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都日月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68章 公私合营(四)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就在李泰非常难的时候,御前总管王德,转头看了一眼向他招手的一名低级宦官,看到了那名宦官身边的人后。 他立即来到皇帝李世民的身边禀道: “陛下!长孙无忌大人求见!” 皇帝李世民很诧异,今天他并没有召见长孙无忌。 不过,长孙无忌乃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魁首,又是爱妻长孙皇后的哥哥。 面子得给! 皇帝李世民暂时放过,追问李泰那三千万两白银挥霍的事情,转头对御前总管王德说道: “知道了!宣!” 皇帝李世民的话一出,宰相魏征,太子李承乾,幼弟李治的心里,都是一阵叹息。 就差这么一点点,李泰到底想干什么,他们借皇帝李世民的口知道以后,自然无数个小鞋,给李泰穿上。 天家无情,夺嫡生死。 李承乾,李泰,李治早都只是名义上的亲兄弟罢了。 虽然他们是真的亲兄弟,实际上比仇人还要仇人! 生在皇家核心的悲哀,处于权利旋涡之中的三人,必定有两人,被胜利者灭掉,作为结束。 长孙无忌进入立政殿之时,皇家午宴的座椅早已摆放好,山珍海味,宫廷御酒,已上齐全。 他看向皇帝李世民,拱手说道: “陛下!微臣还没有位置!” 皇帝李世民一听,知道这个老兄弟又耍泼皮了。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做秦王的天策府时代,常常不经通报,就来找李世民喝酒吃饭,商谈大事。 如今,他又这么说。 皇帝李世民知道,发生了重大的事情! 于是,皇帝李世民头也不回对王德说道: “给长孙无忌大人赐座!上酒菜! 你们三个,起身见过长孙无忌大人!” 三位皇子立即起身,恭敬说道: “太子李承乾... 魏王李泰, 皇子李治, 见过长孙无忌大人。” 话音刚落,没等皇帝李世民说话。 李泰就忽然说道: “父皇,儿臣看您与长孙无忌大人,有要事相商,儿臣不如退下! 关于那三千万两白银的事情,儿臣先做事,回头再禀告父皇!” 他的话一出,皇帝李世民立即骂道: “你这个臭小子!先坐下,不急!” 熟知皇帝李世民性格的宰相魏征,摇摇头,他知道今天想借皇帝李世民的口,探探魏王李泰的虚实,已然不可能。 太子李承乾和皇弟李治的想法,则不同。 李承乾是肯定要咬死李泰的。 今天这么好的机会,皇帝已开金口,怎么可能放弃! 李治则觉得,他更想听一听长孙无忌今天突然找皇帝,到底是为了什么? 做人格局不一样,这点,李治比李承乾的确强很多。 没办法的事情,他今年只有九岁,只能腹黑装小孩。 以非常成熟的态度,去和两位哥哥李承乾,李泰去夺嫡。 说得再好,孩童的年纪,也不会让皇帝李世民真正高看几分。 孩子,就是孩子。 大唐帝国的大事,孩子是管不了的。 这点换哪个家长都一样,肯定选择年龄大的长子或者次子。 皇帝也不例外。 李泰看到皇帝目前招呼长孙无忌,没有回自己的话。 坐了下来。 他开始回忆一些本主身体的记忆,和自己在后世历史课中学习的事情。 “今贞观十年,636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长孙无忌已经在家躺平多年了,不问朝政。 这个时候,他来找便宜老爹李世民,肯定是有大事!”李泰一边想到,一边明白自己的长安茅厕计划,这种小事。 不可能让大舅长孙无忌到来这里的。 李泰的脑海中,随着回忆,出现了一个人。 松赞干布! 他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在位期间(629—650年),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 很快。 李泰等人,从长孙无忌的口中,得到了关于松赞干布的信息。 这也是长孙无忌来到这里的目的。 实际上,长孙无忌并没有躺平。 而是继续帮助皇帝李世民,掌管大唐帝国全国的秘密侦查军队,“飞鹰卫!” 这点,在宰相魏征是知道的。 李泰这时,才明白。 为何长孙无忌可以和宰相魏征在朝堂上抗衡。 原因竟是如此。 皇帝李世民没有避讳,说道: “既然有军国大事,你们都在,今天朕就考考你们,如何应对!” 说完,皇帝李世民望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 “飞鹰卫传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率十万步骑,寇边!” 没有一句废话。 皇帝听完,看向李泰他们说道: “你们看看,此事如何应对?” 三位皇子陷入沉默,没有敢轻易回答。 李泰认真的回想这段历史,他记得贞观十年,636年。 松赞干布(弃宗弄赞)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 他统一西藏,成为赞普,建立了吐蕃王朝。 文成公主,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 史书记载文成公主为宗女,不是皇帝李世民的女儿。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去吐蕃。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 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奉表求婚,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没有同意。 吐蕃特使返回吐蕃后,告诉松赞干布,因为吐谷浑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唐朝没有允许嫁公主。 