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诧异道:
“什么买一送一?”
李泰右手抬起来,摸了摸后脑勺,傻笑着回道:
“呵呵,我这不是感激岳父,为小子举荐了不错的人物吗?”
李泰的话,让房玄龄非常的疑惑,问道:
“贤婿,知道薛仁贵和薛世超两兄弟?”
“第一次听说!”李泰嘴巴这么说,他心中却想:
“薛仁贵和薛世超的大名,懂点唐史的谁不知道?”
自然,这些话是不可能在房玄龄面前说的。
否则他禀报自己便宜老爹李世民后,说不定自己得被拿去切片检查,看看这个灵魂是怎么个替代法。
房玄龄点点头,继续说道:
“薛仁贵和薛元超是同族关系。
薛仁贵和薛元超都是河东薛氏的后裔,这意味着他们共享同一个祖先,但到他们这一代,两家已经分家,却依旧是一个祖宗,族谱很清楚,表面没太多关系,实际上算是堂兄弟。
河东薛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家族,隋末唐初,有一个名为“河东三凤”的村庄,因为出了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三位文人而闻名。”
房玄龄自顾自说着的时候,李泰的脑海中,也出现了唐朝这个有“在世关羽”美名的薛仁贵,他实在是太出名了,比宗弟薛世超都出名!
李泰觉得可能是薛仁贵是武将,而薛世超是文臣的关系,在古代历史中,武将是比文臣容易出名的。
他继续想到: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
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中国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但少时家境贫寒,于贞观末年应募投军,随唐太宗征韩国(即韩国),在安市城之战中身穿白衣,持戟悬弓,大呼冲阵,所向披靡。
太宗嘉奖其勇猛,召拜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后升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后两度随击韩国,并大破契丹于黑山。
龙朔二年(662年),随郑仁泰率军击九姓铁勒十余万人于天山,连发三箭,射杀铁勒骁骑三人,使铁勒军惊溃。
他趁势追击,俘叶护兄弟三人而还。九姓自此衰弱。后随李勣攻韩国,攻拔重镇扶余城,与唐军主力合围平壤。
韩国灭亡后,率军留守平壤,进封平阳郡公。咸亨元年(670年),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击吐蕃,但在大非川之战中战败。
回朝后被免官为民。后一度被起复为鸡林道总管,又因事获罪。晚年重新被起用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永淳元年(682年),大破突厥阿史那元珍部于云州,次年(683年)去世,享年七十岁。
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作战二十余年,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韩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韩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其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衍生出《薛仁贵衣锦还乡》《薛仁贵征东》等文学作品。另著有《周易新注本义》,李泰那个时代已佚。
一会过后,房玄龄说了一会,发现李泰心不在焉,以为李泰讨厌他在新恩科给薛世超插队的问题,刚想说话。
李泰想了一下,对房玄龄说道:
“岳父大人,你先喝茶,我考虑一些薛家兄弟的事情。岳父大人举荐,小子李泰必定认真安排。”
房玄龄看到李泰这么说,不再说话,点点头后,继续喝茶。
李泰也点头示意,坐下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茶,认真开始回想关于自己所知道的薛仁贵历史。
这个贞观朝末年,高宗李治朝的超级猛将,李泰觉得自己必须得到。
“在世关羽!”这四个字,让李泰心里痒痒的同时,也正色对待薛仁贵这在其后世各种小说,电影,电视剧中频繁出现的大男主。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
他生于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
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
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
他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其妻柳氏说:
“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
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
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分别率领水、陆两军,进攻韩国(即韩国,时多称“韩国”)。
次年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李世民亲征韩国。
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邛被韩国军围困,无法脱身。
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韩国一将领首级,将其悬挂于马上。
韩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也获救。
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同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韩国境内,不断击败韩国守军,六月,唐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韩国莫离支渊盖苏文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二十五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
李世民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此战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画戟,“腰鞬张弓”,大呼冲阵,所向无敌,韩国军望之披靡。
唐军大举跟进,韩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余级。
驻跸山大战后,韩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
战后,李世民特意召见当时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
李世民赐他马二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并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唐军回师继续猛攻安市城,守军凭坚城固守。
加之李勣大放厥词,破城之日,屠杀城内军民百姓,以至于守城将士更加齐心合力。
唐军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只得撤退。
回师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
“朕旧的将领都老了,不能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
朕不高兴于得到辽东,高兴得到你啊。”
并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宫城玄武门。
永徽五年(654年)夏,唐高宗李治巡幸万年宫,薛仁贵护驾从行,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万年宫北门(也称玄武门),守卫将士尽皆逃散,身在万年宫的李治处境危险。
薛仁贵愤怒道:
“哪里有天子情况紧急,宿卫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后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警示内宫,李治因此得以躲过一劫。
不久,大水淹没李治的寝宫,李治感恩道:
“幸亏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没,我才知道有忠臣啊。”
于是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
显庆二年(657年)闰月,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突厥,征讨反叛的阿史那贺鲁。
薛仁贵上疏说:
“臣听说师出无名,所以战事不会成功。
明示天下敌人是贼寇,那么才有降伏敌人的可能。现在泥熟依仗一向拥有的才干,不愿屈居贺鲁之下,结果被贼寇击破,妻儿子女都被俘虏。
汉兵之中有在贺鲁诸部落得到被击破的泥熟等人的家眷人口,将要把他们充入贱籍,处置方式是妥当的取回并且送还给泥熟等人,仍然一样赏赐。
那么既同情怜悯了泥熟等人无枉被攻打的事件,又让百姓明白清楚贺鲁等部性如贼寇,知道陛下恩泽广布。”
李治听取了他的意见,派遣人搜索贺鲁部的人送了回去,于是泥熟部的人请求跟随唐军效命。
显庆三年(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讨韩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
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韩国军,斩首三千余级。
显庆四年(659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韩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
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
接着,又与韩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
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将其生擒。
十二月,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自此,薛仁贵得到“在世关羽”四个字的盛名!
薛仁贵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后,没有贪图行乐,而是继续整兵待战,风雨无阻,经常下到军屯军卫看望军队,因此,他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
他是唐朝著名将领中,少数非常自律,且以打仗为快乐追求的纯粹将军。
由于其以战斗为乐的精彩一生,被李泰所在2024年时代的后世,多作为小说,电影,电视剧中的大男主,或者关于唐代的大制作作为优秀配角出现。.