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都日月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83章 郁闷的苏定方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李泰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 他们的马车队,在一条非常平坦的直道上面行进。 再次掀开马车窗帘的李泰,看到一副非常不可思议的景象。 这是一条由一米多长度的灰白色石头契合路边,然后用碎石和一种不知道的东西粘合而成的道路。 上面还有不少的尘土,增加了道路的摩擦力。 李泰的灵魂来自一千三百多年后的现代科技世界。 土木工程毕业的他,非常了解这种道路,在唐代的条件下,是非常难以建造的。 他到马车另外一边,掀开了这边窗帘后,发现是一样的情况。 这条直道,李泰估摸宽度达到十丈,大约三十米。 入目皆为条石做边,碎石粘黏,尘泥铺路的情况。 李泰认为,按照这样的速度。 长安县城距离皇都长安,距离大约两百多里地,也就是一百多公里。 这样的路况,这样的骏马。 按照目前速度,每个小时行进四十公里,加上休息的时间,两个时辰,四个小时左右,肯定能抵达长安县城。 李泰心中非常惊讶! 这是大唐贞观年代啊,不是他灵魂原本所在的2024年。 他喊了几句。 绣衣卫副指挥使王然的马靠过来。 李泰将对于这条路的疑惑,问了出来。 王然觉得没什么,毕竟皇子很少出宫。 他的回答也非常简单,让李泰恍然大悟。 原来,这条路,叫做唐直道。 是皇帝李世民在秦朝的直道和后续隋朝重建的基础上,自己再加固修整建造的直道。 目的就是抵御北方的突厥,属于大唐帝国的大工程。 这条路,也是他岳父工部尚书阎立德的杰作。 王然一说秦直道,李泰就明白了。 秦直道起点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铁王镇梁武帝村,是秦时期的古遗址。 秦直道自起点云阳县(淳化县秦汉时期称云阳县)林光宫至终点包头市西的九原县,是全长900千米的古代世界级高速道路,平均宽约45米。 这条道路工程艰巨,逢山开山,遇沟填沟,走向大体取其近捷,南北直通,因此,历史上称“直道”。 秦直道是秦帝国继万里长城之后的第二大国防工程,被称之为“古代世界交通明珠”,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直道修建的主要目的是北御匈奴。 秦直道在淳化县境内长约15千米,境内文物古址有秦直道起点、益延寿观、汉武帝庙、甘泉宫、露寒观、鬼门口、迎风观等遗址。 秦直道为保卫边疆、抗击匈奴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汉唐时期,为联系沟通南北政治、文化、经济繁荣的交通大动脉,发生了汉武帝北征、王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蔡文姬归汉等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想到这些以后,李泰明白,在秦直道基础上面修复的唐直道,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宽,也有十丈30米左右的宽度,已经是这个世界的奇迹! 特别是唐直道,估计是用粘稠的米饭做成浆糊进行碎石融合,然后条石砌边加固,这样会增加不少的稳定性。 李泰此时,对于古人,特别是大唐帝国的工业能力,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 根据刚才王然的说法,大唐帝国的军队,可以通过唐直道三天内抵达和突厥的边境要塞,随时驰援开战! 李泰点点头,今天自己去少府,就是为了了解大唐帝国的工业实力。 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决定国力的延伸。 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志。 唐直道这种基础建设,是大唐帝国工业实力的直观体现。 李泰很期待今天的少府之行。 就在李泰前往少府的时候。 少府少卿窦德素在长安县城北边一个出名的小吃店,吃了一些小菜吃食之后,付了半两碎银子,匆匆骑马前往长安县城北边郊外不远处,少府所在地上值去了。 他不久前在府中,接到了上司宗正卿李孝恭的飞鸽传信,说魏王李泰最近会去一趟少府视察,让他悠着点,别惹事。 顶头上司的话,窦德素自然是不敢怠慢的。 他一直都在长安县打理少府,没有见过成年后的魏王殿下。 由于少府非常繁忙,上个月文德长孙皇后的祭祀,皇帝李世民特许他没有参加,自然那也没有看到李泰的雄风。 不过,魏王殿下最近的名声太响,特别是拳打太子,脚踢李治。 这种大瓜八卦,窦德素肯定了解。 今整个长安县,说起最近一个月顶顶大名的魏王殿下事迹。 是可以从早酒说书,说到第二天早酒的。 