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嫁公主,便率兵入侵唐朝。 唐太宗派侯君集为主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为辅佐,率唐军迎击吐蕃军。 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还未出手,牛进达已经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 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大量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唐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允许下嫁松赞干布。 想到这里,李泰已经明白,此次松赞干布从贞观八年,634年,到现在的贞观十年,636年。 两年间不断。 要求娶一位大唐公主,彰显自己的能力。 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 今天长孙无忌说这些,说白了,就是松赞干布寇边威胁大唐帝国边境。 以此要挟大唐帝国嫁个公主给他。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你不给我个公主,我就派人打你! 李泰想到这些之后,刚刚想说话,就听见太子大哥李承乾起身说道: “父皇,宰相魏征大人,长孙无忌大人! 大唐帝国,贞观之治。 在父皇天威之下,大唐帝国鼎盛! 长安直系拥军十六卫,控弦百万! 车马步兵几百万! 完全无惧吐蕃小国! 父皇可派得力大将,率领大唐正义之师! 挥兵剿灭!” 李泰听完,在心中直摇头。 这个太子李承乾,真是说话不怕牙齿疼。 没错!大唐帝国实力远超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的手下大将,无论是数量还是能力,都不可能比过贞观朝如今的巅峰实力。 兵员就更不用说了,大唐帝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全力运转。 绝对可以让吐蕃灭国。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吗? 大唐帝国周边的藩属小国,可以无惧。 问题是! 北边的突厥,分裂了,也是东tu厥和西突厥。 这可是大唐的劲敌! 如今双方实力差不多,这才有了和平。 如果大唐帝国出了问题,隋朝的灭亡,不过几十年前的事情。 况且,松赞干布的盟友,还有西域十六国,岂止一个吐蕃这么简单? 如,和吐蕃实力相比不弱的楼兰,就是此时西域非常强大的一个国家。 控弦十几万! 李泰明白,自己这个大哥太子李承乾,这次的回答,可以说是不及格! 大唐帝国的边境守军,并不弱。 援军来得,会很快。 松赞干布的吐蕃兵,实际上不可能深入攻击大唐帝国的腹地,待太久时间的。 占领城池,也不太可能。 补给是个问题,被围歼也是问题。 他最好的选择,就是依托吐蕃的崇山峻岭,高原海拔地区,对于大唐士兵的影响。 依靠地利,和大唐军马的水土不服,将唐军拒之门外。 进可攻,退可守。 这也是这么多年吐蕃和大唐帝国之间战争的主旋律。 打进大唐帝国的腹地,吞并大唐帝国的城池。 失去了地利的吐蕃军,肯定不是大唐帝国的对手。 问题是,太子李承乾在这件事情上,思考得太简单了。 大唐帝国采用秦朝时候的军屯卫军制度,十六卫如同要塞一般,拱卫整个大唐帝国。 在十六卫之下,还有边境军团。 大部分的边境军团,战时是军队,平常是开垦荒地的士兵。 享受国家津贴和各种福利。 军功,是大唐帝国普通人升迁,改变人生阶级最好最快的方式。 大唐帝国的边境,远远不是长安十里秦淮盛世美景般安静。 所以,大唐帝国的边境军团,是普通人获得军功最好的地方。 在战斗力上面,边境军团实力不如十六卫,也不是松赞干布之流可以轻易打败的。 从这点上面看,太子李承乾的话,错。 很多事情的问题,就是想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大唐帝国的边境军团实力不弱,问题他们机动性很差,缺少战马。 一般都是守护城池。 松赞干布手下的吐蕃,进入大唐腹地的,都是打一阵就走的骑兵,没有任何攻城设备的骑兵,拿什么攻城? 况且,松赞干布也不想把事情做绝。 他只是想逼李世民给他一个公主,彰显自己在西域十六国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连大唐都得嫁公主给我! 李泰知道,事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太子李承乾不明白的事情是,除了突厥和西域十六国的问题,调动十六卫的骑兵大军。 耗费那是天文数字,大唐再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 况且,军队需要准备,等准备好,松赞干布说不定又退回吐蕃国了。 那损耗,绝对天文数字。 灵魂来自现代世界的李泰,对于吐蕃的了解非常清晰。 那不就是西藏吗? 西藏是高原寒冷的地区,在这个时代的中原士兵,非常难以适应西藏的高原反应和冰雪寒冷的环境。 现在是贞观十年夏季,西藏的地域没有大雪,高原反应依旧存在。 在后世历史中,大唐帝国非常强大,也未能真正攻取吐蕃地区,而是派文成公主和亲,缓和边境情况的重要原因。 不是李世民不想灭吐蕃,而是做不到。 太子李承乾想事情太简单了,在这件事上,李泰觉得定然不会得到便宜老爹的认可。 正当他沉思的时候,耳边传来了皇帝李世民的话: “太子先坐下,青雀,此事,你如何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