会马上变好,显然是不可能的。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千古名言,麻痹了太子李承乾,幼弟李治。
甚至皇帝李世民都这样觉得。
三百万两黄金,作价三千万两白银。
说挥霍就挥霍了。
无非就是能积攒一些名声,这样的兑换,李泰傻了!
皇帝李世民,太子李承乾,幼弟李治,无一例外,都是这么觉得。
太子李承乾,可不是省油的灯,他召唤了魏征过来。
本来是皇帝请儿子吃饭的事情,生生被太子折腾变成奏対。
皇帝不喜,却不好驳魏征的面子。
这家伙,让他非常头疼。
皇帝看着被御前总管王德带来的宰相魏征,目光离开了李泰,转向了太子李承乾。
没说什么,只是眼光有些不喜。
太子李承乾因为宠爱男伶的事情,和皇帝李世民对着做事,已经不是第一次。
他压根就不在乎。
嫡长子的身份摆在这里,只要不是谋反,皇帝李世民真的拿李承乾没有办法。
皇帝的目光很快转向了,年仅九岁的小儿子李治。
发现李治非常天真的,已经开始吃东西,还时不时玩着手中的筷子,一副小孩子的摸样。
最后,皇帝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已经入席的宰相魏征身上。
今天又是哪出戏?
包括御前总管王德在内。
在场众人,此时都是这个想法。
宰相魏征自然不是来吃饭的。
他看到皇子李治,已经自己开始吃着面前台案上面的美食,不顾礼节。
一副童言无忌的摸样。
魏征心里面就觉得不爽,不过,此时灭的不是李治。
而是李泰。
分清先后的魏征。
刚刚坐下,就起身奏禀道:
“吾皇万岁!
今吾皇圣明治世,贞观之治,万族臣服,大唐帝国之鼎盛,前朝之君不如也!
然,
微臣乃闻魏王殿下之所为,耗费甚巨,虽非国库之银。
陛下,此事为儿戏!
微臣妄请陛下圣裁,驳回魏王殿下改造长安茅厕之项目。”
皇帝李世民没有说话,陷入沉思。
旁边的太子李承乾有些踌躇,他知道这件事。
瞒不过皇帝李世民,魏征出手,自然就是他的意思。
君臣好,家人也罢。
规矩还是得讲的。
太子李承乾如果自己出面,将这些事情说清楚。
会显得身为太子,不能容人。
由宰相魏征的嘴巴说出口,性质自然不一样。
在场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因为如此,皇帝不会轻易表态。
一会过后,皇帝李世民先是让魏征坐下,然后转头对李泰说道:
“青雀!宰相魏征所言,你有何奏对?”
李泰转头看向宰相魏征,接口道:
“回禀父皇!
此为儿臣私事,所用银资,为父皇所赐,动用的也是皇家内库的钱。
关宰相魏征什么事情?!”
李泰的态度非常嚣张!
压根没有将魏征这个老狐狸放在眼里。
他只能这样,难道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底牌?
不可能!
魏征看到李泰在皇帝李世民的面前,还敢这么嚣张,心中高兴,微笑说道:
“魏王殿下无需如此,微臣不是殿下的敌人。
微臣受皇帝陛下隆恩,掌大唐政事堂多年。
魏王殿下,和李治殿下,将来都是要封国就番,为我大唐抵御外敌的。
若微臣担心得罪两位殿下,特别是魏王殿下这次的长安茅厕改造计划。
就惧怕皇帝陛下的龙颜,不敢直言。
如何继续做皇帝陛下的谏言直臣?
微臣自然管不了魏王殿下,那,什么...什么大唐,大唐投资集团的事情。
但三千万两白银的皇家内库银资,就这样打水漂,微臣替陛下觉得不值!”
宰相魏征这话,说得冠冕堂皇。
实为打蛇上棍,穷追猛打!