李泰不知道的事情,窦德素在长安县的地位非常高。 仅次于赵无极的老婆长安县主李亿兰。 李忆兰一般不参与长安县的管理,窦德素又管着少府。 只是苦了长安县的父母官,头上顶着这两个大神,只能小心翼翼行事。 少府少卿窦德素是太穆窦皇后的兄长窦照的孙子,出身外戚。属于大唐帝国和宗正卿李孝恭这种明声不显的实力派。 前往少府的一路上,窦德素心中非常郁闷。 本来已经约了一个长安县城大酒楼的花魁,今天喝喝花酒的。 没有想到魏王殿下,竟然要来视察。 无奈的窦德素,自己府邸里面的山珍海味不能享受,却只能吃小菜白粥,他深感自己的在长安县少府逍遥的生活,可能会被这个魏王殿下,搞得头疼。 不行!自己得在魏王殿下面前认真表现下! 早点送这个大神回长安城。 少府少卿窦德素如此想到。 他骑着马,最快速度抵达了少府所在地。 这里是依托在秦岭支脉山脚下,一片方圆上百里的庞大区域。 山清水秀,树木成荫,花鸟无数。 小型猛兽虽然绝迹,狸猫野狗,獐子小鹿,牛马猪羊,鸡鸭鱼鹅那是比比皆是。 一条宽达百米的小河蜿蜒而过。 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小型码头。 距离千米左右,就有一个大型的码头。 码头数量,在小河两岸非常密集。 经过小河上面的船只,同样数量繁多,不过,大都是二十米长度以下的小货船,超过二十米的中大船,很少。 无数山炉,窑洞,高达十几层的土石铁木架构的瞭望塔,四处可见。 全身盔甲,手持唐刀的帝国士兵,成群结队的四处巡视。 一间间巨大的纺织,陶瓷,青铜金银,矿石延炼厂房,延绵不绝! 少府,可以说是大唐帝国最强大的工业中心。 一具具铮亮的盔甲,一把把闪耀着寒光的唐刀,一匹匹各式布匹,一个个铁质牛皮垫马鞍,无数的物资,在这里每天产出。 这些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大唐帝国的所需之地。 苏定方很郁闷,他和堂弟苏定城自贞观四年出征后,就被宰相魏征唱衰,主将李靖怕得罪李世民,说他从军管政事,不敢帮腔。 被皇帝李世民弃用后。 两堂兄弟,来到少府打发时间,已经六年多。 他们都是军人出身,在长安闲不住。 贞观时期,苏定方随李靖征讨东tu厥过程中,率两百骑兵发起冲锋,攻破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tu厥立下大功。 六年的咸鱼生活,让苏定方反思了很久。 他知道自己打仗威猛,身先士卒。 打仗,肯定是没问题的。 做将军,也是没问题的。 做官,那问题很大。 今年贞观十年,老子都三十六岁了。 被魏征那个老混蛋谗言羞辱,说什么老子打仗不顾民怨杀俘! 那些家伙都是突厥人,大唐的敌人! 说什么民怨! 他们屠杀大唐百姓的时候,有在乎大唐的民怨吗? 宰相魏征的话,让皇帝李世民弃用了苏定方。 堂弟苏定城,也受到牵连。 甚至老大人皇家禁军大军卫李靖,都不敢帮自己两兄弟说话。 无奈,自己戎马不了,只能来少府,看看军备,打发时间。 最可恨是,少府少卿窦德素,还不管吃喝。 没办法,这六年来,苏定方和苏定城两堂兄弟,只能租了一件破旧的小仓库,作为两人的容身之所。 吃饭,也是得交钱给少府的。 六年过去,通过战功获得的钱财早都花光,更不用说娶个婆娘过日子。 苏氏两兄弟,在少府军械坊附近的区域,力大耐力好,打造的唐刀,盔甲质量很好,名声还算不错,也为他们赚了一点生活费。 苏定方和堂弟苏定城,不愿意提旧事。 少府少卿窦德素也不愿意惹宰相魏征。 他们真正的身份,在少府,除了自己和堂弟,就是少府少卿窦德素知道。 今天,收回了一些工钱。 堂弟苏定城招呼自己后,出去打酒买肉,打发一下休沐的时间。 苏定方今天想吃烤肉,他在破旧的小仓库门口劈柴。 他将一根直径约五十厘米的小木桩,手上拿着一把老旧却锋利的铁斧头,非常认真的举起斧子,狠狠的一劈下去,巨大的冲击力,立即将小木桩劈成两半。 苏定方一丝不苟,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 老旧的铁斧,在他手中,如同艺术表演一般,形成了阵阵的攻击轨迹,好似面前的小木桩,就是那些突厥人一般。 他的斧头非常快,不到一刻钟,小木桩变成了一块块小柴火。 砍完柴火后,苏定方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 “呸!”的往地上吐了一口浓痰。 “贼老天!世道不公啊! 我xxxkkk!”苏定方骂了一堆粗口话。 自己堂堂先锋将军,带着两百个兄弟,攻破东tu厥颉利可汗的牙帐,成为那次大唐和东tu厥大战的第一功臣。 本来幻想着打完这次打仗,回到大唐帝国,就可以高官厚禄,香车美人。 结果呢? 宰相魏征说了他几句杀突厥俘虏的话,自己就被皇帝李世民打进“军事冷宫”,弃用了! 想到这里,非常生气的苏定方,一脚就踢飞了一块碎柴火。 没想到,他的耳边立即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哎呦!哪个王八羔子! 今天拿木头砸你爷爷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