皇帝李世民还是没有说话,他认为宰相魏征没有说错什么。
他回想着:
自己经历过隋朝末年的可怕战火世界,千里荒芜,饿殍遍野。
皇帝李世民非常清楚如今的大唐盛世,得之不易。
钱,对于大唐帝国,甚至是之前的高祖李渊,乃至天策府时期的秦王自己。
都是一个铜板掰成两瓣花,甚至李唐穷困潦倒的时候,还得向突厥称臣借兵,借粮,借战马。
可以说,自己和高祖李渊,都是可以持家的好皇帝。
哪怕是大唐帝国建立后,大型战争陆陆续续的结束。
高祖李渊和自己,都不敢大兴土木,增加大唐帝国的负担。
如今众人身处的太极宫,实际上,是隋朝的大兴殿。
高祖李渊登基后,自己登基后,都是将隋朝的东西,换个名字,修缮一下将就用。
这才为大唐贞观盛世的鼎盛,打下了根基。
有了一些结余。
李世民觉得自己都对自己都很苛刻。
不久前逝去的文德长孙皇后,跟了自己那么多年,也没有做几件好衣服,住的也是陈设很旧的太极宫丽正殿。
如果不是长孙皇后生病很久,自己不放心,这才让皇后进入立政殿,加以细心照顾。
如今青雀,这个自己和长孙皇后的爱子,才变好几天。
就变回了那个纨绔子弟,自己心中不舒服是肯定的。
青雀到底想做什么?
皇帝李世民城府很深,哪怕心中不爽,怀疑甚深,面对这个非常喜欢的儿子,他不会轻易表态。
不过,魏征的话,同样也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认可。
他很快说出了一句。
太子李承乾和幼弟李治,都非常想说。
却不能说的话:
“青雀,三千万两白银,对于如今的大唐帝国来说。
不算什么,无意义的花费,于持家持国,甚为不妥。
可否当着宰相魏征,还有你大哥李承乾,弟弟李治的面。
说说你的长安茅厕改造计划!
朕也想知道!”
这句话一出,宰相魏征心中高兴,知道目的达到了。
皇帝陛下问出口,和自己问出口。
性质不一样,李泰必须作答。
否则就是欺瞒君父!
如果是这样,一会自己肯定穷追猛打!
定要让李泰今天在皇帝李世民的面前,落得一个难看的印象!
魏征这招非常毒,所谓打击敌人,不一定要抬高自己。
而是抓住一些东西,往死里整!才是王道!
太子李承乾和幼弟李治,他们身为皇子,素质实际上是很不错的。
太子李承乾虽然喜欢宠幸伶人,却为私事。
实际上,太子李承乾是有一定才能的。
皇弟李治,虽然腹黑,却善表演。
如果不是此刻发言过于突兀,他甚至会装成小孩子一般,询问李泰如何才能迅速败光,这三千万两皇家内库的银资。
李治知道自己有很好的挡箭牌,那就是童言无忌。
不过,他心思深沉。
不会轻易将自己精心伪装的心思,暴露在皇帝李世民的面前。
他静静的看着太子李承乾指挥宰相魏征,向李泰发难。
这是最好的结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此八字真言,就是李治对付太子李承乾和李泰最好的心里诠释。
太子李承乾则不然,他和李泰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理由非常简单,他们两人年纪只差一岁。
今贞观十年,太子李承乾十八岁,李泰十七岁。
在大唐帝国,十六岁算成年,足以继承帝位。
这点,是幼弟李治,目前的缺陷。
因为年龄的原因,太子李承乾肯定是要先灭掉李泰,再收拾李治的。
李泰此刻骑虎难下。
他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无非就是这具本主的身体,之前是吃酒斗狗,流连花丛的超级二世祖败家子。
就在自己灵魂穿越到这个大唐帝国的世界,仅仅几天的时间后。
就搞出了想聘用武学宗师赵无极、南天秀,拿皇帝和皇后送给自己的结婚礼物,去做聘资的荒唐事情。
自己没有好几天,就折腾出这“败家”三千万两白银的事情。
说皇帝李世民不爽,非常正常。
李泰在历史中,知道李世民的后世评价,绝对不是枭雄曹操一般简单。
他甚至具备荀彧的持家治国能力,只是后面大唐帝国稳定之后,才将这些工作真正交给杜如晦和房玄龄。
单论整体治国能力,李世民绝对强过曹操。
李泰现在是肯定不愿意将事情具体说出的。
特别是宰相魏征,还有太子李承乾,幼弟李治在的情况下。
说出长安茅厕改造计划的流量变现本质,知道了自己底牌的这几个夺嫡竞争对手,肯定给自己穿小鞋。
这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